《自我推销麻辣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自我推销麻辣烫- 第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切人的“门户开放”的空间;人们完全可以对处于空间的其他人;“视而不见”;不予交往;因为相互之间未必发生一定联系。因此;这个空间的交往;大多是当众演讲之类;当演讲者试图与一个特定的听众谈话时;他必须走下讲台;使两个人的距离缩短为个人距离或社交距离;才能够实现有效沟通。    
    显然;相互交往时空间距离的远近;是交往双方之间是否亲近、是否喜欢、是否友好的重要标志。因此;人们在交往时;选择正确的距离是至关重要的。有这样一个小伙子;他爱上了一个姑娘;向姑娘求婚遭到了当众拒绝。姑娘后来恼怒地说:“他竟在离我8英尺(约2。5米)的地方谈这种事。”自然;这种社交距离不是谈婚论嫁的场合。    
    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具有一定的伸缩性;这依赖于具体情境;交谈双方的关系、社会地位、文化背景、性格特征、心境等。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其交往距离也不同。这种差距是由于人们对“自我”的理解不同造成的。例如;北美人理解“自我”包括皮肤、衣服以及体外几十厘米的空间;而阿拉伯人的“自我”则仅限于心灵;他们甚至把皮肤当成身外之物;因此;交往时;往往出现阿拉伯人步步逼近;总嫌对方过于冷淡;而北美人却连连后退;接受不了对方的过度亲热。同是欧洲人;交往时;法国人喜欢保持近距离;乃至呼吸也能喷到对方脸上;而英国人会感到很不习惯;步步退让;维持适合于自己的空间范围。    
    社会地位不同;交往的自我空间距离也有差异。一般说来;有权力有地位的人对于个人空间的需求相应会大一些。我国古代的皇帝;坐在高高的龙椅上;与大臣们拉开了较大的距离;独占较大的空间;大臣们在皇帝面前均要弯腰低头;眼睛不能直视皇帝;退朝时还要背朝外出。所有这些;都表现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与地位。当人们接触到有权力有地位的人时;不敢贸然挨着他坐;而是尽量坐到远一点儿的地方;这都是为了避免因侵犯他的自我空间而惹他生气。    
    人们确定相互空间距离的远近不仅取决于文化背景和社会地位;还有性格和具体情境等因素。例如;性格开朗;喜欢交往的人更乐意接近别人;也较容易容忍别人的靠近;他们的自我空间较小。而性格内向、孤僻自守的人不愿主动接近别人;宁愿把自己狐立地封闭起来;对靠近他的人十分敏感;他们的自我空间受到侵占;最易产生不舒服感和焦虑感。    
    同时;人们对自我空间需要也会随具体情境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人们无法考虑自我空间;因而也就容忍别人靠得很近;这时已没有亲密距离还是公众距离的界限;自我空间很小;彼此间不得不通过躲避别人的视线和呼吸来表示与别人的距离。然而;若在较为空旷的公共场合;人们的空间距离就会扩大;如公园休息亭和较空的餐馆;别人毫无理由挨着自己坐下;就会引起怀疑和不自然的感觉。    
    由此可见;人们有时会试图通过选择适当的位置来独占一块公共领地。如在公园休息亭;如果我们想阻止别人和我们同坐一条长凳;那么从一开始就要坐在长凳的中间;这就会给人一种印象;似乎凳子比较短;这样我们就能成功地在一段时间里独占这条凳子。    
    所谓距离产生美,就好比拿望远镜远眺高山与大海一样,入目的尽是如画的美景和迷人的山色,令人心旷神怡。在交际中有时也要拿这样一副“望远镜”,尽量欣赏到对方美好的一面,不拘小节。    
    我们了解了交往中人们所需的自我空间及适当的交往距离;就能有意识地选择与人交往的最佳距离;而且;通过空间距离的信息;还可以很好地了解一个人的实际的社会地位、性格以及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    
    


第三部分 巧做公关 人脉助力
第15章 一见如故的秘密 (5)掌握赞美的技巧

    在这个世界上,赞美是唯一没有风险的高回报投资。    
    有一个五岁大的女孩,在教堂的中表演首次登台演唱。她有着优美的歌声,她的天才从一开始就颇堪造就。当她长大时,她的家人了解她需要专业声乐训练,就请了一个很有名的声乐老师来训练她。这位老师造诣很深,很少人比得上。他是一个十分苛求完美的老师。不论何时,只要这女孩一想到放弃或节奏稍微不对,他都会很细心地指正。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她对教师的崇拜日益加深。即使年龄相差很大,而且他的严格远胜于鼓励,但是她最后还是嫁给了他。    
    他在婚后继续教她,但是她的朋友发现她那优美自然的腔调已有了变化,带着拉紧、硬绷绷的音质,不再是以前那种清爽而刺激的声调了。渐渐地,邀请她去演唱的机会越来越少。最后,他们几乎不邀请她了。而这时,她的先生,也是她的老师死了。以后几年,她很少演唱,或根本没有演唱。    
    她的才能很少用到,直到又有一位推销员追求她为止。有时候,当她正在哼着小调,或一个乐曲旋律时,他会惊叹歌声的美妙。“再唱一首,亲爱的,你有全世界最美的歌喉。”他总是这样说。事实上,他可能不知道她唱得是好是坏,但是他确实非常喜欢她的歌声,所以他一直对她大加赞扬,她的自信心开始恢复了,她又开始前往世界各地演唱,稍后,她嫁给了这位“良好的发现者”,又重新开始了成功的歌唱生涯。    
    有人说赞美不过是几句话的空气而已,但是我强调,那位推销员对她的称赞出于诚挚、真心。衷心赞美事实上是最有效的教导与驱动。赞美似乎把空气放得太多了,但是就象我们用来灌满汽车轮胎的空气一般,能为我们解决人生高速公路上的一些疑难问题。    
    赞美别人,仿佛用一支火把照亮别人的生活,也照亮自己的心田,有助于发扬被赞美者的美德和推动彼此友谊健康地发展,还可以消除人际间的龃龉和怨恨。赞美是一件好事,但绝不是一件易事。赞美别人时如不审时度势,不掌握一定的赞美技巧,即使你是真诚的,也会变好事为坏事。所以,开口前我们一定要掌握以下技巧。     
   
第一,赞美必须因人而异 。    
    人的素质有高低之分,年龄有长幼之别,因人而异,突出个性,有特点的赞美比一般化的赞美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在和名人聊天的时候,不要去称赞他们的作品,只要表达我们从中得到许多喜悦和启发就足够了。如果真的及其作品获得成就这方面的话题,最好谈一谈对方目前和近期的表现。不要搬出已经泛黄的成就。    
    老年人总希望别人不忘记他“想当年”的业绩与雄风,同其交谈时,可多称赞他引为自豪的过去;对年轻人不妨语气稍为夸张地赞扬他的创造才能和开拓精神,并举出几点实例证明他的确能够前程似锦;对于经商的人,可称赞他头脑灵活,生财有道;对于有地位的干部,可称赞他为国为民,廉洁清正;对于知识分子,可称赞他知识渊博、宁静淡泊……当然这一切要依据事实,切不可虚夸。     
   
第二,赞美必须情真意切。    
    虽然人都喜欢听赞美的话,但并非任何赞美都能使对方高兴。能引起对方好感的只能是那些基于事实、发自内心的赞美。相反,若无根无据、虚情假意地赞美别人,他不仅会感到莫名其妙,更会觉得你油嘴滑舌、诡诈虚伪。例如对一个不懂音乐的乐盲说我们喜欢他的歌声,那么对方不仅不会感谢,还会十二分地生气。    
    当我们见到一位其貌不扬的小姐,却偏要对她说:“你真是美极了。”对方立刻就会认定这是虚伪之至的违心之言。但如果着眼于她的服饰、谈吐、举止,发现她这些方面的出众之处并真诚地赞美,她一定会高兴地却之不恭。     
    真诚的赞美不但会使被赞美者产生心理上的愉悦,还可以使我们经常发现别人的优点,从而使自己对人生持有乐观、欣赏的态度。    
   
第三,赞美必须详实具体。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有非常显著成绩的时侯并不多见。因此,交往中应从具体的事件入手,善于发现别人哪怕是最微小的长处,并不失时机地予以赞美。赞美用语愈详实具体,说明你对对方愈了解,对他的长处和成绩愈看重。让对方感到你的真挚、亲切和可信,你们之间的人际距离就会越来越近。如果你只是含糊其辞地赞美对方,说一些“你工作得非常出色”或者“你是一位卓越的领导”等空泛飘浮的话语,不能引起对方的猜度,甚至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和信任危机。     
   
第四,赞美必须合乎时宜。    
    赞美的效果在于相机行事、适可而止,真正做到“美酒饮到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     
    当别人计划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时,开头的赞扬能激励他下决心做出成绩,中间的赞扬有益于对方再接再厉,结尾的赞扬则可以肯定成绩,指出进一步的努力方向,从而达到“赞扬一个,激励一批”的效果。     
     同时我们千万要注意,不能在赞美的同时带出不良的暗示,造成弄巧成拙的结果。比如说,有一位男士赞美他的同事的姐姐:“你的身材真好,像模特一样。你年轻的时候一定做过模特吧?”    
    同样是这位男士,曾经在公司组织的舞会上这样赞美自己的女伴:“你的舞跳得真好。”对方顿时容光焕发,男士接着说:“在个子矮的女同事里应该是跳得最好的。”    
   
第五,赞美应该雪中送炭。    
    俗话说:“患难风真情。”最需要赞美的不是那些早已功成名就的人,而是那些因被埋没而产生自卑感或身处逆境的人。他们平时很难听一声赞美的话语,一旦被人当众真诚地赞美,便有可能振作精神,大展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