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 3》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永乐大典 3- 第2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汪王山集】
  《书范太史集后》:太史范公家所藏书,有曰《韩休词草》者,自元佑六年七月止,绍圣改元,其间往往公手笔改定。然公元佑八年四月始为翰林学士,不知前此者谁所作也。恐或有故。今皆存之。《乐语》则得于成都宇文氏所编次《纶言集》中,亦附于卷末。
  灌园集
  【宋史】
  《吕南公传》:南公于书,无所不读。于文,不肯缀缉陈言。尝一试礼闱,不偶,退筑室灌园,不复以进取为意。所著有《灌园先生集》传于世。
  【文献通考】
  陈氏曰:乡贡进士吕南公次儒撰。熙宁初,试礼部不利,会以新经取士,遂罢举。欲修《三国志》题,其斋曰“衮斧”。书将成而死。其书亦不传。元佑初,诸公欲荐进之,不及。
  【吕南公灌园集】
  《符行中序》:刘梦得尝称潇湘间无土山,无浊水,民秉是气,往往清慧而文。吾乡麻源,地气殊异,江山炳灵,视潇湘间为不足道。近时人物,磊落相望,其位于朝光显者固多,而隐于韦布,卓立杰出于灌园先生者,世未必知之。曾子固独爱重其文,谓姑山秀气,世不乏人,岂虚言哉!先生幼而警敏,力学不倦,于书无所不读。发为文章,精深浩渺,自成一家。羞同肃子辈。缀缉陈言,气象萎,迎合有司之好。熙宁初,尝预乡荐,既试春闱,不利,退而筑室灌园,不复以进取为意。益务著书讲道,发挥圣贤妙旨,且借史笔褒善贬恶,垂世立训,遂以“衮斧”名所居斋。先生所养如此。视一第得失,奚足为轻重耶?元佑中,在朝诸公交口称荐,欲命以官,而先生不幸早世,咸用尽伤。余先君昔与之游,备知其贤,每叹南城豪杰之士,如李泰伯、王补之及先生,其才皆有大过人者,而所亨皆不永。泰伯、补之,虽得卑位,则旋而死。先生且未及仕。造物者何夺之速?殆难以理推,盖命也夫!先生姓吕氏,讳南公,字次儒。其子郁,亦有学问,能世其家,收拾先生遗藁,编成三十卷。绍兴壬戍,余领漕江右,循行到乡。郁携见访,且属为序,欲传不朽。因循久未暇作。后二年,移宪浙部,不远千里,以书来请益坚。义不得辞,于是乎言。时甲子孟冬旦日,左朝奉郎权发遣两淅西路提点刑狱公事兼提举常平等事借紫金鱼袋符行中序。《宋崔绍序》宜兴蒋公之治建昌,以勤劳率僚属,以廉平决庶务。取于民有制,曰奉公上而已,未尝扰也;施于刑有威,曰守法律而已。无所私也。用其至诚,而比岁丰稔,抱鼓稀鸣,园扉草出,人以乐生。公私富实,为善之应,讵不信哉!公曰:民既富矣,何以教之?会今天子诏郡国兴庠序,公于是创为新学区宇,仪物品式条章,皆法治古,冠缨峨峨,弦歌洋洋,风化以行,遐迩改观。既又建唐抚州剌史鲁郡颜公祠堂于麻姑,写乡先生李泰伯之像于郡学,以厉名节,以敦道义,以崇学业。又以为未也,则又访灌园先生吕次儒之文,编摩校勘,刊定镂板以传永久。次儒,好学能文,出于天性。苦节自守,不肯妄求。前辈乡先生皆爱其文,而服其行。呜呼!公之刊此文也,岂直为好事哉!将以劝千里士君子笃于学,而志于文,周旋于道,而不改其操者。公于政术既如彼,于教化又如此,可谓贤矣!绍兴十三年四月初一日,右修职郎建昌军司法参军崔绐书。《国朝贝廷臣序》《灌园集》者,秦溪马君文璧之所著也。文璧蚤岁从铁崖杨公授《春秋》学,尤工诗与书画。每遇佳山水,必托之毫素。有董北苑米南宫之法。辄自题其左,时号三绝。余尝讲学云间,文璧自杭来过,相与放舟三女岗下,登野王读书台,酒酣,慷慨歌魏武帝《短歌》,旁若无人,观者疑古豪侠士也。别去十五年,中连兵棘,意其涉艰蹈危,壹郁无聊之气,胸中必不能受;而且灌园三泖之上,一欣戚,齐得丧,益昌其诗,类以成编,凡五伯馀首,出以示余。讽诵之,不啻鼓空桑,以破瓦缶之音;进大羹玄酒,而撤刍豢之味。信其发于天机,不待雕肝琢肾之为工也!且求余序。余惟唐自李白杜甫以降,作者非一人,撷秀于《开元间气》《河岳英灵》会昌《搜玉》《国秀》诸集,识者犹病其乏风雅之遗,徒以蒿天下之目,聒天下之耳,矧其下者哉?吁!诗亦难矣。文璧脱去九近,雄词丽句,或得之一花一草之微,犭员啸鼯呻之夕,野桥风雪之中,行役别离燕游登眺之夕,两金朝岚暮霭变态之时,五茸猎场髑髅烟草伤心堕泪之地。羁人之愤、思妇之哀、神仙隐者之趣,曲尽摹写之妙。婉而不迫,奇而不僻。盖有唐人之风裁矣。使其翱翔上国,览黄河太华之胜,大篇短章,又不止于是也。呜呼!气化之盛,非复混一之初,而文章日趋于,获见文璧之诗,得不亦击节乎?遂书以冠其篇端云。
  伐檀集
  【文献通考】
  《伐檀集序》一卷。
  陈氏曰:知康州豫章黄庶亚夫撰。自为序。廷坚其子也。世所谓山魈水怪,著薜荔之诗,集中多此体。廷坚诗律盖有自来也。庆历二年进士。
  【黄庶伐檀集】
  江夏黄庶,字亚夫,其少而学也,观诗书以来,至于忠臣义士,奇功大节,常恨身不出于其时,不得与古人上下其事。每辄自奋,以为苟朝得位,夕必行之,当使后之人望乎己,若今之慕乎古也。既年二十五,以诗赋得乙第,历佐一府三州,皆为从事。逾十年,郡之政巨细无不预。大抵止于簿书狱讼而已。其心之所存,可以效于君,可以补于国,可以资于民者,曾未有一事可以自见。然而月廪于官粟,麦常两斛,而钱常七千。问其所为,乃一常人皆可不勉而能。兹素餐昭昭矣!暇日发常所作藁草,得数百篇,览初省末,散亡居多。其存者或失首与尾,或窜乙断裂,不可读。因取其完者,以类相从而编焉。题之曰《伐檀集》,且识其愧。然其性嗜文字,若有病癖,未能无妄作,后来者皆附于篇之末云。皇佑五年十二月青社自序。
  豫章集
  【文献通考】
  《豫章集序》三十卷,《外集》十四卷。
  晁氏曰:黄庭坚鲁直也。幼警悟,读书五行俱下,数过辄亿。苏子瞻尝见其诗于孙莘老家,绝叹,以为世久无此作矣。因以诗往来。会子瞻以诗得罪,亦罚金。元佑中,为校书郎。先是,秦少游、晁无咎、张文潜,皆以文学游苏氏之门,至于同入馆,世号四学士。鲁直之诗尤奇,世又谓之“苏黄”云。绍圣初,责置戎州,至徽宗即位,召还。尝因戏谑忤赵正夫,及正夫为相,谕部使者以风旨所作《承天院塔记》中语以为幸灾谤国,遂除名,编颖宜州以死。崇宁四年也。《家传》:曰:公既孤,从舅尚书李公公择学。公择尝过家塾,见其书帙纷错,因乱抽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大惊,以为一日千里。苏公尝荐公自代,其略曰:“瑰玮之文,绝妙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世以为实录。公学问文章,天成性得。落笔妙天下。晚节位益黜,名益高,世以配眉山苏公。谓之“苏黄”。公尝游皖,乐山谷寺石牛洞之林泉,因自号“山谷道人。”史赞曰:自李杜没,而诗律衰。唐末以及五季,虽有以比兴自名者,然格下气弱,么么,无以议为也。宋兴,杨文公始以文章泣艹盟,然至为诗,专以李义山为宗,以渔猎掇拾为博,以俪花厨果为工,号称“昆仑体”,嫣然华靡,而气骨不存。嘉佑以来,欧公称太白为绝唱,王文公推少陵为高作,而诗格大变。高风之所扇,作者间出,班班可述矣。元佑间,苏黄并世,以硕学宏材,鼓行士林,引笔行墨,追古人而与之俱。世谓李杜歌诗高妙,而文章不称;李翱皇甫古文典雅,而诗独不传;惟二公不然,可谓兼之矣。然世之论文者,必宗东坡;言诗者,必右山谷。其然岂其然乎!山谷自黔州以后,句法尤高,笔势放纵,实天下之奇。自宋兴以来,一人而已。《豫章别集》一卷。
  陈氏曰:皆集中所遗者,如《承天塔记》、《黄给事行状》、《毁璧》,盖其显显者也。诸孙菪子耕集而传之。后村刘氏曰:山谷文不如诗,诗律不如古,古不如乐府。其文则专学西汉,惜其才力褊局,不能汪洋趋趄。如其纪事立言,颇时有类处。《山谷集》十一卷,《外集》十一卷,《别集》二卷。
  陈氏曰:黄庭坚鲁直撰。江西所刻诗,即豫章前后集中诗也。《别集》者,庆元中莆田黄汝嘉增刻。《山谷编年诗集》三十卷,《年谱》二卷。
  陈氏曰:山谷诗文,其甥洪氏兄弟所编,断自进德堂以后。今外集所载数卷,有晚年删去者,故任子渊年注,亦惟取前集而已。监丞黄黉子耕者,其诸孙也,即会粹别集,复尽取其平生诗,以岁月次第编录,且为之谱。今刊板括苍。
  【黄庭坚豫章集】
  《魏了翁序》:山谷黄公之文,先正钜公称许者众矣。江制闽蜀间,亦多善本。今古戎黄侯又欲刻诸郡之墨妙亭,以致怀贤尚德之意,而属了翁识之。顾浅陋何敢措词。昔者幸尝有考于先民之言行,切叹夫世之以诗知公者,末也。公年三十有四,上苏长公诗,其志已荦荦不凡,然犹是少作也。迨元佑初,与众贤汇进,博文蓄德,大非前比。元佑中末,涉历忧患,极于绍圣,元符以后,流落黔戎,浮湛于荆鄂永宜之间,则阅理益多,落华就实,直造简远。前辈所谓黔州以后,句法尤高。虽然,是犹其形见于词章者然也。元佑史笔,守正不阿,迨章蔡用事,摘所书王介甫事,将以瑕众正而殄焉。公于是有黔戎之役,鼠生犭穴之所嗥,木石之与居,间关百罹,然自今诵其遗文,则虑澹气夷,无一毫憔悴陨之态。以草木文章,发帝杼机;以花竹和气,验人安乐。虽百岁之相后,犹使跃跃兴起也。至其闻龚邹冠豸,张董上坡,则喜溢词端。《荆江亭》以后诸诗,又何其恢广而平实,乐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