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变能力是现代人应当具有的基本能力之一。在当今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我们每天都要接收来自各方面的大量信息,如何迅速地分析这些信息,是把握时代脉搏、跟上潮流的关键。
每个人的应变能力是不同的,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先天的因素,另一方面是后天的因素,如长期从事紧张工作的人比工作安逸的人应变能力高些。可见,应变能力是可以通过某种方法加以培养和提高的,如多参加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我们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努力去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就是培养和增强人的应变能力的过程。
此外,扩大个人的交往范围也可以培养和提高应变能力。无论家庭、学校还是小团体,都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只有首先学会应对各种各样的人,提高自己在较小范围内的应变能力,才能应付各种复杂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应变能力强的人往往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沉着应战,而不是紧张和莽撞从事。
在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遇事沉着冷静,学会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鼓励,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应变能力。如果迟疑不决、优柔寡断,就应主动地锻炼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迅速作出决定。如果因循守旧,半途而废,那就从小事做起,培养创新思维,要求自己不达目标不罢休。只要下定决心,并付诸行动,应变能力就一定会不断增强。
泅过职场的死海
一个开得快的车面临的危险远比一个开得慢的车面临的危险大得多,对个坐在车上的人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被车甩下来。现代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像是坐在时代这列快车上的乘客,你没有跟上时代,就可能被淘汰。现代社会,被时代的快车甩下来的人不在少数。
〃饭碗〃仿佛突然变成了一个让人心痛不已的字眼。
对那些曾经的〃天之骄子〃来说,这种痛更为钻心。很多人找不到工作饭碗发生问题了,而且相当严重。据资料显示,2002年7月全国等待就业的毕业生人数为50万,2003年7月为70余万,2004年7月有可能更多……就目前的情况看,在以后的日子里,饭碗仍将是一些大学毕业生的噩梦。而如果没有饭碗,什么理想,什么抱负,什么贡献,都将成为一场梦。
对那些在职场上闯荡的白领来说,职业危机也是处处存在。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30岁以后,大部分白领精力和体力都有所下降,对快节奏、高压力的工作和生活难免显得力不从心,知识结构的老化也会造成绩效下降。另外,随着很多企业结构向扁平化方向发展,中低层的管理职位大量减少,很多中年白领失去了在组织内进一步升迁的机会,而且还面临着被〃年轻一代〃代替的威胁。
对那些自主创业的民营企业家来说,创业失败的危机依然是职业生涯的恶魔。据调查;20年前叱咤风云的许多改革英雄99%而今都不在了;被誉为〃精英创业的孵化器〃的中关村,每天都有不少公司成立,,但其中能够成活的却微乎其微。这些骁勇而可敬的创业者就象海边一些无辜的孩子;因为太过善于冲锋陷阵;而不知不觉中掉入了黑暗的大海。
……
〃铁饭碗〃已经逐渐成为历史博物馆里的展品了,高枕无忧不思进取的日子也渐渐离我们远去了,从个人到集体,乃至整个国家民族,都需要这种危机意识,它是个人、集体乃至国家求生存图发展所必需具有的意识。它有助于人们认清形势,设计并适时调整切实可行的生存和发展目标。
面对竞争,谁没有危机意识,停滞不前,就意味着落后,就要被淘汰出局,马虎不得。生活离不开目标,维持现状是目标,在此基础上再提高也是目标。有时候,目标的实现和修订也是需要一些危机意识的,要避免危机,就必须积攒足够的力量,这样才可能突出重围,有所突破。
有了危机意识,还要重新调整职业生涯规划和人生步伐,否则只有提前出局。
职业危机可能因人、时间、环境而异,但对大多数人来说,以下四个时段最可能产生职业危机。
第一时段:定位危机。定位危机发生在刚从学校毕业时。大多数毕业生面对眼花缭乱的职业和岗位,在感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的同时,也会迷失方向,不知道如何选择。发生定位危机的毕业生一般可能会走两个极端:一是过于自卑,二是自视甚高。由于初涉人才市场,没有市场求职经验,在市场上几次碰壁之后,一些人容易产生自卑情绪,除了少部分毕业生可能重回学校,把读研究生作为暂时的避风港外,不少产生自卑感的人会草率地找个工作。而自视甚高的那部分毕业生对工作单位、岗位职务、福利薪酬会有过高的要求,因此,在求职过程中也很可能遇到挫折,从而陷入盲目择业的境地。第67节: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第二时段:升职就业危机。这种危机可能产生在工作了5~7年后,也就是大约在30岁左右这个年龄阶段。我国向来就有〃三十而立〃的说法,这一时段的职业生涯除了少数人能如愿升职高就外,大部分人并不能万事如意。如果不能正确处理这个危机,就可能会用不正确的方法和方式来发泄自己的不满和失意。
第三时段:方向危机。俗话说〃四十不惑〃,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40岁左右会出现职业生涯的第三次危机,即继续前进的〃方向危机〃。因为到了40岁左右,或者你已担任了一定级别的领导职务,或者你已是这一行的〃老法师〃,这个时候再往哪里前进,往往因为方向不明而感到困惑,于是便产生了所谓中年改行、转业等种种问题。
第四时段:饭碗危机。过了50岁,进入〃知天命〃年龄,而市场经济并不会给老年人职业生涯以特别的恩惠。这个时间段最让人担忧的是自己的饭碗问题。这一危机不仅仅只针对普通人;也可能涉及高位在身的领导者。这个时期,绝不可有得过且过混日子的思想,应当老当益壮,老骥伏枥,保持不断进取的精神状态。
目前,预防和解决职业危机的最佳办法即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职业男女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它是对个人职业发展的远景规划和资源配置,是防止走上职业歧途的路标。然而绝大多数上班族忽视或者仅仅在表面上关注这一问题,他们并不懂得职业生涯设计的真正内涵。例如:〃你希望做什么工作?〃〃五年之后,你将会做什么?〃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让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职业人士回答不上来,甚至是一些职业经理人也为此感到迷茫。
22岁的李丽拥有经济学学士和法律大专的文凭,她还爱好文学,喜欢诗词歌赋,大学毕业的时候,有人问她,你将来想做什么呢?李丽的反应是茫然的:去公司?法院?还是报社?好象都能去,又好象都不是最想去的。后来,李丽去了一家公证处,工作并不是李丽真正感兴趣的,但是日子清闲、舒适,就这样过了2年。到了第3年的时候,李丽对自己的工作状态开始不满意了,她想换一个工作。先是去证券、房地产等公司应聘,可虽然毕业于商学院经济系,却从没有直接从事过与经济相关的工作,应聘单位对她并不感兴趣;然后,李丽又到一些报社、杂志社去碰运气,当然,尽管她的文笔不错,但由于没有发表过作品,也没有相关的经验,自然也碰了一鼻子灰;无奈之下,李丽把目标转向律师事务所,打听了一下才知道,以她法律大专的学历,充其量只能做律师助理。
李丽想不明白的是,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讲,自己的条件应该都还算不错,为什么就是没有一个合适的工作呢?
为什么李丽到处碰壁?真正的原因就在于她对自己的职业人生和职业生涯缺乏设计。
生涯是一辈子的概念,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人生道路的选择,也就是说,在你人生中从事工作的这段时间中,你打算如何来定位自己;第二个层次,就是在一个单位内部,你打算如何发展自己?前者指的是职业人生,后者指的是职业生涯。
其实,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对其一生中各个阶段所承担的职务及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包括一个人的学习规划、对一项职业或组织的生产性贡献和最终退休。这种设计职业生涯的过程可以用一个小例子来形象地阐明:
一个人现在住的是平房,他想在院子里盖间小厨房。当他确定了盖厨房这个目标后,他会先设计厨房的造型和估计所需要的材料,然后开始收集砖块、瓦片等材料,只要走在街上,他就会留意哪里有砖块、哪里有瓦片,碰见砖头捡砖头,碰见瓦片捡瓦片,经过一段时间,他就能把原料备齐,最终他按照图纸把小厨房盖起来了。如果没有盖厨房这个目标,那么这个人走在街上就不会留意是否有砖块,也不会注意是否有瓦片,即使这些材料都摆在他的面前,他也会认为是没有用的东西。
职业生涯规划犹如盖间小厨房,从职业的反复选择到职业确定,再到一步步实现目标,整个过程像从设计小厨房的造型到盖成之时。就难度而言,职业生涯设计要比盖一间小厨房大得多,它的每一步都需要有不同的规划。
在做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有两点要提前考虑:一,你是否具有一定的风险防范措施。很多人追求发展机会时会忽视其存在的巨大风险,而某些风险正好触及了自己的〃软肋〃,所以,因人而异,要对风险做好防范,如储备人际资源、准备一些资金支持,或者提早准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有时体现为相关的资格证书等)。职业风险已经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就业人口的不断增加、企业兼并重组裁员减员的此起彼伏、突发事件的影响,我们不得不承认,无序性和不确定性变成一个人职业中的一部分,所以要主动地进行风险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