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北京大案 作者:丁一鹤》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解密北京大案 作者:丁一鹤- 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付臣决定先从自己熟悉的北京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小西天证券交易营业部开始。因为在1994年,刘付臣就在小西天证券部购买过一些国债,由此他结识了营业部总经理史新纪和副总经理晏宇庆。他们手里有巨额的国债销售款,如果能够拿来投入企业经营,那是再好不过了。 

        刘付臣出手果断,而且一出手就是大手笔。1996年9月,史新纪和晏宇庆擅自将小西天证券部1。98亿元的国债销售款提供给刘付臣使用。但是一年之后,刘付臣的“资本运作”失败得落花流水,根本无钱归还。 

        到了还款的时候,刘付臣并不慌张,他没有将自己资本运作失败的窘况告诉史新纪、晏宇庆两人,而是约他们出来“吃顿便饭”。一番推杯换盏高谈阔论之后,刘付臣亮出了自己新的“掘金计划”:由刘付臣为小西天证券部介绍客户购买国债,获取的资金用于归还刘付臣的欠款,多余的钱由刘付臣继续使用。为表示合作“诚意”,刘付臣当即允诺,高出银行规定的利息部分完全由自己支付。另外,为了对史新纪、晏宇庆两人对自己的支持表示感谢,刘付臣再额外支付给他们1。5%至2。5%的“手续费”。 

      第一章资本运作玩掉十三亿(3) 
        看到如此丰厚的回报,史新纪、晏宇庆两人动心了,加上刘付臣表现出来的气吞山河的自信和精明,更让他们两人觉得这个计划无懈可击,从此双方开始了“愉快、友好”的合作,而刘付臣也从此成为一个操纵10多亿元的“资本大鳄”。 

        从1997年3月到1998年6月,刘付臣开始疯狂地玩起他的“资本运作”。他以允诺给付高息的方式,通过朋友介绍朋友等种种渠道,为小西天证券部招揽了大笔“生意”。仅仅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先后有数十家大客户到小西天证券部购买了3。57亿元国债。 

        史、晏两人在和刘付臣的合作中,见刘付臣果然给证券部带来了巨大“业绩”,在佩服刘付臣资本运作的同时,立即向刘付臣兑现自己当初的承诺。他们使用虚假账户,先后将上述国债中面值人民币790万元的国债从小西天证券部提出给刘付臣使用,另外,他们将客户认购及委托保管的大量国债用于国债回购,以此方式拆入资金共计人民币4。34亿元,其中4。19亿元交给刘付臣使用。而这些钱,刘付臣分别用于归还前期使用的1。98亿元和支付高息等活动。 

        到1998年6月,小西天证券部内已没有刘付臣介绍的国债客户可用于国债回购,但刘付臣仍向史新纪、晏宇庆要求使用资金。两人研究之后,决定擅自动用在证券营业部开户的中保再保险有限公司的国债存券9000万元,以国债回购方式,拆入资金1亿元,将其中8821万元挪给刘付臣使用。 

        直到案发后,刘付臣给小西天证券交易营业部造成损失人民币3亿余元。史、晏两人也因此获罪,2003年分别被判处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20年。 
        铤而走险,高息拦储把银行变成自己的提款机 
        有了成功“操作”小西天证券部融资的经验,“风云老总”刘付臣俨然把自己当作纵横商界的“金融大鳄”,此时,小西天证券部已经维持不了他的黑色资金链条,他的胃口变得越来越大。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通过史新纪、晏宇庆认识了光大银行北京中轴路支行行长助理、光大银行北京翠微路支行筹备负责人冯军,从此,他盯上了光大银行。 

        1997年6月,刘付臣找到冯军“共商大计”。这次刘付臣抛出的招数与上次和小西天证券部史、晏二人的计策如出一辙:由刘付臣支付高息的手段,介绍客户到冯军所在的光大银行办理存款,再由冯军将这些存款挪给刘付臣使用,并由刘付臣支付高出利息部分…… 

        与小西天证券部史、晏二人相比,光大银行的冯军无疑更具“魄力”。在较短的时间里,他将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北京市总工会等30多家单位和个人在光大银行北京中轴路支行及翠微路支行的40余笔存款中的6。63亿元人民币,转到刘付臣控制的账户上,供刘付臣购买天津市南方科技广场、承租和购买北京市京都商业中心等项目。 

        至此,刘付臣伙同史新纪、晏宇庆、冯军3人,挪用资金数额已经高达11余亿元。而刘付臣如此大手笔的运作,也越来越让史新纪、晏宇庆两人担心起来,毕竟刘付臣拖欠了小西天证券部的大笔资金,他们两人总是不停地催促刘付臣还钱。但是,刘付臣搞来的钱除了用于支付高额利息,其余的全部进入“资本运作”了,根本没有钱还给他们。最后刘付臣被逼急了,他提出从光大银行贷款来还欠小西天证券部的巨额资金,但向光大银行贷款是需要担保的。刘付臣要求史新纪、晏宇庆两人帮忙提供担保,此时两人有苦难言,只好硬着头皮答应。 

        1998年7月,史新纪、晏宇庆以小西天证券部的名义,为刘付臣在光大银行北京中轴路支行申请开具承兑汇票和贷款出具虚假的国债代保管凭证、协议及保证书、承诺书等担保文件。拿着这些文件,刘付臣分别与光大银行签订了银行承兑协议和贷款合同,骗取钱款共计1。65亿元。 

        挪用11余亿元,诈骗1。65亿元,刘付臣的“资本运作”动用了13亿元。这不能不令人咋舌。但是,有了银行和证券公司做后盾,刘付臣的“资本运作”手笔越来越大。1996年,刘付臣与北京市商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金额为4亿元的租售合同,开发北三环一座商务大厦;1997年,刘付臣欲以1。2亿元收购天津华洋大厦;1998年,刘付臣又欲用1。1亿元收购北京龙德行大厦…… 

        潜逃4年,通缉犯做起了大买卖 
        如此大量动用资金,不可能不出问题。1998年9月,光大银行进行内部审计时,发现刘付臣的巨额贷款存在担保不实的问题,随即通知刘付臣进行核实。此时,在“资本运作”中已经损失了数亿元的刘付臣,知道自己再也无法维持自己打造的黑色资金链条,立即携带20万元现金,连夜开着他的凌志轿车逃到河北石家庄,踏上了漫漫逃亡路。 

        刘付臣的出逃引起了光大银行的警觉,他们立即追查相关人员,冯军、史新纪、晏宇庆很快浮出水面,随着他们3人被立案审查,这个涉案13亿元的惊天大案不但惊呆了银行领导,也惊呆了警方。这是北京建国以来数额最大的挪用诈骗资金案件,北京警方随即向全国发布通缉令,出逃的资本大鳄刘付臣变成了仓皇的通缉犯。 

        虽然抓捕刘付臣的通缉令已经遍布全国,但他却不安于平淡。逃到石家庄之后,刘付臣不但化名安顿下来,竟然心安理得地继续做起了生意。刘付臣先是投入10万元用假身份证购买了一家酒楼,甚至还注册了石家庄市东泰餐饮服务有限公司进行经营。 

      第一章资本运作玩掉十三亿(4) 
        在经营酒楼赔钱后,刘付臣故技重演,又化名向银行贷款,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在河北正定一次购买了20辆帕萨特、奥迪A6等中高档轿车,出租给朋友的公司后,自己在家坐收租金。 

        但是,刘付臣玩掉的13亿元不是个小数目,在他潜逃的4年多时间里,公安人员的足迹踏遍全国20多个省市,运用各种手段进行抓捕。而精明的刘付臣其实也坐卧不安,他不但制作了十几张假身份证随时准备使用,还先后换了几十个手机号码,以逃避公安人员的跟踪。 

        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刘付臣在潜逃4年后还是进入警方视野。2003年2月,再次陷入经济危机的刘付臣潜回北京找昔日的朋友借钱,2月13日,刘付臣与朋友在北京市昌平区一家酒店吃饭时,被公安人员抓获。警方从他随身带的行李中,竟然搜出31张不同号码的手机卡和10余张不同姓名的身份证。 

        法庭交锋,3天连审资本大鳄 
        在过了4年多惶恐不安的潜逃生活后,刘付臣这个昔日的“风云老总”最终没能逃脱法网。2005年3月1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刘付臣涉嫌挪用资金、合同诈骗13亿元的金融犯罪大案。 

        在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的起诉书上,指控刘付臣的每一宗犯罪事实,都是一系列复杂的大手笔运作,涉及资金少则几千万多则几个亿。公诉人指控,1994年7月至1998年9月,北京福尼特工贸集团、北京福尼特家具城等10余家单位的实际负责人刘付臣与北京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小西天证券交易营业部总经理史新纪、副总经理晏宇庆相勾结,用国债回购等方式挪用小西天营业部的资金,给该营业部造成实际损失3。64亿余元。史、晏二人还为刘付臣控制的多家企业出具虚假担保文件,骗取中国光大银行北京中轴路支行承兑汇票及贷款共计1。65亿余元,案发前仅归还贷款100万元。而冯军提供给刘付臣的贷款,案发时有4。85亿没有归还。 

        刘付臣对公诉人的指控表示不同意,他法庭上为自己辩护时称:“我只是总经理助理,是在总经理的指挥下工作。公司的很多具体情况我都不掌握,到现在我也不清楚起诉书上说的那些资金数额是怎么回事。”刘付臣说的上级领导就是他曾经的朋友关老板。在刘付臣的辩护中,所有的事都是关老板指使干的,他只是个打工跑腿的,领导指哪就打哪。公司的规划方针,资金往来他根本不知究竟。 

        两名检察官对刘付臣的说法展开凌厉的攻势,抓住其中的破绽不停发问。他的回答不是“不知道、不清楚”就是无法自圆其说。比如,刘付臣说关老板让他去找史新纪、晏宇庆谈借款的事,可借多少钱,怎么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