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但老不治事,而舜摄天子之事耳。尧在时,舜未尝即天子位,
尧何由北面而朝乎?又引书及孔子之言以明之。尧典,虞书篇
名。今此文乃见于舜典,盖古书二篇,或合为一耳。言舜摄位
二十八年而尧死也。徂,升也。落,降也。人死则魂升而魄降,
故古者谓死为徂落。遏,止也。密,静也。八音,金、石、丝、
竹、匏、土、革、木,乐器之音也咸丘蒙曰 :“舜之不臣尧,
则吾既得闻命矣。诗云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而舜既为天子矣,敢问瞽瞍之非臣,如何?”曰:
“是诗也,非是之谓也;劳于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 。曰:
‘此莫非王事,我独贤劳也。’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
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如以辞而已矣,云汉之诗曰:
‘周余黎民,靡有孑遗。’信斯言也,是周无遗民也。不臣尧,
不以尧为臣,使北面而朝也。诗小雅北山之篇也。普,遍也。
率,循也。此诗今毛氏序云 :“役使不均,已劳于王事而不得
养其父母焉 。”其诗下文亦云:“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
乃作诗者自言天下皆王臣,何为独使我以贤才而劳苦乎?非谓
天子可臣其父也。文,字也。辞,语也。逆,迎也。云汉,大
… 14…
孟子集注 ·112·
雅篇名也。孑,独立之貌。遗,脱也。言说诗之法,不可以一
字而害一句之义,不可以一句而害设辞之志,当以己意迎取作
者之志,乃可得之。若但以其辞而已,则如云汉所言,是周之
民真无遗种矣。惟以意逆之。则知作诗者之志在于忧旱,而非
真无遗民也。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
下养 。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诗曰:
‘永言孝思,孝思维则。’此之谓也。养,去声。言瞽瞍既为
天子之父,则当享天下之养,此舜之所以为尊亲养亲之至也。
岂有使之北面而朝之理乎?诗大雅下武之篇。言人能长言孝思
而不忘,则可以为天下法则也。书曰 :‘只载见瞽瞍,夔夔齐
栗,瞽瞍亦允若。’是为父不得而子也。”见,音现。齐,侧皆
反。书大禹谟篇也。只,敬也。载,事也。夔夔齐栗,敬谨恐
惧之貌。允,信也。若,顺也。言舜敬事瞽瞍,往而见之,敬
谨如此,瞽瞍亦信而顺之也。孟子引此而言瞽瞍不能以不善及
其子,而反见化于其子,则是所谓父不得而子者,而非如咸丘
蒙之说也。
万章曰 :“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孟子曰:“否。天子
不能以天下与人 。”天下者,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私有故也。
“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曰:“天与之。”万章问而孟
子答也。“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谆,之淳反。万章问
也。谆谆,详语之貌。曰 :“否。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
矣 。”行,去声,下同。行之于身谓之行,措诸天下谓之事。
言但因舜之行事,而示以与之之意耳。曰 :“以行与事示之者
如之何?”曰 :“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诸侯
能荐人于天子,不能使天子与之诸侯;大夫能荐人于诸侯,不
能使诸侯与之大夫。昔者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
受之,故曰: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暴,步卜反,
… 15…
孟子集注 ·113·
下同。暴,显也。言下能荐人于上,不能令上必用之。舜为天
人所受,是因舜之行与事,而示之以与之之意也。曰 :“敢问
荐之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曰 :“使之
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
民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治,
去声。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
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
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
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而居
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相,去声。朝,音潮。
夫音扶。南河在冀州之南,其南即豫州也。讼狱,谓狱不决而
讼之也。太誓曰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
也 。”自,从也。天无形,其视听皆从于民之视听。民之归舜
如此,则天与之可知矣。
万章问曰 :“人有言:‘至于禹而德衰,不传于贤而传于
子 。’有诸?”孟子曰:“否,不然也。天与贤,则与贤;天
与子,则与子。昔者舜荐禹于天,十有七年,舜崩。三年之丧
毕,禹避舜之子于阳城。天下之民从之,若尧崩之后,不从尧
之子而从舜也。禹荐益于天,七年,禹崩。三年之丧毕,益避
禹之子于箕山之阴。朝觐讼狱者不之益而之启,曰:‘吾君之
子也 。’讴歌者不讴歌益而讴歌启,曰:‘吾君之子也。’朝,
音潮。阳城,箕山之阴,皆嵩山下深谷中可藏处。启,禹之子
也。杨氏曰 :“此语孟子必有所受,然不可考矣。但云天与贤
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可以见尧、舜、禹之心,皆无一毫私
意也 。”丹朱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舜之相尧,禹之相舜也,
历年多,施泽于民久。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益之相禹也,
历年少,施泽于民未久。舜、禹、益相去久远,其子之贤不肖,
… 16…
孟子集注 ·114·
皆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
者,命也。之相之相,去声。相去之相,如字。尧舜之子皆不
肖,而舜禹之为相久,此尧舜之子所以不有天下,而舜禹有天
下也。禹之子贤,而益相不久,此启所以有天下而益不有天下
也。然此皆非人力所为而自为,非人力所致而自至者。盖以理
言之谓之天,自人言之谓之命,其实则一而已。匹夫而有天下
者,德必若舜禹,而又有天子荐之者,故仲尼不有天下。孟子
因禹益之事,历举此下两条以推明之。言仲尼之德,虽无愧于
舜禹,而无天子荐之者,故不有天下。继世以有天下,天之所
废,必若桀纣者也,故益、伊尹、周公不有天下。继世而有天
下者,其先世皆有大功德于民,故必有大恶如桀纣,则天乃废
之。如启及大甲、成王虽不及益、伊尹、周公之贤圣,但能嗣
守先业,则天亦不废之。故益、伊尹、周公,虽有舜禹之德,
而亦不有天下。伊尹相汤以王于天下。汤崩,太丁未立,外丙
二年,仲壬四年。太甲颠覆汤之典刑,伊尹放之于桐。三年,
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于桐处仁迁义;三年,以听伊尹之训己
也,复归于亳。相、王,皆去声。艾,音乂。此承上文言伊尹
不有天下之事。赵氏曰 :“太丁,汤之太子,未立而死。外丙
立二年,仲壬立四年,皆太丁弟也。太甲,太丁子也 。”程子
曰“古人谓岁为年。汤崩时,外丙方二岁,仲壬方四岁,惟太
甲差长,故立之也。”二说未知孰是。颠覆,坏乱也。典刑,
常法也。桐,汤墓所在。艾,治也;说文云“芟草也 ”;盖斩
绝自新之意。亳,商所都也。周公之不有天下,犹益之于夏,
伊尹之于殷也。此复言周公所以不有天下之意。孔子曰 :‘唐
虞禅,夏后、殷、周继,其义一也 。’”禅,音擅。禅,授也。
或禅或继,皆天命也。圣人岂有私意于其闲哉?尹氏曰 :“孔
子曰 :‘唐虞禅,夏后、殷、周继,其义一也 。’孟子曰:
… 17…
孟子集注 ·115·
‘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知前圣之心者,无如孔子,
继孔子者,孟子而已矣 。”
万章问曰 :“人有言‘伊尹以割烹要汤’有诸?”要,平
声,下同。要,求也。按史记“伊尹欲行道以致君而无由,乃
为有莘氏之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 ”。盖战国时
有为此说者。孟子曰 :“否,不然。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
尧舜之道焉。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系
马千驷,弗视也。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
不以取诸人,乐,音洛。莘,国名。乐尧舜之道者,诵其诗,
读其书,而欣慕爱乐之也。驷,四匹也。介与草芥之芥同。言
其辞受取与,无大无细,一以道义而不苟也。汤使人以币聘之,
嚣嚣然曰 :‘我何以汤之聘币为哉?我岂若处畎亩之中,由是
以乐尧舜之道哉?’嚣,五高反,又户骄反。嚣嚣,无欲自得
之貌。汤三使往聘之,既而翻然改曰 :‘与我处畎亩之中,由
是以乐尧舜之道,吾岂若使是君为尧舜之君哉?吾岂若使是民
为尧舜之民哉?吾岂若于吾身亲见之哉?翻然,变动之貌。于
吾身亲见之,言于我之身亲见其道之行,不徒诵说向慕之而已
也。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予,天
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非予觉之,而谁也?’
此亦伊尹之言也。知,谓识其事之所当然。觉,谓悟其理之所
以然。觉后知后觉,如呼寐者而使之寤也。言天使者,天理当
然,若使之也。程子曰 :“予天民之先觉,谓我乃天生此民中,
尽得民道而先觉者也。既为先觉之民,岂可不觉其未觉者。及
彼之觉,亦非分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