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家与科学家共同将这个灵感变成了风靡全球的产品。
1983年,美国德克萨斯大学澳斯汀分校的两名MBA学生第一次发起创业计划大赛。自此,美国各大院校纷纷仿效,十多年来,美国校园里出现了无数学子创业的故事,虽然有成功者,也有失败者,但是学子创业公司给美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带来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仅以麻省理工大学为例,该校学子与教师创办的公司已达4000多家,据美国波士顿银行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如果把这些公司视为一个独立的国家,那么仅在1994年,它的全球销售额就达到2320亿美元,经济实力排名世界第24位。
上个世纪的90年代末,这些故事象神话一样传到中国学子的耳里,激起了他们的热情和梦想。比尔。盖茨、杨致远、戴尔这些IT业巨子的创业神话,鼓舞了众多激情满怀、才华横溢的莘莘学子。
往日平静的校园,已不再平静。比尔,盖茨成了许多人心中的偶像,成为比尔。盖茨是不少大学生的梦想。从1999年开始,中国大学生中涌起了一股科技创业潮。
两年过去了,成功者,如今仍走在铺满鲜花、也铺满荆棘的路上,失败者,虽然碰得头破血流,却也收获了一份难得的人生经历。而这种经历也是一种学习。
他发现了一枚奇异的蛋
…
作者:吴苾雯
他发现了一枚奇异的蛋,决定将它“孵”出来。
如果没有见着比尔。盖茨,在清华大学自动化专业读大三的王科,也许会认为这个创造了微软“巨无霸”的人离他很远很远。
1997年12月12日,比尔。盖茨走进了清华园,走上了设在主楼后厅的讲台。这是一个外
表看起来普普通通的中年男人,二十多年前,当19岁的比尔。盖茨从哈佛大学中途退学与朋友保罗。艾伦一起创办微软公司的时候,没有人知道这个外表普通的年轻人有一天会成功,会成为横行计算机世界的“巨无霸”。
那天,比尔。盖茨的演讲一次次被激动的掌声打断。会场的气氛热烈得彷佛一点就着。事后有媒体报道,“清华校园刮起了比尔。盖茨旋风”。
比尔。盖茨走了,回到遥远的美国去了。可是“海龟派”创业者张朝阳又走进了清华校园。
在许多年轻人的眼里,张朝阳就是中国的比尔。盖茨。
1986年,张朝阳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后考上李政道奖学金赴美留学,1993年底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获得博士学位,同年任MIT亚太地区(中国)联络负责人。1998年,张朝阳带着第一笔风险投资资金回国创办了搜狐网站,不到两年时间,搜狐就成为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之一,并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虽然他的财富比不上比尔。盖茨,虽然他的搜狐网站无法与微软相比,但是,他仍是中国年轻人心中的数字英雄。
那天,张朝阳回到了母校,在一间教室里,他向他的学弟学妹们讲述他创业的经历。坐在台下的王科很激动、很振奋,比尔。盖茨和张朝阳能自己创业,我们为什么不能?为什么不能有更多的比尔。盖茨,更多的张朝阳?
其实在此之前,王科的理想很大众化,和许多清华学子一样,他准备毕业后出国留学。所以,大一时他就考了托福,大二时就考了GRE。由于两项考试成绩优秀,被新东方学校聘请去做了两年教GRE的兼职教师。
虽然学的是自动化专业,但王科对经济与金融有着特殊的兴趣,寒暑假,他便去一些跨国公司兼职,他去的公司有麦肯锡咨询公司、法国圣哥班,还有巴黎国民银行。
但王科从没想过自己创业。
张朝阳走了,王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美国高校由来已久,它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美国经济的直接驱动之一,而在中国的大学校园,由于大学生缺少创业意识、缺少创业勇气,一个也许能带来滚滚财富的灵感,转瞬即逝;一项本可以转化为产品的发明,被束之高阁;一种前所未有的新技术,也许永远不为世人知晓。中国的大学生为什么不能自己创业?为什么不能将自己的智慧转变为财富?
王科找到清华创业协会,他滔滔不绝地谈出了自己的想法,建议将学生创业的概念引入清华园,开展大学生创业大赛,以此激发学生创业的热情。王科的建议被采纳。
1998年5月,清华大学举办首届创业计划大赛。大赛历时5个多月,共有320名同学组成98个竞赛小组递交了114份作品。
1999年4月底,清华大学举办第十七届“挑战杯”大赛。在这次比赛中,王科发现了一项令他兴奋不已的发明——材料系三年级学生邱虹云的多媒体超大屏幕投影电视技术。
在一间教室里,邱虹云用他那个还很简陋的黑匣子一边向大家播放着“天龙八部”,一边讲解着,他说这是他研制的一种集光学、机械、电子技术于一体的视听设备,它不但可以直接播发电视、VCD、DVD、录像机、计算机等多种数字及模拟信号,还能通过网络与世界相连。
来自四川威远县的邱虹云是个少言寡语的年轻人,受在工厂实验室做分析员的父亲的影响,他从小就是个“科技发烧友”。据他自己介绍,在父亲的指导下,小学时,他就做完了中学化学课程中的全部实验。七、八岁时,他就开始琢磨光学、电学、化学,并开始搞一些小发明。
1996年,邱虹云考进了清华大学。在强手如林的清华园里,邱虹云不显山不露水,学习成绩平平。每次考试成绩在班上不上不下,充其量也只能算个中等。如果仅以学习成绩衡量,他只是一个智力平平的学生。
大一下学期,清华举办每年一次的“挑战杯”竞赛。邱虹云不声不响地拿来了他发明制作的超长变焦镜头。他的作品在此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第二年的“挑战杯”赛上,邱虹云又送来了他发明研制的新概念望远镜,再次获得大奖。令老师和同学对他刮目相看。渐渐地,邱虹云在校园有了“清华爱迪生”的美誉。
邱虹云研制的视听设备在这届“挑战杯”赛上又获得了一等奖。
那几天,王科一次又一次地走到邱虹云的作品前,他一遍又一遍地打量着它激动不已。他敏锐地意识到,这种多媒体投影电视如果投放市场,将会带来一场视听设备领域的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王科认为这是一枚奇异的蛋,他雄心勃勃地想将它“孵”出来。
清华准备在5月23日举办一个面向社会的成果拍卖会,将此次大赛的优秀作品进行公开拍卖。邱虹云打算以十几万元的价格将他的成果卖出去。他从没做过当老板的梦,发明研制出新的成果就是他最大的快乐和满足。
拍卖会举办之前,王科找到了邱虹云,他劝说邱虹云不要轻易拍卖这件成果,动员邱虹云与他一起创业,自己将这枚蛋“孵”出来。
在王科的劝说下,邱虹云心动了,如果能自己亲手将这枚蛋“孵”出来,那当然是最美不过的事了。他答应与王科一起创业。王科又找来了正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读MBA的徐中,三人决定组成一个创业团队。这个创业团队是个优势互补的团队,王科有在多家跨国公司兼职的经历,徐中在读MBA前已工作了多年,邱虹云更有一不断有新发明涌出的聪明脑袋。
王科抱着那台样子还十分“丑陋”的多媒体投影电视,拜访了一个个行家,然后,又组织人员进行周密而细致的市场调查。在确信它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后,王科决定自筹资金创办一家公司,尽早完成中试阶段,将它打入市场。
一个满街飘着柳絮的下午,王科和邱虹云、徐中聚集在清华园后面的一个小茶馆里,计算着办一家公司需要多少钱。徐中得出的结果是最少需要250万元。这个结果把几个人都吓着了,对于几个穷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商量来商量去,他们决定先注册一家公司,边干边寻找投资者。
王科到工商局一打听,注册一家公司得有50万元注册资金。王科傻眼了,50万元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到哪去筹这笔钱?
王科的家在宁波。当年,他以当地理科状元考进清华大学,曾在当地引起轰动。听说他大学毕业后不出国留学了,也不准备找份稳定的工作,而是准备干个体、自己创业,也有人不理解。但他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帮助。家人、亲戚和朋友都向他伸出了援助的手。东挪西借,王科终于筹够了50万元钱。
5月的一天,王科将50万元钱装进了一个大书包,在徐中的护送下来到工商局,注册了北京视美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王科任公司总经理,邱虹云任总工程师。
三个在校的大学生,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借来的一间小屋里开始了艰难的创业。
两个月后,王科从自动化专业毕业,全身心地投入到公司的工作中。
邱虹云发明的多媒体大屏幕投影电视,只是一个用塑料板和木板制成的模型,要想从设计阶段走到中试阶段,还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由于这种多媒体投影电视的设计绝无仅有,身边找不到可供参考的资料,一切都得自己摸索。而且在很多情况下,他们设计出来的东西在工艺上无法解决,很多部件在国内没法做出来。
研制过程中,涉及到一个非球面镜的问题,他们做了无数次试验,一直无法得到解决。他们去向清华大学有关专业的教授请教。教授告诉他们,这个类似的问题曾在70年代被苏联一位科学家解决过,但这位苏联科学家已去世多年,也没有留下解决这个问题的有关资料。
面对这个几乎无法解决的问题,他们没有气馁,又去请教国内知名的研究专家和做了几十年光学仪器的老师傅。最后,他们终于在几位老专家的上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