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雷格和辩护律师伦道夫代表了管家医疗支持者的看法,认为在这种体制下,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安排诊疗时间,充分了解病情,做出最恰当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是符合患者利益优先原则和患者自主原则的。且管家医疗使得医生摆脱了管理医疗体制的束缚,极大地增加了医生的自主权,使医生有机会按医学院的要求行医,从根本上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积极性。
小说的结局让人颇为意外,克雷格不仅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毒死了佩欣斯,还偷偷卖掉房子,让妻子和孩子无家可归,自己却冒充已故患者,携款潜逃到古巴开始新生活。人情薄凉至此,不禁让人心寒。也许正如他妻子亚历克西斯所说,克雷格是医疗体制的牺牲品,从医学院开始就面临你死我活的竞争,压力极大,又缺乏人际交往,内心的困惑和绝望无法及时解决。做了医生之后,生死一念间,只有将感觉钝化,对病人产生疏离感,才能客观准确地判断病情。加之忙于接诊和科研,大多数医生都缺乏文化生活,甚至没时间与家人交谈,积累的压力无法释放,久而久之,养成克雷格这种冷漠自私的性格,也不足为奇。
多丽丝·莱辛荣获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小 林
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瑞典文学院在颁奖公告中说,授予多丽丝·莱辛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是,“她用怀疑、热情、构想的力量来审视一个分裂的文明,她的史诗性的女性经历。”
多丽丝·莱辛,1919年10月22日出生于波斯(今伊朗)的克尔曼沙阿,她的父母是英国人,父亲是一位银行家。1925年,莱辛随家人从波斯迁往南部非洲的南罗得西亚(今津巴布韦),她的童年在农场附近的山区度过。莱辛在一家女修道院学校上学,14岁时因眼睛问题而辍学,从此开始自学;她把大部分时间用在阅读19世纪的俄罗斯、法国和英国作家的作品上。1938年,她来到首都索尔兹伯里,找了一份政府机关工作,并开始创作生涯。第二年,她嫁给弗兰克·威兹德姆,后生有一子一女,1943年两人离婚。1945年,莱辛和戈特弗里德·莱辛结婚,生有一子,1949年,两人离婚。
1949年,莱辛带上她最小的儿子和第一部书稿《野草在歌唱》(The Grass is Singing)离开南罗得西亚,来到英国。《野草在歌唱》是作家在非洲生活的写照,该书1950年出版后很快为世人所接受。到英国后,莱辛创作了大量短篇小说、长篇小说、剧本、诗歌、散文和评论。她最重要的作品包括短篇小说集《这是老酋长的国家》(This Was The Old Chief's Country,1951)、《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A Man and Two Women,1963)、《非洲故事》(African Stories,1957),《暴力的孩子们》系列(The Children of Violence Series,1952-1969)和长篇小说《逃避清白》(Retreat to Innocence,1956)、《金色笔记》(The Golden Notebook,1962)、《简述地狱之行》(Briefing for a Descent into Hell,1971)等。2007年1月2日,莱辛的最新作品《克莱夫特》(The Cleft)首先在英国出版。
自1954年以来,莱辛获得过15项大大小小的文学奖,对此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莱辛幽默地说:“我此前已经获得所有的奖,所以我很高兴能最终实现大满贯。”
编者的话
喜欢美国通俗小说的读者一定对罗宾·库克的名字非常熟悉,这位医学惊悚小说之父,以其缜密的艺术构思,专业的医学知识,敏锐的前沿意识,在类型小说中独树一帜。本刊从1982年起陆续刊登过他的6部长篇小说,反响空前。《危机》原作发表于2006年8月,是罗宾·库克的第26部作品,让我们一同打开作家精心编织的小说世界吧。另需说明的是,这部小说篇幅较长,所以用小5号字排版,望读者谅解。
本期短篇小说中有两篇是获奖作品,《跪者的尊严》获东南亚和南太平洋地区联邦国家作家奖,《幽灵在等待》被阿根廷最佳短篇小说网评为最佳言情小说。小说到底是哪里打动了人们,请读者细细品味。
美国著名诗人威廉·默温还是一位坚定的环保主义者,他的诗时时关注人与自然不可调和的斗争。在《最后一棵》中,叙述者仿佛是原始社会里的说书人,讲述着人类对生态的破坏以及生态对人类的报复。这首诗既是一个寓言,又是一篇政治抗议书,抗议人们无知而又高傲地依赖科学技术,忽视了自然生态的规律。全诗65行,就有64行是完整的诗句,并以句号结束,这在西方诗歌中是非常少见的。诗人用这种形式表明:如果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人类随时会结束自己。
10月11日,就在本刊三校结束之时,传来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荣获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而本期“外国作家访谈录”中的主角正是多丽丝·莱辛。中国的读者大多数是通过译林出版社出版的《金色笔记》认识莱辛的,希望她的新作《克莱夫特》也能尽快与中国读者见面。
下期要目预告
《冷月》
(美国长篇小说)
后“9·11”时代的纽约,充斥着困惑、恐惧和愤怒交织的危机情结,人人自危。一个“唯我独清”的重案组女警探,在生命中四个重要的男人之间周旋:声誉即将毁于一旦的警察父亲、罪行已经败露的警察男友、高位截瘫的精神伴侣、一个沉醉于阴谋和诡计的犯罪高手。
寒冷的12月夜晚,一轮满月高挂在纽约市的上空,此时发生了两起命案。凶手在两个现场都放置了同样诡异的古董钟,还附上一张署名为“钟表匠”的纸条!犯罪学家林肯·莱姆和警探萨克斯受命组成调查组,在扑朔迷离的线索之间抽丝剥茧,在物证、推理和目击供词之间艰难取舍,终于找到了售出十只钟表的经销商——意味着将有十位受害人在纽约死于非命。作案手法将异常残忍:割腕、放血、砸碎喉咙、火刑……古董钟发出的每一声嘀嗒,都意味着一个生命即将结束。在表意学专家凯瑟琳的协助下,他们先抓住了“钟表匠”的助手,一个名为文森特的性变态罪犯。然后,钟表匠本人主动现身,警方轻松将其抓捕归案。然而案情却急转而下。钟表匠表示,他犯下的两桩命案都是假的,其实根本没有受害者,他之所以偷来尸体布置现场,目的在于制裁那些贪污的警察。由于缺乏确凿证据证明其犯有严重的罪行,钟表匠顺利获释,但他真的如此高尚而单纯吗?莱姆不禁怀疑钟表匠背后还隐藏着更大的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