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2003年第5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芙蓉-2003年第5期- 第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922年(19岁) 
  是年至1925年,在《东方》、《学艺》、《太平洋》、《学生》、《小说月报》、上海《时事新报》附刊《文学旬刊》上发表新诗和杂感。 
   
  1923年(20岁) 
  8月6日,受文学研究会之命,在广州成立分会,与刘思慕、司徒宽、潘启芳、叶启芳、陈荣捷、甘乃光、杨橙波、陈受颐八人组织广州文学研究会,后改称文学研究会广州分会,任干事。 
  10月10日,编文学研究会广州分会《广州文学旬刊》,附于广州《越华报》刊行,由陈荣捷主编,历时年余。 
  中学毕业前夕,祖母在新会老家为之订亲,命与何氏结婚(何长相漂亮,读过3年小学)。在强行拉扯下勉强拜堂,但将自己关在书房佯狂,始终拒绝同房。后与何氏商量,说明不存在夫妻关系,但愿意帮助她去广州读书,并供她读书期间一切费用,直至毕业工作。何氏同意。遂一起至广州,送她入读护士学校(去欧留学期间亦照约汇款给她读书)。此事致与陈存爱的初恋破灭。 
  秋,培正中学代岭南大学赠给奖学金,免试保送入广州岭南大学文科(英语系)学习。 
  中学和大学时期写诗200余首。赴欧前一年,停止一切写作。 
   
  1924年(21岁) 
  暑假,深感岭南大学课程已不能满足学习需要,决意赴法国留学。行前,去上海拜会郑振铎、沈雁冰。 
  秋,未毕业,由香港乘船赴欧。至瑞士日内瓦大学学习法语一年。 
  12月,诗集《晚祷》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为“文学研究丛书”之一,收诗19首。 
   
  1925年(22岁) 
  秋,转赴法国巴黎大学听课,寄居巴黎郊外玫瑰村(各国作家艺术家聚集地),研究文学、哲学。 
   
  1926年(23岁) 
  春,结识法国名诗人瓦雷里(梁宗岱据广东语音译作梵乐希)。此后,与大他33岁的瓦雷里结为忘年交,时随身边;每有法文或英文诗,均先交瓦雷里看后才发表。 
   
  1927年(24岁) 
  在《欧洲》、《欧洲评论》等刊物发表法文诗和法译王维诗,大获好评,使法国批评家误以为法国文坛又出现了一颗新星。法国文坛和巴黎的许多文艺沙龙都向他敞开大门。听从瓦雷里告诫,重实学,不要图虚名,专心吸取欧洲文化精华。遂放弃攻读任何学位。 
  6月27日,往欧洲各大图书馆考察的郑振铎路遇梁宗岱和敬隐渔,当日两次聚谈,此后多有交往。 
  常与当时在巴黎和欧洲各地的中国留学青年切磋文艺。晚上常与傅雷去刘海粟家聊天论学,夜深仍不肯罢休,甚至各执己见,几将动手。 
   
  1928年(25岁) 
  6月2日,在巴黎作《保罗梵乐希先生》。 
  9月,徐志摩来巴黎,以《新月》名义约稿,二人在巴黎卢森堡公园旁“一碰头便不住口地”谈诗三天三夜,以至徐志摩没有了游览的时间。允为《新月》撰文。 
  寒假用法文译出陶渊明《归去来辞》、《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三文及《归田园居》、《饮酒》、《咏贫士》等诗十余首。 
   
  1929年(26岁) 
  1月,所译哇莱荔(瓦雷里)诗《水仙辞》和所作《保罗哇莱荔评传》(即《保罗梵乐希先生》)发表于《小说月报》第20卷第1号。 
  春,将寒假译成的陶渊明诗文法译稿寄给罗曼·罗兰,得罗曼·罗兰回信盛赞;瓦雷里很爱这些译诗,劝他印成单行本,并为之作序。 
  夏,至瑞士洛迦诺附近阿尔卑斯山一座五千多米高峰的意大利式古堡里避暑,悟歌德《流浪者之夜歌》意境。归途在日内瓦逗留数天。 
  10月17日下午,拜访罗曼·罗兰。谈到敬隐渔,中、法国文坛,歌德的诗,巴赫、贝多芬的音乐,及绘画等,一起吃点心,去花园散步,在书房欣赏珍藏的绘画和歌德、贝多芬手迹。 
   
  1930年(27岁) 
  夏,赴德国学习德语(一说为1929年)。 
  所译瓦雷里诗《水仙辞》由中华书局出版。 
  秋,所译法文本《陶潜诗选》由巴黎LeManger出版社出版(一说为1929年),瓦雷里作序。时梁宗岱在柏林,寄呈给罗曼·罗兰,罗曼·罗兰回函称:“这是一部杰作,从各方面看:灵感,移译,和版本。” 
   
  1931年(28岁) 
  1月,所译瓦雷里诗《水仙辞》(《水仙辞》有“少作”、“晚作”两种)发表于《小说月报》第22卷第1号。 
  2月底或3月初,到德国海德堡大学学习,与在此学习的冯至、徐梵澄交往。 
  3月21日,在海德堡大学以三四天的工夫写完一封长信给《诗刊》主编徐志摩,畅谈读了《诗刊》创刊号后引起的对诗歌、对新诗建设的看法。 
  4月20日,《诗刊》第二期刊出上月所写长信,加标题《论诗》。徐志摩在前言中说:“最难得的是梁宗岱先生从柏林赶来论诗的一通长函,他的词意的谨严是近今所仅见。” 
  夏,经瑞士苏黎世赴意大利,欲入佛罗伦萨(翡冷翠)大学学习意大利文,并到各地游览(一说为1930年)。 
  在比萨附近海滨云石堡避暑。忽从日内瓦接连来电报数封,催赴日内瓦作国际联盟附属机构“为争取和平的宗教和道德”大会演讲。随即到日内瓦。 
  因徐志摩向北大文学院院长胡适力荐,北大邀请其主持北大法文系,清华亦发出邀请。其时,已接受北京大学聘约。在日内瓦决定再去峨尔迦别墅拜访罗曼·罗兰,并向他辞行。 
  9月18日,下午,拜访罗曼·罗兰。他因父亲刚去世,十分悲哀,兼新病初愈,破例接待梁宗岱。原定只会见1小时,却谈了4个小时仍依依不舍。当晚,回到日内瓦,闻“九一八”事变消息。后称这一天“双重地‘忘不了’”,是“最大的快乐”“混着最大的悲哀”。 
  9月19日,在国联“为争取和平的宗教和道德”大会上发表《裁军的道德问题》演说,公开痛斥日军暴行,颇受欢迎,被选为该会永久理事。 
  北京大学催归,离法前去瓦雷里家向他辞别。 
  冬(多说为秋,此据甘少苏回忆),乘船回国。任北京大学法文系系主任兼教授,兼清华大学讲师。 
   
  1932年(29岁) 
  梁宗岱的名声与才气吸引了校内外、系内外许多学生前来请他指点学业,与他探讨文艺问题。有北大英语系学生周庆陶,即将毕业,又来梁宗岱之法语系从一年级读起,传为学界佳话。 
  时胡适任北大文学院长,初,极为器重梁宗岱,从自己的住处拨出一个独立的院子给他住。但两人观念、性格等差异颇大。 
  11月中旬,为刘海粟画展作《论画》,22日毕。后收入《诗与真》。 
   
  1933年(30岁) 
  7月,专论《蒙田四百周年诞辰纪念》发表于上海《文学》杂志创刊号。 
  7月,朱光潜入住地安门慈慧殿三号,发起组织“读诗会”,梁宗岱为积极参与者。 
   
  1934年(31岁) 
  1月20日,据在北京大学国文学会演讲追写《象征主义》。收入《诗与真》。 
  曾回新会探亲,顺便看望了出国前友好分手的何氏,此时她已另组家庭并有两个孩子。不料何氏立即赶至北平,以梁宗岱太太名义拿到钥匙住进梁宅。梁宗岱回到北平,见此气极。何氏要求共同生活,梁宗岱否认其为合法妻子,坚拒不纳。隔壁的胡适夫妇将何氏接到自己家住下,并邀北大史学系主任陈受颐(梁宗岱就读岭南大学时的国文教授)力劝梁宗岱接受既成事实,为梁宗岱所拒。于是闹上法庭,胡适、陈受颐上证人席为何氏辩护,指责梁宗岱抛弃发妻,梁宗岱败诉。后经知名人士斡旋,终以梁宗岱赔偿赡养费两千元为代价与何氏办理正式离婚手续了结此案。从此与胡适、陈受颐交恶。 
  5月,瀛生译瓦雷里《法译〈陶潜诗选〉序》于北京。 
  7月,辞去北京大学教职(多说为8月)。中旬,与女作家沉樱在天津结婚,并东渡日本度蜜月。沉樱,原名陈瑛,1908年生,毕业于上海艺术大学,二十年代末开始小说创作。梁宗岱回国经上海去北平时两人相识,开始书信往来。此前沉樱嫁戏剧家马彦祥,感情不好。不久沉樱迁居北平。梁宗岱与何氏闹官司时,沉樱亦了结了无爱的婚姻。此后梁宗岱夫妻在日本居住一年,靠写文章度日。 
  7月13日,于京沪道中作《〈诗与真〉序》。 
  7月20日,与沉樱在东京本乡菊坂町见周作人,告之刘半农去世消息。 
  诗学文集《诗与真》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收论文五篇。 
  9月9日,在日本旧都叶山作译诗集《〈一切的峰顶〉序》,谈自己的译诗观。 
  9月至12月,作《谈诗》,收入《诗与真二集》。 
  12月15日,作《李白与哥德》,收入《诗与真二集》。 
  12月18日,作《论崇高》,收入《诗与真二集》。 
   
  1935年(32岁) 
  年初,巴金访梁宗岱夫妻于日本叶山,在他们家住了一夜。 
  1月30日,于叶山作《说“逝者如斯夫”》,收入《诗与真二集》。 
  2月12日,译完瓦雷里《哥德论》。收入《诗与真二集》。 
  春,卞之琳与北大同学吴廷从京都往东京小游,到叶山梁宗岱家“畅晤”一夜。 
  4月初,溥仪访日,日人疑梁宗岱参加反日活动,不断有警察骚扰之。溥仪访日前一天,巴金被东京警署拘留一天,审问他与梁宗岱夫妻及其他旅日华人的关系。同时,梁宗岱家里也来人进行了搜查。 
  夏,从日本回国。 
  6月8日,中午靳以设宴于撷英番菜馆,将从上海来旅游、组稿的赵家璧介绍给北平文学界朋友。梁宗岱夫妻、李健吾、萨空了、沈从文、郑振铎等十余人与宴。 
  秋,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