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我去理发,我对理发师说:我是HIV携带者,请注意消毒。而理发师和其他客人都能很平静。
"那一天,就是我的节日!那一天,就是人类成功防治艾滋病的节日。我很清楚,我是看不见、等不到那一天了。但我坚信,那一天必将来临。否则,那就是人类的悲哀!”
为了这一天的早日到来,黎家明调整了自己失衡的心态,决定把自己的教训写下来警示世人。
怎么发表呢?这是几天来黎家明较为苦恼的一件事。如不公开发表,即使是自己将自己撕裂了,也只有给自己看呀!
就在这时,黎家明的一个网友建议他把自己的文章拿到“榕树下”网站发表,这位网友是“榕树下”网站的忠实网民,“榕树下”曾经发表过癌症病人陆幼青的《死亡日记》,名噪一时。
黎家明接受了朋友的建议,找到了“榕树下”网站求助。
“榕树下”网站经过了长达一周的探讨和反复论证,编辑部打出了很多电话,与黎家明的医生和协助治疗的有关人员核实此事的真实性。网站首席执行官朱威廉、编辑飞乐约见了黎家明,友善地握手、真诚地拥抱、倾心地交谈之后,“榕树下”网站决定发表黎家明的解剖与自白。
2001年7月21日,黎家明蘸着自己的血浆踩着死神的脊梁写下的《最后的宣战——一个艾滋病感染者的手记》在“榕树下”网站开始发表。
看见自己敲出来的文字在“榕树下”网站得以公开时,黎家明苍白的脸上泛起了一丝难以觉察的笑意。
第十三章 最后的宣战沿着流血的心路再走一程(1)
一石击水,浪花惊天。
黎家明的《最后的宣战——一个艾滋病感染者的手记》在“榕树下”网站发表后,在广大网友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应,仅仅数天之内,“榕树下”网站该栏目的点击数已接近十万次!
成千上万的网友没有因为周期性的“艾滋病日”宣传浪潮已过或还未来临而减弱自己的忧患意识,纷纷发帖子留言,畅抒己见。
一位网友给黎家明留言:“你是个强者。过去的无法补救,但是将来还掌握在你的手中,哪怕是短暂的。我们期待着奇迹的出现。”
一位网友担心黎家明的身体状况受不了:“家明,如果真的累了,身体吃不消了,就少写一些,哪怕只是几行字,让我们知道你的情况。”
更多的网友,决心要从黎家明的经历中吸取教训,拒绝生活中的不良诱惑,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甚至台湾、香港、澳门的网友也纷纷点击黎家明的文章,阅后上网留言,希望能为黎家明提供医疗方面的帮助。
当然也有为数不少的网友谴责了黎家明过去的荒唐行为,导致自己一失足成千古恨,甚至有的网友过激地认为黎家明的《最后的宣战》是无耻的炒作,是卑鄙地赚取人们同情的眼泪。
对于人们的理解与不理解,黎家明心情平静,他认为自己不能沉默,应该对一些事情有个交待。于是,2001年7月23日,他给关注他的网友写了一封信,在这封信中,黎家明再次将自己的心迹披露无遗——
“因为我有一个病友是榕树下的网友,是她第一个建议我在这里发表自己的文章《最后的宣战》,于是,我找到了榕树下网站。
“感谢榕树下对我的理解、宽容和支持。在我取药的途中,恰巧经过上海的时候,我和首席执行官朱威廉、编辑飞乐见面了,我因此多了一次友善的握手,多了一个真诚的拥抱。
“我现在在一个宁静的小城市,一边工作,一边试着用中药自己给自己治疗,我没有放弃求生的希望,我没有隔绝和家人的联系,只是没有告诉他们我的疾病。
“有许多朋友给我写信,想要帮助我,谈到捐款的事,我是这样回答的:
“家明是一个能站着就决不坐下的人,我只要能坐着也决不躺下。钱,我现在最需要,那意味着生命,谢谢你们的关心,你们还是帮助你们身边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我很清楚我来到榕树下想要做的是什么,就像我写过的:‘我为什么在最后的日子里勇敢地拿起笔,记录下我们最后的情感生活?我想让所有看见我的文字的人能够真正了解我们和我们的疾病,尽可能少的人重蹈覆辙。我要大声喊出来:艾滋病就在我们身边,它真的离我们很近很近!’
“所有理解和包容我的朋友们,谢谢你们!你们让我知道,没有什么妖魔鬼怪可以阻止人与人之间真诚的关爱,艾滋病魔也不能!
“这个世界依然美丽可爱,一定会越来越美好的!
“所有唾弃和鄙视我的朋友们,谢谢你们!你们让我知道,道德是中国人抵御艾滋病魔的长城,艾滋病魔离你们很远。请将你们诅咒我的力气留住,用在更值得你们关注、帮助的人们身上,或者我们可以一起诅咒所有的疾病。
“我身上的淋巴结越来越大,越来越多,我的病毒载量也远远超过要用鸡尾酒疗法的标准,因为身体的原因,可能会写得越来越慢。写,对我来说,要花时间和精力,甚至是影响我的身体,可我觉得我现在做的事是有意义的,所以我会继续写。我是学理科的,从来没有写过这么长的文字,一开始,我认为,从文学的角度,我的文章不适合榕树下,但是,在和榕树下接触的这段日子里,我越发坚信我的文字是有意义的,无论是对我,还是对所有的人们。
“路上有很多钉子,有的人踩上后,会骂,然后走开。
“有的人踩上后,会默默地清理伤口,静静地走开。
“有的人,会在旁边竖一个牌子,用伤口的血写道:小心!
“我是一个自己犯错自己承担的普通人,关注我没有意义,应该关注家明背后那些更重要的事情。”
黎家明给广大网友的信发表之后,关注和理解他的人多了起来。
成千上万关注黎家明的人中,有一个名叫曾鹏宇的《北京青年报》记者,更是站在较高的层面上关注黎家明的情况和各界对此的反应,他认为黎家明勇于解剖自己的精神,黎家明的悔恨、警醒与启迪,还应该在更广阔的空间得到回应,这样对青少年性健康教育有益,对人民约束自己的不洁行为有益,甚至对动员社会力量共同携手挑战艾滋病有益。于是,曾鹏宇产生了直接采访黎家明的念头。
后来,曾鹏宇在回忆当时采访黎家明的情景时说道:“我希望能和黎家明有一次交流的机会,等想尽办法终于和他取得联系时,他说要接受你的采访可以,但是不能照相,我说好;他说也不要录音,我想了想,行;他说最好也不见面,我咬了咬牙,同意;可他又犹豫了:让我再考虑一下吧。”
虽然只有五分钟,记者还是觉得五分钟的等待过于漫长。因为是夏夜,酷暑的炎威与烦躁,好像把时间拽住了不走。
突然,记者的手机急促地响了起来。
手机里传来记者期盼中的那个年轻的声音:“我是家明……”
第十三章 最后的宣战沿着流血的心路再走一程(2)
下面是曾鹏宇的采访记录——
□记者:这是我第一次读到艾滋病感染者自己写的东西,但为什么是在网上?
■黎家明:如果我父母已经去世,如果这个世上再没有亲人我要保护的话,我也许可以很大胆地站出来,拍照片,做采访,什么都无所谓。但是不行,我做不到这点,我绝对不能让父母知道我的病,这是我为父母能尽的最后一点孝心。
我对其他媒体并不反感,但是我不知道你们会把这件事处理成什么样子。陆幼青最后不也不得不面对媒体曝光后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吗?
□记者:你在《手记》里谈你这样做的初衷:“如果因为我的文字,可以让一个人知道起码的艾滋病防治的事情,远离高危行为,那我的文字就是有价值的。能用公开我一条命的悲哀,换回一个年轻健康活泼的生命,那我做的就是有意义的。"很多人不能理解,一个陷入你这种境遇的人应该是自顾不暇,怎么可能还有心思来做这样的事情?甚至由此质疑你的经历根本就是假的。
■黎家明:我现在的确时时面临很多打击,这种打击来自检测报告,来自高额的治疗费用,来自社会的歧视,经常能将人推向崩溃。可是,这就像路上有颗铁钉,有人踩上去了,扎破了脚,很疼,流了很多血,他也许会清理好伤口后默默往前走;而有的人,他会在旁边立一块牌子,用自己伤口的血写上:“小心此处钉子扎脚"。我现在做的就是竖这样一块牌子,因为这个钉子是我拔不掉的。
□记者:有没有想过,也许比起那些因为输血之类原因感染上艾滋病毒的人,你来做这样一件事要更难一些?在有些人看来,他们更无辜一些,更容易被人同情和接受。
■黎家明:在留言板上看那些骂我的帖子看得多了,我也想过自己是不是太傻,为什么一定要写自己是因为这个原因感染的不可以找个其他理由吗?这样应该会有更多的同情,有更多称赞的声音吧?但是我不想这个时候了还去欺骗别人。
□记者:你手记里有一句话:“不要歧视和厌恶我们,我们已经用年轻的生命做了代价。"可是一直以来有一种观点始终存在:有罪错的人就不应该得到同情,他们就该得到惩罚,对他们无情是符合正义的。
■黎家明:现在BBS上很多话已经不是在对我犯这样的错误进行攻击了,比如有人说:“让他死吧!”还有的说:“应该快点死!"我觉得这对于同胞而言,太残忍了吧?即便是一群小狗,如果其中一只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