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离我们有多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艾滋病离我们有多远- 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同胞而言,太残忍了吧?即便是一群小狗,如果其中一只病了,其它小狗不会去咬死它,也不会把它抛弃。为什么人群中却会发生这样的事?    
    我希望不要把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想得那么丑恶,我们就像那些知道自己不行了的大象一样,会自己脱离群体,找到一个角落,安静地死去,自己消失。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也的确是这么做的。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你可以不理解,但是希望你不要去伤害。    
    □记者:会不会有一天这些会让你心寒到放弃继续做你现在的事?    
    ■黎家明:有一位护士留言说:我希望全世界都能看到你这篇文章,我是学医的,知道只有了解艾滋病才能远离它。医务工作者能理解我,这代表了一个群体;另外那些和我犯过同样错误但没有被HIV袭击到的人,他们在留言中说:太可怕了,以后我再也不会那么做了。这也代表着一个群体。还有一类人就是骂我骂得最狠的那些人,他们看我的文章也许比谁都仔细,他们当然会更小心这个问题,更不会犯这个错误了。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也是受益者。而因为他们的骂,又会有更多的人去看,去思考,然后他们也可以免受这种灾难性的痛苦,这有什么不好呢?    
    □记者:你现在的状态,让我觉得你比很多人都健康和坚强,我没想到会听到你笑。采访你之前,我以为你会掉眼泪,甚至哭天抢地。    
    ■黎家明:我也会的。我说过:“在我们这个年纪,面对这样的疾病,一直做到心如止水太难。至今,我也不想做一个眼中没有生死的人。"坦白告诉你,最后我可能会再次选择自杀。我绝对不会躺在床上等着死亡自然降临,这对生命是一种不尊重。而且为了保护父母,我会把它制造得像个意外,这样的话打击会小一点,会在他们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记者:你现在身体情况怎样?    
    ■黎家明:我现在在一个小城市,安静地工作和生活,一个人住,为了不传染别人。但我并没有像先前的报道里说的和家人断绝联系。我的身体情况越来越不好,病毒已经超过鸡尾酒疗法的治疗标准10万多,体重没有原因地减少了10%,淋巴也肿了......情况就是这样,似乎触摸得到自己的命运,又有些看不清楚。    
    □记者:希望我们为你做什么吗?    
    ■黎家明:我对你惟一的希望,无论你在和我说话时有什么感受,不管你怎么去写你的文章,我希望你的调子是积极的,让看的人觉得我们是负责任的。我是一个自己犯错自己承担的普通人,我愿意去帮助每一个我能帮助的人,这才是我的真实状况。


第十三章 最后的宣战沿着流血的心路再走一程(3)

    《北京青年报》是一家覆盖面和影响力都很大的报纸,曾鹏宇的采访报道公之于众后,在网络之外,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黎家明这个名字(虽然是化名)和他的惨痛经历,越来越多的人决心以黎家明为鉴,整衣冠,正行为,决不让艾滋病恶魔有丝毫的可乘之机,越来越多的人对艾滋病人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包容与同情,越来越多的人已在更深层次上思考这件事的社会意义。    
    一位年轻的朋友看了黎家明的文章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在近十万看过你的文章的人们中,大部分都是未成年的青年或学子,包括我。我们往往是新人类,叛逆,桀骜,放纵自我。父母老师的教诲对我们来说是那样的苍白无力。而你,却以此独特的方式告诫我们这些犯过错误的、正在犯错误的、或者将要犯错误的人,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或重。我敢说因为你的文章,直接挽救了十个堕落的灵魂,他们都是我认识的人。那些我们不知道的却受启发不再犯错的芸芸大众又何止千百。你存在的意义——说得极端点,你多活一天多写一篇文章,就可能多得到千百份怜悯和同情或辱骂,但也可能会救十个人!”    
    对此,黎家明颇感欣慰:    
    “如果有人能从我真实的心灵历程里感受到什么,并可以给像我一样的弱势人群更多的理解和包容,如果有人可以在即将迷失自己的那一刻,能想到我这样一个人和我所经历的悲惨故事,而放弃那些危险的游戏,远离艾滋病这个恶魔,我就满足了,我的文字便有了意义。”    
    卫生部预防艾滋病宣传员、著名演员濮存昕在看了《北京青年报》关于《最后的宣战——一位艾滋病感染者的手记》的连续报道后,提笔给黎家明写了一封信,以示支持和敬佩。    
    濮存昕十分敬佩黎家明敢于用自己的错误做例子,警示他人、昭示社会的勇气。至于网上关于此事的争论,濮存昕自然有自己的看法:“没有人能够证明自己从来不犯错误,黎家明的这种做法是对错误的最好弥补,同时也是对宣传和预防艾滋病的极大贡献!”    
    在致黎家明的信中,濮存昕这样写道:    
    黎家明:    
    你好!在北青报上看到了关于你以及《艾滋手记》的报道,我的第一感受是敬佩二字。敬是尊敬你在《艾滋手记》中所表现出来的善良、诚实的品格,佩是钦佩你不幸染上HIV之后你能担得起巨大压力的勇敢和直面自己的胆量。在人生的路上,无疑你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但是你没有逃跑或者藏起来,而是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向人们大喊这里有坑、有陷阱,甚至你还把自己绑在耻辱柱上,以自己赤裸而真诚的灵魂和一颗破碎的心唱出悲歌,昭示社会,警告朋友,这种崇高的责任感不是任何一个人能做得到的。因此你应该像前不久因患艾滋病逝去的南非小朋友一样受到全社会的尊重。    
    我也看到网上有很多关于你的消息,很多人对你表示同情、安慰,也有些人对你进行了严厉的指责,我知道虽然你也许做好了精神准备,但对你来说这一定是很残酷的。我想向指责你的人说你已经掉在井下,怎么能再向你扔石头呢我也想问所有人,谁敢说自己是从不犯错误的人呢如果有这样的人我们觉得他真实吗?我们大家应该问你摔得疼吗?想办法拉你上来才对。    
    而你自己爬出陷阱,把自己惨痛的教训告诉社会,你这种大无畏的行为是对宣传预防艾滋病做出的大努力、大贡献。当我们的青少年在缺乏性健康教育而遭遇诱惑拐骗时,会马上想到你的活生生的教训,能够悬崖勒马,这比十个教育家、十个艾滋病宣传员高喊口号要有效得多。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以及所有携手预防艾滋病的志愿者、宣传员们要向你表示支持和尊重,我们都应向你伸出关爱之手并和你站在一起,共同以一颗爱心在全国开展遏制艾滋病蔓延的斗争,我也希望所有知道这件事的朋友们不要站在卫道士的立场上指责批评一通就完,而是以善意、宽容的态度帮助黎家明。    
    我曾参加北京大学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活动,有一项内容是征集一句话口号,我想了一句话是:“人生不要有污点,有了污点在那儿画出颗太阳。"    
    希望你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面对艰难抱有乐观态度,战胜疾苦首先要战胜自己,你也许主宰不了疾病,但就像健康人也主宰不了衰老的自然法则一样,不过在精神世界中,我们是可以做自己的主人的,你说呢?    
    如果你愿意,我可以成为你的朋友,我愿意和你交谈。


第十三章 最后的宣战沿着流血的心路再走一程(4)

    濮存昕是黎家明比较喜爱的演员,在买药的旅途上,从《北京青年报》上看到了濮存昕给自己的信后,黎家明显得有些兴奋和欣慰,回到住地,他立即给濮存昕回了一封信。在信中,黎家明表示,“想做一个好病人,安安全全的好病人。关注我个人没有意义,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关注我身后的那些事情。”对于濮存昕的善意和宽容,黎家明更是深表感谢,“在我心里,你是一个好人,也是一个优秀演员。你主演的《清凉寺的钟声》,里面有一种爱让我泪流满面,那种爱跨越了民族之间因为战争而产生的仇恨,那种爱就是普通老百姓之间最简单而又最真挚的情感”。    
    曾经在“榕树下”网站发表《死亡日记》并引起轰动的陆幼青先生的遗孀时牧言女士在黎家明最需要理解、包容、鼓励和支持的时候,也给他写来了一封信:    
    家明:    
    很早就有给你写信的冲动,也一直关注着你。曾经在7月21日与朱威廉先生的三十分钟谈话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谈论着你。    
    我曾坦白地告诉威廉先生,开始我觉得《最后的宣战》和陆先生的《死亡日记》的发表有太多的不同,甚至还觉得你得病的原因有些不可饶恕,我曾说,如果你是其它原因的感染者我也许更愿意和你交流。    
    但我随即改变了想法,如果说陆幼青是勇敢地面对死亡,他让人们知道死亡可以因为爱而让整个人生变得圆满,那么,在你身上,我体会到的是一种以身示众的勇气,勇敢者一样不需要同情和怜悯,后悔和谴责也变得无足轻重,每一个生命都有他的尊严。    
    因为,至少你现在做到了,你提醒了人们,不要再躲躲闪闪地避讳谈论艾滋病,它那么真实地随时随地可能发生在我们身边。    
    我常常在想,我的孩子再过几年也将进入青春期的困惑阶段,就像陆幼青所担心的那样:他们面临太多的信息和物质的刺激,谁来教会他们选择和自重?我将会公开地和她讨论她所有的困惑和疑惑,但我不知道有多少家长将这样做,公众的教育将会怎样做。    
    家明,过程其实并不重要,关键是你做了,记得陆幼青曾说过:“希望不要太多地关注于我本人而请多关注一下我的文字。"我也多么希望所有的人不要再探奇似的关注于你个人而多思考一下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