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假球-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假球
作者:杨杰
前序
序二


第一章
第01节第02节第03节第04节
第05节第06节第07节第08节
第09节第10节第11节第12节
第13节第14节第15节第16节
第17节第18节第19节
第二章
第01节第02节第03节第04节
第05节第06节第07节第08节
第09节第10节第11节第12节
第13节第14节第15节第16节
第17节第18节第19节第20节
第21节第22节第23节第24节
第25节第26节第27节第28节
第29节第30节第31节第32节
第33节第34节
第三章
第01节第02节第03节第04节
第05节第06节第07节第08节
第09节第10节第11节第12节
第13节第14节第15节第16节
第17节第18节第19节第20节
第21节第22节第23节第24节
第25节第26节第27节第28节
第四章
第01节第02节第03节第04节
第05节第06节第07节第08节
第09节第10节第11节第12节
第13节第14节第15节第16节
第17节第18节第19节第20节
第五章
第01节第02节第03节第04节
第05节第06节第07节第08节
第09节第10节第11节第12节
第13节第14节第15节第16节
第17节第18节第19节第20节
第21节第22节第23节

 


 
     
                                  前序

    假球的鬼影和铁蹄,在中国足球希望和绝望捆扎在一起的一亩三分地的田野上,
斑驳陆离狼烟暴戾。中国足球对“假球”的半推半就和心有不从,一如抗“日”。

    目前的打假形势显然需要战略定位,我以为,“假打”与“打假”已经进入暧
昧的相持阶段,面对假球的偷袭和非礼,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哀叹亡球论,亦不可
盲目乐观鼓吹速胜论。

    这是一场暂时不知道正义何时能战胜邪恶的持久战。——杨杰

    《假球》序一如假包换——黄凡(著名旅英作家)

    在中国的足球圈里提起杨杰,我估计这圈子里没有多少人知道他是谁以及他是
干嘛的。可是在许多别的圈子里,杨杰这个名字不是小有名气便是大名鼎鼎。他是
一个在很多方面都会让人感到挺不简单的多才多艺的人,他的作品总是流淌或燃烧
着一种非常独特和难忘的使人很意外的东西。我说不清这种东西是什么,特别是当
它沾染到足球这个令人发狂、无此不欢的尤物上之后。

    在我还没有远赴英国定居的十年前,我们一帮由北京的青年作家和导演组成的
小圈子里,谁都知道杨杰喜欢足球是扎根到骨头里的。他侃球的方式和韵味有别于
人们习以为常的体育报刊和电视解说中业已僵硬的陈词滥调,足球在他的嘴里是一
种很立体的三维事物,他往往能穿透足球表面的喧闹,体味到其中深层次的快乐和
痛苦。

    1990年夏天,中国中央电视台有史以来第一次比较完整地全场转播和录播了五
十二场世界杯赛事,使那个迷人的意大利之夏及其足球真正地席卷了中国。许多人
都承认,从那时开始,足球挡不住地成为心目中长相厮守的一种嗜好和节日。在我
的朋友中,只有杨杰一场不失地看遍了每一场比赛。据说那个夏天不少人为看球掉
了好几斤肉,杨杰大概是八斤。

    曾经在多年前被人视为中国最年轻的青年作家的杨杰,之后兼而成为一名同样
相当优秀的电视编导和独立制片人,其间他在不少有名的机构包括企业里从事过重
要的管理工作。杨杰走南闯北,见多识广,才气过人,鬼斧神工。他的生活非常自
由,他的思想和艺术也非常自由。这种自由在中国是非常珍贵的,因为在这种自由
中进行的观察和产生的思考具有令人信服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同时,杨杰是一个做
事情力求真情投入的十分诚实的人,他创作的大多数作品都拥有独一无二的视角和
勇气,以及绝妙精到的叙事风格和技巧。他的新作《假球》,正是这样。

    我因为回国办事被杨杰邀请到他现在居住的广州,有幸读到了《假球》的初稿
和那里面呈现的中国足球的一种并非漫画式的情态和病态。从阅读的角度来说,我
一口气读了三遍依然新鲜得如获至宝。我也是一名球迷,而且近些年大部分时间生
活在现代足球的故乡英国,我想强调一下,在我印象中,即使是足球像空气一样弥
漫的欧洲,也很难见到足球题材的小说。在中国,恐怕迄今为止也没有出现过任何
一部专业而且严肃的足球小说。这使得杨杰的《假球》成为开山凿河之作,注定具
有某种意义,并且引起人们(尤其是足球圈内人士和圈外的球迷)深刻的兴趣和关
注。

    《假球》决不仅仅是中国足球的盛世危言或想当然的警世录。《假球》没有嘶
破喉咙和捶胸顿足的批判,没有愤怒和绝望,没有救救足球。《假球》所表现出来
的客观描述和冷静揭露不是为了矫情做作和哗众取宠。

    《假球》是一个叫人真假难辨的足球故事,故事里的生活像刮风下雨、柴米油
盐一样尾随着中国足球的成长。《假球》里见不着道貌岸然的主人公,读不到故弄
玄虚的哲学和评论,没有证实什么和澄清什么,也没有怀疑什么和猜测什么。

    《假球》是中国社会许多围着足球转悠的人不便公开的一些看法和暗中进行的
一些交流。这许多人所处的角度和理解的价值不同,所以在《假球》里有时意见相
左,有时不谋而合。

    《假球》是懂球的人才能读懂的引人入胜的专题小说,我看后三天三夜没有睡
好觉。在我离开广州经香港飞返伦敦的一路上,满脑子都是《假球》中错综复杂的
足球事件和惊心动魄的人物冲突。《假球》像一个栩栩如生的舞台,让我哑口无言
地观看着发生在中国足坛的假球的典型片段,及其来龙去脉,看得屏住呼吸,心如
鹿撞,甚而感同身受。

    和杨杰谈起足球,他认为,足球是人类生活方式的一种共同倾向和快乐,足球
在全球的市场化,是因为提供这种生活方式的人为了更好地为别人服务需要体面地
生存下来。职业联赛本身正是一个社会化的服务性商品,是激发了大众的消费欲望
之后去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商业行为。

    

    基于此,他觉得既然是商品,就不能假冒伪劣。当足球比赛中的造假行为具备
了相当大的惯性而形成普遍的风气,导致足球消费者的足球生活质量下降,身为作
家和球迷,他不得不以自己的方式表示知情和不满。假球者听不听是一回事,说假
者说不说是另一回事。

    杨杰进一步认为,中国足球照猫画虎地举办职业联赛,实际上是中国社会从内
心深处愿意同国际社会握手言欢的一个标志。这是中国的开放和嬗变给中国人带来
的好处。照此下去,我毫不怀疑中国足球将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在球场上和市场上
获得应有的尊严和进步。

    他指出,中国是一个渴望快乐的泱泱大国,这里也是全球最后一个最大的超级
足球市场,中国足球不成功比成功更难。

    恰因为如此,构成《假球》的写作背景和哀其不争。

    有一点要向各位看官特别说明,以上引述的大道理并不是《假球》所罗列的情
节和具有的作风。《假球》作为中国第一部精彩的足球小说,它承担的是关于足球
的小说使命和审美义务,犹如一场足球比赛,《假球》翩若惊鸿地深入到对手敏感
的禁区,不动声色地巧射破网。

    假球不得不看,《假球》不可不读。

    假球不能不防,《假球》不吐不快。

    《假球》,洞若观火,如假包换。
    
    
    
    


 
                                  序二

    假球猛于虎——周志伟(《广州日报》体育部主任)

    本人生性耿直,眼里容不得沙子。拜读中国第一部足球小说《假球》后,顿时
有他乡遇故知的感觉。面对素昧平生的作者杨杰先生,敬佩之情经久不息。

    我敬佩他的聪明与敏锐。

    作为曾经亲历中国足坛第一案——陆俊事件的见证人、作为中国足协广东足协
广州足协三级新闻委员会的成员、作为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全程跟踪者、作为《广
州日报》体育部的采访策划指挥者,我十分清楚中国足坛目前存在的种种黑暗丑陋
的现象,也曾多次挥笔疾书发表有一定影响的评论文章,猛烈抨击那些令人恶心、
去之而后快的假球行径。

    但这一切的一切,最终不过是隔靴搔痒式的无奈。没有录像,没有录音,没有
司法人员所拥有的侦破手段,那些印在新闻纸上的铅字所描绘的现象不能有名有姓,
不能绘声绘色地展现每一个细节,无法让读者有畅快淋漓的感觉。

    如今《假球》面世,杨杰做到了我多年所不能之事,解开了我多年悬而未决的
难题。他以非凡的笔力,细致的刻划,为我们展开了波澜壮阔的足球小说画卷。书
中所描绘的一个个故事,是我和广大球迷似曾相识的身边事,读来惊心动魄,十分
解渴。而其最高明之处是书中的人物和球队虽然有名有号,却让人难?"对
号入座,真正造假者实在找不到违法影射的痕迹,只能看在眼里,恨在心上,只能
如鲠在喉,难以发作。

    没有对足球的深刻理解,没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入木三分的分析力,《假球》是
不可能如此贴近广大球迷的心扉,让人魂牵梦萦的。杨杰以他近20年来对足球的喜
爱与关注,将假球者的一系列战术隐藏于变幻的小说情节中,这些情节所具有的价
值和冲击力已经超越了单纯的阅读娱乐意义,引人深思,值得剖析。

    本人对足球略有研究,以书中的情节为例,初步归纳出以下假球战术,以飨同
好。

    谋局篇:一、暗渡陈仓。选择大家不注意的地方作为突破口往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