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6》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2006[1].06-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谢谢你。” 
  父亲的学生,暗自松出一口长气,以为这事,就算是过去了。不想,几天后,她忽然找上了家门。她单刀直入,劈头就问: 
  “你有没有,张君的地址?” 
  他又是一惊,不知道,她是从哪里,得知了“张君”这至关重要的名字?不等他措词,她穷追不舍地又是一句: 
  “张君是在汉口吧?当年,他们去汉口,就是投奔张君,是不是?” 
  他一步步地,被逼进了死角,没了退路。她虎视眈眈,横在前面,就仿佛,猎人和猎物,狭路相逢。他摇摇头,对她说: 
  “你让我想想。” 
  三天后,父亲的学生,给了她需要的东西:张君的地址。他想了三天三夜,才作出这样一个痛苦的决定,妥协的决定。父亲的学生这样想,假如,不给她指一条明路,谁知道这孩子一个人还要怎样瞎闯瞎撞?这孩子,是那种一条道走到黑的人,是那种,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人,是那种,明知是火坑也要跳的人。他很透彻地看清了这点,也看清了,那潜在的更大的危险。还有,还有,那就是,这孩子她太叫人不忍,她盲人骑瞎马似的奋不顾身,她从小小年纪起一天一天积攒起的思念与痛苦,让他不忍。他对这孩子说: 
  “你要记住,是你,让我做了背叛先生的事。” 
   
  一个月后,这孩子她上路了。得到张君回信的第二天,她就刻不容缓地出发。她给父亲的学生,留了一张便条,上面写着:大恩大德,此生不忘。其时,距离考试和寒假,只有一个月了。可这孩子一天都不能再等,她等了八年,等了三千天,耗尽了她的耐心,谁知道,这一月内,这三十个白昼和黑夜,会发生什么样的变故?这孩子她从小就是一个最没有安全感的人,她不信任——时间。 
   
2007…4…16 5:13:11举报帖子 
使用道具 
    涢水客 


等级:版主
文章:8826
积分:49440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11月29日第 11 楼      


  现在,她的目的地是确凿的:四川、重庆、青木关,剩下的就一片茫然了。她怀揣着可怜的一点盘缠,一点干粮,踏上了一辆长途汽车。她只知道那车是朝南,开往石泉的。朝南,总归不会错,四川不就在陕西的南边吗?那车,拥挤不堪,走走停停,公路十分糟糕,又被日本人的炸弹,炸出了许许多多的弹坑,她坐在后座,无数次,被抛起来,头碰到了车皮,浑身的骨头,颠散了架。可是这一晚,他们的车,并没有预期抵达石泉,而是只停在了宁陕。一车旅客,下来打尖,人家都去了羊肉泡馍馆,她没有,只在一家茶摊上,要了一大碗白开水,泡自家带的馍吃。 
  生平第一次,她一个人,独自坐在夜行的汽车上。四周黑如深渊,只车灯的光束,移动着,像黑夜划开的伤口。车厢里,起着鼾声,可她睡不着。她没有丝毫睡意。她大睁着眼睛,望着漆黑的陌生的窗外。她心里一阵一阵地恐惧,害怕,不知道这么走下去,能不能真的到达她要去的地方?重庆,青木关,在这无边的深渊似的黑暗里,这名字给人无限虚幻和缥缈的感觉,极端不真实,仿佛那是,天国的某个地方,天国的车站。她听到某种清脆的琳琅的响声,一阵又一阵,原来,那是她自己牙齿在打战。 
  汽车在黎明时分抵达石泉。小镇还昏睡着,空气清新而凛冽,那是田野、牛粪,还有河流的气味,人间的气味。小小一条镇街,由于这笨拙的汽车与一车人的到达,竟有了一点喧腾。勇气就是在这时又回到了凌香身上,她看着太阳一点点升起来,她想,条条大路通罗马,何况一个青木关? 
  再往前,朝西。应该就是汉中了。可据说公路被炸毁了,不再通汽车。凌香就是在这里等车子时遇到了几个东北流亡学生,那几个学生,也是要去重庆的。凌香从此就加入到了他们的行列。他们先是乘马车,后来又乘驴车,再后来,步行,一段段、一里里、一步步地,接近着巴山蜀水。总算,汉中到了,很庆幸地,他们在汉中,搭上了开往广元的大卡车,广元,那里已经是四川的地面了。在广元,他们乘上了船。 
  船,在嘉陵江上航行,顺流而下。是一条大木船,八个船夫扳桨,一个老大掌舵,还有个烧饭的船娘。船客除了他们这几个流亡学生,就只有两个商人,一个教书先生。船本是载货的,载人,算是夹带。这一路行来,他们餐风露宿,可说是吃尽了苦头,一天吃不上一餐饭的时候也是有的,在破庙里、在人家的牛圈里、在山洞中过夜更是家常便饭。如今,这船,在他们眼中,竟有了诺亚方舟的意味,救世的意味。竹篷子船舱,虽然矮,可是安全,就像窑洞的穹顶;两边长长的木板铺,平平坦坦,是世上最舒坦的炕;船娘烧出的糙米饭、辣子笋干,是人间最美的美味。甲板上,扳桨的船夫,哟——嗬,哟——嗬,齐声喊着的号子,那也是,和平世界的声音。凌香舒展身板躺在舱里,在这和平的、又痛苦又欢乐的号子声里,睡熟了。 
  醒来时,舱里很静,很暗,有一会儿她忘了自己身在何处,很茫然,船身摇荡着,就像,一个巨大的摇篮,一个久违的摇篮。摇它的那双手啊!她觉得一阵迷糊,像做梦。就在这时她听到了舱外的人声,真切的人声,原来流亡学生们都在甲板上呢,大家都在甲板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一个男声颤巍巍地唱起来。“江”这个字,让她想起了自己身在何方:平生第一次,她来在了一条大江上,哟——嗬,哟——嗬的号子,那是川江上的号子,那是蜀天蜀地的声音!她静静地听,听,热泪涌出了眼睛,哭了。 
  傍晚,船泊剑阁,船老大望着天边的晚霞,说,“好天气啊,顺风顺水!” 
  真的是顺风顺水。三天后,船就抵达了合川。刚好,一队敌人的飞机,从江面上飞过,是要去轰炸重庆的,顺便,朝江心投下几枚炸弹。江面开了花,有一枚,炸中了他们的船尾。船被巨浪掀翻了,一船人,八个船工、船老大和船娘、商人、教书先生,还有历尽艰辛就要抵达目的地的流亡学生,全部,葬身江底。 
  只救上来一个人,凌香。 
   
  合川过去,是北碚,北碚过去,就是重庆,在重庆与北碚之间,有一个小镇叫青木关。青木关有一片竹林,竹林外有几间草屋,草屋里住着一户最普通的逃难的人家,男人教书,女人也教书。 
  这一天,黄昏时分,女先生在灶火旁,正料理着晚饭。从旁边屋子里,不停地传来男先生阵阵咳嗽的声音,“空空”的,是害着肺病的人的咳嗽。一群孩子,在竹林外一小片空场地上,抽着木陀螺。冬天的太阳,早早地,沉进江里去了,江水变成了一条奔腾的血河。有人从江那边走来了,跛着腿,衣衫褴褛,沿着石头台阶,一级级地,朝坡上爬,慢慢地,露出了黑黑的头顶、脸、半个身子、腿和脚,来在了空场上,竹林外空场上。那一群玩耍的孩子,瞪大了眼睛,瞧着这个不速之客。客人问了孩子们一句什么,只见一个五六岁的小姑娘,转身,朝屋里跑,嘴里喊着: 
  “妈,妈!有个要饭的找你!” 
  女先生闻声出来了,从茅屋里,钻出来,蓬着头,青菜叶沾在手上,一身的柴烟味。起初她没有认出来人,说,“谁呀?”突然间她的嘴张大了,人就像钉在了地上,她的脸和手,一下子,变得雪白,浑身的血,仿佛,被什么东西,刹那间吸光了,她站在那里,就像一个,苍白透明的惊叹号!只见来人,一步步地,跛着,朝她走来,走在和她近在咫尺的对面,来人说: 
  “你说过,永远也不会丢下我,八年来我没有一天忘记过这话——我来,是要告诉你一句话:你——不值得我这么、这么样牵挂!” 
  说完,她调头而去。 
  “凌香!宝——”女先生,梅巧,大喊一声,倒在地上。 
   
  七、传奇的结局 
   
  入冬以来,席方平就一直咳嗽不止。梅巧想为他生一个火盆,却没有钱买木炭——木炭的价钱比黄金还要贵!梅巧就把厚厚的草纸烤热了,一层层,给他敷在脊背上,又把橘子在火上烤熟了,上面滴一滴麻油,让他每天空腹吃下去。她还用梨煮水,用白萝卜熬粥,总之,她把她知道的那些民间偏方验方,一一都试过了,可是那咳嗽的趋势仍旧是愈演愈烈。 
  夜晚,他咳嗽得最剧烈的时候,她就把他抱在怀里,就像抱一个孩子。 
  “好一点不?”她总是这样问。 
  “好多了。”他总是这样回答。 
  他在她温暖的怀里,那让他更加软弱。他们常常相拥着到天亮。有时,他会说,“要是能睡在一盘暖炕上,该多舒服啊。”她就把他抱得更紧一些,说,“是啊,南方哪儿都好,就这一样不好。”她知道,他心里想说的,其实不是这些话,他也知道,她知道。 
  他们都躲避着一个字眼儿,一个事实,那就是,结核,或者说,肺痨。可他们心里比谁都清楚他们遭遇了它,遭遇了这瘟神。他们彼此在对方面前掩藏着内心巨大的恐惧。失眠的夜晚,他们躺在南方阴冷潮湿的草房里谈论的,永远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关于北方的小事,比如,小米粥,比如,冬天的烘柿子,比如,一碗热腾腾的“头脑”,那是家乡冬季早晨最美的美食。他“空空”的剧烈的咳嗽像电流一样一波一波传导到她身上,让她害怕得发抖。她只有把他抱得更紧,她想,一遍一遍地想,上帝,这是我的,我唯一的,你不能把他夺去…… 
  有一夜他突然讲起了他亡母的一件小事。他说,他们家乡河东有一个习俗,婚后的女人,要送丈夫一件信物,一件绣品,类似荷包的一只小口袋,可却并不是普通的荷包,不装钱,不装烟,而是——牙袋!知道那是做什么用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