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这些话的时候,曹伟明带着微微的笑容。他笑的时候,总给人一种宽厚的
感觉。
可分明的,所有的精明和智慧都躲藏在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后面。
姓名:曹 伟
英文名:Cao Weiming
出生年月日:03/06/1964
星座:双鱼座
血型:O
爱好:文学,电影
自认为的个性:乐观
最常做的运动:蓝球
最喜欢的电影:与狼共舞
最难忘的书:鹿鼎记
最动听的歌:但愿人长久
最敬仰的人:父亲
小时候最想从事的职业:军人
未来最想做到的事:周游世界
最开心的事:上大学
最尴尬的事:被人问工资
最讨厌的事:关系应酬
最震撼的一件事:
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爱情,友情,事业
别人对你最有启发性的一句话:追求完美
CEO,文明世界的合法掠夺者
苹果电脑公司斯蒂夫.乔布斯去年的总收入达到了3。51亿美元的惊人数字,成
为去年全美国薪酬最高的CEO。在西方管理学的概念里,CEO通常被戏虐地贴上“文
明世界的掠夺者”标签,围绕着CEO薪酬展开的制度安排也被称为”高速公路上的抢
劫”,《财富》杂志认为,这一切实际上是CEO、董事会、薪酬顾问以及政府多方合
谋的结果。
1950年8月 23 H K1950年收入法案》正式成为美国法律。《1950年收入法案》
实际上是对美国税法的修正,它规定任何企业今后将有权向雇员发放一种新颖的货
币期权。期权制度的安排令1950年以后的美国企业精英们受益匪浅,他们从此合法
地成为”文明世界的掠夺者”。
辛迪·威尔,这位当年纽约布鲁克林区的年轻人就是该法案的受惠者之一。辛
迪.威尔去年的总收入是1.51亿美元,而这位花旗银行领导者sl年前最大的心愿不
过是成为一名军校生。甚至是被称为”当代最伟大的CEO 的杰克·韦尔奇,他在19
50年那个夏天的社会角色也只是一位高尔夫球童,尽管他去年总共从通用电气公司
拿走了1.25亿美元。至于去年收入高达9200万美元的甲骨文公司CEO拉里·埃利森,
当年才6岁,标准的黄口小儿。所有的理性与疯狂都从1950年的那个夏天发端,直到
苹果公司CEO斯蒂夫.乔布斯最近获得价值8.72亿美元的股票期权。这是一个刷新
了所有纪录的惊人数字。如果以总收入而论,CA电脑公司的王嘉廉无疑是美国有史
以来身价最高的CEO:1999年,王嘉廉的总收入达到了5.07亿美元,至今还没有人
能打破这个纪录。
面对如此夸张的CEO身价,即便是最坚定地鼓吹自由经济的美国学者也不得不怀
疑:在经过了连续10年的经济增长之后,美国CEO阶层是否已变得过于贪婪了。
从80年代起,企业家开始成为整个社会的偶像,CEO们欣然加入了这场狂欢式的
现代造神运动,并渴望在全美国薪酬最高的CEO排行榜上出现自己的名字。进入80年
代,美国股市一夜间牛气冲天,期权重新成了让CEO们心跳加速的名词,美国期权文
化的滥殇由此发端。
研究企业史的学者试图把美式资本主义形容为“董事会资本主义”,并为此洋
洋自得。在“董事会资本主义”的制度卵翼下,CEO被认为是实现公司所有权和管理
权分离的最佳工具。美国CEO阶层已经成为社会的真正统治者。
美国人更愿意相信,尽管包括斯蒂夫、乔布斯、杰克、韦尔奇等在内的CEO们用
两只手管理公司,却用一千只手攫取财富,但包括期权在内的制度安排过去是、将
来还将是实现公司管理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事实上,CEO几乎就是美国人时刻顶礼膜
拜的现代神像。
相比之下,即使是几乎同样富庶的欧洲,一年攫取高达9位数的财富仍然是被公
众唾弃的恶行。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董事会资本主义”的制度安排更像是为美国企业的全球
出击准备的。在这样一个以全球为场景展开的狩猎中,美国人对CEO人选的关注程度
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们对CEO薪酬的重视,因为他们的船太大了,任何选择上的小小失
误都意味着灾难性的后果。
所以,即使斯蒂夫·乔布斯虚情假意地把自己的年薪定为一美元,却从董事会
那里抢走了创纪录的 8.72亿份股权外加 3.81亿美元,即使鲁伯托.戈伊苏埃塔
在担任可口可乐CEO的16年间,攫取了超过10亿美元的惊人财富,美国人也对此熟视
无睹。
李逸泉
这是一个MBA里的另类。
他出国,并非为了发展和深造,只因国爱妻心中的梦想。
作为新鲜出炉的大学生分到国企不到一年,伙同几个同学集体辞职,要做自我
创业者。那可是八十年代!
当MBA们纷纷回国创业,投身互联网,意气风发地搭上新经济的快车风驰电掣时,
他在新西兰静掼的海边,划一艘小船,做海明威式的钓鱼。并且说:我讨厌透了自
我创业……
他用“缺乏把牢底坐穿的精神”来总结自己前几年的职业生涯。
谈到度假,Party,钓鱼时,他神采飞扬。
他面对记者,说:MBA是生意场上的八股。
“不过,没有MBA,就不会有我现在的生活”他得意地笑了,坏坏的。
小资本家的道路
“李逸泉不想上学啦”在大学三年级的课堂上,同学们交头接耳。
做为湖南大学经济管理系外贸专业的学生,应该是同学们满羡慕的,专业很时
髦,毕业分配也优越,但他觉得跟自己的气质不符,他觉得他的未来应该是个学者。
和所有60年代末出生的孩子一样,李逸泉儿时走过的是一条平凡的道路。没有
儿童团小兵张嘎潘东子的精彩,也没有“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浪漫,有的只是赶上
文革的尾巴,对批斗“走资派”壮观场面模糊的记忆。因为多病,上面还有两个大
得多的姐姐的家庭格局,他倍受宠爱的情形显而易见。
病中的他在长沙炎热的午后,思绪带上翅膀把自己变成了银幕上的英雄,与坏
人做着殊死搏斗;恰红院里缠绵沧桑的故事,也让他辗转反侧……在这一个个惊懒
的日子里舒适地生长着。这也注定了成年后那些激情迸发的事件和逍逍遥遥的人生
选择是那么统一地存在于他的身上。
岁月证明:感觉总是带着他走。
随着打倒“四人帮”喧天的锣鼓把他从睡梦中惊醒,父母给他穿好衣服拽着他
走进游行的队伍,从此耳边响起的便满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论调。
功课紧了,还想的时间自然就少了。但接下来的事情证明他是不安分的。
进入湖南大学经济管理系工业外贸专业,他忽然感到很不适应,觉得自己不善
与人打交道,应该去做学术研究,终于在大三的时候张罗着转学,要去医学院。未
果。
88年,分到广州当时的大型国企万宝电器。当年,风光一时的万宝电器,生
产在全国名列前茅,一年新分配来的大学生就达
三百多人。而今,巳身为跨国公司经理的李逸泉重回广州,找寻它的旧址时,印入
眼帘的是却一家吵吵闹闹的歌舞厅。万宝也从家电行业的排行榜上消失了。青春的
足迹被时代覆盖得让人哑口无言。
李逸泉很短的时间里便在万宝找到了前途的感觉,公司安排他参与与一些国际
知名企业如松下,爱立信的项目台作。但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很快这些合作又都
停了下来。于是,几个志同道台的热血青年揭竿而起,凭着“除了勇气一无所有”
的胆量和连他们自己也没有搞清楚的宏伟抱负离开了“万宝”,开始了自我创业:
人生道路卜一次没有航标的航行。
事不过三
六个人,借了两万元,租了一栋五百元月租的农民出租屋,创办了自己的企业
做一个他现在说起来很funny的项目:垫在马桶圈上的卫生纸。给航空公司供货。
同吃同注同劳动,有纪律,有理想,还因为思想路线问题集体开会开除了一个伙伴。
搞得很象延安,只是窑洞变成了出租屋。
然而,毕竟不是闹革命,商业法则是残酷的。
短短的半年,没有赚到一分钱的未来企业家们便分道扬镳了。
李逸泉反思了几天,他总结的原因是销路太窄,并且缺乏社会经验也是一个问
题。这时候,有相当阅历的一位社会人士出现在他的面前,一拍即合。对方以兼职
身份参与并入股,李逸泉和他的两个同学便又上路了。
这次的合作以前所未有的不愉快而告终,甚至到了剑拔驾张的地步。
他们生产一种焊接剂。办工厂是他们的初衷,租了广州空军的一个地下车库作
为厂房,由于对行业的陌生,他亲赴上海花巨额资金买回来的设备一经用起来,才
发现其技术指标是只能为实验室所用的小型工具。于是,工厂变成了手工作坊,工
人是他们自己,每天带着帽子口罩在仪器上磨啊磨,磨出来的粉末装进盒子里,脱
下工装,灰头士脸地把产品装上自行车,骑上它又到相关工厂推销去了。
广州的仲夏,郊区:一瓶豆奶,一块萨其玛,靠在自行车边午餐的的李逸泉被
身边一辆飞驰而过摩托车扬起的尘土模糊了眼睛:我要有一辆摩托车该有多好啊。
“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的信念没能够支撑多久,没有订单的现实粉碎
了他们的梦想。加上背景不同,事情变得复杂化,各自利益的落空,发生过无数次
共同创业者之间反目成仇的故事在他们身上又重演了一遍。
经历了两次只有热情没有规则的游戏,李逸泉理智了。
第三次,三个同学,其中一个是第一次共同创业的一个人,解散后重组,又解
散,李逸泉又和他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