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列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白话列子- 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注释】
  ①祝发而裸——《释文》:“孔安国注《尚书》云:祝者,断截其发也。《汉书》云:越人断发文身,以避蛟龙之害。一本作‘被’,恐误。裸,谓不以衣蔽形也。”
  ②鞨巾——鞨,音 mò(末)。鞨巾,男子束发的头巾。
  ③九土所资——九土,指九州,古代就其所知的大陆划分的九个地理区域。《周礼·职方》作幽州、并州、冀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豫州、雍州。资,供给,资源。
  ④葛——丝织品。
  ⑤辄沐之国——沐,张湛注:“又休。”《释文》作“休”,云,“辄,《说文》作耴,耳垂也。休,美也。”
  ⑥鲜而食之——鲜,卢文弨:“鲜,当以解剥为义。”汪中:“鲜,析也,声之转。”王重民:“鲜,盖‘解’字之误。”
  ⑦大父——祖父。
  ⑧大母——祖母。
  ⑨以——与。北宋本、吉府本、《墨子·节葬篇》作“与”。
  ⑩炎人之国——《释文》“炎”作“啖”,云:“啖,本作炎。”《墨
  子·节葬篇》作“啖”。
  ■亲戚——古指父母兄弟等。《史记·五帝本纪》“事舜亲戚”,张守节正义:“亲戚,谓父瞽叟、后母、弟象、妹颗乎等。”本文下有“乃成为孝子”一句,则此处当指父母。
  ■■——音 xiǔ(朽),腐烂。《释文》:“■本作■,音寡,剔肉也。又音朽。”
  ■仪渠之国——即义渠国,在今甘肃省境内。
  ■■——《释文》:“■,音柴。《说文》:烧柴焚燎以祭灭神。或通作柴。”
  ■熏——火烟上出。
  ■登遐——又作“登假”、”登霞”、“升霞”、“升假”,犹言仙去。
  【译文】
  南方国家的人截断头发而裸露身体,北方国家的人头札布中而身穿皮裘,中州国家的人头戴礼帽而身穿衣裳。依据九州条件的不同,有的种地有的经商,有的打猎有的捕鱼,就像冬天穿皮袄、夏天穿丝绸,水行坐船、陆行乘车一样。不用说话自然明白,顺应本性自然成功。越国的东方有个辄沐国,第一个儿子生下来后,就解剥并吃掉他,说是对下面的弟弟有好处。他们的祖父去世了,要把祖母背出去扔掉,说:‘死鬼的妻子不能与我们住在一起。’楚国的南方有个炎人国,他们的父母去世了,要把身上的肉剔下来扔掉,然后把骨头埋到土里,才算是孝子。秦国的西方有个仪渠国,他们的父母去世了,要把柴火堆起来放在尸体下焚烧,烧的尸体的烟气直往上跑,叫:做升天,这样才算是孝子。在上面的人以此为政事,在下面的人以此为风俗,而没有觉得有什么奇怪的。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①,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②:“日初出大如车盖③,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肾中如探汤④: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⑤?”
  【注释】
  ①一儿以日初出远——俞樾:“‘儿’下当有‘曰我’二字,方与上句一律。”杨伯峻:“《事类赋》天部三、《御览》三、又三八五引正有‘曰我’二字。”
  ②一儿曰——王重民:“《御览》三引‘一儿’上有‘曰尔何以知’五字。”王叔岷:“《天中记》一引‘一儿’上亦有‘曰尔何以知’五字,《事类赋》一天部一引‘一儿’上有‘曰尔何以知之’六字。”
  ③车盖——王重民:“《意林》、《初学记》一、《御览》三引‘车盖’并作‘车轮’。”王叔岷:“《事类赋》一天部一引‘车盖’亦作‘车轮’,《韵府群玉》十八引亦作‘车轮’。”
  ④及其日中如探汤——王重民:“‘日’字衍文。‘其’即指日也,若有‘日’字,则文词赘矣。《类聚》一、《初学记》一、《御览》三引并无‘日’字,可证。”王叔岷:“《法苑珠林》七、《事类赋》一、《御览》三八五、《韵府群玉》五八引并无‘日’字。《意林》、《锦绣万花谷·前
  集》一引则并无‘其’字。疑一本‘日’作‘其’,传写因并窜入耳。”探,音 tàn(滩),试探,伸手拿取。汤,热水。
  ⑤为——谓,认为。
  【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览,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他们为什么争辩。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山时离我们近,而中午时离我们远。”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山时离我们远,而中午时离我们近。”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山时像车盖那么大,到了中午,就像小盘子那么大了,这不正是离人远的看来小,而离人近的看起来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山时又寒又冷,到中午像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离人近时热而离人远时凉吗?”孔子不能裁决。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丰富啊?”
  【原文】
  均,天下之至理也,连于形物亦然①。均发均县②,轻重而发绝③,发不均也④。均也,其绝也莫绝⑤。人以为不然,自有知其然者也。詹何以独茧丝为纶⑥,芒针为钩⑦,荆筿为竿⑧,剖粒为饵,引盈车之鱼于百仞之渊、汩流之中⑨,纶不绝,钩不伸,竿不挠。楚王闻而异之,召问其故。詹何曰:“臣闻先大夫之言,蒲且子之戈也⑩,弱弓纤缴■,乘风振之,连双в谇嘣浦省觯眯淖ǎ志病3家蚱涫拢哦Ч场觯迥晔季∑涞馈5背贾俸映指停奈拊勇牵ㄓ阒睿堵谏蚬常治耷嶂兀锬苈摇S慵贾扯躺虬>勰觯讨灰伞K阅芤匀踔魄浚郧嶂轮匾病4笸踔喂夏苋舸耍蛱煜驴稍擞谝晃眨噢墒略眨俊背踉唬骸吧啤!
  【注释】
  ①连——牵连,涉及。张湛注:“连,属也。”
  ②均发均县——发,头发。县,音 xuán(悬),同悬。
  ③绝——断。
  ④发不均也——王叔岷:“下‘发’字疑涉上而衍。林希逸《口义》:‘故曰,轻重而发绝,不均也。’是所见本正无下‘发’字,《墨子·经说下篇》同。”
  ⑤其绝也莫绝——其绝,张湛注:“若其均也,宁有绝理。”莫绝,张湛注:“言不绝也。”
  ⑥詹何——张湛注:“詹何,楚人,以善钓闻于国。”纶——鱼线。⑦芒针——稻麦之芒,其锐如针,故称芒针。
  ⑧荆筿——荆,灌木名。筿,音 xiǎo(小),小竹。
  ⑨汩——音 gǔ(骨),迅疾貌。《释文》:“汩,古物切,疾也。”⑩蒲且子——张湛注:“蒲且子,古善弋射者。”楚国人。弋——用绳系在箭上射。
  ■缴——音 zhuó(酌),系在箭上的生丝绳,射鸟时用。
  ■А簟āng(仓),即f,鸟名,又称黄鹂、黄莺、黄鸟。
  ■放——音 fǎng(访),通“仿”。
  ■沈埃聚沫——沉淀的尘埃,聚集在一起的泡沫。
  【译文】
  均是天下最高的准则,涉及到有形的物体也是这样。均匀的头发能悬挂均匀的物体,有轻有重而头发断绝,就是因为不均匀的缘故。力量均匀,本
  来应该断的也不会断。一般人认为不是这样,但自然会有懂得这个道理的人。詹何用一根蚕丝做鱼线,用稻麦的芒针做鱼钩,用荆条和嫩竹做鱼竿,用剖开来的米粒做鱼饵,在八十丈深的深渊和湍急的急流中钓到能装满一辆车子的大鱼,鱼线不断,鱼钩不直,鱼竿不弯。楚王听说后感到奇怪,便召他来问其中的道理。詹何说:“我听我已故的父亲说,蒲且子射鸟,用柔弱的弓和纤细的丝线,趁着风势射出去,能把一双黄鹂从青云之上射下来,就是因为用心专一,动手均匀。我沿用他的方法,摸仿着去学习钓鱼,用了五年时间才完全掌握了这种技术。当我在河边拿着鱼竿的时候,心中没有杂念,只想着钩鱼,扔出鱼线,沉下鱼钩,手不轻不重,任何事物不能扰乱。鱼看见我的钓饵,认为是沉淀下来的尘埃和聚集在一起的泡沫,毫不怀疑地吞了下去。这就是我所以能以柔弱制服刚强,以轻物得到重物的道理。大王治理国家如果也能这样,那天下就可以在你的手掌上运转,还会有什么做不到的事情呢?”楚王说:“说得好!”
  【原文】
  鲁公扈、赵齐婴二人有疾,同请扁鹊求治①。扁鹊治之,既同愈。谓公扈、齐婴曰:“汝曩之所疾,自外而于府藏者,固药石之所已。今有偕生之疾,与体偕长,今为汝攻之,何如?”二人曰:“愿先闻其验②。”扁鹊谓公扈曰:“汝志强而气弱,故足于谋而寡于断。齐婴志弱而气强,故少于虑而伤于专。若换汝之心,则均于善矣。”扁鹊遂饮二人毒酒,迷死三日,剖胸探心,易而置之,投以神药,既悟如初。二人辞归。于是公扈反齐婴之室,而有其妻子,妻子弗识。齐婴亦反公扈之宝,有其妻子③,妻子亦弗识。二室因相与讼,求辨于扁鹊。扁鹊辨其所由,讼乃已④。
  【注释】
  ①同请扁鹊求治——俞樾:“既言请,又言求,于义夏矣。‘请’乃‘诣’字之误也。诣,至也。言至扁鹊之所而求治也。”扁鹊,战国时医学家。姓秦,名越人,渤海郡啵ń窈颖比吻穑┤耍矫踔:笠蛘镏吻匚渫醪。磺靥搅疃始缮焙Α
  ②验——征兆。杨伯峻释验为证,即症。
  ③有——占有。《集释》:“《御览》三七六引作‘而有其妻子’。‘有’上有‘而’字,与上句同。”
  ④讼乃已——卢重玄解:“夫形体者,无知之物也。神识者,有知之主也。守乎本则真全而合道,滞乎质由失性而徇情。俗人徒见形之有憎爱,不知神之为主宰也。今言易其心而各有妻子者,明心为情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