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六四页一一行营惑圣听按:何焯校本改“营”为“荧”。
二一六五页四行长*(吏)**'史'*已下多至抵罪刊误谓案文“吏”当作“史”,太尉府有长史,故因蕃见谴也。今据改。
二一六五页五行□字幼平陕人按:“陕”原斗“陜”,径据汲本改正。
二一六七页一一行说菀曰汲本、殿本“菀”作“苑”。按:苑菀通。
二一六八页七行不能相持殿本“持”作“治”。按:“治”作“持”,避唐讳改。
二一六八页七行为立王者以统理之*(故)*也据殿本删,与前书谷永传合。
二一六八页八行法度尚存按:汲本、殿本“存”作“在”。
二一六八页一五行使皇天震怒按:“震”原斗“振”,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二一七一页七行并连匡兄中常侍车骑将军超按:校补谓宦者传又谓匡为超弟之子。
二一七一页一一行而人伦莫相恤也按:李慈铭谓治要“莫”下有“能”字,当据增。
二一七一页一一行及遭际会按:李慈铭谓治要“遭”下有“值”字,当据增。
二一七二页一0行复还仕郡人有路佛者按:张森楷谓“郡”下当更有一“郡”字。
二一七二页一三行上除禁党按:李慈铭谓“禁党”当作“党禁”。
二一七三页二行而让怀协忿怨汲本、殿本“协”作“挟”。按:协挟古字通,党锢传“怀经协术”,黄琼传“黄门协邪”,皆借“协”为“挟”也。
二一七三页三行明年遂传下狱按:校补引柳从辰说,谓“明年”二字衍,盖黄巾起事及允之讨击黄巾别帅,发张让之奸,皆中平元年二三月事,下狱会赦,还复剌史,旬日闲复以它罪被补,仍不出元年三月也。
二一七三页九行太尉袁隗司徒杨赐通鉴考异谓隗、赐时皆不为此官,恐误。按:
通鉴系此事于中平元年冬十二月,故考异云然。柳从辰谓隗、赐之与何进共上疏请,乃在元年二三月闲,其时袁隗为司徒,杨赐为太尉,不过官名互误耳。
二一七六页八行今若一旦解兵*(关东)*刊误谓案文多“关东”二字。今据删。
按:集解引王补说,谓通鉴作“解兵开关”。
二一七六页一一行丁彦思蔡伯喈但以董公亲厚并尚从坐按:集解引洪亮吉说,谓丁彦思不知何人,陈、范二史于卓传俱不载,裴松之注极详,亦不及此。又引王补说,谓通鉴无“丁彦思”三字。
二一七八页三行封其孙黑为安乐亭侯按:校补引柳从辰说,谓袁纪“黑”作“异”。
二一七八页四行士孙瑞字君策按:集解引惠栋说,谓“策”一作“荣”,见三辅决录。
************后汉书卷六十七 党锢列传 第五十七
孔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言嗜恶之本同,而迁染之涂异也。'一'夫刻意则行不肆,牵物则其志流。'二'是以圣人导人理性,裁抑宕佚,慎其所与,节其所偏,虽情品万区,质文异数,至于陶物振俗,其道一也。'三'叔末浇讹,王道陵缺,'四'而犹假仁以效己,凭义以济功。举中于理,则强梁简气;片言违正,则畼台解情。盖前哲之遗尘,有足求者。'五'
注'一'嗜犹好也。恶音乌故反。言人好恶,各有本性,迁染者,由其所习。尚书曰:“唯人生厚,因物有迁。”墨子曰:“墨子见染丝者,泣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故染不可不慎也。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汤染于伊尹,故王天下;殷纣染于恶来,故国残身死,为天下僇。’”注'二'刻意,刻削其意不得自恣也。庄子曰:“刻意尚行,离时异俗。”行音下孟反。肆犹族纵也。牵物谓为物所牵制,则其志流宕忘反也。淮南子曰:“非拘紧牵连于物,而不与推移也。”
注'三'陶谓陶治以成之。管子曰:“夫法之制人,犹陶之于埴,冶之于金也。”
埴音植。
注'四'叔末犹季末也。谓当春秋之时。
注'五'褫犹夺也,音直纸反。畼台,贱人也。齐侯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缩酒,寡人是征。”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遂使屈完与齐盟于召陵。此强梁褫气也。又晋吕甥、郄苪将焚公宫而杀晋侯,寺人披请见,公使让之,且辞曰:“汝为惠公来求杀余,命汝三宿,汝中宿而至。虽君有命,何其速也?”对曰:“臣谓君之入也,其知之矣。
若犹未也,又将及难。君命无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恶,唯力是视,蒲人狄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无蒲、狄乎?”此为畼台解情也。并见左传。
霸德既衰,狙诈萌起。'一'强者以决胜为雄,弱者以诈劣受屈。至有画半策而绾万金,开一说而锡琛瑞。'二'或起徒步而仕执珪,解草衣以升卿相。'三'士之饰巧驰辩,以要能钓利者,不期而景从矣。'四'自是爱尚相夺,与时回变,其风不可留,其敝不能反。
注'一'霸德衰谓六国时也。狙音七余反。广雅曰:“狙,狝猴也。”以其多诈,故比之也。
注'二'苏秦说赵王,赐白壁百双,黄金万镒。虞卿一见赵王,赐白璧一双,黄金百镒。见史记及战国策。
注'三'史记曰,楚惠王言“庄舄,越之鄙细人也,今仕楚执珪,贵富矣”。解草衣谓范睢、蔡泽之类。
注'四'韩子李斯曰“韩非饰辩诈谋,以钓利于秦”也。贾谊过秦曰“赢粮而景从”也。
及汉祖杖□,武夫□兴,宪令宽赊,文礼简阔,绪余四豪之烈,人怀陵上之心,'一'轻死重气,怨惠必雠,令行私庭,权移匹庶,任侠之方,成其俗矣。'二'
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怀经协术,所在雾会,至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守文之徒,盛于时矣。
'三'至王莽专伪,终于篡国,忠义之流,耻见缨绋,遂乃荣华丘壑,甘足枯槁。
'四'虽中兴在运,汉德重开,而保身怀方,弥相慕袭,去就之节,重于时矣。'五'
逮桓灵之闲,主荒政缪,国命委于阉寺,士子羞与为伍,故匹夫抗愤,处士横议,遂乃激扬名声,互相题拂,品核公卿,裁量执政,婞直之风,于斯行矣。'六'
注'一'四豪谓信陵君魏公子无忌、平原君赵胜、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前书班固曰:“游谈者以四豪为称首。”
注'二'前书音义曰:“相与信为任,同是非为侠,所谓权行州域,力折公侯者也。”
注'三'武帝诏求贤良,于是公孙弘、董仲舒等出焉。宣帝时,集诸儒于石渠阁,讲论六蓺。召五经名儒太子萧望之等大议殿中,平公羊、谷梁同异,同己者朋党之,异己者攻伐之。刘歆书曰:“党同门,妒道真。”
注'四'谓袭胜、薛方、郭钦、蒋诩之类,并隐居不应莽召。
注'五'谓逢萌、严光、周党、尚长之属。
注'六'婞,狠也,音邢鼎反。
夫上好则下必甚,矫枉故直必过,其理然矣。'一'若范滂、张俭之徒,清心忌恶,终陷党议,不其然乎?
注'一'礼记曰:“下之事上也,不从其所令,从其所行。上好是物,下必有甚者矣。”矫,正也。正枉必过其直,见孟子。
初,桓帝为蠡吾侯,受学于甘陵周福,及即帝位,擢福为尚书。时同郡河南尹房植有名当朝,乡人为之谣曰:“天下规矩房伯武,因师获印周仲进。”二家宾客,互相讥揣,'一'遂各树朋徒,渐成尤隙,由是甘陵有南北部,党人之议,自此始矣。
后汝南太守宗资任功曹范滂,南阳太守成□亦委功曹岑晊,'二'二郡又为谣曰:
“汝南太守范孟博,南阳宗资主画诺。南阳太守岑公孝,弘农成□但坐啸。”'三'
因此流言转入太学,诸生三万余人,郭林宗、贾伟节为其冠,'四'并与李膺、陈蕃、王畅更相曪重。学中语曰:“天下模楷李元礼,不畏强御陈仲举,天下俊秀王叔茂。”又渤海公族进阶、'五'扶风魏齐卿,并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六'
自公卿以下,莫不畏其贬议,屣履到门。
注'一'初委反。
注'二'音质。
注'三'谢承书曰“成□少修仁义,笃学,以清名见。举孝廉,拜郎中,迁南阳太守。郡旧多豪强,中官黄门盘*(牙)**'互'*境界。□下车,振威严以捡摄之。
是时桓帝乳母、中官贵人外亲张子禁,怙恃贵埶,不畏法网,功曹岑晊劝使捕子禁付宛狱,笞杀之。桓帝征□,下狱死。宗资字叔都,南阳安觽人也。家代为汉将相名臣。祖父均,自有传。资少在京师,学孟氏易、欧阳尚书。举孝廉,拜议郎,补御史中丞、汝南太守。署范滂为功曹,委任政事,推功于滂,不伐其美。任善之名,闻于海内”也。
注'四'冠犹首也。
注'五'公族,姓也,名进阶。风俗通曰:“晋成公立嫡子为公族大夫。”韩无忌号公族穆子,见左氏传。
注'六'危言谓不畏危难而直言也。论语孔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
时河内张成善说风角,推占当赦,遂教子杀人。李膺为河南尹,督促收捕,既而逢宥获免,膺愈怀愤疾,竟案杀之。初,成以方伎交通宦官,帝亦颇谇其占。
成弟子牢修因上书诬告膺等养太学游士,交结诸郡生徒,更相驱驰,共为部党,诽讪朝廷,疑乱风俗。'一'于是天子震怒,班下郡国,逮捕党人,布告天下,使同忿疾,遂收执膺等。其辞所连及陈寔之徒二百余人,或有逃遁不获,皆悬金购募。使者四出,相望于道。明年,尚书霍谞、城门校尉窦武并表为请,帝意稍解,乃皆赦归田里,禁锢终身。而党人之名,犹书王府。
注'一'说文曰:“诽,谤也。”苍颉篇曰:“讪,非也。”
自是正直废放,邪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