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龙闯北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雪龙闯北极- 第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场下垫面雪冰地质条件进行了冰雷达探测,提供了详细的技术报告。

    罗宇忠, 男,1962年2月10日生,汉族,四川人,党员,大专。国家海洋局极
地所工程师,大洋组采水器不工作,是他查出问题所在。

    曾胤新,男,1971年10月22日生,汉族,四川人,团员,硕士。海洋局极地所
的曾胤新硕士专门研究微生物学,在冰上他的任务就是寻找肉眼看不见的小东西。

    李诗民, 男,1953年7月22日生,汉族,江苏人,党员,大学。国家海洋局预
报中心副研究员,项目为大气物理、海气、冰气通量。

    薛振和, 男,1949年2月17日生,汉族,浙江人,党员,大学。国家海洋局顾
报中心高丁,项目为海洋气象,人瘦高。

    孟广林, 男,1951年9月18日生,汉族,天津人,党员,大学。国家海洋局监
测中心高工,任务是观察海冰。整天乐呵呵的,不放过雪龙之家的每一张照片,全
部拷贝下来。

    姚子伟, 男,1973年1月16日生,汉族,山东人,团员,研究生。国家海洋局
监测中心助理研究员,项目为环境海洋学。

    吉国,男,1956年12月22日生,汉族,山东人,党员,大学。国家海洋局北海
分局工程师,有时半夜起来在大餐厅里看VCD,一开始令人以为是专门放VCD的。

    张武昌, 男,1973年1月10日生,汉族,山东人,团员。中科院青岛海洋所博
上,项目为海洋生物。

    李超伦, 男,1969年8月27日生,汉族,山东人,党员,研究生。中科院青岛
海洋所助理研究员,整天趴着挑大个的浮游生物。

    邹捍,男,1959年12月12日生,汉族,北京人,群众,博士(大气探测)。中
科院大气所研究员。邹捍说话时,两眼圆睁。这位挪威卑尔根大学的博士讲起当初
一位女同学想留在挪威而“投奔”基督教的事,满脸不屑。他主持下的气球高空探
测是在北冰洋上观测最成功的项目之一,而他本人则被大家公认为“怎么也个像个
科学家”,整个一个板几爷形象。

    王维, 男,1953年7月25日生,汉族,山东人,群众,大专。中科院大气所高
工,参加过青藏高原考察队横断山野外科学考察,西藏南迦巴瓦峰登山科学考察,
西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科学考察,新疆喀拉昆仑山科学考察,珠穆朗玛峰探险考
察,塔克拉玛干沙漠考察、南沙群岛及相关海域科学考察,雅鲁藏布大峡谷科学考
察预察及“人类首次徒步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科学探险考察” , 拿手好戏足负责
“野外科学实验后勤保障支撑系统”。这次在雪龙号上“屈才”,负责配合邹捍施
放探空气球。

    曲绍厚,男,1940年1月6日生,汉族,黑龙江人,九三学社,大学。中国科学
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环境极地部副主任、 研究员。共6次参加中美合作的西太平
洋热带海域的科学考察, 研究以E1 Nino现象为表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异常。作
为访问学者赴日本南极昭和站研究极地大气边界层结构特征、南极臭氧空洞和二氧
化碳的温空效应。赴南极中山站科学考察,研究极地不同下垫面的湍流通量和大气
边界层结构。与挪威科学家合作,在斯瓦尔巴德群岛进行海冰气交换的观测和研究。
进入浮冰区那天在船头脱光上衣。他说这已是他每次去极地考察的惯例,以显示中
国人不是东亚病夫。

    周立波, 男,1970年5月12日生,汉族,吉林,党员,研究生。中科院大气所
助理研究员,参加过珠穆朗玛峰科学探险考察、南海季风实验科学考察和雅兽藏布
大峡谷科学探阶考察。个子不高,走路动作轻盈,说话表情丰富,像个小精灵。是
在联合冰站呆的时间最长的人。

    孙俊英, 女,1969年2月13日生,汉族,河北人,党员,研究生。中科院兰州
冰川所副研究员。此次科考与康建成、孙波等一个组,是全队离北极熊距离最近的
队员。中央电视台刚上船时,把孙俊英当成了保姆。挥手说,去去,别碍了拍片子。
却没看出来,这是位留过美的博士生,现师从著名冰川学家秦大河,明年毕业。她
身材虽小,却也扛着大包登过高山冰川。

    高郭平,男,1972年3月5日生,汉族,江苏人,党员,大学。青岛海大讲师,
项目为天气动力学和物理海洋,面容白晰,声音轻巧。

    陈敏,男,1970年4月5日生,汉族,广东人,团员,厦门大学博士,英语良好,
副研究员,此次进行海洋化学同位素/初级生产研究,话不多。

    蔡平河, 男,1973年5月25日生,汉族,福建人,团员,厦门大学博士生,与
陈敏一起进行海洋化学同位素/初级生产研究。体形不壮,但体质不错,经常拎小
桶从船舷打水。

    赵俊琳, 男,1955年7月19日生,汉族,江苏人,群众,博士,北师大教授,
此次进行环境地球化学研究。得过德国的科学大奖,全家人受德国总统按见。赵俊
琳一出长江口就吐得生塌糊涂,是北极科考晕船第一人,他也是全程说话最少的人。

    陈冠镇,男,1946年10月12日生,汉族,浙江人,群众,大专。农业部东海水
产所助理研究员,此次负大海洋捕捞。有地候和张岳庚下围棋。

    张勋, 男,1970年11月9日生,汉族,上海人,群众,大学。农业部东海水产
所助理研究员,此次专职海洋捕捞。

    卞林根,男,1951年10月15日生,汉族,江苏人,党员,大学。国家气象局气
象局气科院研究员, 曾8次去南极考察,是云过次数最多的老科学家之一。最后阶
段考察,被任命联合冰站站长。

    逮昌贵, 男,1955年4月18日生,汉族,山西人,党员,大学。大气物理气象
局所科院工程师。做饭有一手,云青藏高原考察,他就担当起厨师的责任。在船上
他容串了一次手擀面,一抢而空。嘴特“臭”,一句话能噎死你,不过慢慢了解就
会知道他是个热心肠。

    鄂栋臣, 男,1939年7月15日生,汉族,江西人,党员,大学,武汉测绘大学
党委副书记。 7月15日,鄂栋臣教授在北冰洋上过了60岁大寿,他是年龄最大的队
员。


    秦为稼,男,1961年6月4日生,汉族,安徽人。党员,大学。国家海洋局极地
办科技处副处长。随中国第八次南极考察队到达中山站。随后一年在中山站度过,
负责站务管理。 1991年初参加中山站冰川学课题野外工作, 进入冰盖50公里。19
96年9月作为中国第三次南极考察队队员、 野外队长赴中山站执行首次中山站D0ME
A南极冰盖考察任务。 此次北极科学考察作为首席科学家助理之一,负责科考项目
的全面协调,人称“前沿总指挥”,累得不行了就说“下次再也不来了。”

    董利,男,1954年11月19日生,汉族,吉林人,党员,大专。国家海洋局极地
办工作人员,任务是冰上保障:发电、搭帐篷和防北极熊。

    王新民, 男,1949年5月17日生,汉族,山东人,党员,中专。国家海洋局极
地办工作人员,负责冰上及后勤保障,是考察队员中个子最高的。船舱比普通房间
矮得多, 他脑袋老蹭着房顶。他自报一米八六,板寸还有3毫米,故称海拔一米八
六三。长得方脸大耳,喜欢摄影,雪龙号上挂满了他的作品,被秦为稼讽刺为“降
低了全船的档次”。

    夏立民, 男,1968年4月18日生,汉族,河北人,大学。国家海洋局极地办工
作人员,负责冰上保障。一般上冰,他冲锋枪不离身,偏碰见北极熊那次,找枪过
程中连滚带爬。出发前去海洋局极地办综合处看见夏立民时,他还是正常人模样,
一上船就蓄了满脸络腮胡子。船上正筹备迎冬晚会,要求女士必须化妆。有人补充
说:男士必须刮胡子,夏立民连连摆手,我不参加。他是考察队唯一把胡子留到最
后的人。

    张瑞刚, 男,1952年10月2日生,汉族,福建人,博士。台湾明新技术学院教
授,进行绝对重力的测对,是台湾第一个参加极地考察的科学家,与大陆学术往来
频繁。

    姜晟镐(Sung…Ho Kang),男,韩国海洋所研究人员。经常发回大量电子邮件,
还被发现大量打印雪龙之家的内容,怀疑是“刺探”我方情报,明年韩国想租俄罗
斯船来北极考察,但苦于没有经验。

    宋泰润(Tae…Yoon Song),男,韩国海洋所研究人员,姜的助手。

    东久美子,女,日本极地所副研究员,年纪不过40岁左右,到过北极7次之多。
不过以前都是坐飞机在极圈内的北冰洋沿岸,这是第一次坐船进入北冰洋。

    李乐诗,女,香港公开大学,多次去过南北极及其他地方,有点传奇色彩。

    何建宗,男,香港公开大学,在加拿大才上船,不过成为唯一落于冰水中的队
员。


    直升机组5人:

    徐勤和,男,1943年1月6日生,汉族,山东人,群众,大专。一级飞行员,中
国飞龙航空公司。 有包括法国颁发的国际执照在内的8个执照,4000多小时的飞行
经验。他曾在海军航空兵服役,飞过多种直升机型,为此次飞行小组的负责人,老
成稳重。

    齐焕清, 男,1967年9月17日生,汉族,吉林人,党员,大专。三级飞行员,
飞行技术熟练、遇事沉稳。他原是飞行学院的歼击机飞行员,1992年进入飞龙公司。

    王滨生, 男,1948年8月23日生,汉族,黑龙江人,群众,中专。飞龙公司机
务队长,有11个执照,可以维护6种机型。

    杨学军, 男,1962年11月4日生,汉族,河北人,群众,高中。飞龙公司机械
师。

    孙耀平, 男,1963年9月13日生,汉族,吉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