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译注 17》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史记 译注 17- 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裙ト×撕奈渌臁J辏佑こ赝鹾蠡毓J荒辏鼐ズ剂炝损Γǎ颞ⅲ睿纾羝健叭谩保┮亍:颓毓コ虬芰顺泼痢
  襄王十二年,太子婴去世。公子咎和公子虮虱争做太子。当时虮虱在楚国做人质。苏对韩咎说:“虮虱流记在楚国,楚王特别想把他送回国。现在十几万楚军驻在方城山北边,您为什么不让楚国在雍氏城的旁边建起一座万户的城邑,这样,韩王必定派兵去救雍氏,您一定做统帅。您就可以利用韩楚两国的军队拥戴虮虱,把他接回韩国,将来他完全听从您是一定的,他一定会把楚韩边境封给您的。”韩咎听从了他的计谋。
  楚军包围雍氏,韩国向秦国求救。秦国没有发兵,派公孙昧来到韩国。公仲对公孙昧说:“您认为秦国将会援救韩国吗?”公孙昧回答说:“秦王是这样说的:‘我们要取道南郑、蓝田,出兵到楚国等待您的军队。’恐怕是不能会合了。”公仲说:“您以为真会是这样吗?”公孙昧回答说:“秦王一定仿效张仪原来的计谋。当初楚威王进攻魏国的时候,张仪对秦王说:‘秦国和楚国进攻魏国,魏国失败就会倒向楚国,韩国本来就是它的盟国,这样,秦国就孤立了。我们不如出兵来迷惑他们,让魏国和楚国大战,秦军就可以占领西河以外的土地后再回来。’现在看秦王的样子表面上是同韩国结盟,其实是暗中同楚国交好。您等待秦军的到来,必定会轻率地同楚军打仗。楚国暗中已经得知秦军不会为韩国效力,一定很容易同您相对抗。您这一仗如果胜了楚国,秦国就会和您共同凌驾楚国之上,然后到三川一带扬威而回。您这一仗如果不能战胜楚国,楚国阻塞三川据守,您就不能得救了。我私下里为您担忧。秦人司马庚三度往返于郢(yǐng,影)都,秦相甘茂和楚相昭鱼在商於(wū,巫)相会,表面上扬言说要收回攻韩楚军的印信,其实双方好像是有什么密约。”公仲惊恐地说:“那么该怎么办呢?”公孙昧说:“您一定要先从韩国自身考虑,然后考虑秦国是否来救援,先想好自救的方法,然后再考虑怎样应付张仪那种计谋。您不如尽快让韩国同齐楚两国联合,齐楚必定会把国事托付给您。您所厌恶的只是张仪那种欺诈的计谋,其实还是不能无视秦国呀1于是楚国解除了对雍氏的围困。
  苏代又对秦太后的弟弟芈(mǐ,米)戎说:“公叔伯婴唯恐秦国把虮虱送回韩国,您为什么不为韩国到楚国去请求放回质子虮虱呢?楚国如果不答应把质子放回韩国,那么公叔伯婴就知道秦楚两国并不重视虮虱的事,一定会使韩国与秦楚联合。秦楚就能依靠韩国使魏国受窘,魏国不敢同齐国联合,这样,齐国就孤立了。然后您再替秦国请求楚国把质子虮虱送到秦国,楚国不答应,就会同韩国结怨。韩国就要依靠齐国和魏国的力量去围困楚国,楚国必家会尊重您。您依靠秦国和楚国的尊重向韩国施以恩德,公叔伯婴一定会拿整个国家来侍奉您。”于是虮虱终于未能回到韩国。韩国立公子咎为太子。齐王、魏王到韩国来。
  襄王十四年,韩国与齐、魏两国一起进攻秦国,到了函谷关就在那里驻军。十六年,秦国把河外之地和武遂还给韩国。襄王去世,太子咎即位,这就是釐(xī,西)王。
  釐王三年(前293),派公孙喜率领周和魏的军队攻秦。秦国大败韩军二十四万,在伊阙俘虏了公孙喜。五年,秦军攻下韩国的宛城。六年,韩国把武遂地带的二百里土地给了秦国。十年,秦军在夏山打败韩军。十二年,韩釐王与秦昭王在西周国相会,并帮助秦国进攻齐国。齐国战败,齐湣(mǐ,敏)王外出逃亡。十四年,韩王与秦王在两周国之间相会。二十一年,派暴(yuān,冤)救援魏国,被秦军打败,暴逃到开封。
  釐王二十三年,赵、魏两国进攻韩国的华阳。韩国向秦国告急,秦国不来援救。韩国相国对陈筮(shì,士)说:“事态急迫,您虽有病,还是希望您连夜到秦国去。”陈筮到秦先会见穰侯魏冉。穰侯说:“事情紧迫了吧?所以才派你来。”陈筮说:“还不很急呀。”穰侯发怒道:“如果这样,你的君主还能派你做使臣吗?你们的使臣来来往往,都是来向我们告急的,你来了却说不急,为什么?”陈筮说:“韩国如果真的危急,就要改变政策去追随其他国家,因为还没到危急的时候,所以我又来了。”穰侯说:“你不必去见秦王了,现在我立即发兵救援韩国。”过了八天,秦军赶到,在华阳山下打败赵军和魏军。这一年,釐王去世,他的儿子桓惠王即位。
  桓惠王元年(前272),韩军进攻燕国。九年,秦军攻占了韩国的陉城,并在汾水旁筑城。十年,秦军在太行山进击韩军,韩国的上党郡守献出上党郡投降赵国。十四年,秦国守取赵国的上党。在长平杀死了马服君之子赵括率领的军卒四十万人。十七年,秦军攻占韩国的阳城、负黍。二十二年,秦昭王去世。二十四年,秦军攻占韩国的城皋、荥阳。二十六年,秦军全部攻占了韩国的上党地区。二十九年,秦军攻下韩国的十三座城。
  三十四年,桓惠王去世,他的儿子韩王安即位。
  韩王安五年(前234),秦国进攻韩国,韩国形势危急,派韩非出使秦国,秦国把韩非留下,后来就把他杀了。
  九年,秦军俘虏了韩王安,韩国领土全部归属秦国,设置为颍川郡。韩国终于灭亡。
  太史公说:韩厥感动了晋景公,让赵氏孤儿赵武继承了赵氏的爵位,因而成全了程婴和公孙杵臼的大义,这是天下少有的阴德。韩氏在晋国,并没看到有什么大功,然而,终于能和赵氏、魏氏一样,做诸侯十几代之久,这是很应该的呀!
  韩之先与周同姓①,姓姬氏。其后苗裔事晋②,得封于韩原,曰韩武子。武子后三世有韩厥,从封姓为韩氏。
  韩厥,晋景公之三年,晋司寇屠岸贾将作乱,诛灵公之贼赵盾③。赵盾已死矣,欲诛其子赵朔。韩厥止贾,贾不听。厥告赵朔令亡④。朔曰:“子必能不绝赵祀⑤,死不恨矣。”韩厥许之。及贾诛赵氏,厥称疾不出。程婴、公孙杵臼之藏赵孤赵武也,厥知之⑥。
  ①韩之先:据《索隐》,周武王分封其子之一为韩侯,后来国被灭,下面说的韩武子就是他的后代。②苗裔:后代子孙。③灵公子贼赵盾:晋灵公暴虐,被赵穿杀死。因赵盾身为正卿,没有声讨弑君之贼,所以史官记载说:“赵盾弑其君”。事祥见卷四十三《赵世家》。④亡:逃走。⑤绝赵祀:断绝赵氏祖先的祭祀,也就是断绝后代。⑥关于屠岸贾诛灭赵氏以及公孙杵臼和程婴救出并藏匿赵氏孤儿事,详见卷四十三《赵世家》。
  景公十一年,厥与郤克将兵八百乘伐齐①,败齐顷公于鞍②,获逢丑父。于是晋作六卿,而韩厥在一卿之位,号为献子。
  晋景公十七年,病,卜大业之不遂者为祟③。韩厥称赵成季之功④,今后无祀,以感景公。景公问曰:“尚有世乎⑤?”厥于是言赵武,而复与故赵氏田邑⑥,续赵氏祀。
  晋悼公(十)[七]年,韩献子老⑦。献子卒,子宣子代。宣子徙居州⑧。
  ①乘: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乘战车的兵力是,车上甲士三人,车下步卒七十二人。②败齐顷公于鞍:这是春秋时期的著名战役之一,《左传·成公二年》对此有生动详细的记述。“鞍”,《左传》作“鞌”。③大业:赵人和秦人的远祖。④赵成季:即赵衰(cuī,崔),晋文公的大臣。“成季”是其谥号。⑤世:后代。⑥田邑:封地。⑦老:告老,退休。⑧徙居:这里指其官邸驻地迁徒。州:地名,即州邑。
  晋平公十四年,吴季札使晋,曰:“晋国之政卒归于韩、魏、赵矣。”晋顷公十二年,韩宣子与赵、魏共分祁氏、羊舌氏十县①。晋定公十五年,宣子与赵简子侵伐范、中行氏②。宣子卒,子贞子代立。贞子徙居平阳。
  贞子卒,子简子代。简子卒,子庄子代。庄子卒,子康子代。康子与赵襄子、魏桓子共败知伯③,分其他,地益大,大于诸侯。
  康子卒,子武子代。武子二年,伐郑,杀其君幽公。十六年,武子卒,子景侯立。
  景侯虔元年,伐郑,取雍丘。二年,郑败我负黍。
  ①祁氏、羊舌氏:都是晋君的宗族。②范、中行氏:晋国六卿中的两家。③知伯:晋国六卿之一。
  六年,与赵、魏俱得列为诸侯①。
  九年,郑围我阳翟。景侯卒,子列侯取立。
  列侯三年,聂政杀韩相侠累②。九年,秦伐我宜阳,取六邑。十三年,列侯卒,子文侯立。是岁魏文侯卒。
  文侯二年,伐郑,取阳城。伐宋,到彭城,执宋君。七年,伐齐,至桑丘。郑反晋。九年,伐齐,至灵丘。十年,文侯卒,子哀侯立。
  哀侯元年,与赵、魏分晋国。二年,灭郑,因徙都郑。
  ①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承认韩、赵、魏为诸侯,史学家多以此为战国时代之始。②聂政杀侠累:其事详见卷八十六《刺客列传》。
  六年,韩严弑其君哀侯,而子懿侯立。
  懿侯二年,魏败我马陵。五年,与魏惠王会宅阳。九年,魏败我浍。十二年,懿侯卒,子昭侯立。
  昭侯元年,秦败我西山。二年,宋取我黄池。魏取朱。六年,伐东周①,取陵观、邢丘。
  八年,申不害相韩,修术行道②,国内以治,诸侯不来侵伐。
  十年,韩姬弑君悼公③。十一年,昭侯如秦④。二十二年,申不害死。二十四年,秦来拔我宜阳。
  ①东周:此指战国时的一个小诸侯国,其地在今河南巩县,因位于周王都洛阳以东,故名。②修术行道:申不害是法家政治家,这里的“术”是指他倡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