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师说:“贼不打贫儿家。”临终前他作偈语说:“举手攀南斗,回身倚北
辰。出头无外望,谁是我般人?”
【原文】
师不知姓氏,初在归宗会下。一夜巡堂大叫云:“我大悟!我大悟!”
众骇之。明日归宗问曰:“汝见什么道理,敢言大悟?试举似我。”师对曰:
“师姑天然是女人作。”归宗默然,师便辞去,归宗拈一笠子送之。师接笠
子,戴头上便行,更不回顾。直诣五台山,见文殊普贤,皆叱之曰:“是何
精魅!”手持一木剑,自号降魔禅师。见有僧来礼拜便云:“魔来也,魔来
也!”即以剑乱挥云:“哪个魔魅教汝出家?哪个魔魅教汝行脚?道得也剑
下死,道不得也剑下死,速道,速道!”僧皆无对。如是十二年。后置剑无
言。有僧问云:“今为甚不降魔?”师曰:“贼不打贫儿家。”临终有偈云:
“举手攀南斗,回身倚北辰。出头天外望,谁是我般人?”
俱胝和尚
一指禅,有悟有不悟
师父不知原先姓什么。他曾经静坐在一座庵中,有一位名叫实际的女尼
到庵中,她载笠执锡杖,绕着禅师走了三圈说:“您要是能回答出我的问题
我就摘下斗笠。”但是她提的三个问题禅师都回答不出来,那女尼便走了。
禅师自己叹道:“我虽然生就丈夫的形体,却没有丈夫的气概。”他打算离
开这座庵,到处面去云游四方,参拜名师。当天夜里,山神对他说:“你用
不着离开此地,很快就要有位大菩萨前来说法了。”十天后,果然天龙和尚
来到这座庵中,师父上前迎接施礼,把前面发生的事对天龙和尚说了一遍。
天龙和尚竖起一只手指示意给师父。师父当即恍然大悟。从此以后,师父凡
是对别人有所教导指示时,也只举起一只手指,更无其他任何解释。曾有一
个小徒弟在外面,有人问他:“你师父说些什么佛法要旨?”那小弟子也竖
起一只手指示意他人。回来以后,把这事讲给师父听,师父用刀割断那小弟
子的手指,小弟子号叫着跑出,师父喊他一声,小弟子回过头来,师父仍旧
竖起一只手指对他示意,那小弟子豁然领悟妙法。有一天,师父对众人说:
“我从天龙师父那里得到这一指头禅,一生都受用不尽啊!”说完他就逝世
了。
【原文】
师不知姓氏。尝宴坐一庵,有尼名实际者到庵,戴笠执锡,达师三匝云:
“道得即拈下笠子。”三问师皆无对,尼便去。师自叹曰:“我虽丈夫之形,
而无丈夫之气。”拟弃庵往诸方参访。其夜山神告曰:“不须去此,将有大
菩萨来说法也。”旬日,果天龙和尚到庵,师乃迎礼,具陈前事。天龙竖一
指示之。师当下大悟,自此凡有举示,师亦唯举一□①,□②无提唱。有一
童子于外,或人问曰:“和尚说□③法要?”童子亦竖起指头,归而举似于
师。师以□④割断其指,童子叫号出走,师召一声,童子回。师复竖起指头,
童子豁然领解。一日谓众曰:“吾得天龙一指头禅,一生用不尽。”言讫示
灭。
【注释】
①原文缺,疑是“指”。
②原文缺,疑是“余”。
③原文缺,疑是“甚”。
④原文缺,疑是“刀”。
惟俨禅师
悟佛道,云在青天水在瓶
禅师姓韩,十七岁随慧照禅师出家,受戒于衡岳希操律师。禅师曾慨叹:
“大丈夫应当脱离佛法保持自己心境的清净,怎能为区区小事耿耿于怀?”
后拜石头大师为师,学到了佛法真谛。一天禅师正在打坐,石头问:“你在
干什么?”禅师说:“什么也没干。”石头又说:“那么说你在闲坐呀。”
禅师回答:“如果闲坐那不就是做了吗?”石头接着问:“你说不做,那么
你到底不做什么呢?”禅师说:“连您这样精通佛法的大师也不知道呀。”
有时石头出言怪僻,说:“语言行为互不相关。”禅师答:“不言语、不行
动,也不相关。”石头说:“我这里针扎不进。”禅师说:“我这里石上载
花。”石头大师听后欣然点头。
朗州刺史李翱,为了请教佛法,亲自进山拜访禅师,禅师当时手持经卷,
连看都不看他一眼,李翱性急,上前说道:“见面不如闻名。”禅师叫李翱
的名字,李翱答应了一句,禅师说:“为什么耳朵很灵,而眼睛却视而不见
呢?”李翱于是拱手相谢道:“请问禅师,什么是佛法的道?”禅师用手指
指天,指指地说:“明白吗?”李翱说:“不明白。”禅师说:“云在天上,
水在瓶中。”李翱欣然有悟,送给禅师一首偈语:“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
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话,云在青天水在瓶。”李翱又问:“什么是戒、
定、慧?”禅师说:“我这里没有这种无用的东西。”李翱茫然不知何意,
禅师又说:“太守您要搞明白佛家的真谛,就要向上攀登,直到高山顶上坐
下来;向下探索,一直深入到海底。如果不能舍去凡念的话,就不能修身养
性。”一天夜里,禅师在山路上行走,忽然乌云散去露出明月,禅师大笑一
声,声震九十多里。老百姓听见后吃惊地相互打听,不知道这是什么声音。
李翱因此写诗一首:“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有时直上孤峰顶,
月下披云笑一声。”唐大和八年,禅师忽然有一天大叫:“法堂倒啦!”众
僧听见后抬着梁柱赶来支撑,禅师却寂然逝去。
【原文】
师姓韩。年十七依慧照禅师出家,纳戒于衡岳希操律师。乃自叹云:“大
丈夫当离法自净,岂能屑屑事细行于布巾耶?”即谒石头,密领宗旨。一日,
师坐次,石头问曰:“作什么?”曰:“一切不为。”石曰:“那么即闲坐
也。”曰:“若闲坐即为也。”石曰:“汝道不为,却不为个什么?”曰:
“干圣亦不识。”石头有时乖语云:“言语动用勿交涉。”师曰:“不言语
动用亦勿交涉。”石曰:“这里针扎不入。”师曰:“这里石上载花。”石
头然之。朗州刺史李翱向师玄化,乃躬入山谒之,师执经不顾,翱性偏急,
乃言曰:“见面不如闻名。”师呼太守,翱应诺,师曰:“何得贵耳贱目?”
翱因拱手谢之,问曰:“如何是道?”师以手指上下云:“会么?”翱云:
“不会。”师曰:“云在天,水在瓶。”翱乃欣惬作礼,呈一偈云:“炼得
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话,云在青天水在瓶。”翱又
问:“如何是戒、定、慧?”师曰:“贫道这里无此闲家具。”翱莫测玄旨,
师曰:“太守欲得保任,此事直须向高高山顶坐,深深海底行,闺阁中物舍
不得,便为渗漏。”师一夜登山径行,忽云开见月,大笑一声,响闻九十许
里,居民迭相讶问,不知何声。李翱赠诗云:“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
迹无迎;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笑一声。”大和八年,师忽叫云:“法
堂倒矣!”僧众各持柱撑之,师乃寂然顺世。
船子和尚
泛舟吴江,浪迹烟水
禅师名德铖,在药山禅师处受戒学习佛法。他曾在吴江上划一小船,借
钓鱼陶冶情操,来去无踪,浪迹于烟水之间。他作偈到:“千尺丝编直下垂,
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饵,满船空载月明归。”又写诗到:“三十
年来海上游,水清鱼现不吞钩;钓竿斫尽重栽竹,不计功程便得休。”后来
他只留下一只小船,人却不知去向。
【原文】
师名德铖,在药山会下受戒习法。尝于吴江上泛一小舟,借钓适情,浪
迹烟水,去留无定。尝作偈云:“千尺丝编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
水寒鱼不饵,满船空载月明归。”又云:“三十年来海上游,水清鱼现不吞
钩,钓竿斫尽重栽竹,不计功程便得休。”后弃舟而逝,不知所终。
法明和尚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大师不知是哪里人,生性豪迈,喜好饮酒,假装疯癫,无所约束,一天
到晚醉醺醺,很会唱柳词。人们叫他“醉和尚”,大师说:“我虽然醉了,
还是清醒的,你们醉了又怎么办呢?”他不露锋芒,与世无争,但实际上并
没有为世俗所污染。一天,他住在灵隐寺中,忽然对众人说:“我该走了。”
于是口述一偈:“平生醉里颠蹶,醉里却有分别;今朝酒醒归何处?杨柳岸
晓风残月。”
【原文】
师不知何许人,落魄嗜酒,佯狂不羁,终日大醉,善唱柳词。人以“醉
和尚”称之,师曰:“我醉且醒,君醉奈何?”混俗和光,然实不染一尘。
一日,居灵隐寺中,忽谓众曰:“吾当行矣。”乃述一偈,云:平生醉里颠
蹶,醉里却有分别;今朝酒醒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八卷·
无生诀
还初道人自诚氏辑
杨曾文简释
释迦牟尼佛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注释】
“法”,指事物,也指佛法。此指佛法、正法,禅师所说的“清净法眼、
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正法”,即能引导众生自悟解脱的至上妙义,有
时与所说众生本具的“佛性”同义,称之为“心”。
【提要】
此为禅宗所说的“付法偈”。禅宗主张“以心传心”,此心即为正法,
也称“心法”。心无形象,与空、实相相通,故所传之法本来为无法,但此
无法之法也是法。以此相付,虽称之为法,此法又何曾为法?
意为对所传、所受之法不可执著。
摩诃迦叶尊者
法法本来法,无法无非法。何于一法中,有法有不法。
【注释】
法之意同前释。“本来法”,谓本来就有的法,相当佛教所说的“本有
佛性”,与“本法”同义。此法不生不灭,非空非有。虽说“无法”,又不
是绝对没有,故说“无非法”。
【提要】
从大乘佛教二谛角度来看,禅宗佛佛祖祖所传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