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形式重蹈大汉帝国的覆辙,因为这个帝国不仅赋予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姓名,而且铸造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本性。
本书的后半部分,和我国伟大的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的前半部分,在时间上相一致。我不敢奢望超过她,但由于写作宗旨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角度和面貌,即便在情节上也是如此。比如在这本书里:董卓并没有抢走吕布的貂蝉,曹操倒是夺去了关羽的杜氏。
书中很多地方,吸收了前辈大师和学者如陈寅恪、冯友兰、钱穆、唐长孺、王仲荦、余英时以及当前海内外学界对汉代历史文化的研究成果。其中对曹操性格的描写,禀承了我的导师周勋初先生的观点。
最后,感谢我的另一位导师莫砺锋先生,是他使得我和这本书发生了因缘,并促使我完成了这本书。
作者
一九九五年八月写毕于
南京大学南园十七舍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