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代,家里有几个歌伎,本是很普通的事。韩愈、白居易,谁不是这样?
但是,李商隐不要。自妻子去世后,他思念旧情,忽忽不乐,于是,就一意
事佛,“方愿打钟扫地,为清凉山行者。”(《樊南乙集序》)这时,他40
岁还不到。可见,他对妻子很忠诚,忠诚得有点“迂”。李商隐出身贫寒,
位不过“掌书记”(秘书),他的上司兼岳父王茂元则官为节度使,是方面
大员。“结爱曾伤晚,端忧复至今”(《摇落》),可能他和妻子之间婚前
有过艰难的相爱经历,有些《无题》诗或许就是他们之间感情生活的记录吧!
… 页面 99…
牙旗玉帐真忧国
——三说李商隐
李商隐的《无题》诸诗写得太好、太有名了,所以他留给世人的印象大
抵是个风流才子和写爱情诗的能手,其实,他还有另一面,这就是,他还是
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清人姚莹《论诗绝句》六十首之一云:
锦瑟分明是悼亡,后人枉自费平章。牙旗玉帐真忧国,莫向无题觅瓣香。
姚莹的这首诗有两个缺点,一是论定李商隐的 《锦瑟》是悼亡之作,过
于武断,其实,它也可能是一首追忆生平的自叙诗。另一缺点是否定李商隐
的《无题》诗,显得道学气重了点。不过,姚莹的这首诗的第三句:“牙旗
玉帐真忧国”,以之论李商隐,却是很正确的。
李商隐《重有感》首二句云:“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
全诗写唐文宗时期的“甘露之变”。当时,宦官仇士良专权,皇帝被挟制,
宰相李训与凤翔节度使郑注等人合谋,以石榴树上有甘露为名,引诱仇等前
往观看,准备乘机加以诛杀,但不料事机不密,反为所害。仇士良因之大杀
朝官,株连至于千人。李商隐此诗,表达了对宦官专权的愤恨,期待在外手
握兵权的将军们能够兴兵除害。 《重有感》之前,李商隐还写了《有感》二
首,也是为“甘露之变”而发。在那个“白色恐怖”时期,李商隐一而再、
再而三地作诗议政,说明诗人正义感和责任感的强烈。
姚莹之外,林则徐也有诗论李商隐道:
江湖天地两沦虚,党事勾连有谤书。偶被乘鸾秦赘误,讵因罗雀翟门疏。郎君东阁骄行马,
后辈西昆学祭鱼。毕竟浣花真髓在,论诗休道八叉如。
—— 《河内悼玉溪生》
李商隐是有安邦定国之志的人,其《安定城楼》诗云:“永忆江湖归白发,
欲回天地入扁舟”,表明他曾经想先做一番事业,回转天地,然后归隐江湖。
林则徐此诗,首论李商隐的用世 (天地)和退隐(江湖)之志双双落空,其
原因在于他不幸做了王茂元的女婿,牵连到晚唐的牛、李党争中,因此成了
牺牲品。继论李商隐的诗虽然后来发展为滥用典故的西昆派,但是,李诗得
到杜甫的“真髓”,不是温庭筠一流所可以相比的。
把李商隐说成杜甫的继承人,有没有道理呢?有。除了上述为姚莹所肯
定的《有感》、《重有感》之外,李商隐的《行次西郊作一百韵》、《灞岸》、
《寿安公主出降》等诗或抨击藩镇割据,或哀叹民生凋敝,都恰有与杜甫诗
相通之处。他的大量政治讽刺诗在风格上虽与杜诗有异,但在关心国事民瘼
这一层次上又并无二致。
在近代中国,认为李商隐继承了杜甫的并不只是林则徐一人。有位姜白
贞,写了一部《玉溪生诗解》,姚燮为它作过一篇序,中云:“夫义山之遇,
贾生也,而其心则杜老也。”后来成为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也曾说过:
“二樊忠爱有遗篇(樊川、樊南)”,以“忠爱”二字评李商隐和杜牧,也
是意在和杜甫相联系。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国势凋敝,杜甫、李商隐的诗都曾流行过。有一阵
子,杜甫的《诸将》成为众多诗人模拟的榜样。又有一阵子,李商隐的《有
感》、《重有感》成了众多诗人模拟的对象。翻开清人鲁一同、顾复初、陈
玉树等人的诗集,都可见拟李之作,有的干脆标明:《甲午冬日拟李义山重
有感》,那是甲午战争,中国人被日本人大败的时候了。
… 00…
杜牧的 《清明》诗
旧时儿童读物《千家诗》中有一首标明杜牧的《清明》诗,传诵很广。
诗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此诗不见于杜牧本集,是否杜作,暂且不论,这里只讨论对该诗的几种修改。
明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此作宛然入画,但气格不高。或易之
曰:‘酒家何处是?江上杏花村。’此有盛唐调。予拟之曰:‘日斜人策马,
酒肆杏花西。’不用问答,情景自现。”
谢榛这个人好改人诗,但往往改得并不高明,此亦一例。
细雨霏霏,微风拂拂,正是雨酥风腻,桃红柳绿的清明时节,主人公沐
雨栉风,一路行来,不觉魂断魄消,酒兴勃发。他向一个骑在牛背上的缓缓
行来的牧童问道:“小哥,借问酒家在何处?”牧童用手指着遥遥处一个隐
隐约约被杏花掩映着的村落回答:“那里就是。”
这就是《清明》诗所创造出来的意境。这个“遥”字用得实在好。曾经
有人问我,改成“牧童手指杏花村”如何?我答之曰:“不好!有‘遥’字,
境界全出;无 ‘遥’字,境界索然!”
诗必须创造感性形象,除了给人以色彩感、数字感、声音感、动作感之
外,也还必须给人以空间感。无“遥”,则杏花村近在眼前,可以一目了然,
意境是迫狭的;有“遥”,则诗中的天地顿时宽阔起来,我们的视线也仿佛
随着牧童的手指而射向远方。我们都会想到,主人公要一解酒渴,就还得穿
花过柳,在风雨中赶上几里路吧!不仅如此,有“遥”,则杏花村景就是隐
隐约约、看不真切的;惟其看不真切,就更感到无限丰富,不知其中隐藏着
几许美景,几许春光,就更加挑逗起主人公兼程赶路的无限情致。 (陆时雍
《诗境总论》)云:“吞吐深浅,欲露还藏,便觉此中无限。”说的正是这
个道理。
古代画家是很懂得这个“遥”字的意义的,所以他们作画讲究“孤城置
之天边,墟市依于山脚”,“孤峰远设,野水遥拖”(李盛《山水诀》)。
一幅画,总要有近景,有远景,在“不厌其详”地铺设了正面的“溪山林木”
后,还讲究“旁边平远峤岭,重叠勾连,飘渺而去,不厌其远,所以极人目
之旷望也。” (郭熙《林泉高致》)
… 01…
朱熹的“变天”诗
朱熹是哲学家,不过,他很喜欢写诗。他的诗,也有写得很不坏的。这
些,先不谈,想谈的是给他带来麻烦,差一点惹下大祸的诗。
福建崇安是朱熹的第二故乡,该地的武夷山是有名的风景区。1183年(南
宋淳熙十年),朱熹在那里修了一座别墅,称为武夷精舍,是收徒讲学的地
方。第二年 (淳熙十一年),朱熹在精舍闲居时,曾和朋友们乘着小船,游
山玩水,颇得其乐,高兴之余,写了十首《棹歌》。棹歌者,船歌也。这十
首歌是:
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
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
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
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
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
道人不复阳台梦,兴入前山翠几重。
三曲君看架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
桑田海水令如许,泡沫风灯敢自怜!
四曲东西两石岸,岩花垂露碧毵毵。
金鸡叫罢无人见,月满空山水满潭。
五曲山高云气深,长时烟雨暗平林。
林间有客无人识,欸乃声中万古心。
六曲苍屏逸碧湾,茅茨终日掩柴关。
客来依棹岩花落,猿鸟不惊春意闲。
七曲移船上碧滩,隐屏仙掌更回看。
却怜昨夜峰头雨,添得飞泉几道寒。
八曲风烟势欲开,鼓楼岩下几萦回。
莫言此处无佳景,自是游人上不来。
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
渔郎更觅桃源路,除是人间别有天。
武夷山有四十九峰、八十七岩、九曲溪、桃源洞、流香洞、卧龙潭、虎啸岩
等名胜。本诗当是歌咏九曲溪之作。第一首总写,第二首以下分写各曲。十
首诗除了略有沧海桑田之叹外,主要写自然景色,可以说毫无政治内容。朱
熹意想不到的是,十年之后,这首诗却成了他梦想“变天”的证据。
在对道学的态度上,南宋王朝有道学与反道学之争。1194年 (绍熙五
年),支持道学的宰相赵汝愚被免去相位,赶出朝廷,发遣边地,最后病死
衡州。在此同时,受到赵汝愚支持的朱熹也受到激烈攻击。御史沈继祖上疏,
指责朱熹有“不孝其亲”、“不敬其君”、“不忠于国”、“欺侮朝廷”、
“哭吊汝愚”、“有害风教”等六大罪。其中作为重要证据的就是《武夷棹
歌》中的一句诗。他说:当赵汝愚病死衡州,朝野交庆的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