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公司的业务主要是一些资金上的运作。例如一些海外华人、国外财团以及国内一些大企业手里的闲散资金,他们本身不便或不愿出面来调动这些资金,因此必须找一家非银行金融机构来帮助他们用钱来生钱,而我们公司在海外具有很深的影响力,同时我们又非常熟悉大陆的政策法规以及资金运作模式,因此我们公司是做好这件事的最合适人选。当然帮助他们生钱也好,或者是帮助企业融资也好,我们公司也是要有中间利润的。这种利润现在也是合理合法的。接下来邸总就天津停缓建工程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只要最后扶一把
邸总说走过从南到北的很多城市,近几日又在天津看了看,感觉天津的停缓建工程情况尚好。首先数量少,与南方有些城市烂尾楼成灾相比,我市这种工程仅属凤毛麟角。其次工程现状好,已封顶的项目外观看起来非常整齐,只要有了后续资金,很快就能够完成外檐装修。不像其他城市的一些此类工程已是破败不堪,成了乞丐容身之所。再修复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
同时,邸总也谈到南方一些城市给予了投资公司很多优惠政府,所以公司已经先行在江苏省一县级市进行了全方位的投资,目前资金运作良好,估计很快会有收益。因为天津是邸总的故乡,因此他同时也表达了希望与本市的地产开发商携手,尽可能地帮助治理停缓建工程的良好愿望。他说,为自己的家乡尽一份心力是他很久以来的一个心愿。
回春妙术有三招
作为一家投资公司,要想帮助治理停缓建项目,邸总认为应从三个角度入手。首先是注资。对于经过严格论证确认有价值的项目,要从资金上帮助他们。在注资时,需要项目的开发商提供一些文件及手续,比如在项目规划立项时政府职能部门的审批手续和国际上认同的项目评估报告。一切审核手续完备之后,可一次性对项目注入已投资额的1.8倍资金,用于项目的装修直到投入使用
第二种办法就是收购。对于公司看好的项目,如果项目的开发商已无力或无兴趣完成工程,可以考虑结清先期投入后一次性收购。目前他们正在以这种办法收购南方某城市的一个双塔式三十层建筑。据介绍这是一个当地的地标性建筑,升值潜力巨大。
最后一种办法就是寻求合作。想办法为项目注入资金,然后占有一定股份。双方共同开发,利润与风险共担。
据邸总介绍,他们目前也仅是尝试阶段。其实其他同行业基本不做停缓建项目。而是把更多的钱投在交通、高科技等一些其他领域。因为操作停缓建项目一是麻烦,二是对于公司的利益来讲也没有保证。但是他们的公司愿意做这样的尝试。作为商人,他们希望为自身的发展开拓一个更新的领域。
门槛究竟有多高
要想得到资金、盘活资产,究竟要跨多高的门槛才行呢?邸总谈到与他们合作有几个条件。首先项目的开发商最好是知名大企业或政府机构,这样就能保证资金的使用不会出问题。再者投资公司救急不救穷,不能像在沼泽地里救人,人没救上来反倒把自己也搭进去了。其次项目必须是城市的地标性建筑。或者是有很强的经济效益或者是社会效益的知名度很高的工程。这样的项目往往升值潜力巨大,一旦投入使用,资金很快就能回笼。
最后邸总对本报举办的这次专题研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是新报为他们提供了一次与开发商、政府部门、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这次交流本身就蕴涵着无限的商机,今天的研讨伙伴也许就是日后的合作伙伴。希望在新报的帮助下,尽快地打开天津市场。
2001…12…12
开发融资骗术大全
在近八年的漫漫融资路上,这位老总至今前后已和近百家的融资或投资公司洽谈过,其中有因为资金的币种问题而无法合作的,有因政策原因而无法操作的,还有一些以融资为诱饵招摇撞骗的,总之是鱼龙混杂、林林总总。。。。。。
房地产开发,是一个很难进入且非常特殊的行业。这种特殊除了表现在其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本土性以外,更重要的就是它的高投入性。俗话说,土木不可擅动。地产开发的高投入性,注定了开发商在项目的建设中必须要去寻找一些资金上的帮助或合作。在地产开发中,不借丝毫外力,就完成一个项目的开发,这一点恐怕没有一家地产商能够做到。因此,融资往往要伴随一个项目开发的始终。而对于那些盖了一半就已经没有了后续资金的烂尾项目,融资就更是他们惟一的出路了。但是,融资决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记者就这个话题采访了一位自1994年起就开始为项目融资的开发商老总。在这位老总近八年的漫漫融资路上,充满了不为人知的艰辛和陷阱。这位老总至今前后已和近百家的融资或投资公司洽谈过。其中有因为资金的币种问题而无法合作的,有因政策原因而无法操作的,还有一些以融资为诱饵招摇撞骗的。总之是鱼龙混杂、林林总总。下面记者重点总结了几种骗术的典型实例。
骗资:狐假虎威
有一种骗子,其骗术极其高明。这种人往往智商都很高。因此除非到上当的那一刻,否则很难识破。这位老总给记者讲述了一次令他刻骨铭心的受骗经历。
这个骗子本身就很有来头,曾经是个名人。但应被访者的要求,在这里我们暂且略去骗子的姓名。这个骗子以国外一著名企业谈判代表的身份,找到这位老总洽谈有关投资事宜。所有的证明文件都非常齐备,而且对投资手续也了如指掌。试想,一位名人打着一著名企业的旗号,谁还会怀疑其身份的真实性?更何况企业那时候也正是举步维艰,一遇到这样的机会就如同久旱逢甘霖,哪还有精力再去花时间加以考证。于是双方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磋商,一切都显得那么真实而又有条不紊。最后对方提出一个要求:在签署最终合同之后,要先把佣金打入对方指定的境外账户,待对方查验后方可放款。这个要求也是投资中介的一贯做法。而且已经签订合同,应该是万无一失了。因此企业未加犹豫就将巨额佣金打入对方指定账户。但是三天后,境外银行的一个电话却让这位老总心惊肉跳。银行告知,那笔佣金已被分两次提走了三分之二。银行的电话只是一次例行通告。放下电话,老总跌坐在地,直到这时方才知道自己上当了。最终;企业只好以高价聘请当地著名大律师,与该银行打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最终的结果是从银行揪出了五名骗子的同伙,他们里应外合,上演了这出闹剧。虽然最终赢了这桩官司,但这位老总至今讲起来仍然心有余悸。他说在所有的教训中尤以这次最为惨烈。
套资:借尸还魂
需要融资的项目要想得到境外资金,本身要准备很多文件。例如国际上认同的评估公司出具的评估报告、各种齐备的审批手续等等。一般有过境外融资经历的企业都能提供这些文件。而有些骗子就是利用这一点来大做文章。曾经有一家融资公司的女董事长,派头十足地找到这位老总:你把相关的文件给我,我保证在45天之内给你解决后续资金。但是事情办成之后,你要把项目的装修包给我。为了项目能够尽早地重新启动,企业答应了她的要求并且提供了全套的有关文件。但是可笑的是,这位女董事长从此就如黄鹤一般一去不复返了。据这位老总介绍,这种情况一般都是融资公司本身尚无资金来源,只是用企业的项目做诱饵去到处套资金,套着了更好,套不着拍拍屁股就走人,连个招呼都不打。
引资:开花没果
上面所说的两种骗术都属于空手套白狼,而引存资金则是一种更高明的骗术。它是让企业先真真切切地看到白花花的〃银子〃,然后再一点一点地引你上钩。这位老总给记者举了一个同行的例子。有一家投资公司与同样是急需资金的一家地产企业签订了合同。合同约定:投资公司先将一笔巨款存入银行,企业再以贷款的方式将这笔资金调出使用。条件是企业要付给投资公司高额的利息。协议达成后,这笔巨款被打入银行,剩下的事就是企业自己来运作贷款手续了。但是,当企业使了一番九牛二虎之力后才发现,原来这笔钱根本就无法从银行贷出来。可是这时候一切都已经晚了。合同上写得清清楚楚,要付给投资公司高额利息,至于这笔钱能不能用就不是人家的事了。这家企业最后是哑巴吃黄连,只有望〃洋〃兴叹的份儿了。而投资公司坐吃存款和贷款两份利息,好不洋洋自得。
在融资过程中的这些艰辛和陷阱,的确令人触目惊心。通过这篇报道,记者希望给那些资金有困难的企业提个醒,在选择投资伙伴时一定要更加慎重。要寻找那些有诚意的、对项目有相当的了解和认同的投资公司。只有这样,合作双方才有可能共担风险。走过了坎坷和崎岖之后,呼唤一个干净的、健康的融资市场恐怕是所有地产企业的共同呼声。
2001…12…5
首席操盘手解盘
——第一停缓建工程复活
本月初,万顺国际经贸中心举行了隆重的封顶仪式。对本市其他36个停缓建工程来说,万顺国际经济贸易中心(原九川大厦)的封顶是一种标志,它标志着本市第一个停缓建工程得到了真正意义的重生,同时它也为其他待救工程带来了希望。众所周知,救活停缓建工程绝非易事,记者日前专程采访了万顺公司主要负责这个项目的首席操盘手凌朝翔,他对记者首次披露了这个项目获救的始末。原来,原九川大厦第一个得到重生绝非人们所说的〃运气使然〃,而是众多内外综合因素共同发力的结果
研究烂尾 发现九川价值
凌朝翔说,当初之所以最终决定参加九川大厦的竞拍,万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