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最美是周庄。
据说是中国的艺术家们首先将周庄推向了世界。于是,朴素、宁静、寂寞的周庄变得繁华、拥挤和热闹了,平静的周庄沸腾了……
但直到去年夏天,我才第一次走进已经久负盛名、热闹无比、既熟悉又陌生的周庄。当我在面对周庄的时候,我的心情可能和别人有些不一样,也许我会比别人多一点点亲切,多一点点感动,也多一点点怀想,那实在是一种无法说清楚的东西。也许本就无须多说,倒不如亲身感受一下。
感受周庄,就是感受“镇为泽国”的水韵。走进周庄,也就走进了水的世界。周庄的水乡情韵是迷人的,她好像一个藏在深闺中的楚楚动人的绝色佳人,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游人过客去一睹芳容。不知有多少人就是被她的柔美和秀丽,那种水汪汪的情调给迷倒的。当我面对水之周庄时,我仿佛看见周庄正在那粼粼的波光里闪烁……
“井”字形的河道贯穿全镇,并使街道和宅楼被水分隔,构成八条临河小街,但河上古老的石桥,桥桥相望又相连,将古镇连缀成了水镇一体。难怪周庄被视为云水之间的周庄,周庄实在就是水做的,水是周庄的灵魂。而那云水之间的绝笔却是周庄的桥。由水到桥——富安桥、贞丰桥、太平桥、双桥、福洪桥……每一座石桥都有自己的形状和特色;每一座石桥都有自己的故事和传说;每一座石桥都是一道风景。那么在周庄,还有什么比在小河里泛舟更有诗意呢?
乘一叶扁舟,掌一回舵,摇几把橹,小船就在窄窄的河道中悠悠荡荡、飘飘摇摇,在清清浅浅的河里轻柔地起伏,水面上倒映的石拱桥、青墙瓦舍和楼屋树影被微风吹起阵阵涟漪,又被摇曳的木橹搅碎,在夏日的阳光下迷离闪烁,水光潋滟,河面犹如一条长长的斑斓的彩绸……伴着橹声的低吟浅唱,和着满船的欢声笑语,还有船娘那婉转的吴歌,小船行在伸手可及的青青垂柳下,穿过了一座一座古老的石桥……桥上行人走,桥下船桨声,桥上面的行人低头看着河里的船只,坐在船上的乘客抬头看着桥上的人,他们那种相看两不厌的神情又成了彼此眼中的风景。
感受周庄,也是感受水乡古镇900年的历史文化底蕴。其实周庄的历史就写在那河汊纵横的盈盈绿水间;写在那一座座年代不同的石拱桥上;写在古宅院第里和古街的石板路上;也写在那依水的窗棂和错落有致的黛瓦粉墙、砖雕门楼、过街骑楼和水墙门上……
就在这块江南古镇的土地上,也曾出现过风云际会的人和事:西晋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张翰,在朝廷做官,对腐朽的政治心怀不满,秋风起时,想起了故乡的菰菜、莼羹、鲈鱼脍而辞职回乡。这一逸事成为千古佳话,“莼羹鲈脍”为辞官归隐的典故由此而来,并被后人反复运用到诗文里。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寓住周庄南湖,他的“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的诗句不就是一幅江南水乡风俗画吗?而那座庞大的“沈厅”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而又无比真实的创业奇迹:明代时这里住着江南首富沈万三,他把周庄作为他创业的根基,利用水乡之便,经由水路走向海洋与国外通商,积累了财富。他不仅振兴了周庄,还富得让朱元璋都垂涎,并让他个人出资修了南京明城墙的三分之一。当年的爱国志士柳亚子、陈去病成立的南社诞生于此,他们在贞丰桥畔的迷楼留下的《迷楼集》是怎样的激扬文字!在庭院内花木扶疏的叶楚伧故居,似乎还能叫人想起当年叶楚伧曾在此与南社友人柳亚子、著名诗人苏曼殊等斗酒叙诗,切磋艺文的情景……
感受周庄,走进一户户大宅门,走访一个个陈列馆,也走过了一间间鳞次栉比的酒楼、茶楼、画廊、古玩店、土特产店等商肆。我穿梭在古镇的小巷中,踩着光滑的青石板路面,望着街上如林的招牌挡住了飞檐砖雕,扑鼻而来的是满街弥漫的“万三蹄”味,面对络绎不绝、来来往往的游人,面对水镇上纷繁热闹的氛围,我在想,倘若回到30年前——我的童年时代,周庄会是眼前的周庄吗?
也许那些古宅的门前是清静的:她的楼屋宅第是破残陈旧的;小街上只有零星的几家铺子;石桥上偶有行人经过;而河道里不多的小舟可能摇得更从容也更悠闲……我想那时的周庄一定是冷冷清清的,古旧得毫不显眼,沉寂得无人问津,但她是不是显得更自然、更原始、更原汁原味呢?
自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旅美画家陈逸飞以双桥为背景题材创作了题为《故乡的回忆》的油画,被选为世界联合国协会的首日封图案,于是乎,周庄一夜走红,很快成为名扬四海的旅游胜地。从此,周庄渐渐失去了往日的平淡、幽静与安宁;从此,周庄扛着“江南水镇”、“中国第一水乡”、“中国千年文化名镇”的大旗一路走来,被裹挟在涌动的商潮中。商业文明成就了周庄的荣耀,也给周庄留下了种种遗憾。如果说原始的周庄是一个养在深闺中的清纯少女的话,那么今天的周庄已经被打扮成了一个俗气的女人。面对每一天涌入周庄的如织人流,面对被商业气息包围的周庄,我们是否还能真正体味那古朴悠远、恬淡如菊的水乡情致?
由于行程的安排,我在周庄只停留了三四个小时,当我走出古镇,向周庄告别的时候,我回望着浸泡在水中的周庄,那种说不清的东西又从胸间泛起,于是,我在心里默默地祈愿着:让河水慢慢地流,让船橹慢慢地摇……
责任编辑紫茵
历史人物随想
■ 王新民
孔子
真得感谢那场“批林批孔”运动,使我认识了你。不然,我不会去读你的《诗》、《礼》、《乐》、《易》、《春秋》以及你与弟子们的《论语》。
你的哲学体系、政治观念,植根于人生道德,在中国文化的天空和大地,响彻了两千多年,无怪乎诺贝尔奖的一位得主1988年在巴黎发表言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二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孟轲
你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邦本”。
这句话穿越时空已有两千多年,但又有多少统治者真正领悟了并且做到了呢?
老子
你极端清醒。你极端冷静。
你掌握着世间万物产生的根源及其运动规律,于是你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多么玄妙的哲理,多么诗意的语言。
哲学性质的净化和纯粹化是你毕生的追求。你是世界上第一个把“道”作为哲学最高准则的大哲学家。
而当今的哲学界,陷入“贼学”者,有之,沦为“妓女”者,有之,当然,也有一些为着哲学的净化和纯粹化而努力奋斗的哲学家们,但他们似乎不能与你并肩。
庄子
你襟怀宏博、思辨深微的哲学气质,你独树一帜、奔放不羁的生活态度,你睿智超群、汪洋恣肆的思想光芒,你瑰奇宏逸、迤演变幻的文辞华章,独步于诸子百家之林,并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推崇。你和孔子,可称得上是两位并肩的文化巨人。
但你和孔子的区别在于:
当人们身居高堂时,会紧紧抓住孔子。
当人们身居草堂时,会紧紧抓住你。
屈原
你的《离骚》、《桔颂》,你的《九歌》、《九章》,在人间沸腾了两千多年,燃烧了两千多年。
我“生于忧患,死于忧患”的三闾大夫啊,汩罗江的眼泪已经流干了,你为什么还没有死?还在沸腾还在燃烧?!
韩非
你才华横溢,才高学深。你的《孤愤》、《说林》、《说难》、《内外储》等大著传为其时绝响。但你在韩国并不得志。
秦王为了得到你,下令精兵攻韩。然而,聪明的秦王得到你后,却又愚蠢地杀害了你。
这就是血淋淋的宫廷史。
秦 始 皇
你平六国,一统海内;建长城,抵御匈奴;尊法家,焚书坑儒。
你的手上,沾满了民众的鲜血。你的江山,开满了统一的花朵。
汉武帝
你在历史上的最大贡献莫过于尊儒兴学。
尊儒:你崇尚儒家,求贤若渴,连下诏书,推举贤良,命令全国
“推问孔氏,抑黜百家,独尊儒术。”
兴学:你兴办教育,培养人才,优礼儒生,把教育、考试与选官结合起来,建立以此为依托的文官制度。
你推行文治,尊儒用儒。于是,名臣辈出,文武并兴,子居安居,国家昌盛。
司马迁
你的《史记》,是中国史学的泰山,是中国文化的泰山。
你治学的严谨学风,伟大品格,是史学界的最高典范。
当统治者篡改历史时,人们自然就会想起你。
阮籍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你第一个对“礼法君子”的国家理论予以全面驳斥,指出,“汝君子礼法,诚天下残贱、乱危、死亡之术。”你主张废除君主制,在你看来,无君无臣,天下太平;而有君有臣,则天下万弊丛生,君臣是罪恶的渊薮。
这震聋发聩的理论,若投掷今日世界之政坛,仍会掀起万丈波澜。
陶 渊 明
你不愿为五斗来折腰,便辞官躬耕垄田。
在“长吟掩柴门”的田园生活中,你以一种浪漫主义的诗情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你那淡泊飘逸的精神人格,你那淡得不能再淡的物我合一的田园情调,你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超尘拔俗的心境,不知感召过多少身居高位的文人墨客归隐田园。
在你笔下,不仅有飘逸潇洒的田园诗,还有传颂千古的《桃花源记》。在这篇作品中,你描绘了这样一个社会:人人参加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