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2004年第2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当代-2004年第2期- 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方与林笑道:“还能闹到什么程度,离婚。” 
  杨海民看着一脸微笑的方与林,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他从方与林那微笑的脸上,读出了方与林心中淡淡的忧伤。他也想到了自己,宁虹已经去了南方两年多了,他和宁虹现在的关系许多人已经知道,离婚也是早晚的事情。他和宁虹是性格上的原因,可是方与林则不同,赵燕曾经是一个人人羡慕的好妻子啊,闹到今天这个份儿上。杨海民心中一阵乱,他挥挥手,似乎要赶走什么似的说:“不提了不提了,今天晚上我请你喝酒。” 
  市委刚刚在完山落脚第三天,一封举报信寄到了杨海民的桌上。杨海民读罢之后愤怒了。 
  举报信是举报完山县一些领导干部拜把子的事情。说完山县现在的班子有十八罗汉的成员。信上列举了这十八罗汉的名字,有县委副书记张记和另一名常委,一位副县长的丈夫,一位副检察长,县财政局长,还有市电视台的副台长孔琳琳,市委组织部的一个副部长,县造纸厂厂长张旺才,还有地税局长林正人等等。说这些人现在常常在一起聚会吃喝,皆以兄弟姐妹相称,不以官职而论,遇事发誓要全力以赴。这十八罗汉下边还有一些小兄弟,比如于家庄的杨氏兄弟,还在村子里组织了防暴队,仅上半年来,被打伤打残的村民已经有十几人了。 
  杨海民静了静,把举报信又看了一遍,打电话喊方与林过来。 
  几分钟后,方与林来了。杨海民把这封举报信递给他看了。方与林看罢,把信放在桌上,平静地看着杨海民。 
  杨海民奇怪道:“你一点也不惊讶?” 
  方与林点点头:“这件事我早有耳闻。” 
  杨海民叹道:“你上次在市常委会上讲完山县的班子有拉帮结派的情况,我真是没大在意。没想到会发展成这样,连市委一些干部也卷进去了,如果这封举报信是真的,那这一级班子会是什么样的情况啊!” 
  方与林笑道:“这个情况我掌握一些。不仅完山县有,别的县市也有类似的情况,就是市委市政府,我也不敢保证没有这种情况。” 
  杨海民惊讶地看看方与林:“你都知道?” 
  方与林点点头。 
  杨海民突然火了:“那你还能沉住气?” 
  方与林笑了:“这封信就是我让人寄给你的。” 
  杨海民怔住了。 
  方与林声音沉沉地说:“老百姓为完山县担心啊。现在市委市政府搬迁到了完山县,我想这些人会收敛一些。如果我们不搬迁,我们就会鞭长莫及了。要是这十八罗汉不顺心闹起事来,还能保证我们的政权不变颜色吗?就算是太平无事,我们的方针政策在这里能否得到有力的贯彻?党风不正,民心不畅,我们还能干什么呢?” 
  杨海民一拍桌子:“这也是一种腐败,要马上处理。常委会上你要讲。” 
  方与林点点头:“这件事我先让组织部拿个解决方案。先不说这个了。宁虹投资的事情怎么样了?” 
  杨海民很佩服方与林的脑子,他能很快从一个问题上跳跃到另一个问题上去。这是一种敏捷。他常常想,自己真应该跟方与林换换位置,实在是自己应该干市长,而让方与林当这个书记。方与林谈的是在搬迁之前,宁虹给杨海民通过一个电话,说是她在南方的公司想在春江市投资,当时搬迁的事情已经刚刚商定,杨海民跟方与林和罗大年商量了一下,想让宁虹改在完山县投资,但是没跟宁虹提搬迁的事。宁虹说跟她的公司商量一下再说。看样子方与林一直惦记着这件事情。 
  杨海民说:“我等她电话。这几天估计她应该来电话了。上赶着总不是买卖。” 
  方与林摇摇头:“你这是老皇历了,现在是上赶着才是买卖呢。” 
  杨海民笑道:“行行,听你的。” 
  杨海民拨通了宁虹的电话,宁虹似乎正在忙什么事情,杨海民简单讲了市委市政府已经搬迁到了完山县的事情。宁虹似乎听得呆了。她好半天才说:“海民啊,你上次让我们向完山投资,闹半天是这么回事情啊。你们把市委市政府搬过去了。天啊,我看出来了,这种事只有你和方与林干得出来,你们两个真是疯子。” 
  杨海民苦苦笑了:“说我们两个是疯子的话,你不是第一个讲,至少也应该是第几百几十个了。怎么样,给我们开发几个项目啊?”杨海民就说了想在完山县和曲平县搞加工厂点的事。 
  宁虹想了想说:“我要跟老总商量一下。投资的事应该说是没有问题的。你们搬迁到完山县,完山肯定是一个新兴城市了,老总如果有战略目光,会投资的。” 
  杨海民笑道:“拜托了。对了,小刚怎么样了,高中念得还好吗?” 
  宁虹苦笑:“亏你还想到孩子。” 
  杨海民还想说些什么,宁虹已经走了一年多了,她心里怎么想的呢?杨海民有一段时间十分想念宁虹,他甚至有些自责,或许自己当初对宁虹太过分了一些。他曾想着给宁虹写一封长信,解释一下。可他又不知道从何说起。他拿着电话,目光随意地看着,却看到了玻璃板下边的完山县城市规划图。他脑子一下子冷却下来,他笑道:“就谈到这里吧。” 
  宁虹笑笑:“好吧。”就放了电话。 
  杨海民感觉出刚刚宁虹的声音有些失望。他看着一旁正在看报纸的方与林:“方市长,电话我打过了,宁虹说他们商量一下再说。” 
  方与林放下报纸,起身笑道:“好,再向杨书记请示一个问题。” 
  杨海民苦笑道:“你真是一个问题市长啊。说吧。” 
  “限令完山县造纸厂关门。” 
  “这件事不是常委会上已经定了吗?” 
  “我怕你有什么心理障碍。” 
  “不着边际,我能有什么心理障碍?不就是传说张旺才手眼通天吗?与林啊,你是不是心里有些看不起我啊,我杨海民可不怕这些暴发户的。刚刚我们也商量了,处理所谓的十三太保十八罗汉,跟关闭造纸厂同时进行。” 
  “好。我让于登科去关闭造纸厂。” 
  限令造纸厂关门,遭到了造纸厂的抵触。造纸厂的一千多人围在县委门口,要求开工。工人们还打出了标语,写着:共产党要让我们吃饭!举着在县委门口示威。 
  于登科非常着急,给杨海民打电话,问应该如何处理?杨海民笑道:“老于,如果你连这个问题也处理不了,你这个县委书记就不要当了。” 
  于登科着急地说:“杨书记,我这个县委书记当不当先不说,我担心要闹出乱子来。市委有过指示,以稳定为首要的大事。这么多人闹事,怕是……” 
  杨海民说:“好了好了,你正常上班,工人们闹到一定的时候,就会有人跳出来的。关闭造纸厂,是市政府的决定。你告诉他们,因为造纸厂污染了水库,小李村等几个村子的老百姓已经有好多人吃不上干净的水了,还有中毒的。他们要是有良心,就应该知道造纸厂关张,是一件积德的事。”杨海民突然生气了,他不再讲,就放了电话。 
  对张旺才这个人,杨海民也算了解,在几年前的全市劳模大会上,杨海民还亲自给他戴过大红花,那时的张旺才还算谦虚。后来还当过省党代会代表。张旺才手下聚集了许多人物,包括前副县长,人大主任。张旺才是很知道这些人物的分量的。关闭小造纸厂这件事,在决定之前,县委已经有人把风透出去,几个离退休老干部为此还找过杨海民,杨海民当然知道,这些老干部都是在张旺才的公司里拿一份薪水的。所谓的十八罗汉,张旺才名列最后,但是杨海民明白,张旺才是这里边的老大。 
  杨海民放了电话,想了想,他决定还是去见一见这个张旺才。他打电话给于登科,要他跟他一同去一趟旺才公司。不一会,于登科就赶来了。杨海民笑道:“走,我坐你的车,去见一见张旺才。” 
  几年不见,张旺才胖了许多。他穿着一身笔挺的西服,在他的办公室里见了杨海民和于登科,他脸上已经没有当年那种谦卑的笑容了。或者可以说,他是以一种从容大度的神态接见了杨海民和于登科。 
  杨海民还是从他那大度的笑容后边看到了一种胆怯。 
  寒暄了几句,就扯到了正题,张旺才笑道:“杨书记,关闭造纸厂的事,你们市委是不是要重新考虑一下,这个厂牌可是袁省长题的,难道也错了?当年袁省长题字,就是对我这个厂的肯定。” 
  杨海民看看张旺才,笑了笑:“张总经理,我不管你这个厂是谁题字的,现在就要关掉。如果过期不关,市里就要采取措施。” 
  张旺才嘴角露出一丝冷笑:“杨书记,我张旺才也是省人大代表,也是省劳动模范。你可别拿我当成一般老百姓了。” 
  杨海民怔了怔,笑了:“你说什么,你是省人大代表,劳动模范?说句不好听的话,我看你连一个普通守法的老百姓也不如啊。” 
  张旺才怔了:“杨书记,你说话要负责任的。” 
  杨海民点点头:“张总经理,我杨海民肯定是要负责任的。这件事我希望你快些处理。”说完,杨海民转身走了出来。于登科紧跟在他身后。 
  杨海民坐在车上,看看坐在身边的于登科,笑道:“于书记,你今天怎么一句话也没有说啊?” 
  于登科笑道:“我插不上话啊。” 
  杨海民笑了笑说:“老于啊,我小时候就听老人讲过一句老辈子的话,吃人家的嘴软啊,拿人家的手短啊。” 
  于登科脸红红地说:“杨书记,我——” 
  杨海民摆手笑笑:“我没有什么意思,你别多想。” 
  市委常委会上,组织部长通报了完山县十八罗汉的事情。组织部长提出处理这件事的意见:所有参加拜把子的干部,一律免去现职。是党员的要写出检查。凡参与了的人,都要重点审查,审出问题,按问题的大小处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