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语的“读者评刊”栏目,和全体读者分享您的见解。
五、关于最喜欢栏目
前三位排名为:1.纪实文学;2.长篇小说;3.直言。
2002年读者最不喜欢的栏目有诗歌散文和纪实文学。我们取消了诗歌散文(直言除外),保留了纪实文学。2004年纪实文学一跃而成为最喜欢栏目,得感谢陈桂棣、邓贤、丁三、长江等报告文学作家给了我们优秀作品。这又一次给我们教益:读者如果不喜欢某种文学样式,不一定是该文学样式自身的问题,更可能只是因为我们没发现该文学样式中的好作品而已。只要尊重读者,关注民生,无论什么样式,读者都会喜欢。
所以,对于今年《当代》新增加页码,我们暂不打算刻意增加什么栏目篇幅,换句话说,我们将增加优秀作品篇幅,减少平庸作品篇幅。
六、关于《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几乎所有读者都对这本新办刊物表示欢迎,不少读者还提出了宝贵建议。借此机会,把我们创办的初衷和设想和盘托出,和大家沟通。
每年全国出版的长篇小说,有成千上万部,可谓多如牛毛。而即使是最爱读书的读者,每年所能阅读,也就十部八部。怎样从成千上万里面选出这十部八部,是道难题。市场已经有了中短篇小说选刊,独独缺少长篇小说选刊,是为遗憾。我们希望用我们的努力,借一本选刊,替读者分忧。
为此,我们确立了几个原则:
1.不为专家选,只为大家选。
这是《当代》一贯的原则。《当代·长篇小说选刊》也将遵循这个原则。这丝毫没有忽视专家的意思。只是因为专家接受赠阅,读者花钱购买。花钱的权利应该比不花钱的权利大些。常常有人担心媚俗,担心迎合低级趣味。但我们不担心,因为二十多年的办刊实践告诉我们,《当代》的读者趣味一点也不低级,能够迎合他们,是我们的荣幸。
2.不选读者已经喜欢,只选读者将会喜欢。
读者已经喜欢的作品,往往已经热销,阅读者已多,再选,就会有很多读者花钱买冤枉。也会让读者对我们失望,以为我们只会人云亦云随大流。如果我们能够选出独立的见识,我们的读者也会多一份自豪。
比方《白豆》,读者一片叫好,因为刊登在《当代》上,读者已多,而且重叠,《当代·长篇小说选刊》就不会再选。比方《手机》,市场热销,商家和评论家一片叫好,也不用我们再选。我们希望选出的是那些被忽略被埋没的佳作,是那些读者很少听说,甚至闻所未闻的名字,让读者不仅有阅读的快乐,还有“发现”的快乐。
一句话,你喜欢的,我们不一定选;我们选的,争取你喜欢。
3.不盲从,不狂妄。
在拥有挖掘“被忽略被埋没的佳作”的自信的同时,我们提醒自己,不要奢望自己的选择能够替代读者的选择。在确立不盲从专家和市场原则的同时,我们告诫自己,专家和市场是我们的老师,他们的选择,对读者有不可替代的意义。所以,《当代·长篇小说选刊》设立了“三排行,一信息”,给读者自己选择作品提供有效的参考。
一个是读者推荐排行。
一个是专家推荐排行(带推荐语)。
一个是市场销售排行。
一个是各出版社最新长篇小说出版信息。
所有的努力汇集一起,希望读者对长篇小说领域的成果,会有全方位的了解。
总之,如果读者在阅读《当代》之后,还有时间、精力和阅读愿望,《当代·长篇小说选刊》应该是不错的选择。如果读者信任我们,可汇款到北京朝内大街166号(邮编100705)订购。单价12元,全年72元(均含邮资)。也可在双月1号至10号期间,到报刊零售点购买。
另外,《当代·长篇小说选刊》特地设立“长篇小说年度最佳奖”,分为专家奖和读者奖。专家奖由七位著名评论家在大庭广众之下,以记名方式投票选出。读者奖由读者自由投票选出。所选长篇不限于《当代》和《当代·长篇小说选刊》,而是当年(含上年)国内出版的所有长篇小说。也就是说,评选出的最佳长篇,可能是与《当代》和《当代·长篇小说选刊》毫无相干的作品。我们感觉是在做一件惟一的事,所以也感觉到庄严和神圣,希望读者踊跃参与。参与方法,我们将会在本年第六期《当代》和第六期《当代·长篇小说选刊》上刊登,请留意。
203年读者调查获奖读者名单
2003年《当代》读者调查特别幸运读者名单
俞正万200030上海天钥桥路69弄1号2502室
张爱梅100000北京大兴区卫生局
2003年《当代》读者调查幸运读者名单
殷善清(四川郫县)王锡模(河南开封)王炼果(上海徐汇)李煌真(安徽临泉)黄家林(河北邯郸)肖莎(上海延安西路)孙培余(山东济宁)李凯歌(河南汝州)孙喻奇(辽宁盘锦)黄桦(山东济南)白振祥(辽宁沈阳)范景耀(北京丰台)罗福斌(山东淄博)姚傅胜(湖北武汉)路永春(山东宁津)龙玉纯(北京南口)李卒(广东广州)莫清风(北京海淀)赵光海(甘肃张掖)屠志鹏(四川大英)陶振民(湖北武汉)钟小林(重庆渝中)王贵明(云南嵩明)梁克己(山东淄博)卢济恩(北京望京)冯震晓(河南鹤璧)潘瑞春(福建福州)张静珊(云南昆明)李惠娟(贵州贵阳)李秀华(河北唐山)
2003年《当代》读者调查热心读者名单
芦苇(湖北武昌)屠志荣(浙江杭州)刘同一(江苏南通)冯先政(贵州遵义)徐玉萍(四川绵阳)张步高(江苏淮安)孙洪昌(吉林东丰)夏丽珠(浙江温州)魏如祥(甘肃宁县)
读者快评
编者按:编辑这个栏目并不容易,读者来信中,表扬居多。挑选批评意见,有点类似沙里淘金。本期快评,删去了表扬,留下了批评,以作为对我们的鞭策。以后的快评,既刊登对《当代》的快评,还刊登对《当代》刊登作品的快评。希望读者热情参与,尤其欢迎快人快语肆无忌惮。
刘同一(江苏南通市北园新村3号19幢301室)226001
《当代》杂志的文学品味很高,但严肃有余,活泼不足,每当我收到《当代》时,总有一种迫不及待地先睹为快的感觉。但另一方面,又总觉得它反映社会整体上的蓬勃向上、优秀任务宣传方面力度还不够。另外,希望《当代》坚持自己的特色,尽量不要刊登广告,这是我长期订阅《当代》的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建议,加强刊物的年终宣传,如贵刊《长篇小说选刊》,此前我们并不知道2004年会出版,今年只好零购了。望今后能早作安排,宣传新品、精品,让读者有一个选择的时间余地。
冯先政(遵义市务川文化广播电视局)564300
增强与作者、读者的互动力,所以建议增强“创作谈”和“编辑部的故事”两个栏目,使整个气氛活跃起来、紧密起来。“创作谈”一由作者谈,二请名家谈?鸦“编辑部的故事”可以广泛一些,包括国内和国外文学动向等。
张步高(江苏淮安市楚州区季桥中学物理组)223233
《当代》从创刊至今,已经形成了自己无可替代的特色,那就是《当代》所奉行的文学克隆真实的办刊宗旨和文学关注现实、关注百姓、关注人生的坚定立场。《当代》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在同类刊物中均属上乘,而他最引人瞩目的确实强烈的现实感和时代性,《当代》无愧于当代。读《当代》的作品,读者想到的往往不是自己。而是国家、民族和人类。《当代》提升了读者的品味,升华了读者的境界。
《当代》曾不定期地召开《当代》重要作品的研讨会,近年来这种活动似乎少了,不知何故?我想若有可能,是不是还可以继续搞下去?
建议《当代·长篇小说选刊》同时发表作家的创作谈和批评家的优秀评论或者编者的编者按,不知是否恰当?望能考虑?
读者来信
编者按:这封来信,给了编辑部同志很多感动。编辑关注民生的《当代》,时有艰难。读了这样的文字,所有的辛苦,所有的委屈,都能够付之一笑。感谢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第二小学的屠志荣老师,感谢所有痴迷于文学的人们,不断给予我们克服疲惫战胜困难的力量。
当代》编委:
你们好!
我是一个普通的小学教师,是《当代》的老读者。从1979年的创刊号至今,除中间有几年因多种原因未订,共订阅了一百二三十期。虽几次调动,几次搬家,现我家藏有90期《当代》。我大部分时间任农村教师,是一期又一期的《当代》陪伴我度过一个又一个长夜,伴我和我们学校的老师度过清苦的农村教书生涯。每当一期《当代》到,全校爱好的老师都会激动一阵。因我订的,我先看,然后在大多数教师中传阅,有时候传着传着,杂志就传飞了。《创刊号》就是这样丢失的,成了我终身的憾事之一。
在昏暗的烛光下(当时农村常停电),几个、十几个教师在办公室议论《布礼》、《将军吟》、《代价》、《芙蓉镇》、《心香》……议论作品中的人物、故事情节、写作技巧……这支队伍越来越大,也许这就叫文学沙龙吧!后来这支队伍分流了,教师的压力也越来越重,已经多少年没这盛况了,很想念那时的情况。但只要有确实好的文学作品,仍有不少教师会从我处借去阅读,如《国画》、《沧浪之水》、《泥鳅》、《白豆》……很感谢《当代》的几任编辑为我提供了如此丰盛的精神食粮。
我读了二十多年《当代》,我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