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毓Α!
关公道:“承蒙恩赐,尚有剩余,足够我路上之用。请将此黄金转赠曾随我征战的将士。”
曹操道:“我不过是以小小心意,以谢将军之大功劳,将军何故推辞呢?”
关公慨然道:“小小功劳,丞相不必介意。”
曹操叹道:“云长真乃天下义士也,恨曹某人福薄,未能留在身边。恐将军在路上风寒,今特送上征袍一件,希望将军勿再推却。”
曹操说罢,令人把锦袍送了过来。
关公见曹操意态甚诚,不便强推,但又怕其中有诈,便在马上,用青龙刀把锦袍挑了过来,披于身上。他回头向曹操道:“多谢丞相赠袍送行,丞相恩德,容日后有缘相会再行图报。”
关公说罢,不再逗留,策马下桥,向北面疾驰而去。
许褚虽然敬重关公,但见他不肯下马接袍,心中生气,怒道:“关羽如此傲慢无礼,为甚不设法擒捉??
曹操长叹一声道:“他单人匹马,我数十兵将,他又岂能不加警觉,此非傲慢之举也,况且他已为我立下大功,力斩袁绍两员大将,折损袁绍实力近半,我若为难于他,天下人必笑我言而无信也,让他去吧,日后或尚能留相见之期也。”
曹操说罢,即率诸将回身驰返许都,在路上,曹操尚在思忆关公之义勇,不住叹息,真诚之意,溢于言表。
曹操此时待关公仁至义尽,不但令在场诸将大为感动,更替他自己日后留下一条十分关键的生路。若非哪些,曹操必定将于中途夭折,他亲手创建的魏国决不会诞生,三分天下的天机大势,也便非按既定的轨迹演行了。
此时,袁绍和曹操的中原争雄,却已进入关键性的生死关头。
曹操在最初交锋的两仗,因战术运用得当,更得关公之助,力斩袁绍两员猛将,令袁绍军力受挫,锐怕已失其半,曹操取得了关键性两战两胜。
但可惜关公却于此际离去,在当时的战争条件下,一将可抵万兵,关公的离去,对曹操是一大打击,对袁军畏怯的军心来说,却是一股激励。
因此在半个月后,袁绍将他留守河北的猛将张郃调来,重整军力,又向阳武进逼,力求寻曹军的主力决战。
曹军连续退却,不久便退至官渡最后一道屏障,袁绍的大军,也逼近官渡。
曹操深知已到生死存亡的关头,便不敢再犹豫,留荀彧守许昌大营,他自己亲率二万大军,与留在官渡布防的张辽、徐晃诸将会合,抵御袁绍的进攻。
此时袁军的兵力尚达十万,而曹操却仅得三万,双方兵力对比,十分悬殊。
喜绍的谋士沮授,向袁绍分析献计道:“我军虽然人数多,但比不上曹军勇猛善战,而曹军的弱点是军粮少,物资缺乏,因此曹军利于速战,我军地宜久攻,只有以持久之战,才有消灭曹军之机。”
但袁绍不但不听,反而怒斥沮授一番。他下令主力部队开到官渡前线,依托沙堆建立营寨,从东到西几十里长,逼曹军的主力与之决战。
曹军方面,此时仅以三万兵力,抗击袁绍的十万大军。
曹操亦知自己不可久守,便首先向袁绍发动进攻,不料却碰上张郃这一员猛将,有勇有谋,将曹军击退了。
曹操无奈,只好下令扎下营地,与袁绍军对抗,更挖下深沟.筑起高垒,固守阵地,待机再与袁军决战。
曹操采固守的战术,对曹军来说是很不利的,在双方对峙的期间,曹军兵少粮缺,士卒疲乏,豫州各郡县受袁绍招降,官兵多有叛变,后方不稳,连许昌大营的官将,亦有人与袁绍通风报讯。更不利的是,曹操的军粮输送命脉,被袁军数次奔袭成功,军中粮缺,人心浮动,情势已十分危急。
此时,连曹操本人亦心生动摇,他写信给留守许昌的荀彧,流露打算放弃官渡,退守许昌的主意。
幸而荀彧十分冷静,坚决反对退兵,他在回复曹操的信中道:“袁绍倾全力集兵官渡,目的是与我军决一胜负。您今以弱对强,若不能争取主动,便会受敌之控制了。现下我军粮兵虽少,却比不上楚汉时项、刘两军在荣阳、成臬相持的艰苦,那时刘邦、项羽均不肯先撤退,就是因为谁先退,谁便会陷于被动局面。您以十分之一兵力,据守官渡,扼制袁军的咽喉,使其不得寸进,已经半年,相持的局面很快就会发生变化,而此正是发取出奇制胜的良机,千万不可错失也。”
曹操接荀彧回信,又与军师荀攸、贾诩参谋等人商议。
参谋贾诩分析说:“您明达情势胜于袁绍,勇气胆识胜袁绍,用人任贤胜于袁绍,当机决胜胜于袁绍,有此四胜而半年未能克敌,原因是太过求万全之策,只要能捕捉战机,当机立断,则很快便可取胜了。”
曹操至此,再不动摇,决心加强防守,坚持危局,寻求战机,击败袁军。
第九章 龙将入世
战争的胜负,往往在于主帅一念之间的决策。
曹操当时的决策,便非常关键,因为袁、曹两军的对垒,已到了胜败转折的关头,亦是最艰苦的时刻,谁能坚持下去,谁便会争取到主动权,若曹操放弃官渡,退守许昌,便会造成先退而势屈的不利局面,一退即溃,将给袁绍捕捉而聚歼的机会,后果是十分可怕的。
而袁绍方面,在战役考量上,袁绍仅仅实施正面突破,不知采取战役、战术上的迂回、包围、奇袭等计谋,调动曹军脱离既设的坚固阵地,以求合围聚歼,造成两军相持对垒的局面。这种相待对垒局面,对于与后方脱离,运输线过长的袁军来说,是十分不利的,只要运输线或粮草出现危机,袁军便必败无疑。
袁军这等不利,袁绍军中并非无人预料得到,在少年时曾与曹操为同伴的许攸,作为袁绍的谋士,便曾于官渡两军相持不下的关键时刻,向袁绍献计道:“曹操兵少,今日已倾全力以抗拒我军,许昌留守兵力必虚。若派军轻骑突袭,则许昌必可攻陷,攻下许昌,便可以奉迎天子以击曹操,军心大振,曹操必败无疑,就算未能攻下许昌,也必令曹军首尾难顾,疲于奔命,则曹操亦必败也。”
不料袁绍不但不听,反怀疑许攸受了曹操的贿赂,故意使计,骗他进军许昌以歼灭。当下袁绍怒斥许攸道“你心怀不轨,与曹深交,故献此奸计,本当斩你人头,今暂且寄于颈上,待我生擒曹操,再一并斩你祭旗,你快走,今后不许进我营帐。”
许攸所献之计,分兵突袭许昌,是一条令曹军分兵变弱。
更易被袁军各个击破的妙计,因许昌是汉献帝所在的都城,许昌被袭,不论是否被攻陷,对曹操均是一个致命的重创。
此时曹操仅占挟天子以命诸侯的天时之利,绝不容有失,曹操非救许昌不可。如此一来,曹军在官渡预早建立的坚固防线,便必因分兵变弱,以至必被袁军攻陷,官渡防线一破、许昌被围,则曹操便大势去矣。
但袁绍于此关键时刻,却因许攸是曹操少年时代的好友,怀疑他与曹操通谋,不但断然拒绝,而且将许攸怒斥逐走。袁绍这等多疑寡断的性格,便把他的十万大军及他本人辛苦创立的基业断送了。
许攸一怒之下,投奔官渡曹军。
曹操闻报许攸来降,他正解衣歇息,也来不及穿鞋子,光着脚便奔迎出来。远远的见到许攸,曹操便抚掌大笑道:“君远道而来,我大事可成了。”因为曹操深知许攸甚有计谋,又熟知袁军的内情、兵力部署,有许攸来助,曹操便如虎添翼。
破袁军有望了。
曹操甚至向许攸下拜,令许攸也受宠若惊,慌忙双手扶起曹操,连声道:“您是汉朝丞相,我一介布衣,怎敢承此大礼?”
其实此刻曹操所迎,所拜的,并非许攸,而是他那正处于风雨飘摇中的大业而已。
许攸受曹操如此厚待,大为感动,很快便向曹操透露了袁军的一个致命弱点。
原来早在半月前,袁绍为求正面突破曹军的官渡要塞,已命淳于琼率兵万人,从河北运了一大批粮草到来,屯积于袁军官渡大营以北四十里的乌巢。当时许攸亦曾建议袁绍派将率军驻扎于粮库外面,以防曹军的偷袭,但袁绍以为,曹军被他攻打半年之久,已疲于奔命,哪有余力偷袭?若分兵守粮,则正面攻打官渡曹军的兵力,便会削弱,因此竟拒绝了许攸的建议。
曹操又知许攸曾献计出奇兵偷袭许昌,以令曹军首尾不能相顾,却被袁绍拒绝,曹操不由仰天叹道:“若依你之计,曹操死无葬身之地了,袁绍刚愎自用,拒此妙计乃天要亡他埃”许攸被曹操的真诚感动,便决然的向曹操献计道:“曹公孤军独守,外无救援,而粮草已尽,十分危急。袁绍的粮草物资,均屯积于乌巢,守军防备并不严密。若派精兵突袭乌巢,出其不意断其粮草,则不出三日,袁绍必败。”
曹操一听,不由大喜,暗道:此计正合我出奇制胜之法。
于是不理部分幕僚的反对,决心夜袭乌巢。他留曹洪、荀攸坚守大寨,亲自率领精锐骑兵五千人,使用袁军的旗号,利用夜晚悄悄从小路去偷袭乌巢。
半夜到达后,曹操却下令围攻放火,袁军守乌巢将领淳于琼只好退入营垒坚守。
曹操夜袭乌巢的消息传到袁绍处,谋士沮授劝袁绍速派兵救援。袁绍却企图以进为守,他对他的儿子袁谭道:“即使曹操夺我乌巢,我却夺其大营,曹操又有老家可归吗?”袁绍决定,派张郃去攻打曹军官渡大营。
张郃甚有智谋,主张先救乌巢,道:“曹操亲率精兵攻袭乌巢,乌巢守军必定不敌,若乌巢被破,我军粮草尽毁,军心必乱,则大势去矣,请先去救援乌巢。”
谋士郭图却附和袁绍,道:“攻打曹操的大营,势必迫使曹操引军回救,如此则乌巢之围自解也。”
张郃一再申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