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选择学会放弃 作者:唐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学会选择学会放弃 作者:唐汶-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怜的是他刚一出狱,便遇上了三年自然灾害。当时他的贫困是难以想像的,150克米,是他一天粮食的定量。一个番薯能使他免受断炊之苦,吃到蔬菜对于他来说已是奢望,少量的盐和油,甚至一小碗稀粥中放点盐,就算得上一顿有滋有味的午餐。据说他曾把破旧外衣补补缝缝改为短裤,穿了整整一个夏天之后将这条短裤改做毛巾用。
  我们从他的札记里时常可以读到“寒衣卖尽”,“早餐阀如”,“写于咯血后”……
  若是旁人,早就疯了,自尽或自毁。而他仍死死抱着他的哲学和思想,想靠着这幽光如豆的精神力量活下去,但这些智慧让他一天比一天更清楚,神圣的东西在这绝望的人间本是没有的(最起码在那个年代是没有的)。
  他一次次挣扎在死亡的边缘,一次次写信向旧友求助:我很困难,活不下去了。但我还想活……(谁都知道,他所需的不过是量不多的几张粮票,可是明哲保身的人们都保持沉默,连封安慰的信都不敢给他回。)
  面对如此寒凉的世态,他却说:“过去认为只有睚眦必报和锲而不舍才是为人负责的表现,现在却感到,宽恕和忘记也有一定意义。”
  “不能原谅自己,但是要原谅别人。”
  这一刻的他,已经成了神,因为他像神一样宽恕和悲悯所有在黑暗中挣扎的人性,他像神一样保持了内在的光华。
  对于他来说,他早就应该看清楚,人性深处的无情、无奈与无耻;对于他来说,他早就有一万个理由结束酷刑般的生命,可是他仍说:越是经历过苦难,越应当珍惜自己和宝贵的生命。苦难越多,生命也越宝贵,越有价值。他一句句地在札记中写出他要说的话,力透纸背,泪湿双颊,这一切化做他的遗稿《无梦楼随笔》,在他死后二十年,这部遗稿得以结集出版,其文笔才气,让思想界不胜唏嘘。
  他的名字叫张中晓。
  这位命运坎坷的才子,并不是为了立言传世而著书立说的,他只是用不泯的良知写自己内心的独白,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本没有生命的光辉,但是我们可以用灵魂创造出光辉的生命。他之所以能够苦苦撑着生存下来,是因为他相信未来,虽然未来并没有给他任何希望,但正是这一点不灭的希望,不灭的悲悯,照亮了周围的阴霾和苦难。
  在黑暗之中,要使自己有利于黑暗,惟一的办法是使自己发现。
  悲剧不但是哀痛的,而且是光辉的。《无梦楼随笔》
  他要活下去,他不相信他不能够好起来。
  关于生命艰苦卓绝又渴望活下去的故事,总是催人泪下。著名残疾作家史铁生曾讲过一个关于他病友的故事:
  重病之时,我总想起已故好友周眉英,想起他躺在病房里,瘦得只剩一副骨架,高烧不停,溃烂的腹部不但不愈合反而在扩展……窗外阳光灿烂,天上流云飞走,他闭上眼睛,从不呻吟,从不言死,有几次就那么昏死过去。
  就这样,三年,他从未放弃希望,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信心。三年,那是一分钟一分钟连接起来的,漫漫长夜到漫漫白昼,每一分钟的前面都没有确定的许诺,无论科学还是神明,都没有给他写过保证书。我曾像所有他的朋友一样赞叹他的坚强,却深藏着迷惑:他在想什么,怎样想?可能很简单:他要活下去,他不相信他不能够好起来。
  但是他没能活下去,三年之后的一个早晨,他走了。这是对信心的嘲弄吗?当然不是,他用他难得的安然,证明了信心对于绝望中的人是多么的重要。
  也许,他活得很平凡,但是,他却死得如此高贵。无论如何,保持信心,那是生命最后的尊严,也是对死神最高的蔑视。
  最后,我想用海子的诗来结束这一切《活在珍贵的人间》: 
第24节:付诸行动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太阳强烈
  水波温柔
  一层层白云覆盖着
  我
  躺在青草上
  感到自己是彻底干净的黑土地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泥土高溅
  扑打面颊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
  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
  海子,这位天才诗人死于1989年,当他把高贵的头颅放在铁轨上时,定是对现实失望透了,但他却不说一句诅咒的话,他只留下对生命的无限眷恋。虽然,他最终选择放弃生命,但他留下的美好诗篇,却告诉我们有一个光明的天堂。
  这就是生命的信仰,这就是悲剧中的光辉,不管此生蒙受了多么大的苦难和委屈,仍然心存感谢,因为我们曾活过,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付诸行动
  成功不是等待。如果我迟疑,它会投入别人的怀抱,永远弃我而去。
  我的幻想毫无价值,我的计划渺如尘埃,我的目标不可能达到。
  一切的一切毫无意义除非我们付诸行动。
  我现在就付诸行动。
  一张地图,不论多么详尽,比例多么精确,它永远不可能带着它的主人在地面上移动半步。一个国家的法律,不论多么公正,永远不可能防止罪恶的发生。任何宝典,即使我手中的羊皮卷,永远不可能创造财富。只有行动才能使地图、法律、宝典、梦想、计划、目标具有现实意义。行动像食物和水一样,能滋润我,使我成功。
  我现在就付诸行动。
  拖延使我裹足不前,它来自恐俱。现在我从所有勇敢的心灵深处,体会到这一秘密。我知道,要想克服恐惧,必须毫不迟疑,起而行动,惟其如此,心中的慌乱方得以平定。现在我知道,行动会使猛狮般的恐惧减缓为蚂蚁般的平静。
  我现在就付诸行动。
  从此我要记住萤火虫的启迪:只有在振翅的时候,才能发出光芒。我要成为一只萤火虫,即使在艳阳高照的白天,我也要发出光芒。让别人像蝴蝶一样,舞动翅膀,靠花朵的施舍生活;我要做萤火虫,照亮大地。
  我现在就付诸行动。
  我不把今天的事情留给明天,因为我知道明天是永远不会来临的。现在就去行动吧!即使我的行动不会带来快乐与成功,但是动而失败总比坐以待毙好。行动也许不会结出快乐的果实,但是没有行动,所有的果实都无法收获。
  我现在就付诸行动。
  立刻行动!立刻行动!立刻行动!从今往后,我要一遍又一遍,每时每刻重复这句话;直到成为习惯,好比呼吸一般,成为本能,好比眨眼一样。有了这句话,我就能调整自己的情绪,迎接失败者避而远之的每一次挑战。
  我现在就付诸行动。
  现在是我的所有。明日是为懒汉保留的工作日,我并不懒惰;明日是弃恶从善的日子,我并不恶;明日是弱者变为强者的日子,我并不软弱;明日是失败者借口成功的日子,我并不是失致者。我现在就付诸行动。
  我渴望成功、快乐、心灵的平静。除非行动,否则我将在失败、不幸、夜不成眠的日子中死亡。
  成功不是等待。如果我迟疑,她会投入别人的怀抱,永远弃我而去。
  此时。此地。此人。我现在就付诸行动。
  烧水与核心优势
  一个人要建立“核心优势”,首先要定位,看看自己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
  前两天跟一个领导谈话,领导说现在有太多的人不能够把一壶水烧开,很多人都是烧到60℃就撒手了。还有不少人这壶水没有烧开,又跑去烧别的壶。这些人本来是很有才华,可以有些作为的。人生苦短,看到一个人最终也没有把一壶水烧开,真是令人惋惜。
  忽然想起我在采访高希均时,高教授说的一番话。高教授在谈到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几个基本的经济观念时,说到“核心优势”。所谓“核心优势”,就是一个人跟别人比较起来,他真正的优势到底是什么。接下来的问题是,他能不能把自己的资源都集中运用到这个优势上?高教授的这个观念跟“烧开一壶水”的说法是可以两相参照、互相发扬的。
  一个人要建立自己的“核心优势”,归结起来大概有这样的四个问题。一是一壶水值不值得烧,二是应该烧哪一壶,三是如何烧,四是烧开之后又怎么办。
  就第一个问题来说,社会上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就是所谓“冷门”。考大学,热门的专业报考的人很多。工作,吃香的行业总是门庭若市。其实呢,热门和冷门是相互转换的。社会上只有没有烧开的水,没有不值得烧的水。
  有句俗话: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所谓状元,无非就是烧开了的水。胡廷武先生有篇文章,说他在深山遇见一个理发师傅,这个师傅不仅能够准确知道顾客头上痒在何处,而且他的剃刀在脸上游走,犹如春风拂面。这样的技艺是不可能冷的。
  其次,一个人要建立“核心优势”,首先要定位,看看自己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看自己到底有什么潜能,至少应该看看自己的兴趣何在。常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个太过优秀的人,总是认为每壶水都值得烧,每壶都可能烧得开。但是,“核心优势”的关键处就是告诉我们只能有一个优势,多“核心优势”也就降低了优势。有谚语说,不要同时追两只兔子。
  围棋大师吴清源曾经手书条幅“不搏二兔”给聂卫平,委婉批评他精力分散了。
  定位明确之后,就要不停地烧水,直至水开。水不开,虽然有核心,但是无优势。
  烧水的过程大概是最困难的,因为我们不免会有见异思迁的弱点,不免会怀疑乃至动摇,对水是不是可以烧开有深度的疑虑,最后我们甚至认为也许这壶水根本就不值得烧……一个能够把水烧开的人,一定经过了寂寞、艰难和挫折……尤其是烧到60℃之后的难度,常常令无数来者折返。其实任何人在初始阶段有什么大的不同吗?所谓成功人士,无非把一壶水烧开了而已。
  水既烧开,还要防止水再变凉。要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