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十年精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读者十年精华- 第1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达马托为泰森的成绩而高兴,对他能够按照自己预期的计划成长而满意。可是,就在这一年冬天即将来临的时候,他却偶遇风寒,一病不起。他77岁了,清醒地感觉到,自己马上就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

  弥留之际,达马托的病榻旁围绕着许多人。这些人之中有他的挚友,有他的学生,还有不少新闻记者。挚友和学生在尽力劝慰他,而新闻记者则在探寻他的教练生涯。达马托并不回答他们的大部分提问。他吃力地拉住泰森的手,像是对他,又像是对所有的人说:“一年,再有一年,世界冠军就是泰森的。”

  历尽沧桑的卡斯·达马托闭上了双眼,离开了人世,也离开了泰森。这一天是1985年11月4日。

  泰森哭了。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流泪。达马托培养了他,造就了他,给了他毕生的知识和深挚的爱,却没有来得及看到他成为世界冠军。

  新闻记者似乎最没有感情,他们不识时务地挤到泰森面前,让他谈“感想”。

  泰森怒不可遏地挥了挥一双铁拳,吼道:

  “他是我的父亲!我唯一的亲人!朋友。”

  四

  达马托离去了,留下泰森孤单单的一个人,晚上再也没有人和他交谈了。

  不,不是这样,每天晚上他仍然准时走进与达马托交谈的房间,从不间断,训练和比赛再紧张也是如此。

  后来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泰森透露出这个“秘密”。他说,达马托每晚都从天上下来,像以往那样和他交谈。泰森的表情是严肃的,决没有半点儿开玩笑的意思。

  达马托的遗愿,他是否还记得?记得,泰森不会忘记,当最年轻的世界冠军这一信念早已刻在他的脑子里。他的日常训练仍然有着铁一样的规律,早晨6点起床,晚上9点就寝,白天全天进行训练。

  有人说泰森不断创造奇迹。也有人说他本身就是个奇迹。这两种说法都是正确的、恰如其分的。泰森在成为职业拳击手一年半的时间内击倒了一个又一个对手,夺到了向世界冠军伯比克挑战的资格。在这时间,他参加了27场比赛,一共进行了74个回合,其中有12场比赛是在3分钟之内解决战斗的。

  世界冠军即是拳王,有多少个级别的比赛就有多少个拳王。但是,这个数字还要乘上3,因为世界上三个国际拳击组织并存,各成体系。泰森加入了世界拳击理事会,该组织的上一届拳王是33岁的老将特雷弗·伯比克。如果泰森能够击败伯比克,便成为新的世界冠军,新的拳王。

  拳王争夺战安排在1986年11月22日进行。这场比赛尚未进行,舆论界便断定泰森必赢无疑,普通的拳击迷也抱有同样的观点。此时的泰森在人们的心目中已经成为拳神,已经成为一个传奇式的英雄。他的一双拳头早就征服了千千万万的人心,也早已瞄向世界冠军的宝座,拳王争夺战成为万人瞩目的一场盛会。

  泰森没有使拳击迷失望。比赛仅仅进行了两个回合,泰森一记雷霆万钧的重拳,将伯比克击倒在地。达马托的预言如期实现了。20岁的泰森登上了拳王的宝座。

  比赛大厅内,如潮的欢呼声经久不息。泰森似乎并不像观众那样激动,甚至不如自己的教练和经纪人那么兴奋。

  记者围绕着泰森,几十个麦克风在他面前等待着,盼他谈谈感想,或者回答一些提问。泰森则无动于衷地向外挤,根本没有讲话的意思。记者们快被激怒了,提问的声音越发高了。泰森还是只顾往前走。他不屑在这里耽搁时间。他要赶回家去。已经是深夜了,达马托教练说不定早从天上下来,正等待和他谈话,听他讲述比赛的情形……

Number:454

Title:有关出国二三事

作者:林斤澜

出处《读者》:总第91期

Provenance:青春

Date: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建国之初,老舍先生出访苏联归来,在霞公府北京文联小礼堂作报告。那是个星期天,听众满座,那时候听报告是“进步”,是“靠拢”。若是现在,不少报告要靠放个参考片来招人了。

  我当时年不满30,看见听众中有久居国外的学者,还有携着外籍夫人来的,颇为不解。

  沈从文先生常自称乡下人,他当时的境遇十分不好,也坦然而来,只是不和人招呼,在讲台正前方五六排地方,默然而坐。

  老舍先生一开讲,沈先生就摸出一本软面笔记本,因近视,把笔记本卷着托在胸前,低头,右手的水笔竖直,那是拿惯了毛笔的手势……我心想:记下这些做什么?

  沈先生直行书写,目不旁观,无停顿。我不禁怦怦:他这是真干哪!

  沈先生这样托本书写,必须直腰,低头,两肘悬空。我不觉戚戚:何苦来,沈先生,何苦来。

  报告完毕,听众外涌,老舍先生好嗓子,低沉又传远,叫道:

  “从文,一块儿走。”

  沈先生在人流中回身,但站不住脚,也不想站住,说了声什么,微细听不清。只是笑客不好形容,那就是想起他常自称的乡下人。

  二

  前辈作家赵树理访问了苏联,或是东欧,那时候没有派作家去西方的。

  有天在北京文联机关内部作报告。说了人家那里怎么好之后,笑道,不过他是不愿意在那里多住。赵树理脸多皱折,一笑就牵动全局,笑一收起就分外严肃。说:“屋里屋外没地方吐痰。”

  说着说着,右手提上左袖口,给大家看一只手表,叹道:值3头毛驴的价。

  这些时候,有搞音乐的同志到他屋里去,他指着带回来的那些唱片(当时还没有录音带),叫拿走拿走,你们拿走,我不听,牛叫马叫。

  三

  八十年代初,天津有会,会间去看望前辈作家孙犁。

  谈到耳闻不久前,作家协会组织出国访问,孙犁谢绝了。这本来是“抢手”的事。

  孙犁说:我不会打领带。文革前,和李季一同出过国,天天早上,都是李季帮忙,我高他矮……说着,孙犁站起来,弯腰、伸脖。从弯度和“伸度”看来,诗人李季当是侏儒。这中间,孙老还背过右手,握空心拳,捶两下腰眼。

  我以为他的动作度数是不准确的,可以准确表达了不出国门之情。后来,大约是津门也不出了。

  再者,据行家意见,领带原不必每天重新打过,拉松摘下,再套上拉紧就是。

Number:455

Title:白石的故事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91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双方不合算”

  齐白石老人不喜欢照像,三十年代中期经人介绍,郑景康到他家中去为他拍照,为他照了十二张像,还放大了一张三尺半的,白石老人送郑一幅虾子;周维善为白石老人画了一张像,老人送周一幅《东方朔偷桃》人物画。过了几天,老人在客厅中写了个牌子,说“双方不合算”,表示以后再有人照像、画像,概不应酬。

  “外宾没有称赞我”

  白石老人对自己的艺术是很欣赏的。九十岁左右时有次画虾,他在纸上画了一根长长的头发粗细的须,一边对在旁观看的人说:“我这么老了,还能画这样的线。”

  诗人艾青多次陪外宾去访问他,有一次外宾走后老人很不高兴。艾青问他为什么,他说:“外宾看了我的画,没有称赞我。”艾青说:“外宾称赞了,你听不懂。”老人说他要的是外宾伸出大拇指。后艾青回忆这件事时,感慨地说:“老人多天真哟!”

  “我只要粉红色的新币”

  一九五五年发行新人民币,收回旧人民币,眼看就要到兑换截止日期了。有两位白石老人的女弟子估计他还没换,便自告奋勇,要替他办理更换新币的事。老人表示同意,但提出要求:“我只要那种粉红色票面的新币,即一元一张的,别的颜色不如这种可爱,故不要。”两人遵命,提了两个手提包去换。换回来的全是老人欣赏的一元一张的新人民币。当然,数起来也颇麻烦,累得她俩满头大汗。不过,这个偶然的机会使她俩得知老人财产的秘密。总数并不可观,打个毫不夸大的比喻,用这笔钱买老人自己的画,按目前的价格,大概是一张也卖不下来的。当事人之一,老舍夫人胡青说:“从这一次经历之后,老人的人品在我面前又增高了许多倍。”

Number:456

Title: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91期

Provenance:中国青年报

Date:

Nation:

Translator:

  我们以美国权威参考书《美国2000年年鉴》为依据,用其中的数据与我国现状对比,便可大致看出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1。农业。美国在1820年时,每个劳动力可供给4。1人;目前大约是60人。而我国目前每个农业劳动力能提供的产品,不足供给4人。也就是说,在这一指标上,中国比美国大约相差160年。

  2。知识程度。美国在1840年时,有22%是文盲和半文盲。1982年,中国文盲和半文盲占23%。大约差150年。

  3。钢产量。美国在1887年时,人均是57公斤。1986年,中国钢产量达5000万吨,人均约占50公斤。相差100年。

  4。铁路。美国在1830年修筑第一条铁路,33年后,就达到5。34万公里,我国1986年的铁路总长是5。25万公里。在这一点上,差120年。

  5。发电量。1917年时,美国是每人420度,我国在1985年达到了每人393度,相差七十年。

  6。公路。1985年,我国公路的全部总长和美国1927年的铺设路面的公路总长相差不多,都是90余万公里,差距约六十年。

Number:457

Title:人类如果也有尾巴

作者:坎斯·彼勒

出处《读者》:总第91期

Provenance:乌鸦

Date:

Nation:美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