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mber:5188
Title:壁虎的爱情
作者:李范宣
出处《读者》:总第163期
Provenance:羊城晚报
Date:
Nation:韩国
Translator:洪珠瑛
这是在日本发生的一个有趣的故事。
有人为装修家里拆开了墙壁。日本式住宅的墙壁是中间架了木板后,两边是泥土,里面是空的。
他拆墙壁的时候,发现一只壁虎困在那里。一根从外面钉到里面的钉子钉住了那只壁虎。那主人觉得又可怜又好奇,仔细看那根钉子,他很惊讶,因为那钉子是10年前盖那栋房子的时候钉的。到底怎么回事?那只壁虎竟困在墙壁里整整活了10年!黑暗的墙壁里10年,真不简单!
尾巴被钉住了,一步也走不动的那只壁虎到底吃什么活了10年?
那主人暂时停止了工程。“它到底吃什么?”
过了不久,不知从哪里又爬来一只壁虎,嘴里含着食物……呵,爱情!那无比高尚的爱情!那生死不变的爱情!为了被钉住不能走动的壁虎,另一只壁虎这10年的岁月里一直在喂它。
那只壁虎是母亲或父亲,夫妻或兄弟,我们不知道,也不一定要知道。
我听到这件事,深深地被那爱情的力量所感动!……
Number:5189
Title:人总该互相帮助
作者:丁刚
出处《读者》:总第163期
Provenance:环球文萃
Date:1994。10。30
Nation:
Translator:
在瑞典泰比市商业中心的停车场上,人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位身材消瘦的老人。他把顾客扔在四处的购货手推车收在一起,然后推回超级市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谁也不晓得老人推了多少年的车。有人知道他叫阿兰。吕恩达伦,便称他是“推车阿兰”。不久前的一天,阿兰的照片忽然登上了瑞典最大的两家报纸。一夜之间,“推车阿兰”成了百万富翁,他的故事不胫而走。
说起超级市场的手推车,那简直是再平常不过的购物工具。在瑞典,超级市场为方便顾客购货,都在入口处准备有手推车。为了能让人们用完车后再把车推回来,就在车上装上一把锁。插5个克朗进去,你就可以推走一辆车,还车时再把前面车上的插板往锁上一插,钱还会退出来。可超级市场的停车场往往很大,许多顾客把东西装进汽车后,又懒得为那5个克朗再把车推回去,便随意把车扔在旁边。于是,常有些小孩子放学之后跑到停车场上去收手推车,挣点零花钱。没有想到这活儿也能成正经职业,还能挣大钱。
11年前,阿兰老人开始收手推车也不过是因为失业闲居,闷得心慌,想找点事做。可没想到一年算下来,收入颇丰。老人这才认认真真地计划了一番。从此,这活儿便成了老人的“职业”。超级市场是天天营业,老人也是天天骑车去“上班”,从这家超级市场到那家超级市场,风雨无阻。11年前,收一辆推车只能得0。25克朗,后来增加到1克朗,现在长到了5克朗。钱多了,收车推车的人也多了,老人不得不新开了一项副业:捡旧瓶子。有人给阿兰算了一笔帐,11年来,他共用了4万多个小时做这两份工作,收集的手推车有80万辆。要是把他这几年骑车走过的路程连起来,相当于绕地球转了4圈。
不久前的一个下午,阿兰老人像往常一样,把一大堆5克朗的硬币存入银行。电脑显示出他帐号上的存款数额是100万克朗(约合110多万人民币)。老人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多年来深藏心底的计划终于可以实现了。他请银行为他开了一张支票。第二天,老人来到瑞典癌症研究基金会,把这张100万克朗的支票交给了基金会。基金会为了表示对老人的敬意,特意在泰比市中心一家超级市场的手推车存车处树立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感谢阿兰·吕恩达伦先生为癌症基金会捐款100万克朗。”
无独有偶。“推车阿兰”的消息见报不久,在紧临泰比市的斯德哥尔摩市又出了个“瓶子皮特”。皮特·托马森今年73岁,他每年捡废旧瓶的收入约5万克朗。老人自豪地称自己是“捡旧瓶专业户”。
皮特原在一家印刷厂工作,10年前因病提前退休。医生不让他重新工作,可他像阿兰一样闲不住,总想找点活干。想来想去,他便选择了捡废旧瓶子。这活儿累,有时还常常让人家当成乞丐,可老人不在意。
皮特老人每天早上4:30“上班”,工作8~10小时,10年如一日。碰到冬天雪大,他就推迟半个多小时出门;饿了他就买个汉堡包;累了就在公园里的椅子上歇一歇。
近年来,瑞典政府为了保护环境,在许多居民区和商业区都设置了一些专门收集旧瓶子的大铁罐,人们常会把一些回收价格较高的啤酒瓶扔进铁罐。铁罐很深,口又小,老人就自制了一个特殊工具,从铁罐中把那些瓶子一个一个地提出来。
捡旧瓶的头一年,老人算了算,总收入为4万多克朗。该开始实施计划了。他到银行办了个手续,把钱转给了一个慈善组织,用于帮助非洲黑人儿童上学。这以后,皮特每年如此,捡旧瓶的钱1分不留,全部转给那个慈善组织。前两年,他又开始用捡瓶子的钱资助一位阿尔巴尼亚的山村孤儿上学。每当收到那个小女孩的来信,老人都十分高兴。当记者去采访他时,他就举着那个孤儿的照片让记者为他照相,还笑着说:“人总该互相帮助。”
Number:5190
Title:流行
作者:何龙
出处《读者》:总第163期
Provenance:杂文选刊
Date:
Nation:
Translator:
对于时尚和流行,我是个十足的外行。要问我今年流行的是什么颜色,时兴的是什么名牌,走红的哪些演员,热门的哪种股票,我只能剽窃神秘政客的术语:无可奉告。但同时我又知道现在穿中山装不如穿西装时髦,也知道“四大天王”之“五十个percent”(这样说也比说百分之五十时髦),因为藉助现代发达的传媒,时尚的流行就像感冒的流行,主观抗拒是无法完全收效的。
说流行是现代传媒产物不尽确切,它同样是“古已有之”。《后汉书·马援传》有这样的记载:“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长安语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这说明古人也有时尚流行。不过那时的时尚好恶以皇帝的趣味为依归。而现在则不然。比如现代的女性要“细腰”想减肥,就不是为了克林顿或者叶利钦了。而且流行的规模也远不像香港大球场举办演唱会那样一呼万应,害得周遭居民不得安宁。
从“比较流行学”看,现代流行的力量往往演至地球震动,决不是留下几块创瘢、饿死几个女子所能比拟的。我们不会忘记,希特勒的手臂一挥,无情的战火怎样燃烧在世界各地,而风尚流行虽没有政治流行强劲,但势头也决不孱弱;球迷迷到闹事,“星”有些流行,可与瘟疫较劲。流行往往是疯狂的仆从,而“在个人中间,疯狂是罕见的,但是在集团、党派、国家和所有时代,疯狂是规律”。尼采如是说。这种疯狂的代价,梁锡华曾在《可怕的狂热》一文中描述道:政治明星在上面“手口掀动,或眉眼飞扬,下面的热潮就听命席卷某事或某方。潮之至也,死伤何止亿万”?
不过,在民主流行的地方政治明星就难于流行。这应该说是流行的进步,表明流行已经行出了救世主崇拜的迷途。现在流行影星歌星体育明星,流行减肥描眉染发,流行牛仔裤以及打许多补丁挖许多洞的牛仔裤,流行下海经商炒股票,流行游戏机卡拉OK快餐文化……毕竟是出于消费性崇拜的消费性流行,于世无大补却也无大害,在某种主流意识还试图收复失地时,民间的流行倒显示出几分天真和质朴,哪怕其间有些愚昧,也愚昧得无伤大雅。
流行的思想基础是建立在群体认同之上的。用英国小说家萨谬尔·勃特勒(SamuelButler)的话说;就是“我们这样思想,主要因为别人这样思想”。在现代社会,别人怎么想怎么做,每天都通过传媒向大众示范,形成一种无形的召唤和无声的诱惑,使无人能够生活在自足的生活中,在流行的大潮中,人的个性被催眠,遭溺毙,无论愿意与否,总不免为潮流所裹挟、所托举,要显示个性,最多只能在大同中显小异。我曾力图自流于流行之外,曾为穿一件衣服,但从实用性看,我更喜欢穿有许多口袋、既保暖又可免系领带之麻烦的中山装,但在流行以衣取人的时尚中,我不能不穿西装,也就是说不能不合时。“不合时,则不合世。”英国演员西伯(ColleyCibber)深知人在社会舞台上应该进入“角色”才有此名言。
在一定的时间段上,流行的东西常常是短命的,此所谓“各领风骚三五天”。除非是由政治明星靠高压手段强制流行,不然,“红颜”就大都薄命。鉴于此,法国导演科克托(JeanCoteau1889…1963)说:“艺术创造出某些丑陋的东西,但它们往往会随着时间而变得美观;时尚则相反,它创造出的美观东西总是随着时间而变得丑陋。”这话其实才说对一半:流行的东西尽管速朽,但朽后还能复活,如男女的长发短女变换轮回,喇叭裤的“死而回生”。
特别应该重视的是:近年时时有纳粹分子、军国主义以及专制崇拜想再度流行的迹象,他们又是集会,又是纪念,总想藉机行事,借尸还魂。
因此而知:瘟疫并未绝迹,被判死刑的“流行”还在潜行当政治花柳病被征服之后,谁能保证不会流行政治爱滋病?
Number:5191
Title:新荒漠甘泉
作者:专门夫人
出处《读者》:总第163期
Provenance:新荒漠甘泉
Date:
Nation:美国
Translator: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