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一次普通读者的心情。然后合上杂志,再假定自己是一名刚收到她的订户,再轻轻打开封面,一页一页地翻了下去……有时在街头行走,看见邮亭、书摊摆放着新到的《读者文摘》,不禁驻足其侧,细细打量那匆匆而来的顾客。及至看到他们一个个毫不犹豫地付了钱,卷起一本《读者文摘》匆匆而去的时候,心中才略觉宽慰。继而又不安起来:对于这些“忠实”、“虔诚”的读者,对于这些可爱的读者,这薄薄的48页该不会令他们失望罢!
不安了10年,不安了100多期。或许要一直不安下去。
二
办杂志要依靠作者供稿,而《读者文摘》的供稿者同读者是融为一体的。《读者文摘》创刊后,印数直线上升,来稿也骤增,每日几百件、上千件,有时用帆布袋往四楼办公室背。对于办刊初期来稿支持了刊物的人,我们是很感激的。虽未曾谋面,却是觉得十分熟悉了。
大约是1987年底,《现代妇女》杂志评选优秀稿件,总编辑小韩邀我去当评委。在那里,偶然遇到了北京《中国妇女报》的一位编辑。我接过他递给我的名片,发现名字竟是那么熟悉。
“您叫杨新连?”
“是的。”
“您过去给《读者文摘》投过稿?”
“好几年前的事了。”
我毫不迟疑地追问:“1982年,您译写的《自我放松20法》登在第8期上,对吗?”
他吃惊得不知说什么好。
我继而笑道:“您的家好像住在东四六条,现在还住在那儿吗?”
一阵畅谈之后,他又专程访问了编辑部,回去后,写成短文《薄雾中的桥》,登在《中国妇女报》上。文中写道:“我惊讶不已。要知道那时我还是个地地道道的读者,正是由于那篇文章,我的名字才第一次被排成铅字。”
那以后,我们再没见过面,也没有通过信,就像在这之前一样。我不知他还有没有兴趣翻翻《读者文摘》,但我知道,这次相遇,他不会忘记的。我也不会。
办刊时间长了,作者队伍不断更新,他们的情况不会一一记得那么清楚了。但心怀的敬意却始终未减。《读者文摘》10年,几乎没有约过一篇稿,采用的全部是自投稿。没有千百万读者的支持,《读者文摘》的发展及至生存都是很困难的。
三
每天都收到大量读者来信。评刊的、谈论生活的、报告喜讯的、诉苦的,什么内容都有。最大的苦恼是无暇一一答复他们(又不愿找局外人代笔),恐怕已伤了许多颗心。专程拜访编辑部的读者也不断。真羞于让他们坐在这简陋而杂乱的编辑室中。好在人们并不计较,尤其是一些青少年读者,亲眼见到心仪已久的编辑们的“真身”,便心满意足。虽然发现这几位编辑个个都很平凡,也并不失望,反倒觉得亲切,拉近了距离。
柜子里有一个小花蓝,里面几朵红、白、黄色的绢花,很是生动。那是一位北京读者到兰州办事,亲自送到编辑部来的。花篮代表着三个人,小纸条上写着她们的名字。他们是朋友,不在一个单位工作,都喜爱《读者文摘》。来人不善表达自己的感情,又怕打忧我们的工作,坐也没有坐,拍了张合影便匆匆离去了。去年9月全国期刊展览,我赴京时带着她们的地址和电话号码,想抽空找找她们。无奈实在太忙,未能如愿。展览期间还有一位中年读者,听说在京举行“《读者文摘》座谈会”,执意要参加,哪怕在会场外边向里望一望也行。我劝说了近半个小时,方才作罢。
我不知道这些未能如愿的读者,写信听不到回音的读者,还有众多的热情投稿而一次也没有采用的读者心中是怎样想的。我希望他们谅解,希望他们能够从《读者文摘》月刊的一页页之中,听到我们的声音,看到我们诚挚的谢意。
(作者系本刊副主编,主持编辑部工作。)
Number:5985
Title:平淡的故事
作者:邓皓
出处《读者》:总第117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如果这也算是一段故事,这故事也很平淡。
那年我念大一。十八岁。刚进省城念大学,真是觉得世界在我眼里格外的亮堂。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平息自己对自己的喜欢。
可有一天我终于陷入了自己的悲哀。
我长得不好看。个矮。面黄。牙稀。眼不大。在乡下男孩子金贵,是男娃就没人再去挑你好看不好看,只管你出工出息。所以我从没有为自己没有一张男孩子英俊的面庞伤感过。我全然不知道城里人很在乎这个。这甚至是让人活得如意的本钱。
那是学院举行诗歌朗诵会,每个班挑选一名同学参加。我能写诗,又擅长朗诵。于是我自告奋勇给报了名。没想到班主任委婉地跟我说了很多不着边际的理由后,却让班上一位好俏丽的女孩上台朗诵了。那女孩的朗诵水平自是差我一大截,于是……
我第一次惊悸地发现我之所以能保持宁静的心态生活,是因为我没有在意或发现别人对我的轻视。原本我是不曾被人在乎被人关注被人欣赏的呀!那么,我的活着实际上是依赖自悦在支撑着了!而这所有的原因便是因为我不漂亮。这使我无法不在很长的时间里心存沮丧。那时候我甚至不希冀人生再圆满我什么,只希望如果我真是安徒生笔下的那只丑小鸭便赶快长出丰满的羽毛和一对漂亮的翅膀。
终于有一天,我在学院图书室偶尔读到《读者文摘》上的一篇短文。那文章的题目是《难忘的八个字》。我起先是漫不经心地看,没想到后来我却无法抗拒一种深深的震撼,甚至那一刻我发现我这个不曾脆弱的男孩在感情上完完全全从属于一个女性。我一个人跑到学校附近的一座山上。就那么静静地沉思了一个上午。待我再下山的时候,我便只觉得天空好湛蓝大地好洁净世界好纯美了。甚至我感觉空气中都氤氲着淡淡的花香。
其实那篇文章也好平淡呵:有一位很丑的女孩,没有人去关心她去爱她,像一只孤雁她很失落也很寂寞。有一天,她的老师给她作听力测验,让这女孩站在三米远的地方听她小声的说话。老师轻轻说的一句是:“真希望你是我女儿。”仅仅是这一句,便融化了女孩心头所有的冰霜,改变了女孩今后的一生。
那一刻,我觉得我就是那个女孩了。只是尚未有那么一个老师走进我心而已。可是这是我可以笃信的啊!一如我笃信雨果笔下的卡西莫多注定要遇上那纯情美丽的艾斯美达拉一样!因为人的美丽终归是自己的心。
从此,我觉得这世界在我身上还原了一种公平。在所有人平淡地对待中生活我是一种很合理的活法。而那些轻易甚至是无由地接受生活宠爱的俊男俏女才是给世界派生出了一种不公平。他们的活法才是有些不合理。也许是缘于这种对自我认识的鼓励,这以后我居然萌发一个信念:要当一个很不错的作家因为我相信了生活原本是不拒绝任何人投靠或走进美丽的那种远远胜过人的外在美丽的人格美丽!不是吗?当我尚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作者便居然在《读者文摘》上转载了一篇《我不要介入你的美丽》的文章时,我就相信了这一点。那感觉就如同我是那个丑女孩,而《读者文摘》便是给予了那女孩鼓励的老师。毕竟呵,生活中有许多正视美丽的人能充满爱心地关注和接受别人的美丽。
……
我说过这也许算不得一段故事。即使算也很平淡不是?
Number:5986
Title:我的财富
作者:王国玫
出处《读者》:总第117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我家住在一个偏远的山村,而这个山村又是家乡赶集赴会的中心。我高中毕业后,在家门口开了一个酿皮小饭馆,每天除了成本费还能挣三四块钱,这对于一个山村女孩来说已相当不错了。
每年重阳节,家乡举办传统的跑马会,邻近乡镇的人们早早地聚在村中的赛场上,也引来了爱热闹的城里人,我的小酿皮馆生意可热闹了。有一天拾掇饭馆时,我捡到被不知名顾客遗忘的一本《读者文摘》,我从来没见过这种书,于是便好奇地翻起来。
书中的《一碗清汤荞麦面》深深地吸引了我。第一遍读完了,脑海中出现了娘儿仨由共吃一碗饭到后来一人一碗的画面;第二遍读完了,读出了老板的慈善和老板每次多加一把荞麦面给那位母亲还清债的勇气和动力,文章太吸引人了;我又读了一遍,然而这次的感觉和前两次的完全不同,我读懂了老板生意兴隆和回头顾客不绝的生意经。
我拜《一碗清汤荞麦面》中的“老板”为师,改变了我的经营方式。
酿皮是西北的特有小吃,酿皮的风味只可意会不能言传,有的人顿顿吃酿皮,久吃不愿换口味。山里人家的生活困难,酿皮是孩子最馋的食物,父母难得给五角钱尝个鲜,我由原来一个大碟改为两小碟,价格由五毛变为二毛五,或一个鸡蛋一碟,这样招来了小顾客,有的小孩隔三见五就来一回,一个月下来,我的收入增加了不少,那本《读者文摘》被识字的顾客翻成稀巴烂。
有好几次,我看见一个十五、六岁的男孩一进门先望一望桌上,然后疑惑地望望我后才坐下来吃酿皮。我感到奇怪,终于发问了:“还有什么事吗?”他才怯怯地说:“大姐,你还有《读者文摘》吗?我为了看书才来吃酿皮的。”我呆住了,虽然我很喜欢那本《读者文摘》,但没奢望过再得到一本,因为在这近乎封闭且邮路不通的山村里是根本买不到它的,想不到他是为了看书才来吃酿皮的!我不忍心让他失望,说:“再过一星期你来吧,到那时会有的。”
我决定走一趟县城,多买几本《读者文摘》过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