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徐开动,男女同学们打开一扇扇车窗,把孟骁的遗像举到窗外,让他从各个角度再望一眼学校。每当将遗像举出窗口一次,孩子们就哭喊:“孟骁,再看一眼学校吧!”
遗愿深深,别情绵绵。一个11岁的少年,怎能激起这样大的感情波澜?
孟骁生在一个很普通的家庭里,父亲孟广刚是公安派出所的一位民警,母亲是一家医院的护士。为了孩子,夫妻俩早早就拟好了家庭教育计划,并分工施教。孟骁在3岁的时候就识数百汉字,会算百数内的加减法;4岁时他已下得一手好象棋;他6岁上学,考试时几乎年年名列前茅,5年来年年是三好学生。
孟骁在书法学习上也取得成果。他从二年级开始练字,练烂了十几本字帖。他不仅多次在学校、区内的书法比赛中获奖,还于1989年以“书海云天”4个大字获得全国希望杯书法大赛优秀作品奖。
孟骁不仅聪颖过人,而且思想品德也优秀。每天中午,派代表到学校的蒸锅里取班级的饭盒,孟骁总是抢着干这种为集体谋利益的事;每当班级搞卫生时,孟骁总是抱个大扫帚干得满头大汗。他担任班级学习委员,愿同几个学习较差的同学在一起,不是把他们留在学校补课,就是到同学家里共同学习。尽管有时天黑之后才回家,但爸爸妈妈还是支持、鼓励他这样做。
1988年寒假期间,皇姑区教育局举行小学生智力竞赛活动。在各学校都是以六年级学生组成代表队的情况下,宁山路小学选拔五年级的孟骁上擂台。孟骁既兴奋又荣耀,把知识广泛的竟赛题目记得滚瓜烂熟。就在出征前夕,他突然在滑冰场上倒下,他向陪伴他的爸爸说:“爸,我腿疼!”经医院诊断,他患的是右股骨下端成骨肉瘤,就是骨癌,需做高位截肢。孟骁的父母听罢,犹如晴天霹雳,眼睁睁瞅着半爿天塌了下来。
孟广刚夫妇决定到北京进行治疗,而孟骁挂牵着智力竞赛的事,他哭着哀求爸爸:“爸爸,让我参加完竞赛再治病吧。”爸爸安慰他:“你不是立志要上大学吗?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你需要放弃这次活动。”
1989年2月,爸爸妈妈带着孟骁,冒着寒风赶到北京,住院押金要2万元,孟广刚再从北京跑回沈阳,求亲戚找朋友,凑够了这份救命钱。
为了保全住孟骁的一条腿,医生为他做了灭活再殖手术。就是将病段骨头连同瘤子锯下来,经过剔、泡处理后再接上。这需做4个小时以上的大手术,术前要做全麻。孟骁担心全麻后损伤智力,影响将来学习,他恳请爸爸妈妈和医生,不要施全麻。麻醉师说:“那样在手术时你会感到痛苦的。”他摇摇头,表示不怕。
手术后的痛苦是难忍的,忍受不住了,他轻轻地向爸爸叫一声“爸,我疼……”爸爸说打一针杜冷丁吧。他摇摇头说:“不!”他说他想老师,想同学。他总问:“爸,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学校去?”疼痛稍稍缓解他就读书,并很快将五年级下半年的文化课提前自学完了,又开始学习六年级的课本。遗憾的是第一次手术未获成功,癌细胞继续蔓延,只得再做高位截肢手术。孟骁得知这消息后,痛苦极了!他恨老天爷不长眼,让他不能健康地生活下去。他画了一张老天爷不长腿的漫画,报复老天爷。他爱惜伴他度过了10个欢乐年头的右腿,他在上手术台的前夜,从腿上撕下一块干皮珍藏在眼镜盒里。第二次手术开始,他仍然坚持不做全麻术,在清醒中尝尽痛苦。
孟骁做第二次手术和怀念师生的消息传到学校,年轻的女教师韩浩顺和全班同学立即捐集300元钱资助孟骁治病。随着,一个救治孟骁的捐款活动就在宁山路小学展开了。这消息又传到许多所小学,有十来所小学的师生捐款,共筹集了3100多元。这次捐款活动又扩展到社会,孟广刚所在单位、皇姑区公安分局以及数十位不相识的同志,都给在危难中的小“智慧星”解囊,把对孩子的一片深情寄向北京。
学校派老师和同学来北京看望孟骁,使消沉的孟骁快活、振奋起来。老师给他送来《强者之歌》,三叔给他送来《如果你能看到我所听到的》,这些描述残疾人艰苦奋斗的书籍吸引着他,激励着他,他向爸爸说:“我要像盲人汤姆·萨利文那样生活。我还要上大学,请爸爸在北京给我买个新书包,出院后给我安上假肢,我骑自行车上学。”他能拄拐走路后,总去书店买书。一次他和爸爸在去新华书店的公共汽车上,中途上来一位老奶奶,孟骁立即把座位让给老奶奶。全车厢的乘客都看到了,一束束被感动的目光投射到这个残疾少年身上。
孟骁治疗的医院在美丽的西山脚下。一天,病友们告诉孟骁,山顶上有座破庙,庙里有一块石碑,碑文字迹秀丽。他让爸爸买板刷、墨汁,让妈妈帮他裁好宣纸,一切准备好后,让爸爸妈妈陪他上山。爸爸背他来到山上,把他抱到丈余高的石碑底,孟骁兴奋地欣赏碑文,突然惊喜地叫道:“乾隆御笔,太好了!”爸爸妈妈给他打下手,他亲自涂墨汁,贴宣纸,轻刷轻按,把碑文拓印下来。
然而命运对一个求知欲强烈、品德优秀的孩子太不公平:1989年8月末,医生将一个不幸的消息告诉孟骁的父母:癌细胞已扩散到孩子的肺部,一切治疗手段都无法生效了。
孟骁出院了,同病房的胖奶奶、医院的护理员、护士阿姨和病友们都送来纪念品。孟骁以为自己的病情好转了,高兴地合不拢嘴,还告诉奶奶、叔叔、阿姨,他一定找一个学习假期来北京看望大家。大家刚把他送走,便都低下头,难过地哭泣。
列车北驰,孟骁望着车窗外的绿野,掩不住心头的兴奋,他拉着妈妈的手说:“今天正赶上新学年开始,我回去就上学。”
但是,他的这个愿望是无法实现的。回到家后,爸爸妈妈以需要稳定病情为理由,告诉他不能上学。为了尽快稳定病情,孟骁大剂量吃中药、西药。有个偏方是喝鸭子血,为了尽快上学,孟骁把眼一闭就把血喝了下去。
一个多月后,孟骁又被送进医院,他预感到理想破灭了,他躺在病床上,流着泪写了一首诗:
奉天有孟童 身患骨瘤症
截掉一条腿 化疗受折腾
有泪不能哭 精神实悲痛
四处再求医 回到沈阳城
何日复原气 求学不是梦
住院后,孟骁的病情日益严重,由于癌细胞布满肺叶,他经受呼吸困难的折磨。病危期间,他低声地向医生求救:“阿姨,救救我,我不该死呀!”他稍感疼痛缓解就让妈妈去找舅舅,他要向舅舅学日语。
临去世前,孟骁撒娇地把爸爸叫爸咪,把妈妈叫妈咪,说:“爸咪、妈咪,我是想做最听话的好孩子,不知道做到没做到?”
爸爸抱住孟骁,激动地说:“做到了,你是天下最听话的孩子!”
孟骁看着爸爸妈妈哭了,他强做出笑容给爸爸妈妈看:“爸咪,妈咪,别哭,我能好,你们看,我就在笑嘛。请爸咪给我做假肢,我将来上辽宁大学。”
孟骁困倦了,他向爸爸说:“爸咪,我困了,我睡一会儿觉可以吗?”
爸爸说:“睡吧,儿子。”
孟骁拉着爸爸和妈妈的手,恳求着:“都别走,我是你们的好孩子……”他在不断地低叙中躺在爸爸怀里睡去,永远睡去,一颗小星过早地逝去了。
为了满足孟骁的遗愿,省假肢厂的领导和职工加班制作假肢,免费赠送给酷爱学习的孟骁,愿他肢体完整地走向那个世界。按照孟骁的遗愿,灵车载着孟骁向母校做最后告别后,又特意来到辽宁大学。车停在校门前,司机再次“嘀嘀”鸣笛,庄严地告慰孟骁:来到了你心中向往的圣地!生活在这所校园里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你们可曾知道,小你们10岁的一个叫孟骁的弟弟,他短暂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获得你们今天所享受着的幸福!
灵车继续驶去,灵车后跟随几辆送灵的客车,客车容不下的一群同学,他们蹬着自行车,冒着凛冽的寒风,奔驰在后面……
Number : 8429
Title :广告里的学问
作者 :唯忠
出处《读者》 : 总第 108期
Provenance :世界知识
Date :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朴实无华 美国密勒啤酒刚开始做广告时,以豪华的场面作广告背景,外包装用金纸,看上去同高档香槟差不多。后来发现,这种广告宣传给人的印象是:它是一种价格较高的女性饮料。其实密勒啤酒的价格并不贵。于是他们改头换面,去掉了包装的金纸,电视广告中原先那漂亮的小姐也不见了,代之出现的是一群劳累了一天的锯木工跑到酒吧间快活地痛饮密勒啤酒。尽管密勒啤酒的成分丝毫未变,但这种朴实无华的广告却使它销路大开。
联想效应 电视广告一般都是有说有唱,或有文字说明,但日本却有这样一个广告:寂静无声的电视画面上,突然由上而下闪出一个手捧仙桃的佛像,一连闪现几次,却没有任何解说和文字,让人一时摸不着头脑。但当人们在街头上发现了新上市的产品佛桃牌维生素补药时,立刻联想到电视中曾出现过的那个有形无声的捧桃佛像。于是,这种由电视广告和街头广告相互配合所产生的联想效应,便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心理效应 1963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发现自己的产品在芝加哥销路受阻,便立即委托瓦特·汤姆逊广告公司为其设计一个新的广告,以振兴销路。瓦特公司通过调查发现,芝加哥城当时出现了一股追求新奇的热潮,无论是生活方式,还是消费方式,人们都力求出新。针对这一情况,瓦特公司设计了一句响亮的广告词:“只有福特汽车才能适应芝加哥日新月异的变化。”这句话顿时引起大众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