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完这封信后,请你到我们的卧室去,你将看见我躺在床上,但这将是第一次在你走近我时,我的眼睛不会睁开。
“啊!我多么希望死不要让我的容貌变样,以免在你的记忆里留下丑陋的形象!
“死的决心我早就下了。我在卫生间的小橱里藏了一个小瓶,现在你将在床边发现它……”
正在这时,书房门突然被打开了。吕西安·朱塞朗出现在门口。“你想想看,我竟然忘了带钥匙!”他有些烦躁地说。然后,他走近写字台。“你在那里做什么,索兰格?”他问妻子。年轻的女人把自己写的信藏在身后。
“没,没做什么……”
“你说谎!”吕西安一把抓过信。
“请求你,别读它!挺可笑的,只不过是个草稿……明天我再帮你写一封更好的!”
吕西安皱起眉头,一脸紧张的表情,逐字逐句地读这几行绝望的文字。末了,他压低嗓门问:
“这,这……你,你写的?”
“是的。”
吕西安迈开腿,几步冲到书房门口,跑进卫生间,慌慌张张地打开小橱。
索兰格倒在地上,放声大哭。当丈夫把她扶起来时,她发现吕西安的手里拿着一个带红色标签的小瓶。
“索兰格!你说话呀!回答我!……这封信……”
妻子点了点头。
“索兰格,你写的都是真话?……要不是我偶然返回来……”
妻子深深地叹了口气,又点了点头。吕西安跪在她的面前。而索兰格只是轻声地说道:“也许,你还得重新把它加工一番……信写得不美,也没有文学味……可是你看,这是真实的感受!”□
Number : 9773
Title :欧洲饮酒拾趣
作者 :妮娜
出处《读者》 : 总第 193期
Provenance :中国消费报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法国人几乎天天喝酒,中午喝,晚上还喝。法国人一般从7—8岁就开始喝酒,一直喝到去世。有些善饮的人能识别100多种酒。
法国人虽然经常喝酒,但一般量不大且不喝烈性酒。在法国一般只有两种人喝烈性酒:渔民和艺术家。有人戏言,正是喝了苦艾酒才出现了著名的法国印象派画家。
▲一般说,英国人都喝酒,但有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大多数人通常在晚上6时之后在家喝威士忌酒。他们往往单独一人,穿着睡衣、拖鞋,守着壁炉喝酒。另外,喝葡萄酒在英国是军人和骑士的传统。
▲意大利人饮酒由来已久。其特点是:一边喝酒,一边闲聊。意大利人只要喝上酒,就聊起来没完没了。
▲瑞典人喝酒有个习惯:当生活中出现需要冒险的事时,就喝酒壮胆。瑞典人喝酒还因为不愿生活平淡无奇,因为一旦喝醉,便能“梦游仙境”。
▲芬兰人经常畅饮,并喜欢单独一人喝闷酒。为了省钱,芬兰人常驱车去俄罗斯喝酒,或者乘船沿波罗的海漫游。哪儿酒便宜,就在哪儿喝。船员则常常把喝得酩酊大醉的芬兰人送回岸上。
▲波兰人崇拜伏特加,他们把伏特加和葡萄酒混合在一起喝。他们称这种混合酒为“汤”。“汤”可以凉着喝,也可以加热后喝。波兰人随时随地喝酒,他们上班喝,回家喝,在浴室里喝,甚至在推土机驾驶室里还喝。
▲德国人是举世闻名的啤酒迷。他们纵酒狂饮,端起一杯杯芬芳扑鼻、泡沫四溢的啤酒一饮而尽。当他们喝完让人难以置信的大量啤酒后,便在微醉之中载歌载舞。
▲俄罗斯人饮酒历史悠久。在苏联时期,伏特加是他们唯一的“安慰”,即使现在也没有什么酒能替代伏特加。
至于饮酒时的下酒菜,英国人喜欢甜食;德国人喜食灌肠(有1456种之多);爱尔兰人爱吃土豆;俄罗斯人有什么吃什么。法国人到俄罗斯,见到俄罗斯人喝白兰地时吃酸黄瓜惊叹不已。□
Number : 9774
Title :乌鸦与小乌鸦
作者 :列夫·托尔斯泰
出处《读者》 : 总第 194期
Provenance :金库小品文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在大海的中央有个小岛,一只乌鸦就在这里筑巢。小岛很小很小,在雏鸦破壳而出后不久,乌鸦便无法为自己和雏儿觅得足够的食物。于是老乌鸦便决定回到大陆。
乌鸦用爪子抓住一个雏儿,带着他飞越大海。然而,路途遥远,老乌鸦飞得很疲倦了,他慢慢下降,翅膀拍打得也越来越慢。
老乌鸦问小乌鸦道:“要是我变得衰老不堪,而你却长大成人,强壮有力,你会不会照顾我,把我带来带去?你把实话告诉我!”
小乌鸦很快地回答道:“我会照顾你的,爸爸。”因为他怕老乌鸦会把自己丢在大海里。
乌鸦继续飞行,可他越飞越累。
“我的儿子没说实话,”他想,于是松开爪子,使雏儿跌落下来。小乌鸦跌落于波涛之中,立即淹死。老乌鸦又飞回小岛。
在他养精蓄锐、重又感到强壮之时,又携带他的第二只雏鸦飞越大海。可他又飞累了,累得几乎无法振翅飞翔了。
他又对第二个雏儿提出同样的问题,而这第二个雏儿也由于怕被淹死而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会照顾你的,爸爸!”
可他的爸爸不相信他。在老乌鸦筋疲力尽之际又松开了爪子,他的第二个孩子也葬身于大海之中。这样在小岛的窝中剩下一只小乌鸦了。老乌鸦携带起他的最后一个雏儿飞越大海。
“儿子,”他问道,“我老了,你会喂我照顾我吗?”
“不,爸爸,我不会这样做的。”小乌鸦回答说。
“那为什么呢?”老乌鸦问。
“要是你老了,我长大了,我会有自己的窝,要养活和照顾自己的雏儿。”
“他说的是实话,”老乌鸦想,“他要筑自己的窝,养育自己的孩子。”
老乌鸦用尽最后的气力往高处飞翔,拍打着翅膀,带自己的雏儿飞越波涛汹涌的大海,稳妥地来到了陆地。□
Number : 9775
Title :趣说散文
作者 :冯骥才
出处《读者》 : 总第 193期
Provenance :散文
Date :1997。2
Nation :
Translator :
一位年轻朋友问我,何谓散文?怎样区分散文与小说和诗歌?
我开玩笑、打比方说:
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就像散文。
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就成了小说。
一个人给大地弹射到月亮里——那是诗歌。
散文,就是写平常生活中那些最值得写下来的东西。不使劲,不刻意,不矫情,不营造,更无须“绞尽脑汁”。散文最终只是写一点感觉、一点情境、一点滋味罢了。当然这“一点”往往令人深切难忘。
在艺术中,深刻的都不是制造出来的。
散文生发出来时,也挺特别,也不像小说和诗歌。小说是想出来的,诗歌是蹦出来的;小说是大脑紧张劳作的结果,诗歌却好似根本没用大脑,那些千古绝句,都如天外来客,不期而至地撞上心头。
那么散文呢?
它好像天上的云,不知由何而来,不知何时生成。你的生活,你的心,如同澄澈的蓝天。你一仰头,呵呵,一些散文片断仿佛片片白云,已然浮现出来了。
我喜欢这样说散文:
它是悟出来的。□
Number : 9776
Title :烈火的轻云
作者 :徐鲁
出处《读者》 : 总第 194期
Provenance :恋曲与挽歌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雪莱对大海情有独钟,却不会游泳。有一次,他和友人在意大利中部的亚诺河里沐浴,不小心滑进了深水里,像一条海鳗似的沉了下去。但他却并不紧张,仿佛压根儿就不打算再从水里浮出来。友人大叫着救他起来,他却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说道:“没有什么,我常常到水底去探索,因为真理和答案就在那儿。其实再过一会儿,我就找到那个真理和答案了……生命是一个大神秘,死亡才是揭开这个大神秘的唯一途径。”
不久,他的话得到了应验。他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揭开了那道黑色的帷幕。那是1822年7月8日,一个写进了文学史的日子。这天,原本十分美丽和平静的意大利司沛契亚海湾,一反常态变得窒闷和酷热。突起的风暴掀起了排空的巨浪,吞噬了一只树叶般的小帆船。这只小帆船正是诗人雪莱和他的朋友拜伦一起购置的“唐·璜号”。雪莱刚乘着它访问友人回来。他曾经那么艰苦地探索过这个世界的奥秘,现在,一阵狂风就把他从这个世界上卷走了。这个令人惊骇的消息,使拜伦和其他朋友们都难以置信。他们搜索了所有的海岸,既找不到小船的碎片,也没有看见人影。几天之后,人们才在一处海湾发现了他的遗体。他的上衣口袋里还装着同时代诗人济慈和希腊诗人爱斯基拉斯的诗集。他的遗体在海边火化了。拜伦等好友为他送别,他们把乳香、盐和酒精撒向燃烧的火堆。拜伦难过得失声痛哭。据说,雪莱的骸骨烧了3个钟头,但他那颗心脏却依然完好。人们说,这颗心是金子铸成的。友人们小心翼翼地把它掩埋在“永恒的城市”罗马,并在他的墓碑上刻下了他生前所喜欢的莎士比亚的《暴风雨》中的诗句:
他并没有消失。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化成了富丽而珍奇的瑰宝。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雪莱”这个名字虽然已经十分古老和遥远了,但它却是永远和自由、平等、仁爱以及抗争、反叛……连在一起的。他那短促的生命,就像一只啼血的夜莺——不,是一只在高远的天空中飞翔和歌唱的云雀,苦苦地呼唤过光明和仁爱;又如一片烈火中的轻云,迎着那冷冽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