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颂 阎连科(完整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风雅颂 阎连科(完整版)-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张照片,还是嗅觉灵敏的记者,赶到现场抓拍了这一张。我是教授,可我像农民样在大风中袒胸露臂,大汗淋漓,胳膊挽着学生们的胳膊,背景是洞开的学校大门和大门上方由一个如皇帝样的伟人题写的清燕大学四个镏金大字,面前是被风吹起的一片柴草树叶,左边是学生的队伍和长龙汽车阵,右边也是学生的队伍和长龙汽车阵。在这样的背景中,我挺胸而立,脖子梗直,表情肃然,目光炯炯,如一尊英雄的塑像立在人群中,雕在学校的大门前,使那一瞬间,成了我杨科的一个永恒,成了第二天京皇城大报、小报和互联网上共用的一张照片。
  我看到那照片时,已经是第二天临近中午。前一夜和同学们一道在风沙中战斗站立至下半夜的两点半,直到风止土落,沙尘停飞,同学们才都解散回校,洗澡休息,我也才回到家里,悄悄地钻进厕所冲了冷水澡,一觉睡到上午11点。起床后看见茹萍在茶几角的一叠报纸上放了一张纸,那纸上有她写的一句话--你成英雄了,校领导接见你时,可以让他们出钱出版你的巨著了。
  我看着那句茹萍略带嫉妒、指桑骂槐、说东道西的话,愣了一会儿,拿起报纸,便轰轰隆隆看见报纸上发表的我带领学生抗击风沙的巨幅彩色照片与整版的消息和报道。报道的题目是《清燕大学师生用人体长城抗击沙尘暴》。报道的内容分四个部分,分析了京城沙尘暴与内蒙古沙漠的地理根源,与今天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根源和政策偏颇。并用半亩地的篇幅,赞扬了清燕师生用肉体抗击沙尘暴的象征意义,称我们大家是这个时代真正的知识分子和精神英雄。我看着那文章中一句接一句的赞美和歌颂,内心的惬意挣挣跳跳飞出来,晶晶莹莹满屋子冲撞和飘动。忽然间,我人也因此变得轻松和快乐(轻佻和浅薄),又一次极想走到校园人多的地方唱一首歌,极想站在哪儿吼上几嗓子。
  我匆匆洗把脸,穿上衣服,拿好报纸就从家里走出来,到楼下意外地发现气象如雨过天晴般。昨晚还风沙满天,昏天黑地,可第二天却阳光灿烂,万里无云。学校里的各个地方都有扫垃圾的清洁工,都停着装满沙土的垃圾车。空气中有股刺鼻腥甜的沙土味,还有风断树枝的木汁味。抬起头,把目光搁到路边的树冠上,看到每棵碧绿土灰的枝叶间,都有白花花的断茬和还挂在半空的断树枝。原来吊在半空的虫包全都不见了,路上的裂缝,也全都灌满了来自千里之外的黄沙和尘土,走上去脚底吱喳发痒,像大地在挠着他的孩子的脚心儿。我心里得意畅快,脚步轻似蝶飞,见了谁都想和人家说上一句话。见了一个正扫地的中年清洁工,我说你好,你在扫地啊。人家怀疑地四处看了看,又回头朝我点了一下头。我说今天的报纸你看没?人家怔一怔,又朝我摇了一下头。我又朝前走,碰到一个女学生,对人家笑了笑,把她拦下来,说今天的报纸你看没?
  。
  第25节:4。绵蛮(2)
  那学生怔怔地望着我。
  没看就算了,我说,你昨晚没有参加学生们的抗风拒沙吧?
  她朝我点了一下头。
  我是中文系的杨教授(我没说我是副教授),我说你回去看一下今天京城的任何一张报,那些报纸都用整版的版面,登了咱们学校师生抗击沙尘暴的事,发的照片和十六开的杂志一样大。
  那女生莫名地点点头,从我身边走掉了。我望着她的背影看一会,又看到一个走来的男生慌忙问他说,哎,同学,你们班订没订报纸?见一个教职员工慌忙对他说,你快回去看看报纸吧,一整版都登着我们学校的事。见了一个小孩子,蹲下来摸摸人家的脸,说还没上学吧?快长大念,念了书,你就可以读报认字啦,就可以明白清燕大学发生什么事情啦。
  为了能和更多的人说说话,告诉人家报纸上的事,我朝系里去时有意绕了两个弯,最后到系里径直去了系主任的办公室,看见主任坐在办公桌前,桌子上放了《皇城晚报》、《京城青年报》、《环境保护报》、《国土资源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城市建设报》,七七八八,繁繁杂杂,不知道那些报纸都是从哪里坐火车、乘汽车地到了系主任的办公室,齐整整地摆在他的办公桌子上。而且每一张报纸上,都是我带领学生抗风拒沙的那张大照片,都是报道清燕大学昨夜组成人体长城抗风拒沙的事,有的题目是《名校抗风沙,忧虑在哪里?》,有的是《人体难抵风,精神可做山》,还有一家报纸,那照片上方的通栏标题干脆是《伟大!伟大!伟大!壮举!壮举!壮举!》。这一夜间,突然出现的一片儿一堆的照片和报道,如同寒冬腊月,一夜间春来乍到,百花盛开,让人不敢相信,不能接受,又不能不相信,不能不接受,使我感到头晕和清醒,骄傲和惭愧,羞涩和自豪。于是红着脸,兴奋地站到主任的桌子前,说程主任,我们中文系在昨天立下头功啦,真正抗风拒沙的都是咱们文科的学生们,文科中冲在最前的是咱们中文系。
  系主任抬头看着我,脸上疑云重重,像一块黄中带青的布。
  我说系里应该给学校打报告,请求给大家记上集体一等功,给学生们都发一笔奖学金。
  系主任把那些报纸收起来,整整齐齐放在桌子上,起身望着我,像我是从门外闯进他办公室的一只猴。
  我说是真的,报纸你都看到了,学校和国家教育部肯定会表彰咱们文科的学生们,会给咱们中文系一大笔的奖金或者课题费,或者文课研究工程费。说程主任,我别无他求,如果给钱了,我只希望系里能把我的专著当做一部重点来出版,报国家学术成果奖时,能首先考虑我的《风雅之颂》这部书。
  我说程主任,我说了半天你怎么不说一句话?
  我说,你别这样看着我,像我杨科脑子有病样。
  说真的别这样看着我,好像我脑里进了水。
  他便把他的目光收回了,把桌上那一叠儿报纸卷在胳膊弯儿里,说杨教授,咱俩到校长那儿去一趟。
  --校长让我去找你,正好你来了。
  --快走吧,校长在办公室里等着你和我。
  我俩也就出门了。
  他前我后,走出办公室时,碰到所有的学生都用赞许钦敬的目光望着我,像望着凯旋归来的凯撒大帝样,目光里湿漉漉的敬重和红粉粉的幸福,如同信徒突然遇到了教宗、又不相信自己会遇上教宗般。我说今天的报纸你们看了吧?他们点个头,又对我说电视新闻也播了,网上铺天盖地都是这样的新闻和照片,铺天盖地都是对我们的颂赞和致敬。我便像父亲样,拿手去一个女生的头上摸一下,去男生的脸上摸一下,或者拍拍他们的肩,表示说一切都才刚开始,非凡的还在后边呢。
  我就那样被同学们的目光簇拥着,从系里走出来,跟着程主任,到了校长的办公室。穿过校园时,像英雄穿过一片掌声样,所有的目光都是热乎乎的羡慕(还有嫉妒)和称颂,所有的问候都是滚滚烫烫的亲切和敬重。到了学校办公大楼的楼梯上,开电梯的姑娘见了我,慌忙从她那儿抽出一张报纸打开来,神秘地看一眼,吃惊地瞟着我,脸上立马红光灿烂、滋润祥和,有一种冲动想要做什么(也许是想让我签名吧),可犹豫一会儿,又被她自己的理性克制了(其实她没必要克制自己的,让我签名我一定会签的)。
  第26节:4。绵蛮(3)
  从电梯里走出来,我看见她在为没有实现她的冲动而后悔,脸上的遗憾像涂在她脸上的一层粉。校长是在办公大楼八层的最里边,走廊上墙壁雪白,寂静宽厚,地面上铺的进口大理石石材,乳白温顺,踩上去像踩在棉布上。说句实在话,在清燕大学20年,今天到校长的办公室是我平生第一次。我有些忐忑不安,激动不已,手心冒汗。在那寂静的走廊里走着时,我像一个人走在去朝拜皇帝的宫廷里。好在程主任在我前边带着路,到校长的办公室前敲门时,他还回头笑着望了我一眼。
  我明知故问地说,校长叫我有什么事?
  程主任笑了笑,说这走廊上有甲醛的气味你闻没闻见?
  我说到底什么事?
  他说这甲醛的气味太浓了。
  然后我们就敲门、推门进去了。校长的办公室果然如同校长的办公室,完全和校党委的会议室大小一模样,有三个家用客厅那么大。靠墙的地方全都是书架,书架上摆了各种书籍和资料,黄色牛皮纸的档案和棕色的硬壳文件夹,一个挨一个地挤在书架上,像图书馆的书籍样你挤我、我挤你地每本书都挤得只见骨头不见肉。我站在门口儿,瞟一眼那书架,又瞟一眼沿着书架三尺远近摆的一圈儿兰花、橡皮树、巴西木和我说不出名的花花和草草,再看看花草往里一圈儿,围着的进口沙发和沙发前的写字台,以及写字台上的文件和报纸,笔筒和茶杯,卡通书和台灯,订书机和指甲刀,台历和餐巾纸,电话和告状信,还有校长看见我和程主任的表情和沉默。他坐在写字台前的转椅上,看了一眼我们俩,把正看的一张香港的英文报纸丢在桌子上(像丢一张擦过嘴的餐巾纸),然后就那么半冷不热地看着我们俩。因为离得远,我没能看清他看的报纸版面上是什么文章和内容(我的英文单词本来也和农民的贫瘠薄地样),但却相隔几米远,看见了报纸上清燕师生抗击沙尘暴的那张大照片(天呀,这新闻快得和跑马占地样),然后再看老校长的脸,就看见他的沉默黑黑乌乌,如谁在他脸上涂了一层砖厚铁重的漆。
  张校长,程主任轻声说,杨副教授来了。
  校长打量了一下我。
  报纸也都找到了。程主任说着,过去把那一叠儿报纸放在了校长的办公桌子上。
  --我走吧,有事你再跟我打电话。
  程主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