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鲸闯天关
在学术象牙塔里,有一些专门研究财务和金融理论的教授,长期以来一直想把股票市场的秘密挖掘出来。他们把自己关在研究室里,埋首工作,绞尽脑汁地建立各种市场模型,目的就是想知道股市到底是怎么运作的。他们把搞出来的理论公诸于世时,总会大张旗鼓,自鸣得意一番,因为终于弄懂股市为什么会动了。虽然有这些个理论来解释华尔街的运作,但还是有很多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每种说法都有人赞成,但也都有人嗤之以鼻。
这些关于市场的理论,大部分都无聊的要命,而且一点都不像实际的金融市场那样充满动感。其中有种理论认为,股市不论在什么时候都是非常理性的,但也有一种说法是,长期来讲,投资行为不过是随机漫步罢了,并没有什么既定的目标可言。不管你赞成效率市场假设也好,或是随机漫步理论也罢,反正有关华尔街的学术研究,只有一件事是确定的,那就是大多数关在象牙塔里的那些财经教授,根本一点都不清楚华尔街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这里有个很好的例子,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这么说(特别是认为股市很有效率,而且永远都非常理性的人,更是如此)。
很多年以前,海洋世界(Sea Wodd)还是股票上市公司。该公司位于加州南部,是以水上活动为主题的游乐园。很多父母在周末天气好的时候,都会带着孩子来这里玩,相当受到民众的欢迎。这个游乐园有几个主打的表演节目,主角有两个,一个名叫夏沐(Shamu),是一只杀人鲸,另一个叫做欧卡(orM),也是一个杀手级的家伙。这些节目如果受民众欢迎,公司的股价就会上扬,如果观众不喜欢,那么股价就会下跌。这里和其他的娱乐业一样,到这儿来玩的游客人数多寡,会直接影响到公司的利润。今天,海洋世界已经成了某家大公司的一小部分而已。不过,我们刚刚说过,这家公司在好几年前是独立经营的。
故事是这样的,在70年代中期,华尔街有几个交易商对海洋世界的经营并不看好,因此他们就对该公司的股票看空。他们认为,来主题游乐园的游客不断减少,可见里头的表演节目已经是老套了,越来越不能吸引人。对短线交易商来讲,如果对上市公司的营运情况看坏,就会对公司的股票“放空”。意思就是说,这个交易商会借股票来卖,然后希望过几天股价下跌的时候,能以较低的价格把它们买回来。而这两个价位之间的差别,就是交易商放到口袋里的利润。
话说这两个交易商因为不看好海洋世界的前景,对该公司的股票也没好感,于是就在市场上卖空了5万股该公司股票,他们心里想,希望这笔交易能让自己嫌到钱。不幸的是,该公司的股份在很短的时间里竟然大幅翻升,也就是市场的走势突然变了方向。于是,这两个交易商马上就面临了大量的亏损。事实上,有一天该公司的股价竟向上跳升了4美元,让他们在一天里头就损失了20万美元。于是,其中有个交易商赶紧拨了个电话给他的伙伴,因为交易出现了亏损,急着需要求救。
他在电话里说:“喂,彼得,我们卖空了5万股海洋世界,今天涨了4块钱,妈的,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彼得回答:“等一下,我待会儿回你电话。”
话刚说完,彼得拿起电话,打给一个认识多年的老朋友,这个朋友在华尔街的一家经纪商做事,海洋世界的股票过去就是由他的公司负责承销的。
打完后,彼得回电话给伙伴,只丢下一句话,“欧卡病了!”说完马上挂掉电话,等着看市场的反应。果然,市场有了反应,而且情况颇为夸张,海洋世界的股价像海里的鱼群急着抢食般地快速下跌,市场一片慌乱,股价原来还大涨4美元,但一下子突然由红翻黑,反倒下挫了5美元。
彼得的伙伴这时候又打了电话过来:“我们回补丁空头部位,但在底部又买了2万股,现在该怎么办?”
彼得听了,回说,“等一下”然后又挂掉电话。过了一下子,他打回给他的伙伴,告诉他:“糟了,有坏消息,欧卡的情况好了。”
话刚说完,股价果然开始急速反弹,当天收盘的时候,海洋世界是以红盘作收,而彼得和伙伴两个人当然也赚了钱。
记住,下次听到人家说市场是很有效率的时候,就把它当成是华尔街的一个笑话吧。
六、Greed Gaming; and Trickery 尔虞我诈的华尔街 2
鱼与熊掌
投资银行业(inveshent banki26)是一种靠人际关系来维持的行业。从事这一行的人,虽然必须依赖经纪商和交易商来做生意,但彼此之间毕竟是不同的。投资银行所做的业务,主要是协助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以及进行企业购并计划,调整公司的营运结构,并提供各式各样的金融服务给客户。他们可以在华尔街呼风唤雨,因此算是里头的灵魂人物。
在华尔街,人和人之间经常是处于敌我分明的对立状态,当投资银行的利益和客户的利益相互冲突的时候,双方就会壁垒分明,没有妥协的余地。举例来说,假定有家银行想拉某个客户来作生意,但这家银行恰巧又和这个客户最大的竞争对手有生意上的往来,那么,这家银行想拉新客户来增加收益的想法,就很可能无法达到了。有时候,客户曾指名某家银行来处理业务上的计划,但偏偏这家银行接下这笔生意的话,经常就会失去原来的重要客户。简单来讲,华尔街先天上就存在着很多冲突,而且不管如何解决,都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感到满意。
我们来看个实际的例子。在1995年的时候,拉斯维加斯的亿万富豪柯寇瑞(Nrt Kerkorim)有意购并整个克莱斯勒(ChvslerO四Dration)集团。这个商业巨子是靠经营赌场和投资电影而发了财,他看上了贝尔斯第思斯和其他几家纽约的大型商业银行,希望能透过它们来为这笔高达228亿美元的计划找到财源。如果作成这笔交易,那么这件并购克莱斯勒的案子,将是美国有史以来规模第二大的购并案,金额之大,和当初科魁罗集团(Kohlberg,Kravis&肋berts)以250亿美元购并纳贝斯克(刃R N咖肥)的案子几乎不相上下。不过,根据报道指出,克莱斯勒当时就很清楚地把话讲明了,谁帮柯寇瑞的忙,谁就是克莱斯勒的敌人,并且会切掉和他们的生意关系。克莱斯勒是全美第三大汽车制造商,因此和投资银行有关的业务量十分惊人。毫无疑问,华尔街有一大票银行想把那么庞大的购并计划抢过来作,原因很简单,除了收取的费用会多得让人吓一跳以外,完成计划之后,对公司的声望也是大有帮助,等于是免费作了广告。不过,贝尔斯第恩斯和纽约的银行却都打了退堂鼓,因为他们不希望因为接下这个案子,而和克莱斯勒那么有权有势的客户扯破脸。其实,当时73岁的传奇人物艾科卡(LeeI枷c吩)也被柯寇瑞请来帮忙,但还是没有银行想和克莱斯勒作对。
有位摩根史坦利的主管也说了一段类似的故事,这件事和福特汽车(Ford)以及通用汽车(Generd ME01hrs)之间的冲突有关,而摩根史坦利这家历史悠久的公司,则硬是被夹在中间,如果想知道华尔街究竟是怎么运作的,那倒是可以从这个故事看到不少端倪。
这个主管回想着那时候的情况,故事是发生在50年代。当时福特汽车是全美第二大的汽车制造商,但仍然不是股票上市公司。这家公司虽然一直被视为资本主义的象征,但在亨利福特(Henry Ford)发明大量生产的方法以后,将近40年的时间里,都没有让股票上市。50年代,福特家族的人仍然控制着大量的股权,但他们打算把一部分股票卖给大众,以便享受一下祖先辛勤工作所获得的成果。如果能把部分股票卖掉,那么福特基金会(F、ord勋undation)就可以把过去投资的心血,变成实际拿在手里的钱。换句话说,他们可以透过首次公开发行的计划而募集到很大的一笔钱。于是,福特基金会找上了摩根史坦利这家在华尔街首屈一指的投资银行,希望由他们来协助完成这项计划。
那个时候,摩根史坦利大致都是作通用汽车的生意,而平常帮福特汽车负责投资银行业务的,则是高盛公司。由于福特基金会想把一些股票卖掉,因此希望能找到最顶尖的银行来负责整个承销计划。
于是,摩根史坦利的负责人杨格(JoknYoung)便打了个电话给通用汽车的老板唐纳(Fred0)nlner)。
杨格在电话里说:“小唐,福特基金会想卖股票。小唐,是基金会想卖,不是福特公司。当然,福特公司会和基金会合作,但卖股票的是福特基金会,他们希望由我们来负责帮忙承销。”他接着问:“这对你们来讲会不会有问题?”
唐纳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了回来,语调倒很冷静,他说: “小杨,这对我们不会是个问题,但可能会让你们碰到问题。”
因此,摩根史坦利就这样退出了福特基金会的公开发行计划,就这么简单。通用汽车的主管只简单地回答了一句话,就让摩根史坦利决定不介入金额如此庞大的承销计划,而原因,就是因为这两家公司在市场上是竞争对手,这些事情就是这么搞的。就像这位摩根史坦利的主管说的,如果能和全美第二大汽车制造商的继承人作成生意,那会是件很棒的事情,但通用汽车却也招惹不起,因为他们的规模比福特更大,就是这么回事。
老实树的下场
在证券经纪这个行业里,真的是处处都有冲突存在。从这行成立以来,就一直有人问一个问题,那就是到底应该以客户的利益为先,还是应该以公司本身的利益为重?也就是说,经纪商真的和客户站在同一方,或者应该想办法让客户把钱全部掏空,然后自己趁机致富?在华尔街,不管是券商、客户,或是市场的监督机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