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游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四游记-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真,授喜玉册金文,号文始先生,位为无上真人,居二十四天王之上;统领 
  八万仙真,飞腾虚空,参侍龙驾。其家长幼二十余口,即时拔空升天。 
       至敬王十七年,孔子问道于老聃。老子曰:“良贾深藏若虚,盛德容貌 
  若愚。”孔于退而叹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龙兴风云之中, 
  吾不知其上下。老子其龙乎?” 

                    ② 
       烈王三年过秦,秦献公问以历数。遂出散关。赧王九年,复出散关,飞 
  升崑斋。秦时降陕河之滨,号河上公,授道于安期生。汉文帝时,号广成子。 
  文帝好老君之旨,遣使诏问之。公曰:“道尊德贵,非可遥问。”帝即命驾 
  诣之。帝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卒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有四大, 
  王居一也。子虽有道,亦朕民也。不能屈,何乃高乎?朕能使人贫贱富贵, 

                                                              ③ 
  子知之乎?”公乃附掌冉冉在虚空中,如云之驾,去地百余尺而止于玄虚。 
  良久,俯而答曰:“今上不在天,中不类人,下不居地,何民之有?陛下焉 
  能令富贵贫贱乎?”帝乃悟,知是神人。下辇稽首谢礼。授帝《道德经》。 
       成帝时,降曲阳泉,授于吉《天下真录》。章帝时,授于吉一百八十八 
  戒。安帝时降,授刘赦“罪福新科”。顺帝时降,授天师《三洞经录》。桓 
  帝时,降天台,授万年先《上清大宝》八洞诸经。明帝时,降嵩山,授天师 
  冠注之《新科》等经。唐高祖时,降羊角山,语言善行,唐公授命符。玄宗 
  天宝初,降丹凤门,帝亲享之兴庆宫,上又降语田同秀,以函谷所藏金甲相 
  传。又降语王元真妙真符。宋政和二年,降华阳洞天,授梁先生 《加句天童 
  护命经》。盖无世不出,先尘劫而待化,后无极而常存;隐显莫测,变化无 

① 洎 (jì)——及,到。 

② 过——过失。引申为责备。 

③ 去——离,指距离。 

… 页面 4…

  穷,普度天入,不可具述。史云:老子西升之时,五色光贯紫微。昭王令大 
  史占之云:“当有圣人西去,千年之外,声教返北,此西化之兆也”。自昭 
  王甲寅至汉永平,累千年,为绩博物志云。唐高祖武德二年,普州人告善行 
  于羊角山,见白衣父老呼善行曰:’为我告唐天子言,为老君即其祖也”。 
  高祖因立庙;高宗追尊元玄皇帝;明皇为注《道德真经》。 
       宛邱先生者,服制命九得道。至殷汤之未世,已千余岁。以方传弟姜若 
  春服之,至百年,视之如一十岁童子。彭祖师之,受其方三首。此老君、宛 
  邱之出处,开引道教之源流也。 

                                    二仙华山传道 

       一日,老君与宛邱在华山论道,忽清风一阵,吹入堂中。老君谓宛邱曰: 
   “君知此风乎?”宛邱曰:“似有异人来此。”老君曰:“吾观仙箓,李铁 
  拐将欲成道,今日之来,乃铁拐问道也。即命二童候于山下。二童甫至,忽 
  见一人仙风道骨羽服,飘飘而来。二童趋近问曰:“君得非李先生乎?”李 
  曰:“是也。君何以知我?”二童曰:“吾奉老君命,迎君于此。”先生暗 
  喜曰:“老君知我,谅必于道有缘也。”乃向前行礼称谢,遂同二童登老君 
  之堂。 

                                   ① 
       但见老君在上,毫光照曜 ,景星庆云。肌肤绰约,似闺中之处子;精神 
  充溢,犹襁褓之婴儿。次观宛邱,童颜鹤发,碧眼修眉,翩翩有道,意气融 
  融,保真气象,真天上神人,非人间凡骨也,先生趋拜,二仙答礼命坐。先 
  生再拜曰:“弟子山野鄙人,林泉末品,太池欲求上达,精微未臻。来追觅 
  仙踪,仰祈觉悟,幸蒙不弃,得睹仙颜,诚夙世有缘,三生有幸,倘悯弟子 
  斋宿之诚,问道之切,指迷大觉,则佩德殊深,感恩弥厚。方将拜跪,不胜 
  永怀之至,敢望坐乎?”老子曰:“居,吾与汝:至道之精,杳杳冥冥;至 
  道之极,昏昏默默。无道无所,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毋劳尔形, 
  毋播尔精,毋呷尔性,息虑营营,乃可长生。”先生闻论,心花顿开,尘情 
  冰释,再拜稽首曰:“夫仙之道,天地之道也。”转拜宛邱。邱曰:“汝名 
  在仙籍,执此操修,不日可到,何必多求。”因命二童送行。先生再拜辞别。 
  二童送至迎所,相别而归。 

                                    铁拐独步遇师 

       却说先生自华山别归,复居岩穴深林,深会老子之旨,熟思宛邱之语。 
  运道益坚,用功益力。能出阴神,四方清逸,幽人闻风兴起,相与往来,多 
  求为之徒者。 

                                                 ①  ② 
       一日先生与其徒论道,忽见祥光绕其户牖 。先生观之良久,乃曰:“此 
  气非常,必有异人降临吾室。”乃独自出斋散步。高山绝顶,见一鹰振羽高 
  岗,喟然叹曰:“诗云:‘绵蛮黄鸟,止于丘隅。’”知其所止也。此鹰独 

① 曜(y ào)——照耀。 

① 户——门。 

② 牖 (yǒu )——窗户。 

… 页面 5…

                                                                          ③ 
  立于此,诚为知止。即有清间弓矢之徒,惟嗟望耳;缯缴之巧,安能施乎? 
  奈何世人营营逐逐,争蜗角之虚名,觅蝇头之微利,自驱陷井,至死方悔, 

                                           ④ 
   岂不出此鹰之下乎?吾益有自儆矣。因口占一绝云: 

              知止不求才,金睛半倦开;振衣千仞岗,何致恋尘埃? 

  吟毕,正见祥云缥渺,清气江洋,见二人跨鹤而来。向前视之,乃老君、宛 
  邱也。先生急忙迎拜。老子笑谓李曰:“观子今日之游,固然足以发吾昔日 
  之旨矣。”乃与李同至茅斋,先生再拜请教。老子曰:“为道日损,损之又 
  损,以至无为。游心欲淡,浩气欲养,与物自然无私矣。”因与李约曰:“吾 
  欲游西域诸国,欲偕汝行游。可于十日后,神驰吾侧,毋相违也。”言讫, 
  即同宛邱驾鹤望空而去,先生目送,啧啧称善,乃归茅斋。 

                                          ⑤ 
        不觉光阴易过,十日已周。乃呼其徒杨子嘱曰:“吾将出神,赴老君之 
  约于华山,留魄在此。倘游魂七日而不返。方可将吾魄化之。若七日未满, 
  当好为吾守此魄,勿使倾坏,以违吾言也。”嘱毕,静坐游神而去。 

                                         杨徒守尸误化 

        却说其徒受命守尸,加意防护,日夜不敢少休。及其六日,忽见家人驰 
  至,促之曰:“母病十分沉重,死而复醒,专待一见,可急驰归。”杨子大 
  哭言曰:“母病危急,师魂未返,如我去,尸谁与守。”家人曰:“人死固 

                                                                                         ① 
  无复生之理,况死已六日,其中肺肝必腐,犹望其生,是守胶柱之见 也!不 
  亦愚乎?况师以我合,亲以天合,孝与友固不能两全,而亲与师又岂容并大? 
  虽成我之恩,与生我者并重,其中并无缓急之分。纵终事之道,与受命者同, 

                                                                                   ② 
  其内不无常变之别。吾以为师六日虽不终期,失信之罪,犹可逭 也。倘亲一 
  旦告终,送死不及,终天之恨,其谁道之,不如便化其尸,速归事母,庶可 
  两全。否则非吾所能及矣?”杨子闻言,一心犹豫。但事既穷迫,不可得兼, 
  只得听之。乃具豆积薪,置尸其上,陈列祭品共輓章,涕泣再拜祭之。輓章 
   曰: 

              母病不可起,师魂犹未归;师言将待践,母命安忍违。舍鱼取熊掌,二者难兼之, 

        涕泣辞灵魂,华山好自依。 

                                                             ③ 
  祭毕,燃火取豆抛撒其中。火烈薪多,尸骨须臾化尽。乃望空大哭一场而归, 
  其母已死。 

                                         铁拐托魂饿莩 
        却说先生神出华山,随老君西游竺乾诸国,厉蓬莱、方丈,遍游三十六 
  洞天。邀游数日之间,多得老君之道,乃欲辞归,老君笑而不答,为之偈⑤ 

③ 缯 (zèng)缴(zhu )——把丝绳绑在箭上,射鸟用。 

④ 自儆(j ǐng)——自己觉悟而下犯过错。 

⑤ 周——满。 

① 胶柱之见——胶住琴瑟上之格,不能调节音调。比喻拘泥不知变通。 

② 逭 (huàn)——逃避。这里指避免、逃脱。 

③ 须臾 (yú)——片刻,极短的时间。 

④ 风莩 (piǎo)——饿死的人,莩,同殍。 

⑤ 偈 (jì)——佛经中的唱词。 

… 页面 6…

  而遣之归。偈曰: 

            辟谷不辟麦,车轻路亦熟;欲得旧形骸,正逢新面目。 

       先生辞归之期,正当七日,却来茅斋寻魄,毛发无存。徒亦不见。转身 
  见积薪之处。暖气腾腾,幽烟寂寂,始知身尸被化,深怨弟子背盟。游魂到 
  处无依,日夜凭空号叫。遥值饿莩之尸,倒于山侧,猛想老君临别之偈曰: 
   “欲得旧形骸,正逢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