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问题女性的21次自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个问题女性的21次自救-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我们在这短短的一生中
  竟把这么稀有的缘分耗在无谓的争执中
  寻找平台
  晚上静下心来回想,无论是我还是那些做了十几年的咨询者都有这样的感受:心理咨询有一定效果,但对整个人生的改善来说还是枝节而非根本。
  要真正解决问题,来询者自己必须有强烈的改变欲望,还要有一个配合的环境,那就是家庭,更确切地说,就是父母的婚姻质量。
  问题孩子都源于问题父母,源于问题家庭,如果心理咨询只针对孩子,即使一时解决了问题,回到家里受环境影响,又会恢复原状,因此如果不从家庭这个源头抓起,就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父母如果没有留一笔丰厚财产给子女,这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没有培养子女立足于社会的能力,这样的父母就是失职的。
  如果想真正解决问题,必须从源头───家庭开始。
  可现在没有专门从事家庭方面的素质培训呀,在自己开创之前,先要找个相近的平台呀!
  来北京一年多了,也接触了不少心理咨询或技能培训机构,北京的心理咨询以及各种类型的培训机构数不胜数,可要寻找和我的理念及方向接近的还真不容易。
  那里很对你的胃口
  一天,慧源的一位志愿者对我说:“你去大钊素质培训中心看看,我觉得那里很对你的胃口。”为了寻找新的平台,我带著他的建议来到了北京大钊素质培训中心参加免费试听。
  黄大钊老师先做自我介绍。他是山东人,小时候不在父母身边,是和奶奶一起生活的,不觉就得了自闭症,特别害羞,连新衣服都不敢穿。大学毕业后由于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吃尽苦头,后来受美国人际关系学大师卡耐基的启发,才走向这条助人自助之路的。就为这份挚爱的事业,1993年他就辞职来北京了。
  黄老师有一句话一直伴随著我,那就是:来这个课堂不是为了对付别人的,而是为了发现自己问题的。我是上完所有的课后才体会到它的深刻含义的。
  上一篇
  学会和熟悉的人沟通
  苏菁
  学会和熟悉的人沟通
  记得刚上第一节人际沟通课时,黄大钊老师就说“有些人和陌生人沟通没有问题,但和熟悉的人沟通就不行了”,当时我没有太多的留意。
  姐姐以前对我的关心,我总觉得有些多余,因为我不喜欢她始终把我当成一个不懂事的时时需要照顾的人来对待,所以我一直尽量回避和姐姐有过多的交流。可以这么说,30多年来,我们几乎没有真正地交流过。
  这次姐姐因弟弟的事又打电话来了,如果是以往我会以很忙作为借口,把谈话匆匆结束的,但黄老师的那句话此时像在我的耳朵里生了根似的。我想如果我连自己亲近的人都没法交流的话,那么我要做的事业是没法达到真正成功的。
  于是,我第一次平心静气地和姐姐长谈,也第一次发现一向那么乐观开朗的姐姐竟也有这么多的烦恼和无奈。
  姐姐说:“哎,我烦死了!我那女儿啊,怎么这么像过去的你,特别爱生气,脾气又怪。”
  我问:“你想过是什么原因吗?”
  “什么原因?遗传呗!她承接了我的长相,却遗传了你的脾气,我发现她很多地方和你小时候很像。”姐姐向来直言不讳。
  “我承认她像我小时候。”我没有反驳她。
  听到我同意她的观点,姐姐似乎有些兴奋,继续说:“不过我也发现她独立性很强,比她同龄的强多了,她从来不需要我提醒,都是自己起床穿衣。你说是不是脾气怪的人都是又独立又聪明的呀?”
  我忍不住笑了:“她的确是一个很独立很有主见的聪颖的女孩,但我认为她的脾气并不怪。”
  “怎么不怪?经常莫名其妙的就生气了!”姐姐低声分辩。
  从姐姐的话语里我听出了她宁愿我是对的,宁愿我去反驳她,以给她足够的理由让她因这个女儿而自豪而骄傲。普天下的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世人的认可?中国崇尚谦虚的传统导致了父母习惯于说自己的孩子不好、不行,可心里却不是那么一回事。
  我沉吟片刻,说:“我发现你们在她说话的时候,很少认真倾听。你们不理解她,又认为她怪,她当然生气。”
  “我没有当面说啊。”姐姐很奇怪。
  “你虽然没有当面说,但是你的肢体语言、你的神情都透露出对她的不理解、不尊重,她能不生气吗?就说我吧,你以前和阿妈经常说我爱生气,我就越发爱生气了,因为我当时消极地接受了你们给我贴的标签,一直认为你们嫌弃、厌烦我呢!”我也直言不讳。
  “你说的贴标签怎么理解?”姐姐这回谦虚了。
  “心理学上有个说法:一种观点一旦经过多次强化,就会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因此当父母一再认为孩子有脾气怪等缺点时,孩子就会形成一种惯性,真的认为自己脾气怪了;相反,如果父母把目光放在孩子懂事、讲信用等积极的方面,多次强化之后,孩子就会有‘懂事’、‘讲信用’等的积极暗示,从而越来越懂事越来越说话算数。”
  “哦,原来你是用了这种方法教育楠楠的,难怪楠楠那么懂事!我从来没有考虑那么多。想不到说话还是一门学问呢!”姐姐顿了顿,接著说,“其实以前我们姐妹俩都有一些误会,我怎么会嫌弃你呢?”
  “也怪我们以前很少像现在这样心平气和地交流。”我感慨。
  姐姐说:“那时小,不懂事,我以后也要注意说话的方式了。”
  我忽然发现姐姐真的很可爱。
  是的,沟通很重要,沟通很简单,无论是陌生的还是熟悉的人,只要用你的一份真心去交谈就可以了。
  上一篇
  耐心倾听还没有说完的话
  苏菁
  耐心倾听还没有说完的话
  大钊人际沟通第三节课是“倾听”。黄老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一个活动中,有个小男孩说将来想成为一名飞行员。主持人问他,如果飞机没有油了,你怎么办?小男孩说,那我就让乘客们都系好安全带,我乘降落伞下去。顿时全场哗然,人们纷纷责备当今世道怎么变成这样,连小孩都变得这么自私了。大人们的谴责使小孩深感委屈。主持人觉得有些蹊跷,忙问孩子:“你是不是还有话要说?”小男孩说:“我是去取油,我还要回来的。”
  其实这个故事我以前就看过,当时没有太多的感受,可不知怎的,在这个课堂上,在这个远离丈夫的时空里,听到老师复述这个故事,我的思绪便情不自禁地飘飞起来,我忽然想起了我和丈夫前一天晚上的谈话。
  他当时提及我的状况时,很担忧地说:我觉得《方与圆》中的丁远峙那样做就挺好,你可以像他那样……
  我一听就马上回击:我们的定位早就说好了,怎么又要改呢?你怎么总要步别人后尘呢?
  丈夫听我这么一说,就说:那好吧,就这样吧!然后匆匆挂了电话。我当时没有多想,只是认为可能他没有时间多交流而已。
  可此时这个故事提醒了我,会不会我也没有听完话呢?
  当天晚上,一回到住处我就给丈夫打了电话。
  丈夫一听我的话,马上就说:“幸亏你知道得早,否则我还懒得说。我的意思不是要你改变方向,而是要像《方与圆》中说的那样为人处世:内要方方正正,外要圆通一些,说话不要太冲了,一不小心把人得罪了你就难了,在北京那么一个人才济济竞争激烈的城市,一定要把握好自己……”
  哦,原来是这个意思,我连忙向他道歉。他看我态度这么诚恳,兴致勃勃地说个没完没了。
  等到把长话卡用完,我还真的长了不少知识,以前我还没有发现耐心倾听丈夫说话竟有这样的效果。
  我知道了,耐心倾听还没有说完的话,是消除误会和吸取智慧的良机。
  我们很多的家庭矛盾不都是源于“没有耐心倾听还没有说完的话”吗?
  上一篇
  我们以后好好过
  苏菁
  我们以后好好过
  由于我有心理咨询的实践基础,所以还没有从大钊课堂毕业,我就当上了大钊素质培训中心人际沟通及强者心理课程的助教。我当时的身份很特殊,既是学员又是老师。
  上第三节强者心理素质课“如何管理和控制自己情绪”的时候,黄老师让我们每人分享前一周的感受。一位学员说:
  “今天我和丈夫因为我隐形眼镜的事吵起来,互不相让,我整个上午都没搭理他。今天下午听说我一位哈尔滨的女同学突然因为车祸去世了,以前看到他们夫妻很恩爱的,现在怎么说没就没啦!”她说到这儿语调都变了,“我得知这个消息很难受,就打电话给我丈夫,丈夫听了,良久无语,最后他说:‘我们以后好好过,别老吵架了。’”
  听到这儿,我的眼睛也湿了,我也想到了我的丈夫,想到了我们以前无端的争吵,有一次居然为一首歌是张学友还是李克勤唱的这样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得不可开交、面红耳赤,何苦来哉?
  佛家一直告诫我们要惜缘,因为这份缘来得太不容易了:假如你们做过一千次的夫妻,或是做过一千次的母女、父子、朋友,这种缘分也只相当于大街上熙熙攘攘纷纷扰扰的人群擦肩而过、对视一笑的一瞬而已,一瞬而已啊!
  可我们在这短短的一生中,竟把这么稀有的缘分耗在了无谓的争执中,值吗?
  感激伤害过我的人
  第五次强者心理素质课,黄老师把所有的灯都关了,在只有烛光的教室里,他发自肺腑地引导我们:
  “我们要心存感激地去生活,感激父母,感激老师,感激恩人。我们还要感激伤害过我的人,他锻炼了我的意志;感激欺骗过我的人,他增长了我的见识;感激绊倒过我的人,他强化了我的能力。感激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同学们一个接一个地发了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