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一,汉代则通谓之姓。这里的“姓姒氏”就是以姒为姓。
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封皋陶之后于英、六,或在许①。而后举益,任之政。
①或:有的。
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①。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②,天下未洽③。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①属(zhǔ,嘱)意焉:倾注心意于他,就是心归向于他的意思。 ②日浅:时间不长。 ③洽:融洽,和谐。这里有顺服的意思。
夏后帝启,禹之子,其母涂山氏之女也。
有扈氏不服①,启伐之,大战于甘。将战,作《甘誓》②,乃召六卿申之③。启曰:“嗟!六事之人④,予誓告女:有扈氏威侮五行⑤,怠弃三正⑥,天用剿绝其命⑦。今予维共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⑧,右不攻于右⑨,女不共命⑩。御非其马之政(11),女不共命。用命,赏于祖(12);不用命,僇于社(13),予则帑僇女(14)。”遂灭有扈氏。天下咸朝。
①有扈氏:古部族名,在今陕西省户县。 ②《甘誓》:《尚书》篇名。记载的是启与有扈氏在甘地作战前的誓辞。 ③六卿:天子有六军,其首领都是卿,所以叫六卿。 申:告诫。 ④六事之人:指六卿。 ⑤威侮:轻蔑。威,王引之以为“烕”之误,“烕”通“蔑”。 (据《尚书易解》引)五行:大约是指“五常”,即仁、义、礼、智、集。 ⑥怠弃;不重视。弃,忽忘。三正:《集解》引郑玄曰:“三正,天、地、人之正道。” ⑦剿绝:消灭,灭绝。命:天命,命运。 ⑧左:指车左,为战车上的射手。 ⑨右:指车右,掌管刺杀。 ⑩共命:即接受命令,遵从命令。 (11)御:驭者,驭手。非其马之政:等于说“非正其马”,意思是不能使车马整齐。政,同“正”。《尚书·甘誓》作“正”。 (12)祖:这里指宗庙里的神主。《集解》引孔安国曰:“天子亲征,必载迁庙之祖主行。有功即赏祖之前,示不专也。”(13)僇(lù,戮):通“戮”,杀。社:这里指社主。《集解》引孔安国曰:“又载社主,谓之社事。奔北,别僇之社主前。” (14)帑(nú,奴):通:“奴”,收为奴婢。
夏后帝启崩,子帝太康立。帝太康失国①,昆弟五人②,须于洛汭③,作《五子之歌》④。
①失国:《集解》引孔安国曰:“盘于游回,不恤民事,为羿所逐,不得反国。” ②昆弟:兄弟。 ③须:等待。 ④《五子之歌》:《集解》引孔安国曰:“太康五弟与其母待太康于洛水之北,怨其不反,故作歌。”今存伪古文《尚书》中有《五子之歌》。
太康崩,弟中康立,是为帝中康。帝中康时,羲、和湎淫①,废时乱日②。胤往征之,作《胤征》③。
①羲、和:羲氏、和氏,掌天地四时之官。参见《五帝本纪》。湎:沉湎于酒。淫:过分。 ②废时乱日:弄错了岁之四时、日之甲乙。 ③《胤征》:《尚书》篇名。伪古文《尚书》有此篇。
中康崩,子帝相立。帝相崩,子帝少康立①。帝少康崩,子帝予立②。帝予崩,子帝槐立③。帝槐崩,子帝芒立。帝芒崩,子帝泄立。帝泄崩,子帝不降立④。帝不降崩,弟帝扃立。帝扃崩,子帝廑立。帝廑崩,立帝不降之子孔甲,是为帝孔甲。帝孔甲立,好方鬼神⑤,事淫乱。夏后氏德衰,诸侯畔之⑥。天降龙二,有雌雄,孔甲不能食⑦,未得豢龙氏。陶唐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⑧,以事孔甲。孔甲赐之姓曰御龙氏,受豕韦之后。龙一雌死,以食夏后⑨。夏后使求,惧而迁去⑩。
①少康立:据《索隐》、《正义》考证,帝相至少康中间经后羿代夏政,寒浞(zhuó,浊)杀后羿代夏,此纪未记,是司马迁的疏略。 ②帝予:《索隐》:“音伫,《系(世)本》有“季伫”,《左传》、《国语》有《“杼”。 ③帝槐:《索隐》:“音回《系(世)本》作‘帝芬’”。 ④帝不降:《索隐》云:“《系(世)本》作帝降。” ⑤好方鬼神:迷信鬼神。《会注考证》曰:“方”字疑衍。 ⑥畔:通“叛”。 ⑦食(sì,寺):喂养。 ⑧扰龙:驯龙。扰,柔顺,这里是使柔顺的意思。 ⑨食(sì,寺):给吃。 ⑩迁去:指迁往鲁县。按:刘累驯龙事采自《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译文参照《左传》所记译出。
孔甲崩,子帝皋立。帝皋崩,子帝发立。帝发崩,子帝履癸立,是为桀①。帝桀之时,自孔甲以来而诸侯多畔夏,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乃召汤而囚之夏台②,已而释之。汤修德,诸侯皆归汤,汤遂率兵伐夏桀。桀走鸣条,遂放而死③。桀谓人曰:“吾悔不遂杀汤于夏台,使至此。”汤乃践天子位④,代夏朝天下⑤。汤封夏之后,至周封于杞也。
①“帝发崩”三句:《索隐》:“桀,名也。按《系(世)本》帝皋生发及桀。”又《集解》:“《谥法》:‘贼人多杀曰桀。’” ②夏台:夏时监狱名,据说当时称为“均台”。 ③放:放逐,流放。 ④践:踏,登临。 ⑤代夏朝天下:取代夏朝接受天下诸侯朝拜。
太史公曰: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彤城氏、褒氏、费氏 、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氏)、戈氏。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云①。自虞、夏时,贡赋备矣。或言禹会诸侯 江南,计功而崩②,固葬焉,命曰会稽③。会稽者,会计也。
①《夏小正》:《大戴礼记》篇名。 ②计功:考核功绩。计,考察,考核。 ③会稽的“稽”字也有考察、考核的意思。
殷本纪第三
解惠全 张德萍 译注
【说明】
殷本来叫做商。商也是一个古老的部落 始祖契大约与夏禹同时,被封于商。到公元前17世纪或前16世纪,商族逐渐强大,商汤发动了灭夏战争,夏亡,商朝正式建立,定都于亳,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大约到公元前13世纪,商王盘庚迁都于殷,此后,直至商纣灭亡,共二百七十余年,一般称之为殷。整个商朝,后来或称商殷,或称殷商。
《殷本纪》系统地记载了商朝的历史,描画了一幅商部族兴起,商王朝由建立直至灭亡的宏伟图卷。
在殷王朝统治的约六百年中,几经兴衰,而成汤的兴起,盘庚、武丁的中兴,以及纣的灭亡,则是殷朝历史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几个最重大的事件。司马迁饱含热情地歌颂了成汤、盘庚、武丁等贤君敬畏上天、修行德政、为民谋利的政治业绩;又无情地贬抑了殷纣的刚愎自用、拒谏饰非、荒淫无度、迫害贤良、残害百姓等等。一个王朝的历史,历经十七代三十一王,而司马迁只抓住这几个典型关节,泼墨重彩,而其他则一带而过,使得全篇虚实相映,详略有当。
在刻划人物方面,司马迁抓住了能突现人物个性的几个典型事例,加以叙述、描写,既体现了历史的真实,又使得人物形象丰满、栩栩如生。如:成汤祝网、太甲思过、武丁得说等,就把各位贤君修行德政的宽厚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对于纣的描写,几乎完全以叙述的口吻,一件一件地罗列史实,再加上有周文王、周武王的映衬,一个暴君的形象便跃然纸上,成为一个千古流传的暴君典型。
【译文】
殷的始祖是契(xiè;谢),他的母亲叫简狄,是有娀(sōng,松)氏的女儿,帝喾(kù,酷)的次妃。简狄等三个人到河里去洗澡,看见燕子掉下一只蛋,简狄就拣来吞吃了,因而怀孕,生下了契。契长大成人后,帮助禹治水有功,舜帝于是命令契说:“现在老百姓们不相亲爱,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之间五伦关系不顺,你去担任司徒,认真地施行五伦教育。施行五伦教育,要本着宽厚的原则。”契被封在商地,赐姓子。契在唐尧、虞舜、夏禹的时代兴起,为百姓做了许多事,功业昭著,百姓们因而得以安定。
契死之后,他的儿子昭明继位。昭明死后,儿子相土继位。相土死后,儿子昌若继位。昌若死后,儿子曹圉(yǔ,语)继位。曹圉死后,儿子冥继位。冥死后,儿子振继位。振死后,儿子微继位。微死后,儿子报丁继位。报丁死后,儿子报乙继位。报乙死后,儿子报丙继位。报丙死后,儿子主壬继位。主壬死后,儿子主癸继位。主癸死后,儿子天乙继位。这就是成汤。
从契到成汤,曾经八次迁都。到成汤时才又定居于亳,这是为了追随先王帝喾,重回故地。成汤为此写了《帝诰》,向帝喾报告迁都的情况。
成汤在夏朝为方伯(一方诸侯之长),有权征讨邻近的诸侯。葛伯不祭祀鬼神,成汤首先征讨他。成汤说:“我说过这样的话:人照一照水就能看出自己的形貌,看一看民众就可以知道国家治理得好与不好。”伊尹说:“英明啊!善言听得进去,道德才会进步。治理国家,抚育万民,凡是有德行做好事的人都要任用为朝廷之官。努力吧,努力吧!”成汤对葛伯说:“你们不能敬顺天命,我就要重重地惩罚你们,概不宽赦。”于是写下《汤征》,记载了征葛的情况。
伊尹名叫阿衡。阿衡想求见成汤而苦于没有门路,于是就去给有莘氏做陪嫁的男仆,背着饭锅砧板来见成汤,借着谈论烹调滋味的机会向成汤进言,劝说他实行王道。也有人说,伊尹本是个有才德而不肯做官的隐士,成汤曾派人去聘迎他,前后去了五趟,他才答应前来归从,向成汤讲述了远古帝王及九类君主的所做所为。成汤于是举用了他,委任他管理国政。伊尹曾经离开商汤到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