睦,彼得免俄之患;英思自备而不敢办法之援,其处心积虑可谓无微不至矣。
又如他国遣来之间谍,若牧师传教,武员游历,或记商贾,或习方言等类,
终日孜孜探问,随处留意,或测路径,或绘炮台,或量海口,或侦营垒,务
在得其虚实,归告其国,俾进兵有所把握,最贻后来之患。故立法甚严,一
经查出,随即挐获,处以重刑。如有本国人为敌所用,私以国中机密阴告敌
人,如多鱼之漏师者,处分更重,或立时诛戮,或永远监禁,犯则不赦。
然彼此仍不免互相策遣者,诚以间谍之为用最为要著,故不辞冒险而行
之。然彼国间谍之来,必有内奸得贿为之先容,故欲搜外来之间谍,必先除
内应之奸宄,使之地所凭借,难以窝藏。宜设十家门牌,互相查察,倘有行
踪诡密来历不明之人,须密禀地方官多派干役,日夕稽察,查有真实凭据者,
一体重惩,始可杜无形之患,得以固自强之基。至用之法,《孙武子·用间》
一篇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其中元妙已无遗义,用兵
者可不加之意哉!
… 页面 83…
附论行军以间谍为先
今天下一强弱相陵、大小相吞之局也,势既处于相争,其机自不得不出
于争。顾争之于已发不如争之于未发,争之于有形不若争之于无形。盖争于
已发、争于有形,终不免事事落人之后,固不若争于未发、争于无形,得以
独操胜算也。
善弈者必先审敌势,知何者为正兵,何者为奇兵,何者为声东击西之兵,
乃能预为之备而不为彼所乘。善料敌者亦必于事机之未露,兵衅之未开,高
瞻远瞩,密访详稽,于彼国之一举一动无不了然于心,如秦宫镜,如牛渚犀,
乃能事事争先,制人而不为人所制。欲料敌情使无遁饰,岂有他道哉,亦在
乎多派间谍而已矣!所谓“间谍”者,细作之谓。“间”者主乎离间,孙子
有《用间》之说,使敌国君臣猜忌,将士离心。楚、汉相拒于成皋,汉用陈
平携查金千斤离间楚君臣,遂使拔山盖世之英雄有范增而不能用,“间”之
为用大矣哉!谍者主乎侦探,诈为敌国之人,混入敌国之地,察其举止,烛
其隐微,以报本国,如 《左传·醒公十二年》楚师伐绞,罗人使伯嘉谍之。
又,《宣公八年》“晋人获秦谍”是也。可见间谍之不废,自昔已然。
西国用兵尤留意于此。即当承平无事之时,亦不惮广出金赀,派熟谙地
理,精测天文,深通兵学者密赴他国,测其地郭之疏密,山川之夷险,道里
之远近,堡垒之形势,若水路则量其海口之深浅,沙线礁石之有无,一一绘
图贴说,持以归国,上诸政府,颁诸将士,使平日用心观览,一旦有警,则
长驱直捣,所向无前,于敌国之阨塞了然于心,不烦导引之人而已知入旧游
之地,此行师之所以神速也。
德、法一役,电掣雷轰,为泰西数大战之一。德之所以取胜,固由将勇
兵精,然其争夺险要,使法国全体瓦解,救应不灵,则未始非闻谍之功。此
外各国争战亦不废此。而于本国,如见此等间谍私行入境,或测路往,或绘
炮台,一经窥破,立即处以重刑;即本国人为敌所诱与之串同一气,私以国
中机密阴告敌人者,处分亦重,或立时处死,或永远监禁,使作苦工。立法
不可谓不严,惟彼此严为之防而仍不免互相策遣者,诚以间谍之不可废,不
妨各尽其道,各为其主,以期战胜于未发,攻取于无形。
今欧西、日本之用间谍至我国者,或为牧师传教,或遗武员游历,或托
游方和尚,或说习商务,或说学方言,孜孜侦探,非察政务之设施,即考江
山之形胜,无不瞭如指掌。而我尚以大度容之,不为之准备,然彼以间谍探
我军情,应严为之防。而间谍之来,必有汉奸为之窝藏,为之导引,则欲除
外奸尤必先除内奸,必使我国之一举一动,彼不能预揣于先几而后能运用如
神,指挥如意,此欲操胜算者所以必杜间谍也。然易地以言,将欲知彼国意
向之所在,虚实之所分,则亦不得不用间谍。
中国于办理外务,往往折尽便宜,其病由于不悉外情,致为他人所胁制。
即日本之欲图朝鲜以扰东三省,蓄念于十年之前,其所规画,岂无形迹之可
覩?苟多派明干之人,广寄耳目伺察情形,自可未事而预为之备,何至直待
和议决裂,而始岌岌焉筹战守哉!且当兵衅既开之后,彼于我军之调赴何处,
设防何地,无不留心侦探,而我于彼军之虚实反有所不知,一任彼之蹈瑕抵
隙,声东击西,我军既能坚守不致丧师失地,而兵力已疲于接应矣。故善用
兵者必知彼之虚实,而后运奇谋以制之,出奇兵以胜之。孙子曰:知彼知己,
百战百胜。武该曰:用兵之道,心战为上,兵战次之。观于此而知间谍之不
… 页面 84…
可废也。
… 页面 85…
巡捕
上古之世民风敦朴,浑浑噩噩,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后世则生齿日繁,
品类不一,非有诘奸之善法,缉暴之良规,不能安善良而除莠恶,此泰西各
国所以有巡捕之设也。
考西法:通都大邑俱设巡捕房,分别日班、夜班,派巡捕站立街道,按
暇稽查,遇有形迹可疑及斗殴拐骗、盗窃等情,立即拘往捕房,送官究办。
故注氓不敢滋事,宵小无隙生心,即有睚眦小忿,口舌纷争,一见巡捕当前,
亦各释忿罢争,不致酿成命案。而其禁止犯法,保护居民,实于地方民生大
有裨益,诚泰西善政之一端也。
我中国自通商以来渐知西法之善,独巡捕之设从无人创议施行,岂以祖
宗成法具在不可一旦而更欤?抑以声明文物之邦不屑行西国政治欤?虽天津
设有看街巡丁,然仍是而非,名实不符,有其外观无其实效也。今中国各省
奸民布满市廛,或名青皮,或名光棍,或名混混,或名流氓,总而言之,皆
莠民也。此辈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游手好闲,毫无恒业,挟其欺诈伎俩,
横行市肆之间,遇事生风,无恶不作,不啻次拆稍为秘诀,以敲诈为薪传。
皆因内地城乡无巡捕往来弹压,故敢肆无忌惮、愍不畏法。又甚者为哥老会
匪,其党羽众多,布满长江一带,肆其箧之能而犯案者绝少,盖不肖绅士往
往为之庇护,差役更勾通一气,坐地分赃,或以局赌为生,或以扒拐为事。
语云:“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粤匪之肇乱可为殷鉴,当轴者犹蹈习故常,
不思除其根本后患,尚可言哉!
除根之道莫要于仿照西法设立巡捕,何则?从来国家所以御外侮者在乎
水师之精、陆军之勇;而所以遏内乱者,在乎巡差之密,捕役之勤。乃中国
南北水师,内外陆军训练不精,老弱不汰,敌至则望风先溃,固已有名无实;
而于巡差捕役,竟至绝无其人,迨有盗窃等案,先事不能预防,事后但悬赏
格出花红,耗费既多,仍难破案。盖所恃以缉犯者专在差役,而差役之弊积
重难返,民受其害,官被所蒙,举世如一邱之貉。平日欺压良懦,倚势作威,
一切窃盗莠民反与之同声相应,所以地方不清,败类日多。若一旦衅起萧墙,
揭竿为乱,必须征兵剿捕,纵能殄灭,伤害已多,则何如广设巡捕于平时,
藉以防患于未然,杜乱于无形也。
今宜照何君沃生所言变通办理:每县设一总巡捕官,每一墟场、市镇、
村乡、河泊俱设巡查帮办,少者一人,多者二三人。每一帮办所统巡捕皆以
地方大小为定,小则十人,大则三四十人,县城内外则须五六十人,方敷按
暇梭巡。其巡捕听命于帮办,帮办听命于总巡,总巡之署,宜设于县署之侧。
各帮办驻扎之处必设电线或德律风,次达总巡官署,俾消息之传递灵通,不
难随机应变也。地方无事则帮办督令巡捕巡查街道,遇有违法犯禁扰及地方
者则谅谅劝谕,使民有所趋避;如固执不听,乃拘获究办。遇有整顿地方之
事,可会同县官照理,预先告诫详明,使民知所趋向,如古之司市、司虣等
职是也。若地方有变,如劫掠斗殴之事,巡捕须严密查拿,设法弹压以免酿
成事端。如不能止,则帮办以电报达诸总巡,总巡则一面申报县官,一面发
电附近各处帮办督同协助,必使安靖而后已。若不幸有匪徒倡乱,非一二帮
办,巡捕所能弹压,则总巡可尽调合邑巡捕,仍申请县官联衔飞请近处军营
调兵协助,如此则揭竿之变乌合之徒未有不立地肃清者也。
独是平日约束巡捕宜严而不宜宽,盖舞弊营私乃胥役之长技,非大惩小
… 页面 86…
戒雷厉风行不能绝欺弊之端而收振作之效。是当严定条规,每日应行事件必
有一定时刻,违者必罚。巡捕未到差之前须由总巡或帮办逐一点名,然后分
派各处地方认真办事,专为保护良民,查挐痞棍。其有性情凶暴,办事怠惰,
以及私受贿赂,勒诈平民,窝盗庇赌等弊,民间据实指控,查明有据,立予
重惩。庶几戢其狐威,穷其鼯技,防闲既密,弊窦可除也。然既有严罚以儆
其心,尤当设重赏以励其志。巡捕如能奉公守法,不惮勤劳,由总巡随时记
功。凡记功三次者,削除差籍,赏给功牌;如果益加奋勉,不至始勤终怠,
记功至于六次,作为异常劳绩,立即升迁帮办。其或终身当差无功而亦无过,
殁后察核事绩,亦准削去差籍,其子孙应试、捐官与平民一体,藉资激劝。
若帮办有功则升总巡,总巡有功则升州县。如此赏罚严明,不难收得人之效
矣。
难者曰:中国幅员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