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费。将无益无名之用度,稍为撙节,即可移购书籍而有余。仍常年储备专
款,分派员役,管理稽查所有新书,随时添购。果能认真经理,数十年后贤
哲挺生,兼文武之资,备将相之略,或钧无摘秘箸古今未有之奇书,或达化
穷神,造中外所无之利器,于以范围天地,笼罩化夷,开一统之宏规,复三
王之旧制,极巍焕,信景铄,皆于读书稽古二事基之矣。
今天下竞言洋学矣,其实彼之天算地舆数学化学重学光学汽学电学械器
兵法诸学,无一非暗袭中法而成。第中国渐失其传,而西域转存其旧,穷原
竟委,未足深奇。若合天下之才智聪明,以穷中外古今之变故,标新领异,
… 9…
日就月将,我中国四万万之华民,必有出于九州万国之上者。苟强分畛域,
墨守成规,为固陋昏蒙,甘受人制,则印度琉球越南缅甸其已事也。前车已
覆,来轸方遒,有识之君子将何择焉?
附译西士论英国伦敦博物院书楼规制
尝谓人才之得失,系国家之盛衰。是以有国者不可不慎也。然而股肱辅
弼,每资贤才,究穷物理,尤需博士。尝见蕞尔小邦,崛然振兴,巍峨大国,
忽焉颓败,非尽由治理之失法,亦实缘人才之不得也。
夫普天之下,何处无才?要在培植之得失耳。而培植之法,非学问无以
立其基。欲增学问,非诵读无以开其识、然有益要务之书,卷帙甚富,价值
甚昂,非寒士所易购,故书院之设尤不可不亟亟也。
近考各国书院,列若繁星,当推英国伦敦博物院之书楼为巨擘。且英国
书院之多,不胜枚举,而不费钱钞任人游观者,随在有之。若较博物院之书
楼,实不可同日语矣。但观其制顶作圆形,纵广各十有四丈。除去围墙,其
圆顶犹高十丈零六尺。旷观大地之上,除罗马城大庙之殿,则当以此楼为第
一楼。内圆顶之下作围墙,墙之内作成槅式,槅之内即藏书之椟也。藏书极
高之处,俱有阶可登,周围式同一律,取之甚便。楼内书籍任人涉猎,唯不
准取出。计槅下随便可阅之书两万卷。槅上所藏乃各国语言文字,并一切实
学要务等书,及月报共五万卷。其圆顶之制,雕镂惟精,施以金银各彩绘,
皆著淡色,故楼内光怪陆离,耀人眼目。内置长桌十九张,小桌十六张,足
敷三百余人之坐。自一千八百五十四年始,许妇女入观,故又设两桌以备妇
女之坐。此二桌之外亦许随便坐落。长桌之正中设立板,对坐之人两不相睹,
俾专心阅读者不致为人挠其兴会也。楼内之式,本属圆形,譬之车轮,长桌
之设如轮之辐。桌之制则首低而尾高。虽阅者满堂而初入门,骤视之则不见
人之多也。屋之中置围柜,以书目三百卷陈其上,使人易于检视,乃此柜如
轮之轴。各桌俱得相接,故如置诸左右焉。围桌内极中之处,为总管书楼人
之坐位。虽阅书三百余人,实不难举目而悉数也。
溯此楼建于一千七百五十九年。初创之人名曰噶瑞,立法美善,至今俱
循旧章,毫无弊病。惟制度之华美,月异日新而观书之人数加增颇巨,较前
百年之气象则迥不相同矣。楼内阅书者四面俱能写字,且有执役之人。如欲
观何书,即写一纸条付执役人,立刻照取。纵世家自置书楼,恐亦未必如是
之便也。书楼规例亦晰录于下:一、书楼之设,原为供人阅看,增长学问。
惟礼拜日及各节期不得入观,余日无论风雨,俱开各门。二、门开时刻,自
西九月初起,至四月底止,早九点钟开门,晚八点钟关门;五月至八月,则
九点开而七点闭。三、欲入观书者,先将其来意、住址写明,交总管阅看。
四、未入,先二日须有荐函致总管。如荐举人果系可靠,本人只写住址姓名
即可入内。五、荐函如不可靠,总理即不许入,或与董事同议之。六、入楼
之人各领一牌,嗣后随便持牌往观,至换牌之期,凭总管更给。如不换牌者,
则不得再入。七、所领之牌随身佩带。甲领之牌,乙不得冒往。八、年不满
二十二岁者,不许入楼。如必欲入观,亦可与董事议之。九、不准污坏书籍。
十、不准以纸置书上而写之。十一、楼内地图及各图画,若不向总管言明,
不准以纸加图,照影描画。十二、楼内须雅静,不许高声喧嚷。十三、阅毕
之书,仍置原处。十四、不遵规例者,不准入楼。十五、若擅取书籍出楼者,
照偷窃例科罪。十六、使执役人所取之书,亦必交该役送回,掣取原条。如
不掣回,似乎书仍未交,恐致争论。十七、本楼人有得罪看书人处,执役人
… 页面 20…
有不善处,许看书人写信告明总管。
书目册上收逐日所入之书,及各新闻纸,俱分类注。于各作家之名下书
目之旁,各有暗记,阅书人不之知也。本楼人一看暗记即知其书之所在。观
书者欲看何书,当将书名及暗记一并写明,执役人以便检取帷记。一千八百
八十四年一岁之中,计阅书一百十万四百五十次,阅书者十五万四千七百念
九人,加添书籍三万一千七百四十七卷。按华丽之式装订成书者,二万一千
六百廿一本。此内为人增送者,三千三百七十六本。造书人照例送入者,一
万一百廿七本。别国造书人送入者,一千四百八十六本。本楼购买者五千八
百三十五本。此数年之内,又不知加增几许,于盛哉!夫英国近数十年来,
人但诩其称雄宇内,人才辈出,而不知其培植人才之法,有以致之也。此正
所谓人才得而国家兴矣。然设立书院,法似平平,久而行之,其效捷于影响。
诚能仿而效之,人才之验,亦必接踵而兴矣。跂予望之。
日本简派理学博士岸上某,往诺咸国莅万国水陆产博物会。途经英法德
俄诸国,历游而返。谓欧洲固为人文渊薮,而以予所见,人品高尚,风俗淳
厚,推英为最。其士夫通晓事理,凡谈专门之学。鲜有不解,故能国富兵强,
雄视宇内与。盖教育已盛,加以社会熏陶之力,无往非研智修德之地。予观
其二大博物院,益叹其既富且强,良非倖致,一曰英国博物院,一曰骚斯根
岷邓博物院。巍然高楼,宏壮无比,于门口屋角及其他要处,安置硕学鸿儒
石像,揭示英雄豪杰肖相,使人俯仰,不胜感喟。进入院内,历览各室禽兽
鱼介、草木金石,以至各种机器,万象森罗,莫不具备,而分类明瞭,布置
井然,或顺年代以示其沿革,或分国籍以别其风土,察古今于片时,观万国
于一室,毫无遗憾。试入动物室,就一禽一兽见之,则其生长之次第,饮食
栖息之状态,历历可观。机器室多陈列模型,以便于把玩细视。倘欲知其用
法,指头可压一个动机,即机器忽运转矣。故到此院者,不读格致化学之书,
而可知物理之概。又设研究室以资于学者。倘有外人拟研究一事者,则借给
材料。假与书籍,周旋备至。或有疑义,可以质诸技师,实有麻姑搔痒之快
也。其他院内有番菜店,有茶店,有吃烟室,有休憩室,倦者足以弛劳,其
用意不亦至乎?此院系国家所管,费款颇饶,而曾不取分文。为人民纵览之
所,比至各种学堂,其有补于风教,无有轩轾。宜哉!英之致有今日也。
… 页面 21…
日报
古之时,谤有木,谏有鼓,善有旌。太史采风,行人问俗,所以求通民
隐、达民情者,如是其亟亟也。自秦焚书坑儒,以愚黔首,欲笼天下于智取
术驭刑驱势迫之中,酷烈熏烁,天下并起而亡之,汉魏而还,人主喜秦法之
便于一人也。明其非,暗袭其意,陵夷而肇中原陆沉之祸。唐宋代有贤者,
乃始设给谏、侍御诸言官,以防雍蔽,而清议始彰然。以云民隐悉通,民情
悉达,则犹未也。欲通之达之,则莫如广设日报矣。
泰西各国上议院、下议院,各省各府各县议政局、商务局,各衙门大小
案件,及分驻各国通使领事岁报新艺商务情形,凡献替之谟,兴革之事,其
君相动举之是非,议员辨论之高下,内外工商之衰旺,悉听报馆,照录登报。
主笔者触类引伸,撰为论说,使知议员之优劣,政事之从违,故日报盛行不
胫而走。其名目有日报、月报、七日报、半月报之别;其体裁有新政、异闻、
近事、告白之分,或一季一出,一年一出,迟速不一,种类攸分。如律家有
律报,医家有医报,士农工商亦各有报。官绅士庶、军士工役之流,莫不家
置一编,以广见闻而资考证。甚至小儿亦有报纸,文义粗浅,取其易知。夫
强民读书,而民莫之应。不劝民阅报。而民自乐观。盖新闻者,浅近之文也。
增人智慧,益人聪明,明义理以伸公论,俾蒙敝欺饰之习一洗而空。是以暴
君污吏必深恨,日报亦泰西民政之枢纽也。
近年英国报馆二千一百八十余家,法国报馆一千二百三十余家,德国报
馆二千三百五十余家,美国报馆一万四千一百五十余家,俄国报馆四百三十
余家,总中国计之,每一国有三四千种,每种一次少者数百本,多则数十万
本,出报既多,阅报者亦广。大报馆为国家耳目,探访事情。每值他邦有事
与本国有关系者,即专聘博雅宏通之士,前往远方探访消息。官书未达,反
藉日报,得其先声。官家以其有益于民,助其成者,厥有三事:一免纸税,
二助送报,三出本以资之。故远近各国之事无不周知。其销路之广,尤在闻
见多而议论正,得失著而褒贬严。论政者之有所刺讥,与柄政者之有所申辩。
是非众著,隐暗胥彰,一切不法之徒亦不敢肆行无忌。
中国通商各口如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