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为人处事大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菜根谭--为人处事大全-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通常所说的“知足者常乐,”就某种意义来说显得有点消极,但是对于那些
为追逐名利而贪赃枉法的人,这句话仍不失为至理名言。因为“让一步”、
“宽一分”待人处世是把苦留给自己,把功把名给别人,这种牺牲精神可以
求得自我的精神慰藉,也足以赢得世人的敬重,反过来这种敬重也算是自己
的得吧。

一一、骄羚无功忏悔天罪
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子;你大罪过,当不住一个悔字。
【译文】
即使有盖世的丰功伟绩,也承受不了一个“种”字所引想的相反效要的
抵消,一居功自傲便可能前功尽弃;了滔天大罪,也挡不过一个“悔”字, 
只要忏悔,就能赎回以前的罪过。
【注解】
矜:自负、骄傲。据《尹文子》:“名者所以正尊卑,亦所以生矜篡。” 
忏悔:本是佛家语,有自我认错请人饶恕之意。
弥天:满天、滔天之意。
【评语】
一个人应该有自知之明,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摆正自己的位置,保
持自谦上进的品质。即使是为国家建设有大功,成为天下崇拜的英雄伟人, 
假如自己产生自夸功勋的念头,把自己沉浸在一个荣誉的花环中,不思进取, 
那他的大功不但会在自傲中丧失,说不定为此还会招来意外的祸患,俗话说
“骄傲使人落后”,就是这个道理。古人所说“一将功成万骨枯”,可见任
何丰功伟绩并不是某一个人所能建立的,都要有无数人一起抛头颅洒热血才
能完成,不管是功臣还是常人,把一世功劳都占为已有,那他就不能算是具
有崇高道德的人。一个人的功劳只能代表过去,未来的一切都必须重新开始。
所以我们做人必须切实排除这个“矜”字。反过来,犯下滔天大祸的人,假
如能彻底忏悔,洗心革面重新作人,邪念就会全消,罪孽也可能灰飞烟灭。
这就如同佛经所说:“罪性本空由心造,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 
是则名为真忏悔”所以一个人的行善与作恶有时在于一念之间,念要行善成
善,一念要作恶成恶,所以一念之差可以上天堂也可以下地狱,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一念页顿司是可取的。

一二、让名远害归咎养德
完名美节,不宜独任,中公与八可永远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 
引些归己,可以韬光养德。
【译文】
完美的名誉和节操,不要一个人独占,必须分一些给旁
人,才不会惹发他人忌恨招来祸害而保全生命;耻辱的行为和名声,不
可以完全推到他人身上;要自己承揽几分,才能掩藏自己的才能而促进品德
修养。
【注解】
韬光:韬,本义是剑鞘,引伸为掩藏。韬光是掩盖光泽,喻掩饰自己的
才华。萧统《陶靖节集序》说:“圣人韬光,贤人遁世。” 
远害全身:远离祸害保全性命。
养德:修养品德,据诸葛亮《诫子书》说:“君子之行,以静养身,以
俭养德。” 
【评语】
做人不能只沾美名,害怕责任,应当敢于担责任,担义务。从历史上看, 
一个人有伟大的政绩和赫赫的武功,常常会遭受他人的嫉妒和猜疑,历代君
主多半都杀戮开国功臣,因此才有“功高震主者身危”的名言出现,只有像
张良那样功成身退善于明哲保身的人才能防患于未然。所以君子都宜明了居
功之害。遇到好事,总要分一些给其他人,绝不自己独享,否则易招致他人
怨恨,甚至杀身之祸。完美名节的反面就是败德乱行,人都喜欢美誉而讨厌
污名。污名固然能毁坏一个人的名誉,然而一旦不幸遇到污名降身,也不可
以全部推给别人,一定要自己面对现实承担一部分,使自己的胸怀显得磊落。
只有具备这样涵养德行的人,才算是最完美而又清高脱俗的人。让名可以远
害,引咎便于稍光,这本身就是处世的一种良策。

一三、天道忌盈业不求满
事事留个有余不尽的意思,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损我。若业降
求满,功必求盈者,不生内变,必召外忧。
【译文】
做任何事都要留余地,不要把事情做得太绝,这样即使是造物主也不会
嫉妒我,神鬼也不会伤害我。假如一切事物都要求尽善尽美,一切功劳都希
望登峰造极,即使不为此而发生内乱,也必然为此而招致外患。
【注解】
造物:指创造天地万物的神,通称造物主。《庄子·大宗师》说:“伟
哉!夫造物者将以予为此拘拘者。”外忧:外来的攻开、忌恨。
【评语】
从做人、做事业角度来看,“满招损,谦受益”“天道忌盈,卦终未济”, 
这些道家思想对中国人生活方式影响很大。道家是以虚无为本,认为夭地之
间都是空虚状态,但是这种空虚却是无穷无尽的,万物就是从这种空虚中产
生。例如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如长保。” 
而“知进而不知退,善争而不善让”就会招致灾祸,所以历史上司马光在《资
治通鉴》中才发出“汉三杰而已,萧何系狱,韩信诛夷,子房托于神仙”的
慨叹。人们凡事都求全求美,绞尽脑汁企图来达到这个目标。其实不论何事
都不应妄想登峰造极,因为有上坡就必然有下坡,也就是有上台必然有下台
的一天,事情到了一定的限度必然发生质的变化。一件事成功了如果不及时
总结,保持清醒头脑反而骄傲自满,沉溺在过去的成功之中,那么就可能使
事情走向它的反面。从另一个意义来讲,功业不求满盈,留有余地,也是一
种处世方法,比如对于置钱财家业,求多求尽,对于功名地位,求高求上, 
本知急流勇退,不知保持人的本性而成为守财奴,不知预先留几分余地才会
安全,那么正应了古圣先贤的至理名言,历史教训就会再现。

一四、责毋太严教毋过高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分过高,当使其可从。
【译文】
当责备别人的过错时不可太严厉,要考虑到对方能否承受;教海别人行
善时,不可以期望太高,要顾及到对方能否做到。
【注解】
攻:攻击、指责。
毋:无、不。
恶:指缺点、隐私。
堪受:能否接受。
【评据】
在处理人际关系中应当有些用家思想。儒家在人际关系上最讲究“恕” 
的观念,“恕”就是宽恕、原谅。在此基础上要考虑对方的才智能力,能否
接受你的教诲或批评。对方接受的能力有限,你的批评或教诲实际上是零。
“恕”不是无原则的宽容不管,而是要充分考虑对方的智力和承受力。往往
在现实中,有的人责备别人豹过失唯恐不全、抓住别人的缺点,便当把柄, 
处理起来不讲方法不讲效果而图一时之愤。而诲人者要么期望太高,要么把
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要么成才心切不顾实际填充别人装不进去的东西,不
考虑实际效果,这是责人或教诲时所不足取的。

一五、无过是功无怨即德
处世不必邀功,大公俱是功;与人不求感德,无怨便是德。
【译文】
人生在世不必想方设法去强取功劳,其实只要没有过错就算是功劳;救
助人不必希望对方感恩戴德,只要对方不怨恨自己就算恩德。
【注解】
邀:求取。
与人:帮助别人,施恩于人。
感德:感激他人的恩德,据《诗经·小雅》篇:“忘我大
德,恩我小怨。” 
【评语】
“无功便是功,无怨便是德”,在这里并非指俗话所说“多作多错,少
作少错,不作不错”的消极思想,而是一种舍己为人的精神。真正的给予, 
绝不是施小惠,完全是一种自我牺牲。假如施恩图报,那就等于贪婪而不是
给予。真正的给予应该是牺牲自己照亮别人。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多贡献,少
索取,对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强求,应该听其自然,强求反而会适得其反。
从这个意义上讲,不邀功就可以保持自我而不被功利所迷惑,才会把奉献、
给予当成一种崇高的境界来追求。

一六、忧勤勿过待人勿枯
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性怡情;澹泊是高风,太枯则无以济人利物。
【译文】
尽心尽力去作事本来是一种很好的美德,但是过于认真心力交瘁,使精
神得不到调剂就会丧失生活乐趣:把功名利禄都看得淡本是一种高尚的情
操,但是过分清心寡欲而冷漠,对社会大众也就不会有什么贡献了。
【注解】
忧勤:绞尽脑汁用足体力去做事。
适性恰情:使心情愉快精神爽朗。
高风:高尚的风骨或高风亮节。
枯:已经丧失生机的树木,此处有不近人情的含意。
【评语】
什么事情都讲究适度的原则。“富贵于我如浮云”,心境也就自然平静
清凉,如此无忧无虑该是何等飘逸涕洒。不过什么事都不要走极端,假如以
淡泊为名而忘记对社会的责任,忘记人间冷暖以至自我封闭就不对了、甚至
演变为不管他人瓦上霜而自私自利,就会被人视为没有公德没有责任感甚至
有害于社会,这样就会被社会大众所唾弃。勤于事业,忙于职业是美德,是
一种敬业精神,但如果陷于事务圈而不能自拔,如果因无谓的忙碌而心力憔
悴失去自我是不足取的。因此儒家主张中庸之道,主张任何事物都要维持均
衡状态。六祖惠能说禅时曾讲:“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可见人对于分内之事要全力以赴,但是对于与生俱来的本然
之性也应该善加维持,太苦或太枯就失去了生活乐趣。要自然,保持自我才
对。

一七、知退了步须让三分
人情反覆,世路崎岖。行不去处,须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处,务加让
三分之功。
【译文】
人世冷暖变化无常,人生道路崎呕不平。当你遇到困难走不通时,要明
白退一步的方法;当你事业一帆风顺,一定要有谦让三分的胸襟和美德。
【注解】
人情反覆:人情是指人的情绪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