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竹①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瑟②怨,满江深夜月明时。
【注释】
①斑竹:即湘妃竹。相传舜崩苍梧,娥皇、女英二妃追至,哭啼极哀,泪染于竹,
斑斑如泪痕,故谓“斑竹”。
②瑶瑟:以美玉妆饰成的瑟。古代之管弦乐器。
【评解】
刘禹锡《潇湘》一曲,借咏斑竹以寄怀古之幽思。“深夜月明”,潇湘泛舟。诗人
触景生情,怀古抒怀。全词哀婉幽怨,思绪缠绵,体现了梦得词的风格特色。
【集评】
黄山谷《山谷琴趣外篇》:刘梦得《竹枝》九章,词意高妙,元和间诚可以独步。
道风俗而不俚,追古昔而不愧,比之杜子美《夔州歌》所谓同工而异曲也。昔子瞻闻余
咏第一篇,叹曰:“此奔逸绝尘,不可追也。”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九疑怀古之作。当湘帆九转时,访英、皇遗迹,
而芳草露寒,五铢珮远,既欲即而无从,则相思所寄,惟斑竹之“泪痕”;哀音所传,
惟夜寒之“瑶瑟”,亦如萼绿华之来无定所也。李白诗“白云明月吊湘娥”,与此词之
“深夜月明”同其幽怨。
刘长卿
谪仙怨
晴川①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鸟向平芜②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
里,明月前溪后溪。独恨长沙③谪去,江潭春草萋萋。
【作者简介】
刘长卿字文房,唐代河间人,开元中进士。历任监察御史。终随州刺史。据《全唐
诗话》载:长卿以诗驰声上元、宝应间。皇甫湜云:“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呼宋玉为
老兵矣;语未有骆宾王一字,已骂宋玉为罪人矣。”其名重如此。著作有集。
【注释】
①晴川:指在阳光照耀下的江水。
②平芜:指草木繁茂的原野。
③长沙:这里用汉代贾谊谪迁长沙的典故。
④萋萋:草盛貌。
【评解】
长卿任鄂岳观察史期间,遭权臣吴仲儒诬奏,贬为潘州南巴尉,寻除睦州司马。去
国怀乡之思,有感而发。“白云千里万里”,“人随流水东西”。祖别筵上,歌此一曲,
委婉含蓄地表露了怀才不遇,远离乡国的感慨。全词写眼前之景,抒不尽之意。情思悠
远,内含丰富,耐人寻味。
【集评】
《填词名解》卷一毛先舒云:《谪仙怨》,明皇幸蜀,路感马嵬事,索长笛制新声,
乐工一时竞习。其调六言八句,后刘长卿、窦弘余多制词填之。疑明皇初制此曲时,第
有调无词也。说详康骈《剧谈录》。案此调即唐人六言律,盖权舆于《回波乐》词而衍
之,郭茂倩《乐府》称《回波乐》为商调曲,疑此调亦商调。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长卿由随州左迁睦州司马;于祖筵之上,依江南所
传曲调,撰词以被之管弦。“白云千里”,怅君门之远隔;“流水东西”,感谪宦之无
依,犹之昌黎南去,拥风雪于蓝关;白傅东来,泣琵琶于浔浦,同此感也。
温庭筠
梦江南(二首)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梳洗罢,独依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①脉脉②水悠悠,肠断白蘋洲③。
【作者简介】
温庭筠本名歧,字飞卿,唐代太原人。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又好讥讽权贵,多
犯忌讳,因而长期抑郁,终生不得志。他精通音律,熟悉词调,在词的格律形式上,起
了规范化的作用。艺术成就远在晚唐其他词人之上。其词题材较狭窄,多红香翠软,开
“花间词”派香艳之风。有些词在意境的创造上,表现了他杰出的才能。他善于选择富
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人物情思,文笔含蓄,耐人寻味。有《温庭筠诗集》、
《金奁集》,存词70余首。
【注释】
①斜晖:偏西的阳光。
②脉脉:相视含情的样子。后多用以寄情思。
③白蘋洲:长满了白色蘋花的小洲。
【评解】
《梦江南》是温庭筠的名作。写思妇的离愁别恨。第一首,写思妇深夜不寐,望月
怀人。第二首,写思妇白日倚楼,愁肠欲断。两首词以不同场景塑造同一类人物。一个
是深夜不寐,一个是晨起登楼,都写得朴素自然,明丽清新,没有刻意求工、雕琢辞句,
却能含思凄婉,臻于妙境。刻画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揭示人物心理,细腻、逼真,
足见作者技巧纯熟,既擅雕金镂玉的瑰丽之作,又有凝练的绝妙好词。
【集评】
《唐宋词鉴赏集》:温庭筠《梦江南》,情真意切,清丽自然,是温词中别具一格
的精品。
张燕瑾《唐宋词选析》:这首词刻画了一个满怀深情盼望丈夫归来的思妇形象,充
分揭示了她希望落空之后的失望和痛苦心情,表现了诗人对不幸妇女的同情。同时也寄
寓着诗人遭受统治阶级排挤,不受重用的悲凉心情,也是感慨怀才不遇的作品。
黄叔旸云:飞卿词流丽,宜为《花间集》之冠。
栩庄《栩庄漫记》:“摇曳”一句,情景交融。
陈廷焯《别调集》卷一:低回宛转。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千帆”二句,窈窕善怀,如江文通之“黯然魂消”
也。
更漏子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①。惊塞雁,起城乌,画屏②金鹧鸪。香雾薄③,
透重幕,惆怅谢家④池阁。红烛背⑤,绣帘垂,梦君君不知⑥。
【注释】
①迢递:远远传来。
②画屏:有画的屏风。
③香雾:香炉里喷出来的烟雾。
④谢家:西晋谢安的家族。这里泛指仕宦人家。
⑤红烛背:指烛光熄灭。
⑥梦君君不知:又作“梦长君不知”。
【评解】
这首词描写古代仕女的离情。上段写更漏报晓的情景,下段述夜来怀念远人的梦思。
先以柳丝春雨,花外漏声,写晓色迷朦的气象。再写居室禽鸟为之惊动的情景。不独城
乌塞雁,即画上鹧鸪,似亦被惊起。这种化呆为活、假物言人的写法,实即指人亦闻声
而动。夜来怀人,写薰香独坐之无聊,灭烛就寝之入梦。通首柔情缱绻,色彩鲜明。
【集评】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庭筠工于造语,极为绮靡,《花间集》可见矣。《更漏子》
一首尤佳。
胡元任云:庭筠工于造语,极为奇丽,此词尤佳。
《花间集评注》引尤侗云:飞卿《玉楼春》、《更漏子》,最为擅长之作。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更漏子》与《菩萨蛮》同意。“梦长君不知”即
《菩萨蛮》之“心事竟谁知”、“此情谁得知”也。前半词意以鸟为喻,即引起后半之
意。塞雁、城乌,俱为惊起,而画屏上之鹧鸪,仍漠然无知,犹帘垂烛背,耐尽凄凉,
而君不知也。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惊塞雁”三句,此言苦者自苦,乐者自乐。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①,鬓云欲度香腮雪②。懒起画娥眉,弄妆③梳洗迟。 照花前后
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④,双双金鹧鸪⑤。
【注释】
①小山:指屏风上雕画的小山。金明灭:金光闪耀的样子。
②鬓云:象云朵似的鬓发。度:覆盖。香腮雪:雪白的面颊。
③弄妆:梳妆打扮。
④罗襦:丝绸短袄。
⑤鹧鸪:这里指装饰的图案。
【评解】
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
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帽唐代仕
女图。
词的上片,写床前屏风的景色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下片写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
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全词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
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表现了作者
的词风和艺术成就。
【集评】
张惠言《词选》卷一:此感士不遇之作也。篇法仿佛《长门赋》,而用节节逆叙。
此章从梦晓后领起“懒起”二字,含后文情事。“照花”四句,《离骚》初服之意。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飞卿词如“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无限伤心,
溢于言表。
张燕瑾《唐宋词选析》:这首《菩萨蛮》不仅称物芳美,也具有“其文约,其词微”
的特点,富有暗示性,容易使人产生种种联想。
《中国历代诗歌各篇赏析》:在这首词里,作者将许多可以调和的颜色和物件放在
一起,使它们自己组织配合,形成一个意境,一个画面,让读者去领略其中的情意,这
正是作者在创造词的意境上,表现了他的独特的手法。
南歌子
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偷眼暗形相①,不如从嫁与②,作鸳鸯。
【注释】
①暗形相:暗中打量。
②从嫁与:就这样嫁给他。
【评解】
待嫁的女子,带着心爱的金鹦鹉,穿起了绣着凤凰的彩衣,暗中左顾右盼,偷偷打
量,心想就这样嫁给他,作一生的鸳鸯吧。这首小令,明丽自然而富于情韵,具有浓郁
的民歌风味。一说“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二句指贵公子,即拟嫁与之人,亦通。
【集评】
胡国瑞《论温庭筠词的艺术风格》:因为感情的充沛,使那浓丽的辞藻适当地发挥
了它们光辉作用。这首词所描写的青年男女恋爱情节及其所表现的既缠绵而又真率,颇
有民歌风味的余风,这应是它所以令人感到新鲜活泼的重要原因。
《栩庄漫记》:“不如从嫁与,作鸳鸯”,盖有乐府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