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春日风雨有感
满眼韶华①,东风惯②是吹红去。几番烟雾③,只有花难护。 梦里相思,故国王
孙路④。春无主,杜鹃啼处,泪染胭脂雨⑤。
【作者简介】
陈子龙字人中,号大樽,松江华亭(上海松江)人。崇祯十年进士。官至兵科给事
中。清兵入关,他坚持抗清,被俘后,不屈而死。他的词在缠绵宛转中寄托了爱国深情。
龙榆生《近三百年名家词选》中说:“词学衰于明代,至子龙出,宗风大振,遂开三百
年来词学中兴之盛。”著有《湘真阁》诸稿,词风婉丽。
【注释】
①韶华:指春光。
②惯:照例。
③烟雾:这里形容春雨潇潇,烟雾茫茫。
④王孙路:指归路。 王孙:泛指宦属子弟。
⑤“杜鹃啼”二句:鹃啼凄厉,能动旅人归思。又传其啼至哀,能至血出。
【评解】
此词借惜花怀人,叹亡国之哀痛与复国之不易。可能作于南京陷落,转战于江浙期
间。上片写大好春光遭受风雨摧残。下片抒发亡国的哀痛与复国的愿望。词中东风吹红,
几番风雨,春花难护,暗喻明朝江山大势已去;而梦中相思,故国难归,杜鹃啼血,则
寄托了作者深沉的民族情感。全词选用比兴,风格婉丽。
【集评】
《古今词话》:大樽文宗两汉,诗轶三唐,苍劲之色,与节义相符,乃《湘真词》
一集,风流婉丽如此。传称河南亮节,作字不胜罗绮;广平铁石,赋心偏爱梅花,吾于
大樽益信。
《倚声集》云:词至《云门》、《湘真》诸集,言内意外已无遗义,柴虎臣所谓:
“华亭肠断,宋玉魂销。”所微短者,长篇不足耳。
画堂春 雨中杏花
轻阴池馆水平桥,一番弄雨花梢。微寒著处不胜娇,此际魂销。 忆昔青门①堤外,
粉香零乱朝朝。玉颜③寂寞淡红飘,无那③今宵。
【注释】
①青门:汉长安东南门,本名霸城门,因其色青,故俗呼为青门。
②玉颜:指杏花。
③无那:无奈。
【评解】
此词写雨中杏花,全篇不露一个“杏”字,却处处见出杏花的特征和精神。上片传
其神,下片绘其貌,神貌兼备,风神绰约。全词工丽婉媚,风雅多姿。
【集评】
《陈忠裕全集》王士禛云:嫣然欲绝。
诉衷情 春游
小桃枝下试罗裳,蝶粉斗遗香。玉轮①碾平芳草,半面恼红妆②。 风乍暖,日初
长,袅垂杨。一双舞燕,万点飞花,满地斜阳。
【注释】
①玉轮:犹华车。
②“半面”句:史载梁元帝徐妃以帝眇一目,故每以半面妆迎驾,帝见则大怒而去。
【评解】
桃下试裳而至蝶粉斗香,可见其春服艳丽。所绣花朵几能乱真;轮碾芳草而红妆半
露,情态如画。风暖日长,垂杨袅袅,正是纵情逸兴之时;双燕飞花,满地斜阳,又暗
示良辰难久,美景不长。全词工丽婉媚,情景交融。
【集评】
《陈忠裕全集》王士禛云:清真能作景语,不能作情语。至大樽而情景相生,令人
有后来之叹。
谒金门 五月雨
莺啼处,摇荡一天疏雨。极目平芜①人尽去,断红明碧树。 费得炉烟无数,只有
轻寒难度。忽见西楼花影露,弄晴催薄暮。
【注释】
①平芜:平原。
【评解】
词题为“五月雨”,正面着墨不多,而以景物变化与人的感受从旁映衬,写得洒脱
自如。结尾点出薄暮之时,恍见花影微露,正是春夏间雨霁转晴特征。
【集评】
《陈忠裕全集》邹祗谟云:“缥缈澹宕,全见用笔之妙”。
杨 基
菩萨蛮
水晶帘外娟娟①月,梨花枝上层层雪。花月两模糊,隔窗看欲无。 月华今夜黑,
全见梨花白。花也笑姮娥②,让他春色多。
【作者简介】
杨基字孟载,号眉庵,明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洪武中,官至山西按察史。被谗
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所。以诗着称,兼工书画。
著有《眉庵集》。
【注释】
①娟娟:形容月色美好。
②姮娥:即嫦娥。
【评解】
这首小词即景抒情。上片写月光与花色相映,如白雪莹莹,但隔窗望去,隐隐约约,
难以分辨,美在扑朔迷离之中。
下片写夜黑梨白,花色独明,美在对比分明中。末二句,设想花笑嫦娥不如己多占
春色,更见逸思天外之妙。
浣溪沙 上巳
软翠冠儿①簇海棠,砑罗②衫子绣丁香。闭来水上踏青阳③。 风暖有人能作伴,
日长无事可思量。水流花落任匆忙。
【注释】
①软翠冠儿:指用花草编成的头饰。
②砑罗:光滑的丝绸。
③青阳:春天。《尔雅·释天》“春为青阳。”
【评解】
农历三月三日为古上巳节,是时倾城于郊外水边洗濯,祓除不祥。《论语》谓“暮
春者,春服既成,浴乎沂,风乎舞雩。”
晋时曲水流觞,至唐赐宴曲江,倾都修禊踏青,均是此意。此词所写,正是这一古
老风俗沿袭至明代的情况。全词情景交融,自然流畅。
夏完淳
婆罗门引 春尽夜
晚鸦飞去,一枝花影送黄昏。春归不阻重门①。辞却江南三月,何处梦堪温?更阶
前新绿,空锁芳尘。
随风摇曳云。不须兰棹朱轮②。只有梧桐枝上,留得三分。多情皓魄③,怕明宵、
还照旧钗痕。登楼望、柳外销魂。
【作者简介】
夏完淳,原名复,字存古,松江华亭(上海松江)人。清兵南侵,完淳坚决抗清。
被俘,就义。遗作甚多,有《代乳集》、《玉樊堂集》、《夏内史集》、《南冠草》等。
其诗、词、文均有较高成就。
【注释】
①不阻重门:即不为重门所阻。
②兰棹朱轮:指游船游车。
③皓魄:指月亮。
【评解】
在明末文坛上,夏完淳是一位少年诗人,抗清志士。其诗词作品多寓时事之叹,慷
慨悲壮。这首以“春尽夜”为题的词,表面全是写景,但联系明朝将亡的形势,细味
“辞却江南三月,何处梦堪温”诸句,工丽婉曲,语极含蓄,当是有所寄托。
卜算子
秋色到空闺,夜扫梧桐叶。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① 十二玉阑干,风有灯
明灭。立尽黄昏泪几行,一片鸦啼月。
【注释】
①同心结:古人用彩丝缠绕作同心之结,以喻两情绸谬之意。
【评解】
这首小词,通篇抒写闺怨,而香草美人,却寄托遥深。
“立尽黄昏泪几行”,寄寓着国破家亡的身世之感。全词委婉凄恻,曲折含蓄。
【集评】
沈雄《柳塘词话》:夏存古《玉樊堂词》……慷慨淋漓,不须易水悲歌,一时凄感,
闻者不能为怀。
张大烈
阮郎归 立夏
绿阴铺野换新光,薰风初昼长。小荷贴水点①横塘,蝶衣晒粉②忙。 茶鼎熟,酒
卮③扬,醉来诗兴狂。燕雏似惜落花香,双衔归画梁。
【作者简介】
张大烈生平不详。
【注释】
①点:点缀。
②晒粉:蝴蝶在阳光下扇动双翼,如晒翅粉。
③酒卮:酒杯。
【评解】
绿阴遍野,风暖昼长,横塘新荷,花丛蝶忙,一片初夏时节的景象宛然在目。仰看
雏燕惜花,双衔归梁,恍觉物各有情,不禁酒后诗兴大发。词以写景为主,而作者兴会,
亦在其中。
叶小鸾
浣溪沙 初夏
香到酴醾①送晚凉,荇②风轻约薄罗裳。曲阑凭遍思偏长 自是幽情慵③卷幌④,
不关春色恼人肠。误他双燕未归梁。
【作者简介】
叶小鸾字琼章,明代吴江(今江苏吴江)人。工诗词,多佳句,能模山水,写落花,
皆有韵致。十七岁许昆山张立平为妻,未嫁而卒。著作有《疏香阁词》。
【注释】
①酴醾:一种初夏开花的观赏植物。
②荇:荇菜。《诗经·关睢》:“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③慵:懒散。
④幌:布幔。此指窗帘。
【评解】
初夏傍晚,酴醾飘香,荇风轻约,词人曲阑凭遍,情思悠长,以至忘了卷帘,耽搁
了双燕归梁。全词着墨纤细,抒怀曲婉,表现出女词人体物的精微和咏物的巧思。
王夫之
清平乐 咏雨
归禽响暝①,隔断南枝径。不管垂杨珠泪迸,滴碎荷声千顷。 随波赚杀②鱼儿。
浮萍乍满清池。谁信碧云深处,夕阳仍在天涯。
【作者简介】
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明崇祯十五年举人。明亡,应南明桂王之
召,授行人。后隐居衡山石船山,杜门不出,学者称船山先生。生平著作甚多。有《船
山遗书》三百二十四卷。
【注释】
①暝:指空濛灰暗的天色。
②赚杀:赚煞。意谓逗煞。言雨滴水面,鱼儿疑为投食,遂被赚接喋。
【评解】
此词题为咏雨,而通篇均由景物从旁烘托,不露雨水两字,而又处处见出雨水,是
其高妙处。归禽响暝,有山雨欲来之势;垂杨泪迸,荷声千顷,正见风狂雨骤;鱼儿逐
波,浮萍满池,写尽池水渐长之势。末两句故设一问,亦对雨常情,颇具雅趣。全词清
丽雅洁,意境极美。
更漏子 本意
斜月横,疏星炯①,不道秋宵真永②。声缓缓,滴泠泠③,双眸未易扃④。 霜叶
坠,幽虫絮,薄酒何曾得醉!天下事,少年心,分明点点深。
【注释】
①炯:明亮。
②永:漫长。
③滴泠泠:指漏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