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戒坛:寺名,在北京门头沟区。
③磬:一种乐器。
④双引:谓两人携手同行。
⑤桑干:桑干河。
【评解】
此词写佛阁之高,先云“春云深宿”,是仰视;继说“吹不断,黄一线,是桑干”,
是俯视。写天色将晚,先从“磬初残”的听觉入手,继由“夕阳无语下苍山”的视觉下
笔,不仅两两相衬,富于变化,而且粗线勾勒,造句奇特,将登临所见尽置眼底。意境
开阔,描述精妙,的是佳作。
【集评】
夏敬观《忍寒词序》:侍郎词蕴情高夐,含味醇厚,藻采芬溢,铸字造辞,莫不有
来历,体涩而不滞,语深而不晦,晚亦颇取东坡以疏其气。
王国维《人间词话》:彊村学梦窗,而情味较梦窗反胜,盖有临川、庐陵之高华,
而济以白石之疏越者,学人之词,斯为极则。
清平乐 夜发香港
舷灯渐灭,沙动荒荒①月。极目天低无去鹘,何处中原一发②? 江湖息影初程,
舵楼一笛风生。不信狂涛东驶,蛟龙偶语分明。
【注释】
①荒荒:月色朦胧。
②“极目”二句:化用苏轼《澄迈驿通潮阁》诗:“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
中原”句意。
【评解】
此词上片写船发香港时的夜景。舷灯渐灭,月色朦胧,极目远望,景色疏淡空旷。
下片记水上夜行。狂涛东驶,龙语分明。舵楼一笛风生。光景幽隐而深邃。
【集评】
《清词菁华》:祖谋之为词,运意最精,凝神入化,及其下笔,篇章句字,无不穷
工极变,尽掩众长。读之却又轻松流转,力避晦涩,初不着力,其妙处正在此。
王敬之
转应曲
寒梦。寒梦。梦被诗魔调弄①。醒来吟落灯花②,灯暗纸窗月斜。月斜。月斜。巷
口柝声③敲歇。
【作者简介】
王敬之字宽甫,江苏高邮人。咸丰贡生。官户部主事。著作有《三十六陂渔歌》。
【注释】
①调弄:调侃嬉弄,纠缠。
②吟落灯花:喻苦吟多时。
③拆声:打更声。
【评解】
此词描写寒夜苦吟。构思新颖,造语工巧,极有情致。
【集评】
《清词菁毕》:敬之词专攻姜夔,小令得其逸炼,长调得其疏越,时有俊气,未极
清虚。
陈 洵
南乡子
己巳①三月,自郡城归乡,过区菶吾西园话旧
不用问田园②,十载归来故旧欢③。一笑从知春有意④,篱边,三两余花向我妍⑤。
哀乐信无端,但觉吾心此处安。谁分去来乡国事⑥,凄然,曾是承平两少年。
【作者简介】
陈洵字述叔,广东新会人。生于清同治十年。晚年任中山大学教授。著有《海绡词》。
【注释】
①己巳:公元1929年。
②不用问田园:不用求田问舍。《三国志·陈登传》载:刘备批评许汜说:“君求
田问舍,言无可采。”
③故旧:老朋友。
④从知:从来知道。
⑤余花:剩在枝头上的花。
⑥谁分去来乡国事:谁分,谁能判别。分,判别。《易》:“分阴分阳。”去来:
谓过去未来。乡国:家乡。
【评解】
此词抒写重返家乡时的悲欢心情。真挚动人,极有情味。
上片写老大还乡,朋辈欢聚之乐。下片写俯仰今昔时的心情。
“哀乐信无端”,除了乐,还有哀。当年作者与区菶吾均为少年,家乡尚是承平之
世;而今重见,则世事日非,不禁为之凄然。
【集评】
朱孝臧手批《海绡词》云:海绡词神骨俱静,此真能火传梦窗者。
又云:善用逆笔,故处处见腾踏之势,清真法乳也。
又云:卷二多朴遬之作,在文家为南丰,在诗家为渊明。
叶恭绰《广箧中词》:述叔词最为彊村翁所推许,称为一时无两。
述叔词固非襞积为工者,读之,可知梦窗真谛。
况周颐
苏武慢 寒夜闻角
愁入云遥,寒禁霜重,红烛泪深人倦。情高转抑,思往难回,凄咽不成清变①。风
际断时,迢递天涯,但闻更点。枉教人回首,少年丝竹,玉容歌管。 凭作出、百绪凄
凉,凄凉惟有,花冷月闲庭院。珠帘绣幕,可有人听?听也可曾肠断?除却塞鸿②,遮
莫③城乌,替人惊惯。料南枝明月,应减红香一半。
【作者简介】
况周颐原名周仪,字夔生,号蕙风,广西桂林人。清光绪五年(1879)举人,官内
阁中书。工填词,与王鹏运、朱孝臧、郑文焯称清末四大家。著有《蕙风词》、《蕙风
词话》。
【注释】
①变:变声。当指七音中的变徵变宫。
②塞鸿:边塞的鸿雁。
③遮莫:偶语,义同尽教。
【评解】
此词抒写寒夜闻角声时的感受。作者况周颐在《惠风词话》中说:余少作《苏武慢
·寒夜闻角》云:“凭作出、百绪凄凉,凄凉惟有,花冷月闲庭院。珠帘绣幕,可有人
听?听也可曾断肠?”半塘翁最为击节。比阅方壶词《点绛唇》云:
“晓角霜天,画帘却是春天气。”意与余词略同,余词特婉至耳。
【集评】
王国维《人间词话》:境似清真,集中他作,不能过之。
叶恭绰《广箧中词》:“珠帘绣幕”三句,乃夔翁所最得意之笔。
梁启超
金缕曲
丁未①五月归国,旋复东渡,却寄沪上诸子
瀚海飘流燕②。乍归来、依依难认,旧家庭院。惟有年时芳俦③在,一例差池双剪
④。相对向、斜阳凄怨。
欲诉奇愁无可诉,算兴亡、已惯司空见⑤。忍抛得,泪如线。
故巢似与人留恋。最多情、欲黏还坠,落泥片片。
我自殷勤衔来补,珍重断红⑥犹软。又生恐、重帘不卷。十二曲阑⑦春寂寂,隔蓬
山⑧、何处窥人面?休更问,恨深浅。
【作者简介】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清光绪十五(1889)年举人。戊戌变法失败
后,逃亡日本。辛亥革命后,曾拥护袁世凯,出任司法总长。后又讨袁。晚年在清华大
学任教。著有《饮冰室词》。
【注释】
①丁未:光绪三十三年(1907)。梁启超于戊戌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越九年
(丁未)归国,其时国事日非。次年(1908)再度东渡,是年光绪帝病死。
②瀚海:浩瀚的海。周邦彦《满庭芳》词:“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
③俦:同辈之人。
④差池双剪:燕尾如剪。《诗》:“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⑤已惯司空见:即司空见惯。唐刘禹锡为苏州刺史,李司空绅罢镇,慕禹锡名,邀
饮,命妓侑酒,刘于席上赋诗云:“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
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⑥断红:指落花。
⑦十二曲阑:《阑通栏》。费氏宫词:“锁声金掣閤门环,帘卷真珠十二栏。”
⑧蓬山:即蓬莱,神山名。
【评解】
此词作者以瀚海飘流燕自喻,抒发对国事的感慨。上片“依依难认,旧家庭院”,
写作者东渡归来时心情。“年时芳俦”至“泪如线”写当年变法同伴象“差池双剪”的
燕子,“相对向”无限凄怨。下片抒发感慨,含蓄蕴藉,语意双关。
【集评】
叶恭绰《广箧中词》:“深心托豪素”。
麦孟华
解连环
酬任公①,用梦窗别石帚韵②
旅怀千结,数征鸿过尽,暮云无极。怪断肠、芳草萋萋,却绿到天涯,酿成春色。
尽有轻阴,未应恨、浮云西北③。祗鸾钗密约④,凤屧旧尘⑤,梦回凄忆。 年华逝波
渐掷。叹蓬山路阻,乌盼头白⑥。近夕阳、处处啼鹃,更刬地⑦乱红,暗帘愁碧。怨叶
相思⑧,待题付、西流潮汐。怕春波、载愁不去,恁生见得⑨?
【作者简介】
麦孟华,字孺博,号蜕庵,广东顺德人。光绪十九年(1893)举人。著有《蜕庵词》
一卷。
【注释】
①任公:梁启超号。
②梦窗:吴文英号。 石帚:南宋词人姜石帚。
③浮云西北:曹丕诗:“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④鸾钗:妇女首饰。
⑤凤屧:绣凤的鞋荐。屧,亦可解作屐。
⑥乌盼头白:燕太子丹质干秦,秦王对他无礼。太子丹求归,秦王曰:“待乌头白,
马生角,当放子归。”
⑦刬地:平地。
⑧“怨叶相思”三句:用御沟题红典故。《唐诗纪事》:卢渥应举之岁,偶临御沟,
见一绝句,置于巾箱。……卢后任范阳日,获其退宫人,睹红叶,验其书,无不惊讶。
诗曰:“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⑨恁生见得:如何见得。恁生,怎生。
【评解】
此词咏梁启超和戊戌变法事。宛转缠绵,寄喻殊深。“鸾钗密约,凤屧旧尘,梦回
凄忆”。托情男女,实指君臣间之关系。“蓬山路阻”三句,喻君臣分手,不得再见。
“近夕阳”三句,以暮春黄昏光景,比喻国运。全词含蓄蕴藉,真挚感人。
【集评】
《清词菁华》:孟华与梁启超、朱祖谋等交游甚笃,提倡改革。中年遽逝,未竟其
志。其《解连环》香草新愁,寄怨特深。
王国维
点绛唇
厚地高天,侧身颇觉平生左,小斋如舸,自许回旋可。
聊复浮尘①,得此须臾②我。乾坤大,霜林独坐,红叶纷纷堕。
【作者简介】
王国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光绪年间,曾以诸生留学日本。归国
后,从事中国戏曲史和词曲研究,著有《宋元戏曲考》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