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听了!快把船拿出来!送大英雄李存孝过河!大家听了,快……”他这一喊,满村的百姓都出来了,全都开始往外拿船。李存孝一看,柴草垛里有船,马棚里面有船,芦苇荡里有船,连河里也有的是船。那位说,河里有船怎么刚才看不见呢?能让你看见吗?人家把船装满了泥沙,往水里一沉,上面是滚滚的黄水,你能看见底下有船?那就神了!
闲言少叙,船有了,水手有的是。王延章下令了,谁敢不来?无论是大船小船,一齐出动,连船钱都不要。王延章亲自撑着一条船,把李存孝送到对岸,才辞别而去。李存孝带大兵过河之后,整队出发,兵至拖泥岗。到在大营里一打听,说老王爷被朱温请进城里赴宴去了。李存孝一听,立即就知道不是好事,在黄河边他巧使用王延章害我,在汴梁城一定是设计暗害我父王啊!我得赶快前去救驾!就这么,李存孝带着大兵往汴梁城赶,在半道上遇到老王爷脱险回来,这才把心放下。
书接前文:李存孝想要追赶朱温,一看人家早已走出老远,料知追赶不上,只好作罢。同老王爷一同回转了大营。到在帅帐之中,互相问过了详情,知道朱温在汴梁城和黄河岸同时动手,要杀害老王爷和十三太保,都气坏了。尤其是李存孝,直气得暴跳如雷:“父帅,您赶快传令,咱们打汴梁,拿朱温!”
李克用看了看周德威:“军师,您看应该怎么办才好?”
周德威说:“老王爷,您在汴梁城遇变之时,石敬塘已把朱温拿住,为什么不当场取出皇王圣旨,取他的兵权,然后宣布朱温反叛,问罪处斩呢?”
经过军师这一提醒,老王爷才回过味儿来:“哎呀!本王当时身陷网罗,只想着如何突围,脱离险境了。真是人忙无智,怎么一时之间反倒把此事忘了?”
周德威说:“唉!事到如今,后悔已经来不及了。那朱温已经将事情做绝,料想他再无回缓之余地。回到汴梁之后,他定能一不傲,二不休,公然宣称另扯旗号,背叛朝廷。我看,既然十三太保已经来了,倒也不愁灭不了朱温。老王爷,您赶快写一封折报,命人飞速回京禀奏万岁。我们这边整顿人马,从明日开始,就攻打开封。”
老王爷点头同意: “好,就依军师之见。来呀!笔墨侍候,待本帅书写折报。”
老王爷写好了折报,封好之后,派人骑快马送往朝廷。然后,又论功行赏,首先为石敬塘记下大功一次,当场赏他白银千两,封他为骁骑将军,为他摆酒庆功,同时也为李存孝的大兵接风洗尘,酒宴完毕,天色已晚,吩咐众将各自回营歇息,一夜无书。
第二天一早,老王爷升帐,点过了卯名,取出一支令箭:“李存孝听令!本帅命你带四员飞虎将,三千飞虎军,点齐十万人马兵至汴梁城下讨敌骂阵,与朱温开战!”
“得令!”
李存孝接了令箭,迈步刚要下帐,就见有一个报事的蓝旗飞跑入帐。在老王爷的面前“扑通”跪倒:“启禀元帅,十三太保李存孝带三千飞虎军造反,兵困长安,赶跑了当今万岁!”
“啊……?”众人一听,真是大吃了一惊。
第十六回 田奸相夺玺骗圣驾 唐僖宗晏驾鸡宝山
众人听了蓝旗官的禀报,能不吃惊吗?不光吃惊,更感到奇怪:李存孝奉命打朱温,还没有出帐,他怎么会在长安造反?
老王爷一拍桌案:“嘟!蓝旗官,你这是怎样讲话?”
“回禀老元帅,兵部尚书程大人来到营门,这是他说的。”
老王爷又是一惊:“哦!程敬思来了,快请他进来!”
“是!”
蓝旗官下帐之后,李存孝也不走了,在大帐上等待,想听听究竟是怎,厶回事。工夫不大,就见大帐之上“噔噔噔”走来一人,正是兵部尚书程敬思。但见他不知是急的,也不知是跑的,通身是汗,气喘吁吁。见了老王爷,一不施礼,二不问候,开口就是一句:“老王爷,大事不好!朝中有人造反,把万岁赶出长安,又到西歧州去了!”
老王爷听了这句话,真是心惊肉跳。忙说:“程大人,你不要着急,从头仔细讲来!”
“老王爷,是这么回事……”
怎么回事?书中暗表:田令孜和朱温勾搭上之后,开始行动了。他死了一个儿子田彪,但没死绝,还有两个儿子,一个叫田龙,一个叫田虎。这两个人也都是习文练武,学会了一身的武芝。老王爷离开长安,没有把大兵全部带走,记取以前的教训,给长安留下二十万大兵保卫京城。老王爷走后不久,有田令孜在皇上的身旁活动,这二十万大兵的兵权就到在了田龙和田虎的手里。田令孜接到了朱温的回信,让他谋杀皇上,夺取玉玺,他能不办吗?所以,他就派人谎报军情,说李克用带兵造反,李存孝带三千飞虎军打到长安了。唐僖宗一听,还真信了。问他怎么办,他说,甭说李克用的四十万大兵,光李存孝这三千飞虎军就没法对付,还是再次逃往西岐州,才可以保命。唐僖宗点头答应下来,跟上次一样,带着满门宫眷,合朝文武,匆匆忙忙离了长安,往西便逃。程敬思虽然不了解这里面的详细内幕,但他不相信老王爷会带兵造反,派人在暗中打听,并没有发现飞虎军的行踪。他心里就明白了,肯定是老奸相田令孜谋反,才谎报了这一军情。他想向皇上奏明此事,但是,他根本就办不到了。因为奸相田令孜为了谋害唐僖宗,早就掐断了君臣往来,不是田家的人,谁也休想到在皇上的身边。程敬思急坏了,眼看着皇上危险,他又没法去救,才偷偷地溜了出来,骑快马,星夜兼程,来向老王爷报信。
程敬思把话说完了,老王爷也吓坏了:这真是按倒葫芦瓢又起,前波未平后浪掀。这边朱温造反,那边皇上有难,面对此情此景,怎么办?咳!不管怎么说,还是救驾要紧呐!他立刻传令:“李存孝听令!汴梁不打了,我命你为前部先锋官,立即带队启程,星夜赶路,杀奔长安,前往西歧州救驾!”
“得令!”
李存孝领了将令,带四员飞虎将,点三千飞虎军,立即起队赶奔长安。他走了之后,老王爷又传令全军拔营起寨不提。
再说老奸相田令孜.他把唐僖宗骗出长安之后,西行、南下,直奔巴陵川。一路之上,以保护皇上为名,叫他的两个儿子田龙、田虎时刻不离唐僖宗的身边,也不让唐僖宗接近其他任何大臣。刚开始,唐僖宗还挺高兴,认为田令孜的这种做法是对他的一片忠诚。过了不久,他又有点儿明白过来了。心里想:我皇叔是个挺忠厚的人,他怎么会造反呢?他要造反,为什么不在长安就反?还要把我从西岐州接回来重登宝座。想不明白,问田龙、田虎,这两个人能说实话吗?问田令孜,田令孜跟他们说的一样。要想再找别人问问,没有了。因为田家父子早已把他与众大臣严密隔绝,他们不能往来了。对皇上说怕出意外,不让他与众位大臣接触。对众大臣呢,他就谎称皇上有病,不能去见,刚开始说皇上有病,那是假的。到后来,就变成真的了。您想啊!皇上闻听李克用兵反,急三火四地逃出长安,这一惊一吓,就已经出点儿病了。到后来,皇上准也见不着,只能见到田龙、田虎,还有这哥儿俩手下的一些亲兵。就连想见见他的皇后和妃子,那也办不到了。为了这个,唐僖宗发了好几次脾气,可是,田家父子连理都不理,他唐僖宗即使再昏庸,也能看出这里的毛病了;看来,不是我皇叔反了,而是田令孜反了。他们要把我们带到哪里?要干什么?弄不明白,也问不出来。这么一着急,一害怕,他就真病了。病得怎样?不轻:发高烧,说胡话,四肢无力,浑身瘫软,看那个意思,离死亡也差不多远了。
这一天,这大队人马正往前走,走的虽然是一条大路,但因为多年无人走动,已经长满了乱草莲蒿,路两旁是羊肠小道,接连不断,往前走山道盘旋,路更艰难。漫山坡的榆柳桑槐,被风一吹,落叶飘零。秋风阵阵扑面而来,令人遍体生凉。看看天色将晚,来到一座高山脚下。见此山巍峨无比,密长紫竹青松。悬崖高,高万丈,令人胆战,涧下水,水滔滔,叫人心惊。山上百兽东奔西窜,林中百鸟南飞北行,真是一个险恶的去处。往山上看,有一座寺院,这寺院很大,足能容得下一千僧众。
这时,有探马前来报信:“田丞相,大队已经来到鸡宝山,山上有座鸡宝寺,能容千人。我们已将僧众驱赶出寺,请丞相带人进寺歇息。”
田令孜听了,赶紧传令:“好!让大军在山下扎营。田龙,田虎,你二人带三千御林军保万岁先行上山安排。然后,文武百官随本相进寺歇息!”
不表众人怎样扎营,怎样上山。但说这天晚上,唐僖宗躺在鸡宝寺的一座空殿的床上,已经奄奄一息了。口干舌燥,肚腹饥饿,眼望田龙、田虎,向他们哀求:“二位爱卿,你们发发善心,看在咱们君臣一场的份上,先给我一点水喝吧!”
田龙说:“万岁,您要水呀,一滴也没有。”
“田龙,你这是说什么话来?这样大一座寺院,连一点水都没有?你去把田令孜给我找来,我要问问,难道他想让孤王渴死不成?”
正在这时,田令孜一掀门帘,进来了:“万岁,你是要找我吗?”
“田丞相,我太渴了,去给我弄点水吧!”
田令孜一摇头:“万岁,我儿田龙不是告诉你了嘛,这儿没有水。”
唐僖宗双眼含怒,有气无力地说:“田丞相你不要骗人!快去给我弄水,再不,你去把御医找来,孤王我病势不轻,让他给我治疗。”
田令孜还是一个摇头:“万岁,你有病就挺着点儿吧!别忘了,胜者王侯败者贼,我们这些人是逃出来的,哪儿来的御医呀?”
“那,你去把我的宫娥,太监找来,我让他们来陪伴!”
“不行!为了万岁的安全,我们父子三人就一直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