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覆天翻。两边的众将一齐呐喊,都盼着自己这方的战将早些取胜。可是,两个人马来马往,戟刺刀迎,足足战了百十来个回合,还是分不出个胜负来。
黄巢见了,心里可就有点急了:看来,这位老将果然不凡,待我上前去战他一阵!他刚想催马上前去,就见洛阳城的城头上乱了起来。有的人眼腈尖,离大老远就看明白了。急忙高叫:“大将军,王将军已经杀上城头了,咱们快点攻城!”
其实,用不着别人提醒,黄巢心里早就明白了。就见他把大枪一举,高叫了一声:“杀!”一马当先,率大军就掩杀了过去。
王仙芝怎么这么顺利就进了城?原来,正如他所料到的一样,洛阳城元帅周武见黄巢的大兵压境,不敢轻敌,这一开战,把全城的兵全部集中在南门。所以,当王仙芝带着手下这五十来人到在了洛阳城的北门外,离老远一看,就见那城上稀稀落落的,只有一些老弱残兵在守城。王仙芝一看是个好时机,连忙一挥手:“上!”这五十来个军兵就如同恶虎出山,一溜烟就来在了护城河边。“扑通通”,跳下河水,一个猛子又从对岸冒出来了。“唰唰唰!”都来到了城墙根下。这些人都是训练出来的,搭起人梯就象玩儿似的。“嗖嗖!”一个踩一个的肩膀,眨眼之间,这架人梯就架成了。城上的守军看见这边儿来人了,还没有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义军地攻上了城头。明知道身边儿都是些老弱残军,不用说上前厮杀,连个声儿都没敢吱,慌忙跪地投降。王仙芝也不杀人,叫他们把衣服都扒下来。工夫不大,这五十多人都换好了唐朝的军装号坎儿,混到南城门,打了一个暗号,就动起手来了。城上的守军做梦也没有想到人家会这么快就打进来,猝不及防,死的死,伤的伤,眨眼之间,这座城门就到了王仙芝的手里。
城门这一失守,消息马上就传到了城下。唐朝的兵将见城门丢了,刚想去禀报元帅,却不料一声令下,起义军象潮水一样地杀了过来。这下子,唐朝的兵马就慌了神了,他们知道这一仗是必败无疑了,哪个还敢恶战?纷纷撒腿就逃。也不敢进城,一伙儿往东,一伙儿往西,哭爹喊娘地跑。跑得快的算是逃脱了性命,跑慢儿一点的都成了刀头之鬼。
唐朝的元帅周武见大势已去,心里这个恨呐!他不恨别人,就恨王仙芝:你怎么这么鬼道?趁着本帅在城外打仗,你就这么快地夺取了我的城门,让我的大军如此惨败,我岂能容你?他撒马往回撤,却并不往别处逃跑,催开战马一直来到城下,从身背后取出宝雕弓,走兽壶里拔出雕翎箭,挽弓搭箭对准了城头,见那上面一位紫脸大汉正在指挥,知道这位必是一个带头儿的,手中这只箭头瞄准了他,“嗖”的一声就射了出去: “反贼,你吃我一箭!”
王仙芝正在城头上指挥,准备接黄巢的大兵进城。你怎么也没有想到城下会有人对他放箭。正在探着身子.往下观看,这可坏了。就听“嗖!”一箭射来,正中他的哽嗓咽喉,可怜英雄王仙芝一声惨叫:“啊——!”身子往下一栽,“扑通通”摔下城来,当时就气绝身亡。
就在此时,黄巢催马杀到城下,把这个情况全都看清了。他一见王仙芝中箭,摔下城来,可心疼坏了。大叫一声:“王兄,您死去阴魂慢走,待小弟为您报仇!”一催座下马,挺手中钢枪就直奔了周武。这时,周武见射死了夺城的头目,还不知道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王仙芝,正在那高兴呢。冷不防黄巢已经冲到了他的面前。想扔弓取戟巳来不及,就听“扑哧”一声,黄巢手中的大枪从他下巴颏处刺入,又从后脑海里穿出来,足有半柞来长。可怜这位老元帅戎马一生,到此也就结束了。
黄巢虽然杀死了老帅周武,胸中的怒气仍没有消除。“扑通”一声跳下马来,来到周武的尸身切近,抽出腰间宝剑,割下老帅的人头,满眼含泪高声大叫:“来呀!将这老贼的人头祭我兄长的亡灵!”
闲言少叙。黄巢指挥大军拿下洛阳之后,葬埋了王仙芝的尸首,安民三日,开仓放粮,免不了又是号召民众,扩充军队。然后,引大军继续北上,西进,非止一日,大兵抢关夺寨,势如破竹,突破了潼关天险,直逼到长安城下。黄巢一声令下:“困城!”这六十万大军一齐出动,把一个长安古城围了一个铁桶一般。
黄巢围困住长安之后,带人马到城下要阵。可是,一连三日,城头上免战牌高悬,再不见一个将官出城来战。到了第四天,他就沉不住气了,天刚蒙蒙亮,便升了大帐。点过了卯名,见众将军俱已到齐,便高声传令:“众家英雄,我大军已围困长安三日,可气的是唐朝人马一个也不出城来战。为此,本将命令,我大军要在今日奋力攻城,只许进,不许退,要一举攻下长安,活捉昏君李儇,闻鼓不进,观望徘徊者斩!”
“遵命!”
黄巢传罢了军令,带大兵出营,来到长安城下,亲自指挥督战。“当当当”放响了三声进攻的号炮,六十万大兵就象潮水一样,“呼啦啦”便涌到了长安城下。顿时,到处刀枪响,战鼓如雷鸣,杀声冲霄汉,血水染古城。从打早晨一直杀到晌午,这座城还真就拿下来了。进城之后,也顾不得整顿人马,起义军象潮水一般,一直杀向了皇官。没费多大的动儿,把皇宫也拿下来了。黄巢进得宫来,到在金銮宝殿,继续高声传令,让军兵去捉拿昏王李儇。可是,他们把皇宫搜了一个底儿朝上,也没有找到唐僖宗的下落。满城里的文武大臣也没有找到几个。这些人都哪儿去了?不知道。管他哪!反正江山已经打下,皇上也跑了。大功既已告成,我黄巢就应登基坐殿,皇袍加身了。没过几日,黄巢便把一切都准备好了。然后,把起义军将领都召集在金銮殿上,自己面南而坐,登基加冕,这就是唐广明年间十二月,黄巢入主长安,改国号为大齐,当上了一代皇帝。
那位说:唐僖宗到哪里去了?书中暗表;他在潼关一失守的时候,便知道大势已去。想要派兵抵挡,他手下的那些人物,文官不会治国,武将不会安邦,都是些个贪图富贵,贪生怕死之徒,哪还有一个中用的?没有办法,他才只好携带着满门宫眷,带着一些亲信大臣,趁着月色,悄悄出城,溜了。溜到了哪儿?西歧州。西岐州在哪儿?那时是指长安西南,山高水险之处。要讲现在的地理位置,便是四川的成都一带。
这位酒色之君国败家亡,来在了西岐州,他才真正有点后悔了。我真不该沉溺酒色,不理朝政。现如今落得如此下场,我还怎能对得起列祖列宗?如果先帝的阴魂有知,又怎能容我这亡国之君存活世上?既便我餐刀饮血,也无脸面去见先帝了!这些天,他不断地想着这些事,经常在背地里偷偷地哭泣.那个伤心劲儿甭提了。
这一天傍晚,唐僖宗李儇夜不能寐,正在寝宫之中暗自垂泪,忽然有人在宫外而求见。唐王赶忙擦去眼泪,吩咐让他进来,等这人进来之后,跪倒在地,口尊:“万岁,老臣见驾!”唐王定睛一看,才知此人乃是朝中的兵部尚书程敬思。
唐僖宗强打精神,问了一句:“程爱卿,看夜已深,你还不歇息,来我宫中作甚?”
程敬思再次跪倒磕头:“万岁,如今黄巢作乱,入主长安,窃我社稷,夺我江山,您难道不思这国亡之仇,不图重振皇室吗?”
唐僖宗一听这句话,正好刺中他心里的悲痛之处便长叹一声,回答一句:“唉!亡国之君,被难之人,没有翻云之手,更无回天之力。又兼朝大空虚,不见良将,纵有复国之心又有何用呢?”
程敬思听罢,默默地点了点头: “万岁,只要您不甘心做这亡国之君,自今日始,励精图治,重振龙威,臣保光复有望。”
“哦!程爱卿,你说出此言,倒也轻巧。只是那黄巢集百万匪众,啸聚长安,又有何人可以退敌?”
“万岁,您别看黄贼来势凶猛,臣看他也不过是寻常之辈。要依臣见,想灭他倒也不难。”
“你此话怎讲?”
“万岁,您听我说!”
只因程敬思这一席话,把唐僖宗说得龙眉舒展,面露喜色:“好主意!”
第三回 程敬思搬兵珠帘寨 小牧童中山打猛虎
程敬思说了一番什么言语,竟把这位亡国君也给说乐了?原来,这位老臣不愧是位兵部尚书,善能分析形势,洞察起义军内部的弱点。他说话的大概意思是:皇上,您别看黄巢的大兵来势凶猛,几乎是没费多大力气就夺取了长安,当了大齐的皇帝。可是,不管怎么说,这帮人也都是一些山贼草寇,并没有什么治国安邦之才。就评打天下来说吧,他们就知道抢关夺寨,夺取都城。但是,他们打一路,丢一路,什么地方也没有占住,单单夺取了一座都城长安,整个天下还在我们大唐朝的手里,这就给我们的反扑造成了可乘之机。再则说来,黄巢只不过是一山野村夫,自从他打下长安之后,就忙着当了皇帝,明知道我们君臣逃到西岐州,他也不派兵前来追击。这样,我们又可以在此指挥各路藩镇,让他们重新集结,消灭黄巢,还可以把失去的江山夺回来。经过程敬思这么一说,唐僖宗他能不乐吗?忙问了一句:“程爱卿,依你之见,朕何时可以重返长安?”
程敬思把头一摇:“万岁!恕臣直言,事到如今,您不可尽算计着何时重返长安,而应该尽心潜力,重振旗鼓,调集重兵,以除贼寇。”
“哦!程爱卿,你言之有理。只是,孤王的身边并无良将,何人又能代朕前去拒敌呢?
“万岁,臣可以保举一人。”
“谁?”
“晋王李克用。”
“哎呀!爱卿,想那老皇叔乃是孤王罢免之人,岂能为朕报效?”
程敬思再次摇头:“万岁,你此言差矣,臣以为老王爷李克用虽然与您不合,却终是您皇帝的家事。现如今国难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