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鸡蛋,犹太人习惯在正餐前吃鸡蛋,逾越节的鸡蛋是烤的,烤的蛋很坚韧,很难咬碎,犹太民族就象烤的蛋,受苦难的时间越长越坚强,犹如烤蛋的时间越长越坚硬一样。一碟哈罗塞斯,这是一种水果、香料和酒混合的食品,呈泥状。以色列人在出埃及前,法老为难他们,命他们做砖,又不给草料,从而责打他们,这一碟泥状的哈罗塞斯,使人想起做砖的泥。一碟苦菜,是纪念犹太人在埃及受的苦。一碟盐渍芹菜,犹太人出埃及时,喝过红海带苦涩味的海水,是盐渍芹菜,意思是要犹太人永远记住出埃及之苦难。四杯酒。逾越节家宴的程序,由四杯酒串连:第一杯酒,一家之长举杯祝福,家宴开始。第二、第三杯酒在家宴中间,在讲“哈伽达”前后喝。第四杯酒,感谢上帝的保佑,宴会结束。所谓“哈伽达”
的希伯来文原意为:神话、故事,逾越节的“哈伽达”是家宴的主要活动,是一本有关犹太人出埃及的故事集。它不仅说明了预约借所有食品的含义,还讲述了犹太人在埃及所受的主要苦难和出埃及的艰辛旅程。著名哲学家斯宾诺莎从小家中宗教气氛特别浓厚,每逢重大节日,父亲总要给全家人讲述犹太人苦难的历史,这在斯宾诺莎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童年的斯宾诺莎常常一个人站在犹太怀疑论先驱阿古斯塔的坟墓前凝神冥想,一种为真理而献身的热望在他心底萌生。这种热望紧紧伴随了他一生。
几乎每个犹太伟人的成功都和苦难是分不开的。1933年4 月,在德国纳粹党徒蓄意制造了国会纵火案之后两个月,希特勒发出了第一道排犹命令:凡是担任警察、军官、政府公职和教师职务的犹太人,一律开除;两年后,又把犹太人宣布为“次等公民”,禁止德国人和犹太人通婚;又过了两三年又毁掉所有犹太教堂,,还陆续将犹太人关进集中营,并掠夺和没收了犹太人的资产。在那些黑暗和恐怖的岁月中,基辛格的父亲被开除公职,基辛格和弟弟被赶出中学,最后被迫移居美国。弗洛伊德在回忆文章中写道:
大约是在我10岁或12岁的时候,我爸爸开始带我去散步,并在闲谈中对我表示他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在这样的场合中,他对我讲了一件事情,借此表明现在比他曾经经历过的那个时代好多了。他说:“当我年幼的时候,有一个星期六,我在你的出生地的大街上散步;我穿得很讲究,头上还戴着一顶新的皮帽。一位基督徒走到我跟前,并打了我一顿,把我的帽子打在地上。他喊道:”犹太鬼!
滚出人行道!‘“我听后,问道:”你当时怎么办?“他静静地回答说:”我走到马路上,捡起了我的帽子。“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我没想到这位高大而又强壮的、牵着小孩子的男人竟做出这样毫无骨气的行为。我把这种状况同很合我的口味的另一件事加以对照——那就是汉尼拔的父亲在祭坛前让他的儿子发誓要对罗马人复仇的动人场面。自那以后,汉尼拔……在我的幻想中占据了一个应有的位置。(《西格蒙特。弗洛伊德心理学著作全集》)
正是这种奋发图强的心理,使磨难转化为动力,不止一个犹太人在苦难中飞翔。俄罗斯美学家什克洛夫斯基、美国报业大王纽豪斯以及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夫卡等都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最后在搏斗中战胜了魔鬼。
《塔木德》说:
假如一个人看到痛苦的折磨降临自己,让他首先检讨自己过去的行为……假如没有发现任何过错,让他反思一下,他是否藐视过律法书……
假如他没有发现自己的罪过,那么他就可以确认:他所接受的是爱之折磨,《圣经》上写道:“上帝爱谁,上帝便改正他。”
与幸福相比,人在苦难时更应该欢欣:因为,如果一个人终生幸福,这说明他也许犯过的罪尚未被宽恕;但是通过受难所犯下的罪便被宽恕了。灾难是好事……
面对苦难不光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精神和心态,只有这样才能战胜苦难,并使苦难升为人类的礼物。
一天,一个犹太富翁带着小儿子到乡下踏青,想让他见识一下穷人是怎样生活的,并在最穷的人家里待了一天一夜。返回途中,父亲问儿子:“踏青怎么样?”
“好极了!”“这回你知道穷人是怎么过日子的了?”“是的!”“有何感想?”
儿子回答:“咱家有一条狗,穷人家有四条狗;咱家仅有一个水池通向花坛中央,穷人家旁边竟有一条清澈的小河,我们的花园里只有几盏灯,而他们却有满天的星星……”
第九章犹太人的生命教育
理想的人应如哲人们所看到的,是永远的超越自己,而竭尽全力去帮助别人的人。
——犹太格言
美丽、力量、财富、荣辱、智慧、年老、成熟和孩子气都是正当的,而且就是世界。
——犹太格言
肉越多,蛆越多;财产越多,忧虑越多;妻子越多,麻烦越多;婢女越多,不贞洁越多;男仆越多,抢劫越多。
——犹太格言
生活中的成功者,都是那些能够控制自我感情和行为的人。先哲教诲我们:要尊重自我,但不要傲慢;尽情享受生活的赐予,但不要成为财富的奴隶;为成功而努力进取,但不要过分夸耀自己的显赫;要适度;要培自己的能力又不要十分沉溺于自我。
——《塔木德》
第三十九课生命的珍贵和归宿
在旧俄时代,一次军队到一个犹太学校征兵。全体学生都被征去了。
在军营里,学生们苦练枪法,一旦战争爆发,大家都要上前线。
不久,他们作为先遣部队被派往战区。突然,远远地出现了敌人的先头部队。
这时,长官发出了命令,“准备……瞄准……开火!”
但是,没有枪声。
“开火!”长官大喊:“你们听见没有吗?前面有敌人,开火!”
依然很安静,没有枪声。
长官已经怒不可遏,再一次问道:“你们为什么不开枪?”
一个年轻人怯生生地回答:“报告长官,路上有人,开枪他们会受伤的!”
在战争贩子的眼里,人就是敌人,该出手时就出手;而在年轻人心中,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生命是珍贵的,开枪就要有人受伤。所以,他们下不了手。
当初,上帝为什么只造一个亚当而不多造几个呢?他就是为了表明一个人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宇宙。他还想让人明白,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没有人比别人更优越。任何一个人,如果他毁灭了一个生命,那么他就是毁灭了整个人类;如果他保护一个生命,那他就是保护了整个世界。除此而外,上帝还想表明:一个铸造钱币的人干活时用的只是一个模子。铸出的钱币都是一个样子。但是,上帝则不同,他用亚当之模造出了整个人类,并且各不相同、各具神态,这说明人的生命是多么的宝贵。这就是犹太生命观的核心。
然而,生命又是多么的脆弱和不完美啊。老年人常说:“年纪一大,记忆力越来越差,牙齿也不中用了。”这正是上帝的旨意,目的就是让老年人安度晚年。
因此,《塔木德》说:上帝创造人类具有四种天使的品质,同时又具有四种低等动物的特点。所谓动物的特点,指人要吃、喝、生育和死亡所谓天使的品质,指人能直立行走,会说话,思考和认识事物的正反两面。上帝说,“人是被宠爱的,因为他是按我的形象创造的,因此,不能轻贱每一个生命。”(《创世纪》,9 :6 )
人类的苦难,始于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偷吃禁果,苦难是上帝对人类反叛的惩罚,同时也是人类生命的现实写照。上帝早已封闭了伊甸园之门,人类再也不能重返乐园,生命的意义是人类永恒的难题。
(上帝)又对女人说:“我必多多增加你怀胎的苦楚,你生产儿女必多受苦楚。你必恋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辖你。”又对亚当说:“你既听从妻子的话,吃了我所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树上的果子,土地必为你的缘故受诅咒:你必终身劳苦,才能从土地里得到吃的。土地必给你长出荆棘和蒺藜来,你也要吃田间的菜蔬。你必汗流满面才得湖口,直到你归了土;因为你是从土而出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创世纪》3 :16—19)
你使人归于尘土,说:“你们世人要归回。”
在你看来,千年如已过的昨天,又如夜间的一更。
你叫他们如水冲击,他们如睡一觉,早晨他们如生长的草。
早晨发芽生长,晚上割下枯干。
我们因你的怒气而消灭,因你的愤怒而惊慌。
你将我们的罪孽摆在你面前,将什么的隐恶摆在你目光之中。
我们经过的日子都在你的震怒之下,我们度尽的年岁仿佛一声叹息。
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诗篇》90:3 —10)
通过这两段描述,我们可以意识到生命的艰辛、生命的短暂以及生命的虚无。
人来自于尘土,仍要归于尘土,惟有汗流满面,才得湖口。
从前,有一个异教徒农夫,养了一只猪,一只母驴和一只小驴。每天,他都给猪喂一大堆东西,而给母驴和它的孩子,却只喂很少的一点吃的。
“我们的主人多蠢哪!”小驴对它的妈妈说,“你不觉得太不公平了吗?妈妈,我们整天为他干活,拉这么重的车,他凭什么只给我们这么可怜的一点点东西吃?猪整天懒洋洋的,什么都不做,为什么还能想吃多少就有多少?”
“耐心等一会儿,我的孩子,”驴妈妈安慰它:“你肯定会看见猪的不幸下场的。要知道,农夫给它这么多好吃的,并不是爱它,而是加速它的灾难。”
下一个节日来到的时候,异教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