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上正在集中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在一个破旧的大仓库里,一个脸色严肃的军人站在一个高台上报着各人的名字,口气凌厉,与那天的逆风大雪连在一起,更觉得寒冷。报到名字的学生知道了自己的编队,高台下有一批脸色更严肃的军人站成一横排,让学生们根据编队排在他们身后。
这个编队,按军队体制分成连、排、班,是今后几年我们劳动和生活的单位。编队不分原来的学校和地区,完全打乱,这使我顷刻之间感到一种解脱。前几年在学院所受的全部窝囊气,一时化作了云烟。我向排在我的前面和后面的陌生人打招呼,头顶传来领队军人的喝令:“不准喧闹!肃静!”
就在这时,一件让我高兴的事情发生了。
我们这批人,是由学院的四个“革委会”领导押送来的,其中两个是工宣队头头,两个是学院的造反派头头。四人中领头的,就是那个工宣队的“第一把手”。
他们每人披着件军大衣,这是几年来所有造反派头头的典型装束。与正式军人不同的是,造反派穿军大衣越随便越时髦。你看他们几个,“第一把手”虽然披着大衣却没有把衣袖套在手臂上,而是让它们在两边晃荡着;另一个工宣队员倒是把手臂套进袖子了,但没有扣衣扣;学院造反派头头中那个姓王的哲学教师,把大衣穿严实了,却又冷索索地笼起了双袖,把两只手对插在袖筒里,像一个村头老农;学院造反派头头中那个姓马的舞台美术系学生,则干脆把两个大衣袖子捆扎在腰上,大衣整个成了鼓鼓囊囊的棉裙。
记得出发之前我们在学院操场集合,他们四个就是这副样子对我们训话的,大意是:“你们以前的一举一动,我们都会告诉部队首长;你们今后的一举一动,我们也会知道。”训完话,播放乐曲上路。乐曲是“第一把手”指定的,他没听说过吴江县,却知道有个余江县,毛泽东主席曾为那个县写过诗。他便混在一起,决定播放那首诗的乐曲,给我们送行,自以为这样做很政治,也很文化。但那诗的题目是《送瘟神》,这引起了我们的哗然。“第一把手”说:“不管是不是瘟神,由毛主席来送,就是幸福!”
这就是说,直到我们离开校门的那一刻,我们的身份、名号、祸福,都由他们这些人随口决定。但是,当我们这些幸福的瘟神一进入松陵镇,一切都发生了变化。我早注意到,他们很想去靠近军人说些什么,军人完全不予理睬,还一再把他们当作闲杂人员赶开。他们尴尬地偷看我们是否发现了这个情景,我们谁都发现了,又装着没发现,好让事情继续发展。他们四个,在百无聊赖中点起了香烟。
突然,高台上一声大吼:“你们几个,把衣服穿好了!吊儿郎当,真不像话!”全场立即鸦雀无声,所有的目光都随着台上军人的手指,集中到那四个人身上。
紧跟着“第一把手”的另一个工宣队员上前一步,扬着手说:“我们是护送人员,我们是上海戏剧学究的护送人员厂但他讲的不是普通话而是上海话,在一个大空间中用上海话来讲这两个句子,是连上海人也听不明白的。军人只当他是挥着香烟在狡辩,更愤怒了,说:“这儿是粮食仓库,你们再抽烟,我把你们几个全逮起来!看你还哕里八嗦!”
四个人立即蹲下身去,把烟头在泥地上掐灭。
还没等他们站起身,高台上的军人已经发出命令:“各连注意,全体向农场出发!”
这情景,实在让我高兴。
三
后来我们知道,这位军人是一名作战训练股长,叫王延龄。我们开心地问王股长,知道不知道他训斥的是我们学院的领导?他说:“领导?领导不是都被造反派打倒了吗?”
我们说:“那就是造反派领导。”
他又说:“造反派?不是都交给我们来改造了吗?”
根据这种简单而明确的逻辑,军人显然没有把学生造反派和工人造反派放在眼里。
对于这一点,当时我显然高兴得有点过分了。我把自己的期望投给了一个偶然举动,我夸大了军人呵斥那四个造反派头头的意义,甚至对于被呵斥的人与我爸爸单位造反派头头在外貌上的相似作了不切实际的联想。于是,我突然觉得这个农场是一个值得留驻的好去处,一时精力旺盛,在非人的苦役中拚命奋斗。
其实,当时军队也是积极响应文化大革命的,只不过他们认为文化大革命的目的是加强无产阶级专政,而无产阶级专政的柱石就是军队,因此,这是他们的时代。
很快,我们直愣愣地面对了另一种骄横。
一个副营级的文职军官,并不是管教我们的,那天不知道为了什么事来到农场,把我们集合起来训话。一上来就说:“不要以为知识分子有什么了不起,我今天要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要诚实回答:你们究竟蠢不蠢?”
一片沉默。
“我再问一遍:你们究竟蠢不蠢?”
“蠢!”大家拖着音,转着调,懒洋洋地回答。
他来劲了,再问一句:“你们究竟傻不傻?”
“傻!”这时大家是高声回答了,干脆利落,回肠荡气,近乎欢呼。
“那么,”他得意地要宣布结论了,“你们全体要脱裤子——”他故意在这儿停顿,双目炯炯地扫视了大家一遍,男女同学们不知道怎么来执行他的命令,幸好他终于说完了全句:“割尾巴!割小资阶组的尾巴!正是这条尾巴,让你们又蠢又傻!”
四
这事很快被一个真正管教我们的罗股长知道了,罗股长是正营级,大怒,当着学生的面便骂道:“他算什么东西,敢到我这里来敲锣卖糖!成天骗人家说自己是大学生,见到真的大学生,就来训话过过瘾。还当着女学生的面说什么脱裤子,我哪天非派几个战土真把他的裤子脱掉不可,拖到这里来叫他示范!”
但是,也正是这位快人快语的罗股长下令,根据军区某司令指示精神,把我们行李中不符合毛泽东思想的书籍全部上缴、焚毁。
这是一场真正的劫难,所有的学生知道这次下乡是一辈子的事,因此认真挑选了一些能够最终维系自己文化身份的书,这么一烧,也就烧尽了有关文化的最后一个梦。
那天,两只装满书籍的水泥船离开农场要到吴江县城去焚毁的时候,大家在水边默站着,就像送别自己的灵柩。
后来知道,每个人都想方设法为自己留下了一本、两本。我给那位来检查书箱的姓陈的排长塞了一包香烟,偷偷留下了一部丁福保编的《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是一九五九年重刊的断句排印本,一部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是王造时翻译的一九五六年三联版,心想以后晚上入睡前也有东西可以在帐中翻翻。
当时陈排长把那包香烟塞进口袋,紧张地拿起这两部书胡乱翻看了一会儿,便问我:“里面有没有反对毛主席的话?”
我说没有。
“有没有反对林副主席的?”
我说没有。
“有没有反对解放军的?”
我说也没有。
“你保证?”
我说,我保证。
五
农场的活,艰苦得难于想象。
原因是,我们其实并不是在农场劳动,而是要在太湖中开出一个农场。这也就是我们一开始只能在吴江县城报到的原因。
这么冷的天,必须跳到太湖的芦苇荡中,挖起一团团湖底的泥,一点点垒堰。一下水,脚已冻僵,被芦苇根割得鲜血直冒还没有感觉。
芦苇荡边有稍干的土坡,由我们自己搭建宿舍。用泥土一方方夯紧,垒墙,盖上稻草,就算成了。每人分四根竹子往泥地上扎,到扎不下去时就在上面搁一块木板,这便是床。
每次劳动回来都累得像死狗一样,拖着身子蹲在水沟边草草一洗,吃几口饭倒头便睡,早晨醒来头边全是白雪。
昨天晚上脱下的泥水衣根本干不了,只能闭眼咬牙,套在身上。热烘烘地刚从被窝里钻出来的身体套上昨天湿衣服的感觉,在几十年后的今天写来还是一身寒噤。
当年每天早晨就这么寒噤着,直到跳进彻骨的湖水中,不再寒噤。
渐渐,泥堰连起来了。接下来的事情是把泥堰里面的水抽走,再挑泥固堰,于是成天挑担。我有很长一段时间,肩上一直血肉模糊,从未愈合,因为天天都有重担在压、在磨,愈合不了。
六
严冬季节终于过去,春天来了。但太湖的春天一点也不能叫人稍稍轻松一点,因为立即要投入春播春种。
春播春种的活儿之重,全因为农场占地之大。当时部队做一切事都求大,为了上报一个漂亮的指标,把农场开得比实际劳动力所能承受的极限面积还大出三倍,这在围堰时已经有强烈的感觉,现在,围出来的土地要我们一亩亩、一尺尺、一寸寸去开垦和播种了。军人只是指挥和监督,实际劳动的便是几千名大学生。
为了抢时间、抢面积,每天只得凌晨四时起床,晚上八时收工。大家去上工的路上全在瞌睡,走得跌跌撞撞。
青春的力量终于创造了奇迹。如此超常的面积,春播春种居然全被我们吃下来了,连一个角落也没有遗漏。刚干完这么惊人的重活,一天也不得休息,必须立即转身去加固围堰,以防夏汛。这事还没有完,更可怕的夏收夏种来到了。
夏收夏种为什么可怕?因为它要比春播春种增加一倍的工作量。那么多稻子要全部收割、挑运、脱粒、晾晒,再装船运到苏州,然后再把春播春种的活重复一遍。那就只能每天凌晨二时半起床,晚上九时收工了,劳动中晕倒的人不知其数。
最难的活儿是挑稻担。这是因为,整个农场还是湖底软地,挑着一百多斤的担子脚下很难着力,更麻烦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