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第02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2004年第02期- 第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的妻子为我的工作付出的很多。凭良心讲,家务事都是她做的。她付出很大。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时候,我正在野外进行科学考察,当时我已经有两个孩子了,大的5岁,小的3岁。
  
  在她的眼睛里,我是—个“工作狂”,我自己可不这么看,我算不上什么工作狂。哎 呀,年轻的时候老是在野外,现在又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忙得早出晚归。
  她一个人管两个孩子,自己还有自己的一摊事情,确实很辛苦。后来,我们把一个孩子送到了广州,让亲戚来带。孩子在广州,一次被带着出去玩,差一点丢了。等到我在野外的科学考察结束了,才把孩子从广州接回北京。这个时候,我的孩子就认不出我来了。
  我的两个儿子,大的已经成家了,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二儿子在一家电脑公司工作;他们都住在望京,现在的年轻人都非常忙,他们有空了,就会回来看我们,一家人在一起,真是很幸福的事情!
  除了动物研究,我有没有什么兴趣爱好?我呀,喜欢看警匪片和球赛,看新闻。年轻的时候打篮球,所以我就是喜欢看篮球和排球比赛,尤其是美国职业篮球赛,很过瘾的。当然因为家里就一台电视,大家彼此让一让。
  对了,我周六周日也是去单位的,假如天气好,我就走路走到我们的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大约要走半个小时,也算是锻炼吧。要是天气不好的话,我就骑自行车了。增加些运动量。
  哎呀,文学作品我读得并不多,主要是没有时间,你看我买了很多文学名著,都没有时间来看。我还喜欢养花,家里总要有些绿色才好!但是养得不多,喜欢养鱼,都是一些小型热带鱼,地图鱼什么的。我们家的人,都喜欢小动物,可是因为我们住在楼上,不太好养猫狗,因为可能会影响左邻右舍,加上这些小宠物会在特定季节脱毛,到处都是毛毛,所以,只好不养它们啦!
  我看到你刚才进来的时候,对我们采集的大量老鼠的标本很感兴趣,那我再给你说说啮齿动物吧。
  这个啮齿动物,比如老鼠,和我们的生活简直是息息相关,陪伴人类已经不知道有多少年了。啮齿动物,特别是啮齿动物中的鼠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一方面,它们是多种疾病的宿主和传播者,直接或间接地危害着人类健康;另一方面,它们偷吃粮食、毁坏农作物、破坏草场、啃咬衣物、污染食品……凡此种种,无不为人们所深恶痛绝,所以有“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之说,因而人鼠之战也因此拉开。
  如果把人与鼠类的战斗看成是一场“战争”的话,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参与人数最多、经历时间最长、经济损失也最惨重的一场了。据估计呀,我国每年因鼠盗食而损失的粮食大约有750万吨,你可知道,它相当于多少良田的作物产量。
  在人类灭鼠的战斗中,有一类动物朋友,也十分踊跃地加入到我们的战斗行列中,成为了我们灭鼠的好帮手。
  你看,在食肉动物中,专门逮老鼠的种类就有许多许多,特别是一些小型的食肉动物,虽不大为人们所重视,但它们却帮助我们,消灭了大量的害鼠。在食肉动物里面,斑灵狸与黄鼠狼,就是人类消灭老鼠的好帮手。
  斑灵狸又称斑灵猫,属食肉目灵猫科动物。它的性情机警狡猾,非常凶猛,故也称为虎灵猫或虎狸。我告诉你,尽管它体形很小,体长才有35厘米,体重500克左右,这在猫科动物中,算是轻量级的。目前,它们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和华南等地区,常常是三五成群地结群活动。
  尽管它们其貌不扬,身材矮小,无法和我们脑子中猫科动物中那些身材魁梧的大个子,比如豹子等同日而语,可是,它们消灭老鼠的本领却不可低估。在斑灵狸的食物中,鼠类的数量很大,占其粮食的30%—50%,有些甚至可以达到60%。根据动物园中的饲养实验,一只斑灵狸,每天可以吃掉250克的肉食,即相当于其本身体重的50%。
  要是这些重量变换成老鼠的话,你看它 能够消灭多少老鼠!
  黄鼠狼,又名黄鼬,也是食肉目鼬科动物,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它的体长 25—40厘米,体重不足千克,多在夜间活动。
  黄鼠狼体色较均匀,主要栖息于林区河谷、沼泽及灌丛中间,也常常可以在森林边缘和村寨附近见到。黄鼠狼的食物,一般以小型动物比如家鼠、仓鼠、田鼠和鼠兔等等为主。
  事实上,黄鼠狼除了寒冷的季节在野外无法得到食物时,它才会破釜沉舟、铤而走险地去捕捉家鸡以外,其余的时间,几乎不对家禽构成威胁。
  虽然“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成了我们人类的固定俗语,但是,真正“拜访”过鸡的黄鼠狼还是极少数,比如1962年,上海市郊鼠类密度较高时,经过解剖,黄鼠狼的胃中鼠类出现频率高达79.4%。
  可见,在平原地区,当其他食肉动物的数量比较少的时候,黄鼠狼便是害鼠的主要天敌了。根据过去对5000只黄鼠狼的研究分析,捕食过鸡的仅占0.4%,其余的,都主要吃鼠类,因此可见,在大自然中,它们对于控制害鼠的数量,是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除上述几种以外,许多小型食肉动物,比如赤狐、豹猫、金猫、大灵猫、小灵猫、赤狲和艾虎等等,也都是我们人类灭鼠的好帮手呢。
  冯祚建的科普工作与成果
  冯祚建先生从70年代中期开始,相继在《地理知识》、《少年儿童》和《大自然》等科普刊物发表了着重介绍科学探险考察及珍惜动物保护等方面的文章25篇,并且是《考察在西藏高原上》(1981年版)和《考察在横断山区》(1994年版)两本著作的主要作者之一。
  近年还利用科研工作之余,他作为主编成员之一而负责组织有关专家参与高级科普读物《人与自然百科》丛书中《人与动物》卷的编写,此书已于2000年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同年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70余万字并附有上千幅彩色动物图版的《动物世界》(冯先生主编),该书含无脊椎动物、昆虫、鱼类、两栖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6大群类,计1178种,作为一本包括无脊椎动物至脊椎动物的系列图书,目前在国内尚属首次。
  (冯祚建说话):
  是呀,对你这个记者作家,要是仔细地讲述我的专业情况,并不是很好讲。咱们算是隔行如隔山呢!哈哈,对不对?我假如谈得并不详细,也就不要在意了。
  你问我对自己的性格怎样描述?我呀,小时候,甚至是在上大学的时候,都算是比较内向的,我有什么心里事,一般都不愿意也不太会表达,后来我变得外向了。可能就是几十年里不断地跑野外,搞研究动物,亲近大自然,我的性格变得偏向于外向了!
  当然,温和是我主要的性格。也许,我还有些双重性格呢!比如我的脾气当然还是有一些的,在家里,脾气就暴躁一些,这是不知不觉的事情,可能是在自己家里,比较放松吧。
  在单位里,我就很温和了。我处世的一个信条,就是“以和为贵”,—般不会为小的事情生气和难受。但是,在学术研究上,我的信条是,尽量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把研究工作做到最好!也就是“精益求精”这四个字。搞学术研究,必须要牢记认真二字,一点都马虎不得。
  马虎搞研究,可是完全要不得的事情。现在学术界也在打假,也有学术腐败和弄虚作假问题,因此,我告诫自己的学生们,必须要遵守科研道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应该加倍严格要求自己。
  这是我特别要强调的。
   怎么,还是喜欢听我介绍动物,是不是?那我就再给你介绍一种比较常见的哺乳动物——穿山甲吧。
  这个穿山甲,又名鲮鲤,属鳞甲目鲮鲤科动物。它主要分布在亚洲南部,以及南部非洲地区。一般人从电视上一定都见过,它的身体细长,除了脸部和腹部以外,全身上亡下下,到处都披着密密麻麻的鳞甲,就像鱼的鳞片一样,一层覆盖一层。
  “穿山甲”因为善于在地下钻洞,因而得名。它身上的角质硬鳞,可以在钻洞的时候,很好地保护它自己的身体而不被划伤,鳞片间和颈部、腿,以及耳朵周围,还覆盖有稀疏的毛。尽管它在外形很像爬行动物,但是,它们的产崽方式为胎生,并且还用胸部的两对乳头来给幼子哺乳,因而,它也是一种哺乳动物。
  穿山甲的头呈现细而尖长的圆锥形,嘴巴和眼睛都很小,但是它的四肢,尤其是前肢,可是特别发达的,爪子粗而向外翻转。它打洞的时候,用前爪将土挖松,并快速地拨到两边,等到身子钻进去后,再竖起全身的鳞甲向后退,就像推土机一样,将挖松了的泥土,很快就推出洞口。
  根据推算,一只成年的穿山甲,一般情况下,一小时挖出的土,相当于它自己身体的重量。不过,穿山甲的性情温顺,胆子很小,活动速度也比较慢。在受到敌人的攻击时,它既没有锐利的武器,也不能快速地逃跑,于是,它身上披的鳞甲,便立刻成了“自卫”工具。
  我们都知道,穿山甲在遇到敌人侵害的时候,会把整个身体团起来,缩成一个球状,将身上无鳞片的部位都包在中间,并且从肛门中喷出一种难闻的臭汁,这个时候猎食者就很难受,对它无可奈何,最后,只好悻悻而去了。
  哈,各有各的绝招,对不对?
  穿山甲主要是白蚁和蚂蚁的天敌。众所周知,白蚁是破坏森林、建筑物和堤坝的罪魁祸首:“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正是对它们的真实写照。这个蚂蚁能污染食品、破坏建筑物,而穿山甲特别擅长挖掘白蚁和蚂蚁的巢穴。
  它们找蚁巢的本领很高,即使在很远处,它们都可以凭其灵敏的嗅觉器官,迅速地找到蚁巢。当找到一个蚁巢时,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