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诗选- 第1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二'首句写骆氏亭。“竹坞”,指长着竹子的池边高地。“水槛”,临水的阑干。 

      '三'这句写怀二崔。“迢递”,远。“重城”,指长安城。 

      '四'末两句从秋夕欲雨写到夜中听雨。长夜不眠的情况已暗藏在内,寄怀之意亦在言外。曹雪 

芹在《红楼梦》第四十回提到本篇的最后一句,“枯荷”作“残荷”。 

                                      重有感'一' 

…  28…

                                         '二'                      '三' 
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  。窦融表已来关右 ,陶侃军宜次石 
   '四'                      '五'                      '六'                      '七' 
头  。岂有蛟龙长失水 ?更无鹰隼与高秋  !昼号夜哭兼幽显 ,早 
                 '八' 
晚星关雪涕收  。 

      '一'唐朝自中叶以后中央军政大权逐渐落到一班宦官的手里,文宗即位后想消灭这一祸胎,于 

大和九年 (八三五)和李训、郑注等密谋,先在左金吾厅事藏伏兵甲,使人奏称那里后院中石榴花上 

发现甘露,然后文宗遣宦宫仇士良等去验看,准备趁机将他们杀死。不料兵甲隐藏不密,被宦宫看出 

破绽。他们先下手将皇帝劫住后宫,然后率禁兵出来屠杀,朝臣死得很多。宰相王涯并未参预密谋, 

也被族诛。 

     文宗的命运也完全掌握在宦官手里。这次事变史家把它叫做“甘露之变”。李商隐曾写过两首 

五言排律《有感》,叙述这次事变,表示他的愤慨。这一首七律仍然是对这次事变表示意见,所以题 

作《重有感》。诗中主张节度使们向长安进军,清除宦宫,恢复皇帝的自由。这在当时是大胆的,表 

现了正义感。 

      '二'开端两句说节度使们有实力,能够威慑宦官,控制形势。在国家安危关头应该和皇帝共忧 

戚。“玉帐”,主将所居的军帐。“牙旗”,将军的旌旗,旗杆上用象牙装饰。“得上游”,掌握有 

利的形势。 

      '三'“窦融”,东汉初任凉州牧,他知道光武帝刘秀将讨伐隗嚣,上表问出兵日期,准备效力。 

 “关右”,函谷关以西,指窦融所在地。这句以窦融比当时昭义军节度使刘从谏。甘露事变后从谏三 

次上疏,要求公布王涯等人的罪状,并表示要训练士卒,誓死清除皇帝左右的奸臣。 

      '四'“陶侃”,东晋人,明帝时苏峻谋反,他和温峤、庾亮等会师石头城下,杀了苏峻。这句 

表示希望刘从谏和其他节度使象东晋陶侃似的和诸将合力讨逆,进军京师。 

      '五'这句以“蛟龙失水”比喻皇帝为宦宫所制。“长”,一作“愁”。 

      '六'这句是用反激的语气说现在没有武臣起来,象鹰隼高举秋空,击杀鸟雀似的来驱除宦宫。 

 “与”,犹“举”,飞扬。古人以“鹰扬”比将帅的威武(见《诗经·大雅·大明》),以“鹰鹯逐 

鸟雀”比诛戮“无礼于其君”的人(见《左传·文公十八年》),又以立秋后为用兵行诛伐之事的适 

宜时节 (见《礼记·月令》)。 

      '七'“幽”,指鬼神:“显”,指人。这句说对宦宫的专横神鬼和人都悲愤万分。'八'“早晚”, 

短时期内。“星关”,犹天门,指皇帝的住所。“雪涕”,指掉眼泪。末句说早晚之间被宦官盘据的 

宫阙就会收复,使君臣化悲为喜。 

                               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一' 

                                                              '二' 
蛇年建丑月,我自梁还秦。南下大散岭,北济渭之滨  。草木半舒拆,不类 
                                         '三'                                 '四' 
冰雪晨;又若夏苦热,焦卷无芳津  。高田长槲枥,下田长荆榛 。农具 
                                         '五' 
弃道傍,饥牛死空墩。依依过村落  ,十室无一存。存者背面啼,无衣可迎 
                                    '六' 
宾。始若畏人问,及门还具陈  。 
                 '七'                                                '八' 
 “右辅田畴薄 ,斯民常苦贫。伊昔称乐土,所赖牧伯仁  。宫清若冰玉, 
                                               '九'                                 '十' 
吏善如六亲。生儿不远征,生女事四邻  。浊酒盈瓦缶,烂谷堆荆园 。 
健儿庇旁妇,衰翁舐童孙'十一'。况自贞观后,命官多儒臣。例以贤牧伯,征 
入司陶钧'十二'。降及开元中,奸邪挠经纶'十三'。晋公忌此事,多录边将勋。 
因令猛毅辈,杂牧升平民'十四'。中原遂多故,除授非至尊。或出幸臣辈,或 
由帝戚恩'十五'。中原困屠解,奴隶厌肥豚'十六'。皇子弃不乳,椒房抱羌浑'十 

…  29…

七' 。重赐竭中国,强兵临北边        '十八' 。控弦二十万,长臂皆如猿        '十九' 。皇都 
三千里,来往同雕鸢'二十'。五里一换马,十里一开筵'二十一'。指顾动白日, 
暖热回苍旻。公卿辱嘲叱,唾弃如粪丸'二十二'。大朝会万方,天子正临轩'二 
十三'。彩旗转初旭,玉座当祥烟'二十四'。金障既特设,珠帘亦高褰。捋须蹇 
不顾,坐在御榻前'二十五'。忤者死跟履,附之升顶颠'二十六'。华侈矜递炫, 
豪俊相并吞'二十七'。因失生惠养,渐见征求频'二十八'。奚寇东北来,挥霍如 
天翻'二十九'。是时正忘战,重兵多在边'三十'。列城绕长河,平明插旗幡'三十 
一'。但闻虏骑入,不见汉兵屯。大妇抱儿哭,小妇攀车轓'三十二'。生小太平 
年,不识夜闭门。少壮尽点行,疲老守空村。生分作死誓'三十三',挥泪连秋 
云。廷臣例麞怯,诸将如羸奔'三十四'。为贼扫上阳,捉人送潼关'三十五'。玉 
辇望南斗'三十六',未知何日旋。诚知开辟久,遘此云雷屯'三十七'。逆者问鼎 
大,存者要高官'三十八'。抢攘互间谍,孰辨枭与鸾'三十九'?千马无返辔,万 
车无还辕。城空雀鼠死,人去豺狼喧'四十'。南资竭吴越,西费失河源'四十一'。 
因令左藏库,摧毁惟空垣'四十二'。如人当一身,有左无右边。筋体半痿痹, 
肘腋生臊羶'四十三'。列圣蒙此耻,含怀不能宣。谋臣拱手立,相戒无敢先'四 
十四'。万国困抒轴,内库无金钱'四十五'。健儿立霜雪,腹歉衣裳单。馈饷多 
过时,高估铜与铅'四十六'。山东望河北。暴烟犹相联'四十七'。朝廷不暇给, 
辛苦无半年'四十八'。行人推行资,居者税屋椽'四十九'。中间遂作梗,狼藉用 
戈鋋'五十'。临门送节制,以锡通天班'五十一'。破者以族灭,存者尚迁延'五十 
二'。礼数异君父,羁糜如羌零'五十三'。直求输赤诚,所望大体全'五十四'。巍 
巍政事堂,宰相厌八珍'五十五'。敢问下执事,今谁掌其权'五十六'?疮疽几十 
载,不敢抉其根'五十七'。国蹙赋更重,人稀役弥繁'五十八'。近年牛医儿,城 
社更攀援'五十九'。盲目把大旆,处此京西藩'六十'。乐祸忘怨敌,树党多狂狷 
'六十一'。生为人所惮,死非人所怜'六十二'。快刀断其头,列若猪牛悬'六十三'。 
凤翔三百里,兵马如黄巾。夜半军牒来,屯兵万五千'六十四'。乡里骇供亿, 
老少相扳牵。儿孙生未孩,弃之无惨颜'六十五'。不复议所适,但求死山间'六 
十六'。尔来又三岁,甘泽不及春'六十七'。盗贼亭午起,问谁多穷民'六十八'。 
节使杀亭吏,捕之恐无因'六十九'。咫尺不相见,旱久多黄尘。官健腰佩弓, 
 自言为官巡'七十'。常恐值荒迥,此辈还射人'七十一'。愧客问本末,愿客无因 
循'七十二'。郿坞抵陈仓,此地忌黄昏'七十三'。” 

我听此言罢,宛愤如相焚。昔闻举一会,群盗为之奔;又闻理与乱,系人不 
系天'七十四'。我愿为此事,君前剖心肝。叩头出鲜血,滂沱污紫宸'七十五'。 
 “九重黯已隔,涕泗空沾唇'七十六'。使典作尚书,厮养为将军'七十七'。”慎 
勿道此言,此言未忍闻'七十八'。 

      '一'李商隐于文宗开成二年 (八三七)冬从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回到长安,途中在长安西 

郊停留时所见所闻引起他对国事的强烈忧愤,因而写下了这首长诗。诗中夹叙夹议,其中谴责那些祸 

国殃民的当权者和揭露各种腐败暴横的情况,比较大胆直率,语言质朴。这诗继承汉魏诗的优良传统, 

杜甫的《北征》对它有直接影响。 

      '二'“蛇年”,丁已年;已属蛇。“建丑月”,十二月。“梁”,即兴元府,唐时兴元是梁州 

州治。“秦”,指长安。“大散岭”,在今陕西省宝鸡县西南。“岭”,一作“关”。大散关在岭上, 

以岭得名。这四句叙旅行的时间、路线。 

…  30…

      '三'这四句说草木舒张而脆裂,不象受冻调萎,倒象在夏天被烈日晒焦卷缩,全无水分。 

      '四'“槲(音斜)”,一作“槲”。“枥(音历)”,即“栎”。槲、檞、栎、荆、揍都是野 

生的树。这两句说田地荒芜,长出野生的树。 

      '五'“依依”,形容不忍即刻离去的惆怅心情。 

      '六'这两句说村民见到生人,开始似乎怕人间他什么,待客人进门,还是一一诉述出来。 

      以上为第一段,写作者在西郊所见农村荒凉穷困的景象。 

      '七'“右辅”,指长安以西凤翔府一带,汉时属右扶风,为“三辅”之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