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诗选- 第1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一' 

                                          '二'                      '三' 
露如微霰下前池,风过回塘万竹悲  。浮世本来多聚散 ,红蕖何事亦离 
   '四'                      '五'                      '六' 
披  ?悠扬归梦惟灯见 ,濩落生涯独酒知 。岂到白头长只尔?嵩阳松 
           '七' 
雪有心期  。 

      '一'“崇让宅”,洛阳崇让坊有河阳节度使王茂元宅。李商隐的妻子王氏是茂元的女儿。 

      '二'“风”,旧作“月”,似误,二十九日不能有月光。据宋姚宽《西谿丛语》卷上改正。 

      '三'“浮世”,即“浮生”,指人生。“浮”,言其无定。 

      '四'“蕖”、“芙蕖”的简称,就是荷。“离披”,散落。 

      '五'“悠扬”,长。“归梦”,当时商隐妻王氏住在长安,“归梦”表示忆内之情。 

      '六'“濩落”,即“廓落”,这里是空虚无聊的意思。 

      '七'“嵩阳”,嵩山之南。“心期”,两心相许。结尾表示晚年偕隐的心愿。 

                                       哭刘蕡'一' 

                                          '二' 
上帝深宫闭丸阍,巫咸不下问衔冤  。黄陵别后春涛隔,湓浦书来秋雨翻 
'三'                                            '四'                      '五' 
    。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 。平生风义兼师友 ,不敢同君 
         '六' 
哭寝门  。 

      '一'“刘蕡”,字去华,昌平(今北京市昌平)人。大和二年(八二八)举贤良方正,对策痛 

论宦官专权,危害国家,劝皇帝诛灭他们。考宫赞赏刘蕡的文章,但惧怕宦官,不敢取录。令狐楚在 

兴元,牛僧孺在襄阳,都召用他为从事。后授秘书郎,被宦官诬陷,贬柳州司户。会昌二年(八四二) 

…  35…

卒。刘蕡因为大胆攻击宦宫,名动一时。李商隐和他交谊很深,对他十分推崇。刘死后李有悼诗四首。 

      '二'“九阍”,九重宫门。“巫咸”,古代的神巫名(见《离骚》王逸注)。首二句说上帝高 

高在上,不降神巫问刘蕡的冤情。表示痛刘被诬远谪,朝廷不察真相。 

      '三'“黄陵”,在今湖南省湘阴县境。下面作者另一首哭刘蕡的诗云:“去年相送地,春雪满 

黄陵。”“湓浦”,又名湓口,在今江西省九江县西。上句写去年最后见面的时间地点,下句写今年 

讣音寄来的时间地点 (冯浩注说刘蕡虽贬柳州而实卒于江乡,其时在会昌二年秋)。 

      '四'“安仁能作诔”,晋朝潘岳字安仁,长于写哀诔之文。“诔”,哀悼文的一种。“宋玉解 

招魂”,《楚辞》有《招魂》一篇,王逸认为是宋玉写来招屈原魂魄的。这两句说如今只能如潘岳空 

以文词表示哀悼;没有人真正会得招魂。悲死者不能复生。 

      '五'“平生”,指作者与刘蕡平素的关系。“风义”,指刘蕡的风骨气节。这句说论平素交往, 

彼此是朋友;论死者的风义,我实际上奉为学习的榜样,所以是“兼师友”。 

      '六'“哭寝门”,《礼记·檀弓上》载孔丘语:“师,吾哭诸寝;朋友,吾哭诸寝门之外。” 

依古礼,哭师在正寝之内,哭友在寝门之外,表示师重于友。结句借来表示不敢以待朋友的礼同样待 

刘,说明对他的尊敬。 

                                     哭刘司户蕡 

                              '一'                                '二' 
路有论冤谪,言皆在中兴  。空闻迁贾谊,不待相孙宏 。江阔惟回首, 
              '三'                                '四' 
天高但抚腐  。去年相送地,春雪满黄陵 。 

      '一'上句说行路的人都为刘蕡悲伤,谈论他被贬谪之冤。下句说刘蕡的言论都有关中兴唐朝的 

大事。“中”字在这里读去声。 

      '二'这两句说刘蕡被贬谪之后不曾等到再被征用就死了。“迁”,指升迁。“迁贾谊”,指汉 

文帝一度任用贾谊做大中大夫或指一度将他从长沙召还的事。令狐楚和牛僧孺都曾举荐刘蕡,但被宦 

官所阻,反而遭诬陷远谪,所以用“空闻迁贾谊”做比。“孙宏”,指公孙宏。汉武帝初用公孙宏为 

博士,一度免官,后又征用,官至丞相。 

      '三'这两句写“哭”。“回首”、“抚膺”,均悲痛之状。“膺”,胸。 

      '四'末两句回顾最后一次见面的时间和地点。 

                                       晚晴'一' 

              '二'                '三'                '四'                '五' 
深居俯夹城  ,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 ,人间重晚晴  。併添高 
                      '六'                                '七' 
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乾后,归飞体更轻 。 

      '一'这首诗描写初夏晚晴的情景,言外有身世之感,表示从自然界得到启示,在寂寞中精神焕 

发起来。 

      '二'“深居”,言居处幽僻。“俯夹城”,言居处地势高。“夹城”,两层城墙,中有通道。 

唐长安城内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芙蓉园之间都有夹城相连。 

      '三'这一句说明时在初夏,气候寒热适宜。“清”,犹言“清和”。谢眺《别王丞僧孺》诗云: 

 “首夏实清和。” 

      '四'“幽草”,生长在幽暗处的小草,作者似用以自比。阴雨太久会使幽草烂死。“天意怜幽 

草”暗含放晴的意思。 

      '五'如果说上句“幽草”是作者自喻,这句就是更明显地借“重晚晴”来表示作者对人生的态 

度。读者常摘此句和 《乐游原》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比较,将“晚”、“夕”理解为指人 

生的老年。“夕阳”二句虽然对美丽的暮景表示喜悦,却不免嗟叹它的短暂;“人间”句只是珍重这 

…  36…

个“晚晴”,并不理会它的久暂,更多地表现出乐观态度。 

      '六'这两句里的“高阁”、“小窗”就是首句中的“深居”。上句写晚晴使人从阁上眺望时看 

得更远 (云收雨散、空气澄鲜、夕阳返照等等景象,合成让眺望者展拓视野的条件),杜甫《垂白》 

诗说:“江喧长少睡,楼返独移时。”杜因在楼上听江声稍远,就说“楼迥”,李因晴后在阁上看景 

物更远,就说“阁迥”,“迥”字用法相同,不同处只在一从听觉来,一从视觉来。下句写晚晴将夕 

阳的余辉送进小窗,虽然微弱却是值得欢迎的光明。“侨”,合。“迥”,远。“注”,流注、注入。 

      '七'末两句刻画晚晴。巢乾表现“晴”,鸟归表现“晚”。“体更轻”,暗示羽毛乾燥,归飞 

迅捷,既写出晴又写出喜晴,同时借以表现作者自己的精神振奋。 

                                       贾生'一' 

                                         '二'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三' 
    。 

      '一'这首诗讽汉文帝虽然重视贾谊的才调,却不能真正发挥贾谊的作用,只和他讨论荒唐的鬼 

神之事而不涉及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二'这两句说文帝召回贾谊本是求贤爱才的表示。“宣室”,西汉未央宫前的正室。“贤”与 

 “逐臣”都指贾谊。贾谊曾被文帝贬往长沙,做长沙王太傅,这时文帝将他召回,在宜室接见。“才 

调”,才气。“无伦”,无比。 

      '三'“夜半虚前席”,《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文帝接见贾谊时“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 

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前席”,向前移动坐处。古人席地而坐。从所坐的席上向前移 

动,以接近谈话的对方,是听得人神时不自觉的动作。“虚前席”说明虽然得到文帝倾听,却是徒然 

无益。“可怜”是为贾生惋惜,惋惜他在这次重要的召对时只被问到一些无意义的问题,不曾得到真 

正的任用。末两句虽属对史事发议论,其中含有作者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愤,所以写来唱叹有情。“苍 

生”,指人民。 

                                     夜雨寄北'一' 

                                         '二'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三' 
    。 

      '一'题一作 《夜雨寄内》。冯浩《玉谿生年谱》将此诗系在大中二年(八四八),本年的另一 

首寄内诗《摇落》也描写了秋景,两首诗写作时间很挨近。《摇落》诗有“滩激黄牛暮,云屯白帝阴” 

之句,可见当时作者正在湖北、四川之间旅行。 

      '二'“巴山”,三巴都可以称“巴山”,在这首诗里应指巴东。 

      '三'“何当”,犹言何时。末两句是说不晓得哪一天能够回家相对夜谈,追述令夜的客中情况。 

                                       无题'一' 

                                         '二'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三'                                           '四'                     '五'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 
        '六' 
为探看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