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夸愚”句是说将那些劳民伤财的愚行来炫耀,这样就恰恰使思想更不能超脱。“累”,
指释道所谓“物累”(执着于外物)。“增累”和上文“清净”呼应。“矜智”句是说自以为这些举
措是智巧,拿来矜夸,这样就使得佛教的教义更不明。当时张廷珪谏阻武后造大像说:“以释教论之,
则宜救苦厄,灭诸相,崇无为。伏愿陛下察臣之愚,行佛之它,务以理为上。” (《旧唐书·张廷珪
传》)本篇结句就是这个意思。
三'一'
'二' '三' '四'
裴翠巢南海 ,雄雌珠树林 。何知美人意,骄爱比黄金 ?杀身炎州里,
'五' '六' '七'
委羽玉堂阴 。旖旎光首饰,威菠烂锦衾 。岂不在遐远,虞罗忽见寻 。
'八'
多材信为累 ,叹息此珍禽。
'一'本篇原列第二十三首。诗以裴翠杀身说明 “多村为累”,和《庄子·外篇·山木》“直木
先伐,甘井先竭”等语的寓意相类似。这种思想是消极的,但在陈子昂却是有激而发。子昂一向有政
治抱负,争取出仕,建功立业。他也确实有此才能,但是却连遭打击,甚至被陷害,以“逆党”罪名
下狱,当时武承嗣、武三思等诛锄异己,杀害善良,非常残酷。从子昂所经历和目的这些情况,可
知他产生全身远祸的思想不是偶然的。
'二'“翡翠”,鸟名。羽毛赤、青相杂。
'三'“珠树”,传说中的奇树。 《山海经·海外南经》:“三株(一作珠)树在厌火北,生赤
水上,其为树如柏,叶皆为珠。”
'四'“美人”,指富家贵族。“骄爱”,矜夸爱重。
'五'“炎州”,即“炎洲”。《十洲记》:“炎洲在南海中。”“玉堂、,指富贵人家。
'六'这两句说翡翠的羽毛可以做各种装饰。“旖旎(音椅尼)”,本是族旗柔顺随风之貌,这
里形容首饰的柔美。“葳(音威)蕤(音瑞,阳平)”,立是草木叶下垂之貌,这里都是形容羽毛的
纷披美盛。
'七'“虞罗”,虞人的网罗。虞人是古代掌管山泽苑囿的官。这两句不紧接“骄爱比黄金”而
放在篇未提挈,便觉动荡不平板。
'八'“材”,才能。这句点明本篇的寓意和感慨。作者有《麈尾赋》云:“此仙都之微兽,因
何负而罹殃?……岂不以斯尾之有用,而杀身于此堂。”发挥同样的意思。
四'一'
'二' '三'
丁亥岁云暮,西山事甲兵 。赢粮匝邓道,荷戟争羌城 。严冬阴风劲,
'四' '五' '六'
穷岫泄云生 。昏噎无昼夜 ,羽檄复相惊 。拳蹋竞万仞,崩危走九冥
'七' '八' '九'
。籍籍峰壑里 ,哀哀冰雪行。圣人御宇宙,闻道泰阶平 。肉食谋何
'十'
失,藜霍缅纵横 。
'一'本篇原列第二十九首。唐朝强盛时期山正是吐蕃统一强大,统治者野心勃勃,向外扩张的
时期。唐高宗时吐蕃灭了受唐朝保护的吐谷浑。唐西域四镇(龟兹、于阗、焉吝、疏勒)大部分土地
被吐蕃夺去。武则天如意元年 (六九二)才取回四镇。垂拱三年(六八七)武后计划袭击吐蕃,先由
雅州进攻羌人。陈子昂上书谏阻,历陈七条理由,大意说:这部分羌人没有过错,打它徒然结怨:吐
… 4…
蕃兵强,未必能侥幸袭取;开辟险道反而给吐蕃进犯四川提供方便;劳民伤财,后患无穷,只有奸臣
才出这种主意,以便在战争中谋取私利。这首诗只强调军民的困苦,斥责出谋的大臣。如与谏书合观,
更可见作者的胆识。
'二'开端两句记用兵的时间地点。“丁亥”,垂拱二年(《通鉴》叙在垂拱四年)。“岁暮”,
指十二月。“云”,语气词。“西山”,这里即指邛崃山,在今四川省西南。“事甲兵”,从事于战
争。
'三'“赢”,负担。“邛(音穷)”,指邛崃山。上句写运粮者,下句写出征者。
'四'“穷岫”,荒僻的山穴。“泄云生”,云气从山岫泄出。
'五'“昏曀”,天阴沉。
'六'“羽檄”,用于紧急征调的军事文书,上插羽毛,表示飞速。
'七'上句说战士“拳跼”(卷曲)着身体争占万仞(八尺为仞)的高地。下句说冒山石崩塌的
危险走在深深的谷底。“九冥”,指极深的幽暗之处。
'八'“籍籍”,纷纷,形容拥挤杂乱。
'九'“御宇宙”,统治天下。“泰阶”,星名,又有三台、三阶等别称。古人以“泰阶平”为
天下太平的征象,同时也是天下太平的代称。这两句说向来只听说天下在圣人统治的时候止有太平而
无刀兵。
'十'“肉食”,指享有厚禄的贪官。“藜藿”,指只吃野菜的穷苦百姓。末两句说朝内掌权的
那些人(也就是作者在谏书里所说的想借用兵谋私利的奸臣)出的主意何等错误,使得百姓流离失所。
“缅纵横”,把尸骨纵横抛散在远方。这两句暗用《说苑·善说篇》东郭祖朝答晋献公语:“设使食
肉者一旦失计于庙堂之上,若臣等之霍食者宁得无肝胆涂地于中原之野与?”
五'一'
'二' '三'
朔风吹海树,萧条边已秋。亭上谁家子,哀哀明月楼 。自言幽燕客 ,
'四' '五'
结发事远游 。赤丸杀公吏,白刃报私仇 。避仇至海上,被役此边州。
'六'
故乡三千里,辽水复悠悠 。每愤胡兵入,常为汉国羞。何知七十战,白首
'七'
未封侯 。
'一'本篇原列第三十四首,写一个生长在幽燕的游侠子弟,从军边州,慷慨卫国,久戍不归,
结果是有功无赏。《新唐书·陈子昂传》载子昂在永昌元年的上书,其中有一条道:“臣闻劳臣不赏,
不可劝功;死士不赏,不可劝勇。今或勤劳死难,名爵不及:偷荣尸禄。宠秩妄加,非所以表庸励行
者也,愿表显询节,励勉百僚。”陈沆《诗比兴笺》推论道:“盖其时功赏,多为诸武劈幸所冒,不
尽上闻也。”这首诗也是讽当时的政治,并非为个别人鸣不平。
'二'“亭”、“楼”,同指防边军士的住所,即戍楼。
'三'“幽燕”,幽州和燕州。唐幽州治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燕州治所在今北京市顺义县。
'四'“结发”,犹“束发”,古时男子成年就把披散的头发束起,结在顶上,上面加冠。这句
是说刚成年就从事远游。
'五'“赤丸”,见卢照邻《长安古意》注'十三'。这两句是这位戍卒自述他过去的游侠行为。
'六'“辽水”,即辽河,有东西二源,东源出吉林省东辽县吉林哈达岭,西源出内蒙古自治区
白岔山,在辽宁省昌囵县汇合,始称辽河,由盘山湾入海。
'七'《史记·李将军列传》:“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全余战。”李广是汉武帝时的名将,为
匈奴所畏惧。他打了一辈子的仗,到六十几岁还得不到封侯的酬赏。最后还因出兵迷路,须受审判,
悲愤自杀。这里用李广故事和上文用“汉国”字样都是借古写今。
… 5…
燕昭王 '一'
'二' '三'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霸图令已矣 ,
驱马复归来。
'一'这是《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的第二首。北京德胜门外有土城关,相传为古蓟门遗
址,亦名蓟丘 (见明人蒋一葵著《长安客话》)。作者千万岁通天二年(六九七)随建安部王武攸宜
北征契丹,过蓟丘,访问古燕都遗迹。作者在武攸宜部下颇不得志,有感于燕昭王招贤的故事,写了
这首诗。燕昭王,姓姬名平,是战国时代燕国的中兴之主。他于公元前三一二年被国人立为王。当时
燕国在齐国的侵凌下,国势穷蹙,他“卑身厚市,以招贤者,……士争趋燕”(《史记·燕召公世家》),
终于打败齐国。
'二'这两句写与燕昭王重贤士故事有关的两处古迹。“碣石馆”。即“碣石宫”。《史记·孟
子苟卿列传》载邹衍到燕国时,昭王为他筑碣石宫,奉他为师,亲往受业。“黄金台”,相传也是燕
昭王所筑,昭王置金于台上,在此延请天下之士。
'三'这句吊古伤今。作者以国王自命,对征契丹有他自己的用兵主张,但受武攸宜的压抑,志
不得伸,所以有“已矣”的慨叹。
登幽州台歌'一'
'二' '三'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未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